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多做靜蹲,肌肉鍛鍊是對骨骼最好的防護

2020-12-13 騰訊網

就在前幾日的「健康中國說——2020防骨折大會」上,央視著名評論員、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知識宣傳員白巖松發表了一次演講,從親身經歷談起骨折這一話題。

他表示:「我強烈倡議中國人開始練力量,進行肌肉力量鍛鍊,這對我們骨骼具有非常有效的保護。」

白巖松說,2007年他39歲時,在一次踢球中意外摔倒導致骨折,還因此做了手術。這次骨折的經歷也提醒他,「從此要練肌肉力量,要去做很多身體的平衡訓練;反而可能延長了我的運動壽命,讓我不用掛靴」。

今年已經52歲的他,依然能踢大場的足球,並且再也沒有出現骨折的問題。

他接著說,自己在80年代上大學時,70多歲的姥姥因為骨質疏鬆,在一次不小心摔倒後髖骨骨折而臥床不起,精神狀態遭到了很大打擊,幾個月後又遭遇了愛茨海默症,又隔了幾個月姥姥去世走了。

白巖松覺得,如果在此之前能夠對骨質疏鬆有所防範,那麼姥姥起碼還有10年或更長的時間,可以陪伴我們。

他認為,人老先老腿,如果肌肉力量跟不上,骨骼會直接受到衝擊,導致骨折的可能性會更大。

「我非常主張中國的年輕人從小要培養進行力量鍛鍊的習慣,進入中老年之後更要加強肌肉鍛鍊。他還說力量訓練並不是那麼複雜,一個簡單的靠牆靜蹲,就可以很好地增強腿部力量」

在去年11月健康中國創新傳播大會上,白巖松成為了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宣傳員,衛生部原部長陳竺親自給他頒發的證書。

演講時他談到了跑步,並引出了一個熱門話題:「每當我說跑步的時候,十個人有九個人脫口而出跑步傷膝蓋,我就直搖頭。」

確實,跑步傷膝蓋不止影響著公眾認知,也讓很多跑者有所顧慮。而白巖松所提到的研究報導,小編也曾多次地引用過,就是想糾正這一錯誤認識。

國際上久負盛名的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

當然,白巖松在最後還特別強調他倡導的是科學跑步,過猶不及,如果我們跑成了不科學的訓練方式,自然也是難逃受傷的厄運。

最後,白巖松談到了國人願意接受健康的飲食概念,願意接受耐力的訓練,那個時候他就談到了國人特別缺乏力量的訓練,他就經常要練習靜蹲,因為我要保持腿部的力量。

有時候跑步後出現腿部肌肉韌帶拉傷,大家都以為是跑步引起的。其實不是韌帶拉傷導致腿部肌肉力量薄弱;而是腿部力量不足,平衡協調功能下降所致,引起的腿部肌肉韌帶拉傷。

不愧為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宣傳員,專業準確,一語中的。其實很多跑步愛好者,也從來不做力量訓練,只是一味的跑。

#如何做靜蹲#

靠牆靜蹲就是業界最為推崇避免膝蓋受傷與養護的運動方式,它適用人群廣泛,同時有牆就能練,不受其他限制場地和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控制。

靠牆蹲主要是鍛練腿部肌肉,可以強化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等,而這些肌肉是保護膝關節的重要肌肉。此外,它對於養護膝關節,以及膝關節周邊肌肉、韌帶的損傷有很好的康復作用。

靠牆蹲的深度應以不產生明顯膝關節疼痛為最佳。下蹲幅度越大,肌肉用力就越大,也越容易產生疲勞,當然練習的效果也越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應小於90度。

靠牆蹲的時候最好在不引起明顯疼痛的角度進行。否則練習不當會加重損傷。

上圖是靠牆靜蹲的幾個動作,

難度由低到高,

此動作將最大化的加固你的膝關節!

