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廢除使用1800年的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2020-12-21 青琯評史人

一個國家的文化,應當是柔軟而又堅硬的。它應當似日月星辰,為國土上的人民撒去無限光輝,照亮前方坦途,它也應如磐石堅硬,不論歲月如何洗禮,時代如何衝擊,都始終作為國家的脊柱,挺立不屈。文化是一個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該捨棄,並且要一直被傳承保留的珍貴財富,可就在一個國家,文化卻成了政治的犧牲品,他們決定廢除使用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這個國家就是越南。

越南與中國的淵源

眾所周知,越南是中國的鄰國,但其實在千百年前,越南北部也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是無數王朝更迭中的一塊封地。早在秦始皇統一天下時,他就曾派兵來到廣東、福建一帶,徵服了百越部族,將其領土劃入了中國版圖。

漢代賈誼的《過秦論》中也曾寫道:「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而百越之地就是越南北部的部族的領地。在秦朝覆滅後,趙佗在南越自立為王,在漢武帝時期又被滅國,就這樣,在中國歷史朝代更迭的同時,南越也不斷經歷著王國的更迭。

直到宋朝時,越南成為了一個自治的藩國,雖然成了獨立的國家,但因為長期受中國文化的薰陶和影響,越南一直使用的是漢字,官制也是承襲了中國的歷代官制,當地使用的語言也是漢語和當地民族語言相結合的「喃字」。

就這樣,漢字貫穿了越南大部分的古典文化越南使用中國的漢字甚至長達一千八百多年。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中國的漢字在和越南當地文化相互交融之後,已經成為了越南文化的主力軍,支撐著越南文化的發展。

可即便是漢字在越南文化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近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越南決定放棄使用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漢字,轉而去學習羅馬拼音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決定廢除漢字

越南決定廢除漢字,學習羅馬拼音是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近代歐洲的發展,另一方面是近代的中國在列強鐵蹄的踐踏下,越南失去了長久以來的文化依附,在列強的統治下,為了發展不得不選擇放棄漢字。

眾所周知,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發展迅速,隨著地理大發現,航海的興起和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在世界影響力可謂是大大提升,因此歐洲的一些傳教士也開始坐船來到海外,向海外人民傳教,旨在傳播歐洲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歐洲。

也正是在這時,這些傳教士不僅來到了中國,也來到了越南,而這些傳教士大多使用的是羅馬拼音,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越南當地的文化,也為日後越南廢除漢字,學習羅馬拼音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840年,列強開始侵略中國,強迫中國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此時的中國也在列強鐵蹄的踐踏下變得滿目瘡痍。隨著晚清政府國力衰弱,作為自治藩國的越南被強行割讓給了法國,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為了能夠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當地的越南百姓,殖民地統治者決定從當地的文化入手,他們強迫當地的百姓放棄學習漢字,轉而學習羅馬拼音和拉丁文。

因為一直以來和承襲中國的文化,越南十分缺乏文化創造力,在當時那樣動亂的年代,他們無力將本土的文化與列強帶來的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屬於本民族的文化,最終他們選擇放棄已經使用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漢字,轉而去學習新的語言和文字。殊不知他們的這一舉動,讓日後的越南在文化發展方面面臨更多的困難。

越南文化現狀

在成為殖民地後,為了生存和發展,越南開始學習羅馬拼音,在接下來幾十年的殖民生涯中,漢字也漸漸被他們遺忘。然而在殖民結束後,越南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了否定曾經是中國藩國的歷史,在位者沒有選擇恢復漢字的地位,而是選擇放棄學習漢字,依舊使用殖民時期學習的羅馬拼音。

然而漢字在越南文化中存在了一千八百多年,想要放棄又談何容易,這樣草率的決定讓日後的越南文化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甚至出現了文化斷層的現象。

在越南很多老年人都選擇使用漢字,而且一些地方的祭祀為了正式也是選擇使用漢語來祭祀,可是曾經長時間不使用漢字,導致他們在使用漢字時常常出現很多錯字。然而在越南的很多年輕人卻又不認識漢字,他們使用的都是國家規定的羅馬拼音,這樣就導致了越南文化的斷層,越南的文化傳承也面臨危機。

文化傳承與政治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脊梁,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改變、拋棄,更不能因為政治原因就將曾經的文化全盤否定,立即去學習新的文化。真正的文化應當是在歲月的流轉中一點點堆積而成的,越南的做法不僅不會促進國家文化的發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為越南文化的繼承製造了阻礙。

