施毅:重症流感合併侵襲性肺麴黴菌感染死亡率顯著高於其它病原菌,診斷用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的GM檢測更具敏感性和特異性丨解密流感(3)

2021-02-13 呼吸界

每年,有多達65萬人死於流感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我們知道,CAP是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但如果患者是重症流感,其死亡率比CAP高3倍以上。我國目前上市的藥物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NAI)、血凝素抑制劑和M2 離子通道阻滯劑三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對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研究證實,雙倍劑量或聯合應用兩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治療重症流感並不能增加療效,臨床醫生不要再憑感覺用藥

NA—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等);M2通道—金剛烷胺等(對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藥,不建議使用);HA—阿比多爾(臨床應用數據有限,需密切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

 

近兩年提出,對於重症流感患者,抗病毒治療療程尚不明確,有條件的醫院可根據動態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適當延長抗病毒治療時間。但不推薦雙倍劑量或聯合應用兩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治療。此外,臨床實踐證實,M2離子通道阻滯劑(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是針對甲型流感病毒的,但對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藥,不建議臨床使用。

對於重症流感,我國2019年的流感診治指南重新加上了血凝素抑制劑阿比多爾作為抗病毒治療藥物的選擇之一,這種藥物可用於成人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療。用量為每次200mg,每日3次,療程5天。由於在我國臨床應用數據有限,一直未寫入指南。阿比多爾的抗病毒作用機制不同於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目前我們更應當去探索阿比多爾聯合奧司他韋治療重症流感的療效,看不同作用機制的聯合治療是否能夠給患者帶來更大的臨床益處。

 

曹彬教授團隊探索了法匹拉韋聯合奧司他韋治療重症流感,隨著療程的延長(>14d)可能降低疾病嚴重程度

病毒聚合酶抑制劑現在也開始應用於臨床。但這種臨床應用到底是單獨應用還是聯合治療?也需要進一步探索。

最近曹彬教授發表了一篇文章,探討了法匹拉韋聯合奧司他韋治療重症流感的療效,來看看這篇文章帶來哪些新的發現:

上圖可見,聯合治療組與奧司他韋單藥治療組比較有明顯差別(圖中的顏色越淡病情越輕),即隨著治療療程的延長(14天療程以後),聯合治療組的顏色越走越淡。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在治療後輕症患者不斷增多,提示與奧司他韋單藥組比較聯合治療可以更快地降低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

 

 

它們的改善差異出現在治療後的第10天。所以也可認為,早期並無太大差別,後期聯合治療組的改善更多。而重症病毒患者在抗病毒治療方面,不同作用機制的聯合治療,有可能會帶來好處。

 

重症流感患者中合併麴黴感染的死亡率顯著高於其他病原菌合併感染

關於重症流感的併發症,我想強調一下肺炎。部分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後可出現併發症。肺炎是最為常見的併發症,其他併發症有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傷、肌炎、橫紋肌溶解和膿毒性休克等。肺炎裡包括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重症流感患者發生原發性病毒性肺炎,後期容易合併細菌、真菌等其他病原體感染,嚴重者可出現ARDS。

神經系統損傷包括腦炎、腦膜炎、腦病、脊髓炎、吉蘭-巴雷症候群等,其中急性壞死性腦病多見於兒童;心臟損傷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見肌酸激酶升高,心電圖、心臟超聲等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肌炎和橫紋肌溶解主要表現為肌痛、肌無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升高和急性腎損傷等;膿毒性休克主要表現為低血壓、組織灌注不足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

重症流感患者常合併肺部細菌或真菌感染,需密切關注病情變化,積極留取標本送檢病原學,及時、合理應用抗細菌或抗真菌藥物。近年來特別受關注的是重症流感合併麴黴感染,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

Alexander F A D Schauwvlieghe等人2018年7月在Lancet Respir Med 發表了荷蘭及比利時7家教學醫院為期7年的一項回顧性研究,告訴我們:流感、重症流感本身就有可能成為侵襲性肺麴黴病(IPA)的獨立危險因素(aOR 5·19; 95% CI 2·63–10·26; p<0·0001)。這也是2009年-2016年期間他們納入的432位入住ICU(>24小時)流感患者(流感組),和2009-2017年納入的315位排除流感感染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對照組)進行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的結果。結果提示,流感,高APACHE II評分,男性和應用糖皮質激素是入住ICU的重症流感患者罹患IPA的獨立影響因素。

