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挖出特殊墓葬,考古家只憑出土的玉印,就判斷出墓主人是女性

2020-12-10 騰訊網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許多埋在地下千年古墓都已重見天日。在眾多古墓中,從等級上來看,雖然長沙的馬王堆不能奪冠,但是墓主人身份卻也非常顯赫,長沙考古在全國也都赫赫有名,而長沙當地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當時有一個施工隊在湘江西邊附近的陡壁山一帶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工人們發現不對勁,這裡挖出的泥土顏色很異常,沒一會的功夫竟然還挖出了一些東西。這種異常發現,讓工人很警覺,立刻把這個消息反映給了上級有關部門。

當地文物部門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重視此事,專門派了一批考古隊員,前往此地進行調查。經過認真勘探後,考古學家確認了陡壁山、象鼻嘴、扇子山、獅子山都有大型漢墓,附近的丘陵地段上也有許多中小型墓葬。

01漢代古墓聚集,不同身份埋葬方位也不同

相關歷史文獻記載:「漢代代禮制嚴謹,喪葬人文事俗理念隨著漢代文化的改變也發生變化,流行群葬。」

當時在長沙這個地方,流行一個說法那就是「西貴東富」,也就是以湘江為界限,西邊都是王侯及貴族的大墓,而一些普通官員之墓都會埋葬在湘江的東邊,這也是漢朝時長沙王族的重要墓葬區。

所以這也是為何考古學家會在這裡發現了大型及小型漢墓聚集在此地。

02大墓埋葬在山頂,建造難度高,只為不想讓盜墓賊光顧

陡壁山的這座大墓選址非常特別,整個墓建造在了山頂上,成為了「以山為陵」,建造好後封土與山丘合體。

在考古學家現場勘探中,發現這座墓的坑非常深,坑底東西長11米多,整個深度將近三米,如此之深的坑,棺木又是如何放進去的呢?

考古學家發現,以往的古墓都是由上而下放入,而陡壁山這個棺木,能放入這麼深的墓室中,主要是通過墓道放入的。

當年古代先人,在這座古墓中建造了兩個空洞,而這兩個空洞是南北相對的,這樣方便棺木下葬,同時也避免了日後盜墓的問題。

在勘探的現場,考古學家發現這座古墓也遭到了盜墓者的光顧,其中一位是唐朝的盜墓賊,而另外一個卻比他的這個年代還要久遠。在這座通往墓室的通道中,考古學家發現有唐朝瓷器碗的殘片。

根據以往的經驗,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古墓曾經遭到過唐朝盜墓賊的光顧,而在另外一處,考古學家發現有一個盜洞口,而挖掘這個盜洞口的並非唐朝這個盜墓賊,而是比它的年代更要久遠。

在陡壁山的墓室中,考古學家發現整個墓室都是用木材圍成的,而盜墓賊就是把這些木材切斷挖出了一個洞口。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這個墓室內卻有三重棺.

而盜墓賊挖的洞口估計是挖偏了,沒有挖到核心位置,盜走的並不是很多重要文物。這也是為何最後考古學家會在這座古墓中,挖掘出豐厚的陪葬品的原因。

03墓主人身份顯赫,考古學家根據玉印判斷為女性

有很多網友都猜測,既然這座古墓選擇在山頂而建,那麼墓主人的身份一定是很權威,很特殊的吧。

的確沒錯,墓主人的身份確實是不簡單,否則也不能建造於山頂之上,在古代,非常注重風水問題,尤其是有很多朝代皇帝都會把自己的陵墓選擇在崑崙山之上,意味著權威的象徵,通過這個特點,考古學家判斷這座古墓中的墓主人是不簡單的人物。

在整個棺材的內部東端位置,考古學家發現了2件玉璧,1束頭髮和7顆牙齒。在牙齒胖,還有一個玉印,質地是白玉。

雖然屍骨早已腐爛,但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墓主人去世後,收殮時放進死者口中的。在這個內棺中,考古學家找到了三枚印章,而墓主人口含的這個玉印,上面印有「曹,妾X(女+巽)"。

另外兩個印章是放在內棺的中部,也就是死者腰部位置,左右擺放。根據口含這個玉印上面刻的文字來看,考古學家推斷這個墓主人是個女性。地位不低,有可能是長沙國定王劉發的王后。