當越南的年輕人翻開史書想要了解越南曾經的歷史,卻發現滿篇都是不認識的漢字,當越南的年輕人想要弘揚越南曾經的歷史文化卻發現越南的古書幾乎都是用漢字寫成,這種文化混亂的現狀引起了很多越南人的不滿。為了了解歷史,傳承本國的文化,越南很多人開始建議重新學習漢字,就這樣,漢字如今已經成為越南的第二大語言。

創造讓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但單單只憑創造而不去繼承,文化永遠不能真正成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支撐。文化傳承與政治,兩者並不是一對矛盾體,反而兩者應該互相促進,政治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文化繼承和發展又推動了政治的發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和命脈,是一個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力量所在,文化傳承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間斷,只有這樣,文化才能一直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越南:廢除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越南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不過這產生了何種影響呢,且聽分析。始於漢字,終於羅馬拼音為什麼越南會使用漢字,這還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傳說有言,越南的第一代君王神農氏的後代,而中國更素有炎黃子孫之稱,如此一來,越南和中國是同根同祖。
  • 他們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1884年,法國佔領整個越南。法國為了更好地統治越南,不遺餘力地在越南去中國化,廢除漢字,讓越南人學習拉丁文字。胡志明從掃盲角度考慮,發布命令廢除一直使用的漢字,全面推行國語字——羅馬拼音。於是,掃盲運動的第一次高潮迅速形成。
  • 70年前,越南廢除使用數千年的漢字,改用羅馬拼音,後來怎樣?
    但幸運的是,它們的足跡印在了我們的史書當中,只要我們的漢字永遠存在,那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會長存。但是,有些國家,他們的歷史可能就會因為文字的消失而消失了,比如越南。廢除漢字的越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 不是徹底廢除漢字了嗎,為何越南、朝鮮、韓國仍舊使用中文名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使用,這就構成了龐大的漢文字圈。從古至今,有幾十個民族使用過漢字,比如中國、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越南等等。但是到了近代社會,因為各種經濟、政治、環境等原因朝鮮、韓國相繼廢除漢字,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 越南全面廢除漢字75年寫春聯改用拉丁文,唯獨這個字沿用到今天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使用象形文字作為書寫文字的國家。除了日本,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漢字的影子,而其他國家則把目光投向了拼音文字。就連漢字也幾乎受錢玄同、魯迅的影響,學習西方拉丁語。然而,有一個國家必須廢除漢字,改成拉丁語,那就是越南。
  • 胡志明領導越南獨立後,為啥上臺後就廢除了漢字?
    周總理曾這樣評價胡志明:「他的共產主義品質、對勞動人民的關心、革命意志、同敵人鬥爭到底的精神、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幾十年如一日,值得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足以見得他的優秀程度。 可令很多人覺得詫異的是,在他上臺後,將在越南使用了多年的漢字廢除了。
  • 廢除漢字 漢字拉丁化運動戛然而止 留給我們哪些反思和啟示?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漢字,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應用漢字,我們的孩子們學寫漢字,漢字在中國古代還升華為書法藝術,世代流傳,供我們學習欣賞。漢字已經融入到我們的血脈裡,成為我們身體裡難以割捨的,除之不去的文化基因。
  • 為脫離漢文化圈,韓國花72年廢除漢字,為什麼還是廢不掉?
    在上一文,我們剖析了越南廢除漢字的前因後果,也了解到文字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越南之所以咬牙也要廢除漢字,於他們而言意義重大,更關乎自尊、關乎一個族群的文化認同。那麼除開越南之外,有一個國家有著和越南類似的漢字使用史,也同樣在四十年代末期下令全民廢除漢字的使用,這個國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韓國了。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只用拼音,此人不服寫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
    漢字是歷史最久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數是最多的文字。它凝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對延續中華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早在7000多年前的夏文化裡就出現了漢字。關於文字最早是由誰創造的,《呂氏春秋》一書給了我們答案:「倉頡作書,后稷作稼。」因此「倉頡造字說」是最廣為流傳的說法。
  • 越南獨立後的第一件大事:廢除漢字,原因之一:漢字很難學