臺灣學者Yee-Huang Ku等人回顧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16年3月臺南一家教學醫院的124例重症流感患者,通過影像學表現和麴黴抗原陽性或麴黴分離陽性結果建立IPA診斷:在所有患者中麴黴病和其他合併感染髮病率分別為17%和31%,麴黴感染患者死亡率顯著高於其他病原菌合併感染(66.7% vs 23.7%, p=0.001)。中國的文獻最高可以達到百分之四五十,但病例數太少。相對來說,合併麴黴感染的發病率大概在15%-20%之間。

 

在Joost Wauters等人的研究中比較激素應用與侵襲性肺麴黴病之間的關係。IPA感染患者中入住ICU前7天內接受過糖皮質激素治療者顯著高於非IPA患者( 78% versus 23 %, p = 0.002 ),IPA感染患者入住ICU前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劑量顯著高於非IPA組患者(氫化可的松等效劑量800 mg(360–2,635) vs 0 (0–0) mg, p = 0.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入住ICU前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是與IPA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odds ratio (OR) 14.4 (2.0–101.6), p = 0.007)。注意,這裡特別提到說,如果入住ICU前患者接受了糖皮質激素,那麼他出現侵襲性肺麴黴病的機率就會更高。也就是說重症感染的同時再用糖皮質激素,是出現侵襲性肺麴黴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乙型流感患者與甲型流感患者一樣,都伴有繼發侵襲性肺麴黴病風險。Nulens EF等人在2009年報導了一例重症乙型流感合併麴黴感染的案例,患者為51歲女性,免疫功能正常,沒有任何基礎病史或危險因素罹患複雜流感病毒感染入住ICU。在支氣管肺泡灌洗檢出乙型流感RNA和培養出煙麴黴後,儘管給予了積極治療患者仍在入院後 22 天死亡。所以乙型流感患者大家同樣也要提高警惕。

 

這些患者容易並發細菌和真菌感染,就是因為其局部的上皮損傷而暴露,同時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非粒缺患者診斷侵襲性肺麴黴病用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的GM檢測更具敏感性和特異性

如果我們想去診斷繼發侵襲性肺麴黴病,到底用什麼方法好?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如果這時候只做血清的GM是不好的。對於非粒缺患者來說,肺泡灌洗液的GM檢測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van de Veerdonk FL,等人的研究中,共9位患者同時接受了BAL-GM的檢測和血清GM的檢測。以 1.0為BAL-GM折點,0.5為血清GM折點:在8位BAL-GM陽性的患者中,4位患者的血清GM也為陽性(3位患者略高於閾值,GMI為0.6);在5位血清GM陽性的患者中,4位患者的BAL-GM同為陽性(1位BAL-GM陰性且血清GM陽性的患者,基礎疾病為血液惡性腫瘤)。我們就會發現,重症流感患者如果伴發侵襲性肺麴黴病,患者BALF-GM 滴度明顯高於血清GM。所以對這類患者,如果想診斷繼發的麴黴感染,一定是做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GM檢測。

 

Alexander F A D Schauwvlieghe等人2018年7月在Lancet Respir Med 發表了荷蘭及比利時7家教學醫院為期7年的一項回顧性研究。2009年1月-2016年6月期間共納入432位入住ICU(>24小時)流感患者,其中83人被診斷為侵襲性肺麴黴病(IPA),獲得診斷的中位時間為3天。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的發病率相似。在伴有免疫抑制狀態的患者發病率更高,可以高達32%(38/117);非免疫抑制患者IPA的發病率為14%(45/315)。在83位診斷為IPA的患者中98%的患者通過BAL進行了標本採集,92%的患者進行了BAL-GM檢測,另有37%的患者獲得了血清GM檢測。不同診斷方法陽性率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灌洗液中GM的陽性率不僅高於血清GM,同時還高於肺泡灌洗液培養的結果。

 

最近有一項重症流感患者的研究,對合併和不合併侵襲性肺麴黴病作了對比,發現患者出現流感症狀、住ICU和用抗病毒治療的時機並無差別。早期的差別只有兩點:第一,是否早期識別出麴黴感染;第二,是否早期地應用抗麴黴感染的藥物治療。也就是說,只要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麴黴感染才能改善他們的預後。所以對於重症流感的患者,應該樹立重症流感患者有可能繼發麴黴感染的意識。

 

[1] Zhou F, et al. Eur Respir J. 2019 Jun 4. pii:1802406.

