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則種種法生;心和,則事事和順

2021-01-11 禪說國學

有位先生曾寫了篇關於洗澡的文章,說洗澡不是沐浴,而是給心靈洗澡,也就是淨化和蕩滌身心。

心,是我們看不見的,但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感覺到它的存在。心平的基礎是「和」,真正的「和」是心的「和」,心和諧了,周遭的世界也就和諧了。

在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世上有無數種煩惱心,例如貪心、嗔心、痴心、慢心等按佛教劃分為一萬八千種心境。林林總總的心境都是煩惱心的類型,用來抵禦它只需要一種「和」心。心生則種種法生,心和則事事和順。

若是這麼說,你覺得空話大話,就用大家的遭遇來說。我聽到最多人說的是關於事業上的事情,八成事業有成的人幾乎都能把自己累死,公司裡事事都要管,上下級關係要照顧好,業務上的事煩惱,員工的工資要顧到,各種福利要想到,客戶關係要搞好,連回家吃飯睡覺都有些小心翼翼,最後到寺裡聽課也成了例行公事,坐下喝茶聊天的時間都沒有。

我看這種人忙與不忙的區別不大,因為他沒享受到忙碌的快樂,之所以會這樣,都是因為太貪。大家都以為愛錢、愛利是貪心,佛祖也時時告誡大家把貪心放下,其實這裡的貪不僅僅是對名利,對事物過於執著也是貪。

你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如果忙碌給你帶來充實快樂,這是給你的修行和鍛鍊,如果忙碌成為了你的負擔,你卻貪圖忙碌的過程,忙碌就成了毒藥。

有位和尚三歲時跟隨父母行走數裡地遷居去橫衝子,那時候大弟已經出生,父母背著家當和大弟,我只得徒步眼著。

五歲的時候又隨父母遷居到距離橫衝子三十裡圓的蓮花塘,當時妹和幼弟都已出生,可謂「歲艱少聞喧笑語,卻為三餐愁高堂」,父母操持生計,家境艱難。十三歲時為了謀生幫助父母維持家計,便去學刻石;父親去世後輟學擔起養家之責,此後生活屢屢有無常相伴,也曾覺得辛苦萬分。

後來有位師父問起和尚的家風,和尚說:農禪並重,三餘之功。這樣大家可能不懂,意思就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晴者雨之餘、冬天雪之餘、忙者閒之餘」。平時一心做事,從事中參悟,無論什麼時間,只要一有閒暇,都用來做功課,一刻都不敢放縱閒逸。

正是那時候生活所迫,所以能找時間學習知識就努力學習,竟也成了好的習慣,時時提挈自己不能懶散。

如今回過頭去再想從前種種,雖苦猶樂,沒有憶苦思甜的意思,因為今天並不覺得當時的忙碌是負擔,那是和尚該經歷的修行,否則哪來日後的參悟。

往昔歲月不曉得洗去了多少貪心、嗔心、痴心、慢心,留下的是和尚這顆和」心。想來世人大多數都有自己的辛苦經歷,如果仔細回味,也會發現自己已經丟掉了不少煩惱,拾起了平和。

