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英美等國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出可以代替不育動物繁育後代的「超級爸爸」,包括豬、山羊、牛和老鼠等動物。研究者認為,這項技術可以用於加快食物產量的提升。
只攜帶供體動物遺傳信息
研究人員使用高科技基因編輯工具,去掉了「超級爸爸」們動物胚胎中的雄性生育基因。所有被基因編輯過的雄性動物出生時,是不育的。但等到它們被注射了來自供體動物產生精子的細胞後,便開始產生精子。這些精子只攜帶供體動物的遺傳信息。
科學家稱,這項技術將使「超級爸爸」們能夠繁殖出帶有諸如公牛等動物的優良遺傳物質的雄性後代,提升培育具備優良性狀牲畜的速度,提高食物生產水平,使其適應日益增長的世界人口。
華盛頓州立大學獸醫學院喬恩奧特利教授表示:「這可能對解決世界各地的糧食不安全問題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遺傳方法解決這一問題,那麼這意味著我們將在動物飼養過程中減少水、飼料和抗生素的使用。」
該實驗顯示了什麼?
「超級爸爸」體內能夠產生活躍的供體精子。「代父」繁育出的是健康的後代,這些後代攜帶了供體的基因。
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的布魯斯懷特勞教授稱,這項研究向世界展示了這項技術是真實的。它可以被使用。
研究人員稱,該技術還可以幫助保護瀕危物種。例如,可以使用瀕臨滅絕的犀牛的冷凍精子使該物種得到繁殖。
但經過基因編輯的動物尚未獲得人類食用的許可,這涉及到產品安全、道德和動物權益。
什麼是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包括刪除或改變胚胎中的編碼。
在實驗室中,編輯基因的過程並不完美,可能會切掉太多DNA。這些不必要的編輯可能會改變其他重要基因。
有哪些道德問題?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正在研究因在農場動物中使用基因編輯技術而引發的倫理問題。
該委員會主任惠特塔爾表示,基因編輯能否以及應在何種程度上在研究環境之外進行部署,是我們在當前有關基因編輯和飼養動物的調查中正在探索的問題。」
上遊新聞 蔣明靜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