[2] Wang Y, et al.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9 Feb 15;6(3):ofz053[3] Alexander FAD,Schauwvlieghe,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18 Jul 31. pii: S2213-2600(18)30274-1[4] Yee-Huang Ku,et al. J Formos Med Assoc.2017,116(9):660-670[5] Ullmann AJ,et al.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8 May;24 Suppl 1:e1-e38[6] van de Veerdonk FL,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7,doi: 10.1164/rccm.201612-2540LE[7] Alexander FAD Schauwvlieghe,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18. pii: S2213-2600(18)30274-1[8] Davies BE,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0,Suppl,2ii5-ii10. doi 10.1093jacdkq015[9] Yeming Wang, Guohui Fan, Alex Salam,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ed favipiravir and oseltamivir therapy versus oseltamivir monotherap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J Infect Dis,2019

南京大學附屬金陵醫院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導師,美國胸科醫師學會資深會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常委兼呼吸系感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副組長,江蘇省醫學會呼吸病學會第七、八屆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學會感染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老年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兼感染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本文由呼吸界編輯 冬雪凝 整理、Jerry 排版,感謝施毅教授的審閱修改!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呼吸界》直播間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今年冬季存在新冠流感合併感染風險 或不會加重病情
    今年冬季存在新冠流感合併感染風險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地現合併感染病例;北京加大核酸檢測能力;專家表示合併感染不一定會加重病情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已出現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也發布提示,今年秋冬季存在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
  • 周敏:流感、普通肺炎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阻擊新冠 權威在線(8)
    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從現在的一些文獻報導來說,病人一般是在發病7天後開始出現ARDS的表現,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我們還碰到了一例橫紋肌溶解症候群這樣的表現。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因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僅憑臨床表現鑑別流感病毒性肺炎或其他肺炎是困難的。
  • 下半年,流感和新冠會同時大流行嗎?
    該患者3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最終通過肺泡灌洗留取標本,核酸檢測陽性才得到確診。而這位患者在住院前的甲型流感檢測是陽性。「這是一個典型的開始被診斷為流感但實際疊加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王晶用「對我們震動很大」來形容這一案例。5月,北京醫院大內科主任孫鐵英結合其在武漢戰疫一線的觀察表示,其收治的50例重症新冠肺炎病人中,有18例流感核酸檢測呈陽性。他稱,這說明「雙重感染」者很多。
  • 簡述真菌檢測——GM實驗(題2)
    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類固醇激素和抗腫瘤藥物的大量應用,深部真菌感染率不斷上升,成為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療關鍵在於早診斷,而作為傳統的微生物分離、培養和鑑定耗時過長,容易延誤病情,不適合作為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預警指標。
  • 眾人眼裡的「豬流感」很可怕,了解甲型H1N1流感,讓病毒無機可乘
    細胞內的病毒蛋白可激活內源性凋亡途徑,炎性因子可激活外源性凋亡途徑,導致氣道和肺泡上皮細胞的凋亡甚至壞死,這也是甲型流感病毒誘導ARDS的重要機制之一。同時,繼發性細菌感染也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預後不良的重要因素。
  • 國家衛健委發布新版流感診療方案
    重症病 例可出現肺炎的改變;危重症者可合併瀰漫性肺泡損害;合併腦病 時出現腦組織瀰漫性充血、水腫、壞死,急性壞死性腦病表現為丘 腦為主的對稱性壞死性病變;合併心臟損害時出現間質出血、淋巴 細胞浸潤、心肌細胞腫脹和壞死等心肌炎的表現。 四、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24天。
  • 科普 | 流感檢測陰性結果為何還是中招?
    流行性感冒(簡稱為「流感」)是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時排出的帶有活病毒的氣溶膠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每年的秋季和冬季都易爆發流感,主要影響鼻、喉、支氣管,並偶爾影響肺部。感染通常持續約一周,特徵是突發高熱、肌肉酸痛、頭痛和嚴重不適、乾咳、喉痛和鼻炎。