動作要求:兩腳與肩同寬,腳尖略微外展,與牆面呈大致一個大腿的距離即可,緩慢滑動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建議各位每次都堅持蹲到力竭為止,這樣效果才會最大化!

能力允許還可以單腿練

還可以負重練

還可以靠球練

注意要點:不可穿拖鞋,防止滑倒摔傷;在靜蹲的過程中,膝蓋與腳尖方向必須一致。

每位人士的水平都不一樣,即使練過深蹲的人,可能在靜蹲的過程中,都堅持不了1分鐘的時間,但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多去練習,一周抽出2-3次,每次練個10分鐘,一次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也可以分為多組進行!

雖然靠牆靜蹲是一個不錯的增強腿力和緩解膝蓋疼痛的康複方法,但絕不是唯一的方式,只練靠牆靜蹲,未免太單一,也需要更多的多樣化的力量練習,肌肉訓練的更豐富,更全面!

#做其他簡易力量訓練#

雖然靠牆靜蹲是一個不錯的增強腿力和緩解膝蓋疼痛的康複方法,但絕不是唯一的方式,只練靠牆靜蹲,未免太單一,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多樣化的力量練習,肌肉訓練的更豐富,更全面,你才能讓你的跑力提高得更快!

箭步跳

—箭步蹲的起始位置

—跳向空中,在空中切換左右腿

—落地保持箭步蹲初始動作

—儘量快的切換

波比

—站立,腳比肩稍寬,然後往下做一個伏地挺身

—收腹雙腳前往前踢,蹲狀,然後起跳

—起跳後手往上伸

跳蹲

—手放腦袋後,下蹲

—起跳,手位置不變

踏箱子+抬腿

相關焦點

  • 白巖松倡議的靠牆靜蹲如何做才能避免受傷
    此前不久,央視評論員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提及了靠牆靜蹲。他鼓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練習靠牆靜蹲。#為什麼要靠牆靜蹲#膝關節上方的肌肉是股四頭肌,它的主要作用是伸直膝關節。很多人在跑步的時候會膝蓋受傷,肌肉拉傷,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自身的腿部肌肉不足導致的。而靠牆靜蹲可以加強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強腿部力量,提升身體的平衡協調,以及提高膝關節穩定性。可以說靠牆靜蹲好處多多,適用每個人,而且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這也是為什麼白巖松老師提倡全民可以進行這一項運動。
  • 白巖松公開演講帶火「靠牆靜蹲」,專家提醒:掌握正確姿勢是關鍵...
    不久前,央視著名評論員白巖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推薦了靠牆靜蹲,帶火了這個鍛鍊動作。他在演講中說:「我強烈倡議中國人開始練力量,進行肌肉力量鍛鍊,這對骨骼具有非常有效的保護。一個簡單的靠牆靜蹲,就可以很好地增強腿部力量。」靠牆蹲能否有效保護膝蓋?究竟應該怎麼做?
  • 白巖松公開演講帶火「靠牆靜蹲」 專家提醒:掌握正確姿勢是關鍵...
    不久前,央視著名評論員白巖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推薦了靠牆靜蹲,帶火了這個鍛鍊動作。他在演講中說:「我強烈倡議中國人開始練力量,進行肌肉力量鍛鍊,這對骨骼具有非常有效的保護。一個簡單的靠牆靜蹲,就可以很好地增強腿部力量。」靠牆蹲能否有效保護膝蓋?究竟應該怎麼做?昨日,記者採訪了長期從事膝關節相關疾病診治的中部戰區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丁然。