    如此悠久的被統治歷史,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皆受到我國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越南人以前一直使用的是漢字,也和我國古代人民一樣熟讀儒家經典。 在1885年,清政府作為中法戰爭中的戰敗國與法國籤訂了《天津條約》,越南從此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而法國則開始了對越南的殖民統治。自此越南人民開始學習法語,沿用了千年的漢語從此被擱置,漢文化出現了嚴重的斷層,漢語不再是越南人民的主要溝通語言。 二、漢語難學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這段歷史,和朝鮮、越南等過的歷史大致一樣,當時不光是日本人,就連中國的知識文化界都有過廢除漢字的提議,甚至相當一段時間這都是時髦的事情。而且,這些民族不用漢字也有苦衷,因為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漢字本身和讀音沒有關係,它是適用於漢語的文字,其它語言用漢字,有時候確實很麻煩,這種「文言二途」卻這些國家的掃盲活動帶來很大阻礙。
  • 韓國廢除漢字已有40年,漢字如今在韓國還有多少影響力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歷史上,朝鮮半島能發展起來,是遵循和學習儒家文化取得的結果,事實證明,儒家文化非常先進。朝鮮半島周邊的西夏、女真、蒙古、吐蕃諸國,正因為沒有學習儒家文化,才發展得那麼落後,跟蠻族沒有什麼兩樣。讓我們放棄漢字、背離優秀的漢文化,而去學習不登大雅之堂的朝鮮文,難道不是自甘墮落,加入到蠻族隊伍中去的表現嗎?
  • 趙元任:用96字同音奇文,反對漢字改成拼音,保住了中華文化之根
    舊中國的文盲比例很高,因此,舊中國的很多知識分子認為:漢字的複雜,導致了文盲人數偏高,因此,想要實現教育改革,首先就要廢除漢字。事實上,當代的我們使用簡體漢字,尚且需要在小學六年級左右(即:至少通過六年義務教育的時間)掌握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漢字,。但如果是繁體漢字的話,認字的時間成本會平白無故比簡體漢字多很多。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漢字廢除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兒,但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中,廢除漢字運動確實存在,在當時有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革新運動,在漢字幾千年的發展路途之中,這次運動堪稱史無前例,為此次運動「代言」的名人眾多,魯迅、劉半農、陳獨秀、譚嗣同與劉半農等人皆在其中。
  • 越南韓國兩國廢除了漢字,漢字都沒法看懂,後續如何寫春聯?
    過春節不只是中國人民特有的節日,在國外也特別暢行,像以前學習過中國文化的日本、越南、韓國等都有過春節的習俗,其中越南和韓國更是以漢字書寫春聯,散發出濃濃的漢韻味。可是後來,越南和韓國相繼廢除了漢字,但貼春聯的習慣還是被延續了下去,可是如何書寫春聯也變成了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其實春聯年年都有,只是漢字以這種方式表達了。早知道古代貼春聯可不是從一開始就用紙張的,尤其是紙剛被發明出來,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因為原料有限。
  • 為什麼中國的周邊國家都要「廢除漢字」?各國紛紛表示:被逼無奈
    周邊國家相繼開始「廢漢字」運動日本日本明治維新前後,中國日益衰落,而西方國家蒸蒸日上,日本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取消漢字,全部採用表音文字,如假名和羅馬字。1866年,有日本大臣提出了《漢字御廢止之議》。但也沒有完全廢除漢字。如今,漢字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走在日本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漢字。朝鮮1895年,朝鮮王朝進行了改革,即所謂「甲午更張」,正式廢除漢文、吏讀文,頒布「使用國漢文混合體」的法令。1948年朝鮮提出廢止漢字,後來在1960年停止了這個活動。
  • 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而在越南,一門中國傳統藝術真的在沒有漢字的處境下「活」了下去。去漢字,留書法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不僅在世界上流傳,更對周邊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漢字則更是傳播甚廣,周邊的韓國,日本等國家更是漢字的忠實擁簇。而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越南,漢字在越南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應用歷史,在歐洲人來越南之前,漢字一直是越南文明的重要承載者。
  • 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無奈啟用!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廢了漢字,日本卻堅持至今?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筆畫繁複複雜,並不容易如同英語一般成為全球通用性的語言,然而縱觀東亞文化圈,不難發現漢字在歷史上的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廣泛的使用範圍,迄今漫步日本街頭,以中文寫就的廣告標語仍然處處可見,可是韓國與越南已寥寥無幾。那麼,漢字何以造成如此磅礴的文化輸出?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早早廢止漢字使用,日本卻沿用至今呢?
  • 瞿秋白建議漢字改成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它的來歷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從古至今的中國學者不斷致力於發掘漢字起源的魅力,希望使用漢字寫出宇宙所讚美的詩篇。漢字具有書寫優美、辨識度高、易懂且具有關聯性、形象直觀達意、可傳遞的信息量大等特點,這些特點無疑會閱讀上較拼音文字具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也是中國得以快速強大起來的自然因素,漢語不失,華夏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