我們該經常練習和氣的境界。法門比較簡單,拋開成見地與人往來,自然地吃喝坐臥,平靜地思考參悟。你覺得這很難麼?我看很簡單,凡事別多想,常往好處盼,心肯定是平靜的。

那時候,別人「咚」地踢了我們一腳,我們巋然不動,會有人低頭幫你拍拍身上的贓物;別人「呸」地罵我們一句,我們穩如泰山,對方只能摸摸鼻子自討沒趣。

要是你還不能找到和氣的境界,我勸你現在坐下來念幾句「阿彌陀佛」,你就只顧著念好這幾個字,一時間也想不起別的事情,肯定心會平靜下來,便沒時間去自尋煩惱了。

相關焦點

  • 充滿希望 喜讀經典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充滿希望 喜讀經典 第二季第三十二期本期主講:《六祖壇經》 主講人:文化學者韓望喜◆  ◆  ◆  ◆  ◆       已上七佛今以釋迦文佛首傳  第一摩訶迦葉尊者 第二阿難尊者 第三商那和修尊者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 一切生必歸於滅~境隨心轉—心好,一切都好
    當一切生必歸於滅時,這種不斷增加的幸福也必會在生滅法則中歸於滅。愈大的幸福感在失去時便失去更多,而內心也更為痛苦。若明乎於此,將此追求及獲取心態,調整過來,將一切追求與執取放下,不去執著虛幻的幸福感。  緣起性空,離一切生滅相。業緣起於心,心起則緣起,心滅則緣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諸法緣起,在心,非由他起。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盡 不生則不死 此滅最為樂.
  • 心裡裝滿自己的想法,就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一切的束縛來自於我們的心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心中沒有太多自己看法和想法的人,永遠不會自高自大,不會虧本,不會做錯事情;有些人心裡裝滿自己的想法,他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他太肯定自己的看法,最後他就會非常地後悔來結束他的人生。自以為聰明的人,永遠覺得別人是最愚蠢的。不要以為別人很傻,小小的爭執會讓你遠離親朋好友。也不要為了一點怨恨就忘記了別人的大恩大德。
  • 不求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
    渴望愛和自由,卻又無力掙脫……到了一定年齡,上有逐漸老去的父母,下有還未長大的孩子。做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人生實苦,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如果你真的覺得累了,不要勉強自己,不要苦苦掙扎,抱抱親愛的自己。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3、心有所得,求玄求妙      佛法說到底是要回到本分上來,本質上是歸無所得的。若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便免不了要追求文字知解,追求奇特神異。若不肯回頭,沉溺於其中,定入文字魔障和五陰魔窟中。教人但放曠,任其自在,莫管生心動念;念起念滅,本無實體,若執為實,則生死心生矣——這個又是守自然體為究竟法而生解者。如上諸病,非幹學道人事,皆由瞎眼宗師錯指示耳。3、《答李郎中(似表)》      士大夫學此道,不患不聰明,患太聰明耳;不患無知見,患知見太多耳。故常行識前一步,昧卻腳跟下快活自在底消息。
  • 和順和硬豆腐
    我所在的幫扶村裡有兩位做豆腐師傅,均為10餘年的「老匠人」,對於和順豆腐我曾向他們做過深入的了解。他們說,像他們一樣常年做豆腐的和順約有百十餘家,他們對和順豆腐的傳承和發展,對打造這塊本土地域品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生活不是比賽,無需事事爭個對錯輸贏。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 相由心生,原來是真的(頓悟)
    從未到地,專心不止,於後其心豁然,明淨皎潔,定心與喜俱發,具足四支功德(一內淨,二喜,三樂,四一心)。A、內淨支心無覺觀之渾濁,故名內淨。謂行者欲離初禪時,種種訶責覺觀,覺觀既滅,則心內靜,心與靜色法相應,豁爾明靜,故 名內淨支。B、喜支欣慶之心名喜。謂行者初得內靜時,即與喜俱發,而喜 心未成,次心自慶得免覺觀之患,獲得勝定內淨之喜,歡喜無量,故名喜支。C、樂支怡悅之心名樂。
  • 雖然我們現在的心是虛幻的 卻包含著圓覺妙心
    在我們知道自己現有的心是虛幻的,自己目前所做的修行也是虛幻的,我們沒有必要為此退卻,也沒有必要為此感到迷茫。因為我們這顆虛幻的心,包含著圓覺的種子和能量。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學習佛法的善男子善女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一切眾生的種種幻化之心,都能生出讓萬物如實而來又如實而去的圓覺妙心。我們現在的心是虛幻的,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著貪嗔痴,充滿著貪慾、憤恨、緊張、焦慮、憂愁和期盼。數之不盡的虛幻,覆蓋了我們的圓覺之心。使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覺,都成了虛幻的覺,都成了不圓滿的覺。我們無法以清淨的心,來對待自己周圍的人事物。
  • 人生八苦|由心生,惟心造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由心而生,皆惟心造。阡陌紅塵,茫茫人海,我們苦苦追尋,到最後,好像一切都成了空。到底四季輪迴春秋冬夏,哪一個最讓你著迷?究竟人生該是什麼模樣,才能讓你滿心歡喜?