  • 靜蹲的準確姿勢技巧_教你如何做靜蹲-健康百科
    掌握了靜蹲,不僅能夠在養傷期間繼續鍛鍊,還能增強身體薄弱環節,避免以後再次受傷。 至於為什麼也能算是鍛鍊的一種方式,看看靜蹲的動作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最常用的靠牆蹲姿訓練,可以強化股二頭肌、臀大肌、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這些肌肉也正是跑步中的主要肌肉,這麼多肌群得到鍛鍊,消耗的熱量可想而知,同時也減少了膝蓋受傷的機率。
  • 肌肉鍛鍊不可忽視
    有人說「膝蓋要省著點用」,但長期不鍛鍊卻容易造成肌肉肌力下降的問題。肌肉是骨骼的衛兵,肌力下降骨骼就會跟著受累。大腿肌萎縮了,韌帶保護不了膝蓋,那膝蓋也就跟著出問題了,最終就可能導致膝關節炎。因此,要預防膝關節炎,除了已為人熟知的控體重、避風寒、減少攀登和避免外傷外,針對關節肌肉的主動鍛鍊往往會被忽視,而其卻是預防中最應被重視的環節。
  • 想好好保護膝關節,快鍛鍊你的大腿肌肉
    事實上,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保養膝關節需要適度控制運動量,尤其是像爬山、爬樓梯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而有些運動,如強化大腿內、外側肌肉的動作等,反而要有意識地多練,以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反應性和靈活度,以便更好地保護膝關節,使之不容易受傷。靜蹲
  • 靠牆靜蹲一天練幾分鐘 靠牆靜蹲的注意事項
    隨著一些健身短視頻的普及,很多人就開始練習了靠牆靜蹲。靠牆靜蹲是一個非常刺激大腿的動作,堅持鍛鍊它可以有效的瘦腿。
  • 靠牆靜蹲訓練,對你的膝蓋損傷是預防、恢復還是二次傷害?
    如果問到什麼動作可以預防膝蓋受傷或促進膝蓋疼痛康復,不管你找醫生還是網上大神諮詢,他們都會推薦您一個「全能的膝蓋防護動作」----靠牆靜蹲。靠牆靜蹲訓練,似乎已成為公認的養護膝蓋的最佳放鬆方式。01為什麼認為,靠牆靜蹲對膝蓋有益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推薦靠牆靜蹲呢?
  • 「膝蓋潤滑油」靠牆靜蹲,每天這樣蹲2分鐘,膝關節「報廢」不了
    阿姨聽人介紹,說是每天練練靠牆靜蹲,膝蓋會就好起來。於是她每天扎馬步、靠牆靜蹲一小時。不出一個月,膝關節越來越痛,於是才來到這裡就診。CT檢查顯示,阿姨髕骨研磨、外移,在中間、外側查找出3個觸發點,內外側肌肉不平衡。醫生表示,靠牆靜蹲確實有助於鍛鍊膝蓋,但若方法做得不對,反而可能造成傷害,這就不難理解她為什麼越做膝蓋越疼了。
  • 推薦5個適合女性的鍛鍊動作,保持不動就能夠鍛鍊身體
    平板支撐能夠很好地鍛鍊我們身體的核心力量,刺激腹部的深層肌肉,強大的核心力量不僅能夠加強腹部訓練的效果,而且在日常健身中能起到一個穩定身體的作用。做平板支撐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只要感覺腹部力竭就可以停下休息,這樣才不會產生力量代償和損傷脊椎。臀部不要翹起,也不要塌向地面,而是要與身體保持一條直線的狀態。
  • 膝關節疼痛、患骨關節炎的朋友,絕不能靠牆靜蹲?醫生闢謠說清楚
    如果磨損得特別嚴重,坐靠牆靜蹲就不太適合,如果磨損的比較輕,核磁看不到太重的磨損影像,此時進行靠牆靜蹲鍛鍊是非常適合的一個時機,因為通過這個鍛鍊可以強化我們關節周邊的肌肉,可以讓我們的關節獲得更好的穩定性。
  • 人體這些易受傷害的部位如何鍛鍊?