此次漢代大墓的發現會是這片區域的轉折點。為考古學家進一步了解漢代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在申請希望在這裡建造考古遺址公園,毫無疑問,這裡以後會成為旅遊文化之地,將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蕭山湘湖邊的群山中挖出墓葬群
    唐代繁盛,可是很奇怪,在南方包括杭州找到的唐代墓,都很小,而且陪葬都很少。這一座算很大了。可惜的是,被破壞得徹徹底底,除了幾個罐子殘片,什麼都沒有留下。一座漢代墓,墓主人一看就是個藏家,兩千年前,他還在世的時候,收藏了一塊松澤時期的玉玦,這是什麼概念?就是他收了一塊他活著時,往前再數三千年的古玩。
  • 村民挖出一口紅色棺杶,裡面裝了77件衣服,考古家:最臭美的墓主
    考古中還是出現了許多奇葩的事情,比如有的墓主只有幾歲,卻出土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還有的古墓才幾十平米,卻發現了密密麻麻的金銀財寶,這都是世間罕見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座墓葬算不上多麼的高大上,但是這個墓主卻刷新了我們考古隊一個新的紀錄,那就是墓主太愛臭美了,堪稱是考古史上以來發現的最愛臭美的墓主。在他的棺杶中居然發現了77件衣服,涵蓋了春夏秋冬4個季節,而且每一件都是極品中的極品,就連現在的服裝大師也是望塵莫及,而且其中19件衣服硬生生的給穿在了身上,這到底是有多麼的愛臭美呢。
  • 山東青島發現神秘漢墓,出土上千件文物,填補了歷史文獻的不足
    2017年,為了配合鐵路工程建設,青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黃島區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土山屯墓群進行了考古性發掘。經過前期的考古調查勘測,發現了幾十座有著相同特點的漢墓,發掘清理出漢代封土14處,共清理出墓葬178座。其中東周墓葬25座,漢代墓葬125座,清代墓葬28座,而漢代墓葬形制特殊,出土遺物豐富且保存完好。
  • 至今仍困擾考古界的謎題——婦好墓跪姿玉人
    由於頻繁的戰亂,商王朝留給今人的痕跡已經非常稀少,但是就在這些為數不多的遺物中,卻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一位特殊的女人——「婦好」。婦好其實不姓婦,婦是屬性和尊稱,並非姓氏。當她嫁給武丁成為王妻之後,武丁給了她相當豐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稱為「婦好」,或者「後婦好」。婦好的諡號為「辛」,商王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 湖南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
    M370出土玉璧 M370出土銅鼎 2017年8月2日~11月15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裡坪考古隊在工程項目內共發掘清理漢唐時期墓葬47座,其中磚室墓23座、土坑墓24座,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共505件(套)。根據出土器物及紀年磚,初步確定有西漢墓12座、東漢墓34座、唐墓1座。
  • 秦漢新城大堡子墓出土考古證據 鹹陽曾在漢初更名為「新城」
    11月2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秦漢新城(原涇陽縣)高莊鎮大堡子村西的大堡子墓地考古,在一小型墓葬內出土肩部刻有「新亭」二字的陶缶,證明鹹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
  • 湖北發現地下水墓,墓中出土一件逆天神器,專家:鎮國之寶
    今天小編給大家所介紹的這座古墓是在湖北出現的一座古墓,這座古墓居然是地下的水墓,而且在這座古墓中所出土的文物,也讓考古專家們感到非常的震驚,那麼在這座古墓中究竟出現了什麼文物呢?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挖牆基挖出震驚世界的帝王大墓!
    >其中有一方「文帝行璽」金銀及一方「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為西漢初年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史料又作趙胡)。可知西漢時帝後之璽為玉制,印面尺寸為「方寸二」,即2.7—2.8釐米,南越王墓所出這枚「文帝行璽」印,含金量達98%,從大小形制來看,此印突破了漢代有關帝王印璽的規制,是目前發現的西漢時期最大的金印。
  • 西安一古墓挖出27噸國寶,墓主人身份成謎,不料被老農一語道出
    在對中國古代的墓葬文化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由於古人十分重視身後之事,因此,古代的墓葬也往往都是非常豪華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顯貴之人的墓葬就成為了盜墓賊們所覬覦的對象,而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我國考古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考古專家們也擁有了發掘墓葬的能力,在這個時候,從古墓中發掘出的一些文物就成為了我國歷史研究的重點內容。