  • 大安法師:生滅心無法辨識如來的圓覺
    就是一切世界的眾生、處在生滅法當中的眾生,沒有出輪迴,要想了解佛的那種圓覺——境界,那是不可得的。以生滅心去辨識圓覺,那佛的圓覺性也就隨同他成了生滅法。這就比喻,用了比喻,比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這幾個比喻非常貼切,用我們日常的常識。比如這一潭清淨的止水,我們的眼睛在轉來轉去,這個眼睛就眩乎了,再看那個止水,覺得那個水也有漣漪,也在搖動。
  • 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卸下包袱從「心」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心是健康的根本,身體是心靈的表象,心亂了,自然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節奏。
  • 相由心生|運勢走下坡的長相都有什麼特徵?
    2額頭塌陷而尖窄額頭塌陷而尖窄的人,一生最是坎坷挫折,因為額頭代表人的運氣,額頭生的不好,這個人的運氣就不佳,運氣低靡的人,會有種種的困難與波折,並且這樣的額頭面相人,遇事還想不開,很難有開闊的胸懷與眼界,所以不容易看開世事。
  • 讓心歸零,一切都會過去
    人生總會有遺憾,不可能事事都順心。過去的不甘心、不如意都已經成為了不可改變的事實。四季更替,春天會過去,也會再次到來。馬斯洛曾經說過:「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 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
    不變隨緣,真如當體成生滅;隨緣不變,生滅當體即真如。一迷即夢想顛倒,觸處障礙;一悟則究竟涅槃,當下清涼。唐朝時,溫州淨居寺有一位玄機比丘尼。她住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參禪。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更多時候,我們的心是浮躁的,我們放不下期盼的紅塵,放棄不了追求的生活。所以,我們被心所累。我們常說:「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不管什麼事情,心態平和了,想與不想,它就在那裡。就像太陽,無論是陰天還是晴天,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它都在不停地運轉著。
  •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都盡如人意,總會遇到不順心的時刻。「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生活中,很多人稍有不順心,就會很容易動怒,生一些沒意義的悶氣。實際上當這件事過去一段時間後,就會突然察覺,其實根本沒必要生氣。我們雖然無法改變現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啊,凡事把心放寬。
  • 心、肝、脾、肺、腎!最滋補五臟的素食表一定要為家人存下!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當別人在事兒上下功夫的時候,當別人在德上下功夫的時候,當別人在道上下功夫的時候,我們就直接超越,在心上下功夫,活出光芒萬丈的人生,用覺醒之光,照耀宇宙!由於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機酸、胺基酸、維生素都很豐富,對大腦神經有補益和興奮作用,葡萄乾的糖分和鐵的含量也較高,這對體弱貧血者也有補血效果。因此,對心氣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經衰弱及貧血體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為適宜。
  • 孤寂的心仿如白紙,種種思緒隨之蔓延
    傷感的是沒有撲流螢的心境和城裡的天空找不到流螢,也許兩者都有,長大了,心事多了,煩惱也隨著年齡漸長,不是愁嫁,只是孤寂的心仿如白紙,想到什麼,就寫下什麼,而由此漸深的種種思緒也隨之蔓延。人間自古多離別,願所有的感情,不被辜負,雲水相望,永存心間。淺秋,微微的秋風,拂過臉頰,掠過心海,吹翻了一地的情殤,讓我奔向太陽的方向,只為晾曬離別的惆悵。我想走過,綠樹掩映的小路,聽一聽,淺秋久違的鳥鳴蟬唱。聞一聞,久違的花草的清香。只為想起你,回眸時,深情地凝望。
  • 心蝶•花舞綻放•馨生
    綻放馨生蝶翼翩舞,紛飛心底的愛意繁花相依,傾訴相知的密語靈犀之約,綻放一世的溫柔鐫刻時光的永恆,以心相鑑  心蝶•花舞綻放•馨生 蝶影舞動,花間隱現,醉人心田。該系列從原有單一設計創意、僅6款單品的組合擴展為多達21款、融合多種設計元素、覆蓋美鑽戒指、美鑽吊墜和美鑽耳釘的完整產品系列;同時,首次延展出「蝶舞、花語、心約」三個品牌化的子系列,以鮮明的定位針對不同偏好的受眾,以滿足她們全方位的需求。而全球僅不足1%的Forevermark®永恆印記美鑽將讓全新『心蝶』系列更加靈動閃耀,斑斕絢麗、綻放馨生!
  • 佛教:「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佛像其實引經據典,不過是這四個字,現免費提供,覺悟的核心就是:「相由心生」,也就是說,「相由心生」其實就是覺悟者的共識。換句話說,真的悟得了「相由心生」這四個字,那你就覺悟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所謂的覺悟,並不是成佛,覺悟不過是認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並沒有實際證到。也就是說,真的證到「相由心生」的話,就不只是覺悟而是成佛了。那麼,什麼是「相由心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