  • 開立醫療(300633.SZ)申報醫療器械註冊獲得批准 涉及電子支氣管...
    格隆匯5月21日丨開立醫療(300633.SZ)公布,公司的一種醫療器械產品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於近日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證,證書批准日期為:2020年5月8日,有效期至:2025年5月7日,註冊證編號:國械注準20203060467。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一位武漢來京發熱肺炎患者,入院前3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患者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直到2月5日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肺部感染的診斷金標準是什麼?「專家意見」的4大亮點一文整理!
    組織液、體液、灌洗液等標本行細菌培養,以及病毒轉運培養基,需要立即送檢。 弱抗酸染色可檢測奴卡菌;肺孢子菌不能培養,只能行六胺銀染色、核酸檢測及抗原檢測;寄生蟲感染也不能培養,只能顯微鏡下檢查,或行核酸檢測及抗原檢測。
  • 「流感拭子篩查陰性」激起的濟世情懷……
    (2)1月11號左右,中日友好醫院進行支氣管鏡及病因學檢測,判定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測定陽性(BALF指「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此時,距離初始發病,已經15天了。而進行病例研究的這家醫院,採用了「核酸檢測」的方法,用RT-PCR進行核酸的分子診斷,最終鑑定了甲型流感病毒陽性。
  • 萊州市中醫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床旁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術中見右肺上葉管腔通暢,餘亞段均可見血性痰液阻塞,內含有較多血凝塊;左肺各支氣管位置正常,管腔欠通暢,各亞段均可見血性痰液阻塞,內含有較多血凝塊。患者通過多次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後,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轉危為安,經過後期積極治療護理,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 「Victoria」的秘密 ——揭開流感的神秘面紗(一) 成長不煩惱系列
    多於發病3~4天後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需較長時間。流感到底會引起哪些併發症?肺炎引起原發性病毒性肺炎,重症流感患者容易合併細菌、真菌等其他病原體感染,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 鍾南山強調新冠與流感合併感染:面對流感、新冠,該如何鑑別?
    但目前的疫情防控措施,可以大幅度縮短了流感季節,因此一旦發生本地病例,就需要在某些地區進行國家核酸檢測,另外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預防傳播,尤其是手術口罩或N95口罩可以減少液滴和氣溶膠的擴散。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之後3~5天的時間內,有50%的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以及胸悶、憋氣等現象。除此之外,有少部分的患者會出現腹瀉、咽喉疼痛、鼻塞和流涕症狀。
  • 肺部感染,病因明明是它,卻拿不出證據
    ▎ 初步診斷:肺部感染。▎ 入院後初始治療:頭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及其它對症支持治療。支氣管鏡檢查+灌洗:氣管管腔通暢、黏膜光滑,隆突銳利。左總支、左側各葉段支氣管管腔通暢,黏膜光滑,未見新生物。右下葉開口見少量粘痰。於右背段、右B9+10分別灌洗,送檢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二代測序)。治療調整: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療。
  • 權威發布: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
    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流感的症狀是臨床常規診斷和治療的主要依據。但由於流感的症狀、體徵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確診有賴於實驗室診斷,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
  • 流感併發症死亡率不低,為何我們不恐懼?
    第一種叫傷風感冒,比如因為受涼引起的病毒感染,會導致上呼吸道的細胞被感染以後發生很多病變,表現症狀為鼻塞、流鼻涕、咳嗽。第二種叫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比較嚴重的感冒。引起流感的病毒叫流行性感冒病毒,我們通常會用英文和數字編碼對其命名。2009年的甲型H1N1禽流感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可以稱得上是更嚴重的、危害人類生存的一個大敵。
  • 流感病毒檢測方法大匯總!
    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可感染人類,引起爆發或小流行;丙型較穩定,可感染人類,多為散發病例。目前流感病毒在世界時有暴發流行,因此建立科學快速的診斷方法顯得尤其重要!
  • 29歲重症流感患者搶救無望,怎麼避免發展成流感重症病例?
    29歲的流感患者經過快一周的努力,29歲重症流感患者還是沒有留住。患者病情發展到這一步就算用上人工肺,也沒有人誰能保證患者一定能好轉,只能說有一線希望,但家屬堅決要用。可是不好的消息是,我們醫院一共兩臺機器,都在給重症患者用著。家屬懇求:「能不能給他們用一下?」
  • 平邑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小兒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日前,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兒科順利開展小兒支氣管鏡診療術,並成功應用於呼吸系統疑難重症患兒的診療,取得顯著成果。11月11日,平邑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小兒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標誌著該院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填補了全縣及周邊區域兒童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