    1、肩部:單手畫圈 肩關節扭傷一般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和韌帶損傷所致。熱身和保暖可為肩關節保駕護航。肩關節的局部熱身可以試試以肩部為圓心做單手畫圈動作,這個運動可以充分鍛鍊肩部周圍的四塊肌肉。
  • 深蹲時膝關節疼痛,靠牆靜蹲能有效緩解嗎?運動康復師告訴你
    當人們提起如何緩解經常做深蹲膝關節疼痛時,很多人會建議採用「靠牆靜蹲」的動作來解決,而很多人又不建議練「靠牆靜蹲」的動作,到底該如何是好呢?最近小馮同學在忙於拍攝錄製健身的動作教學,做了特別多的深蹲動作(經常一個動作拍攝好幾次才能完成),還進行了大量的爬樓體能訓練,結果造成勞損導致了右側膝關節有些不適、略微疼痛。所以暫時就選擇停止錄製一段時間,好好靜養一下。
  • 膝蓋疼練靠牆靜蹲真的有效嗎?未必,練對肌肉才是關鍵
    採用靠牆靜蹲來緩解膝蓋疼其出發點是源於靠牆靜蹲能量到股四頭肌,股四頭肌分為股中間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以及股直肌四塊肌肉,股四頭肌位於我們的大腿前側,其主要的功能是使膝關節伸。而股四頭肌的訓練是有利於膝關節的穩定性的提升。
  • 靠牆靜蹲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
    靠牆深蹲2分鐘並不是很高的水平,任何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都能夠達成靠牆深蹲也叫做靠牆靜蹲,動作的要領就是我們保持背部緊靠在牆壁上,屈髖屈膝,大腿和牆壁保持75-90度的角度,雙腳站距與髖部同款,腳尖朝前,保持小腿和地面垂直,堅持這個靜態姿勢儘可能久的時間,到腿部肌肉支撐不住開始發抖為止。
  • 靠牆靜蹲能夠強化幫助我們強化膝關節,讓我們的膝蓋更健康
    靠牆靜蹲雖然直接強化膝關節,但是能夠鍛鍊增強膝關節周邊的肌群,達到提升對膝關節支撐和穩定的作用,提供更好的保護。而且靠牆靜蹲這個動作比較溫和,很適合本身膝關節就不是很好的朋友進行鍛鍊,逐步提升對膝關節的保護。
  • 「靠牆靜蹲」,每天15min分鐘,長期堅持下去好處或會出乎你的意料
    靠牆靜蹲這是一種以靜止的方式來增強身體肌力的練習,安全性比較的高、增強腿部以及臀部的力量、對身體的膝蓋負擔非常小、保護膝關節這也是它的優點,在膝關節恢復鍛鍊之中經常會用到。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明安全性比較高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練習,15分鐘左右的靠牆靜蹲對於自身的體力以及耐力而言,這真的是一種挑戰,對於新手而言,不要說15分鐘,恐怕不到一分鐘左右就會支撐不住了。
  • 專家推薦「靠牆靜蹲」
    部分中年人,平時鍛鍊較少,突然運動量特別大,就會出現膝關節的肌肉酸軟,這提示運動過量了,需要注意。如果出現膝關節酸軟,提示可能是運動過量,或者膝關節開始退變,需要在運動方面特別注意,避免過度的運動,以免加速關節的退變。另外,長時期缺乏運動也會加快膝關節軟骨的退變和磨損,因為膝蓋周圍的肌肉對保護膝關節的健康至關重要,肌肉力量不足時,便會加重軟骨負擔。
  • 膝關節強化訓練,9個動作鍛鍊腿部肌肉,保護膝關節,讓你更健康
    那麼,要保持好膝關節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第二:改掉久坐習慣,適當動起來當我們久坐之時就會導致膝蓋周圍肌肉鬆弛甚至萎縮,從而讓關節失去保護,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活動身體並鍛鍊雙腿部肌肉。適當的腿部訓練不但可以增加雙腿部肌肉來起到保護關節的作用,還會對骨骼形成壓力來刺激骨骼生長而預防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