  • 墓主人是誰?有什麼瑰寶?
    衢州市衢江區驚現3000年前西周時期最高等級墓葬群墓主人究竟是誰?墓中驚現怎樣的瑰寶?考古專家和學者在孟姜村墓葬考察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衢江區完成了對多座大型土墩墓群的考古發掘工作,初步判斷這些古墓的年代為約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在12月5日召開的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墓葬考古發掘研討會上,考古專家推測這片集中的西周時期高規格貴族墓葬群,或許與歷史上的「姑蔑古國」有一定關係。
  • 新川創新科技園古代墓葬出土 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
    今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該墓地不僅發現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遺存,還揭露了六千餘座古代墓葬,墓葬類型主要為崖墓、巖坑墓、磚室墓等,時代自戰國至明代,出土數以萬計的陶、瓷、銅、鐵、玻璃、石質等不同材質遺物,其中以戰國末期「郫」戈、西漢時期帶外文字母的「龍紋鉛餅」、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東漢時期畫像石棺、晉代印度-太平洋珠等遺物最具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 衢州孟姜村,王一級的大墓告訴我們,「姑蔑」族並非空穴來風
    他對比了其他「人」的尺碼,比如蕭山柴嶺山D30M1(西周晚期)、江蘇江陰周莊D3M1(春秋中期)、東陽前山D2M1(春秋中晚期)、安吉龍山D141M1(戰國早期),以及最著名的印山越王陵(春秋晚期),同為「人」字槨家族,但這些「人」都是瘦長的。我們來說最胖的好了——印山大墓,墓主人允常,越國第一代國王,也就是勾踐的爸爸。
  • 考古出土的改制玉器
    下面以出土玉器的墓葬、遺址年代為序,對考古發現的部分改制玉器作些分析。安陽殷墟5號墓屬商代晚期遺存,墓主系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該墓出土遺物豐富,玉器數量達755件,乃商代單墓所見最多者,其中有不少改制玉器。龍形玉玦(圖1),直徑9、孔徑5.8、領高1.2、邊厚0.2釐米。米黃色。玦作蟠龍形,首尾相接,中有缺口,邊窄孔大,孔周兩面均凸起,呈領狀。
  • 紅山文物講述考古故事
    碧玉C形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 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有「中華第一龍」之美稱的紅山文化碧玉C形龍、玉玦形龍、玉鳳、玉人、玉勾雲形器等代表性紅山文化文物,基本呈現了紅山文化的全貌。
  • 2000多年前的古玉,夠時髦!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經過大面積的考古勘探,共發現兩周至漢代墓葬1200餘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 M26, M27,由於墓葬未被盜掘,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尤其是大f組合清楚、出土位置準確的玉器,對研究其時的墓葬制度、禮玉製作工藝及時代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陝西鹹陽古墓出土「戰神佩劍」,墓主威名響徹千年,一生未有敗績
    前些年,專家們發現了許多戰國時期的古墓,其中一座就是白起墓。從考古史上發現,我國歷代挖掘的戰國墓規模都十分浩大,比如曾侯乙墓,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令世界考古學家震驚。除了這些著名的戰國時期的墓葬,還有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墓葬,不過並不要輕視墓主,比如白起墓就是其中的代表。
  • 72年長沙出土一具女屍,日本以百萬求其半根頭髮,我國給了嗎
    ——科林伍德(英)文章分類|古今歷史字數|1009,閱讀約3分鐘1951年冬,考古專家夏鼐到長沙進行考古調查,在東郊五裡牌發現了兩個相連的土丘。憑著專業精神,他判斷該墓為漢代墓葬。1972年1月,考古隊正式發掘了這座神秘大墓,南北長20米,東西長17米,屬於大型墓葬。隨著專家的發掘,他們發現馬王堆有三座墓葬,現在發掘的是一號墓。由於在特殊時期,考古隊每天只能保證30多人的工作,發掘進度十分緩慢,他們決定暫時只發掘一號墓,這給了專家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 千年古墓內出土大量藍色人骨,考古專家急忙換上防護服,揭開謎團
    在深入挖掘後,挖出了一些人骨遺骸。而李某先前挖出的那塊黑色烏木,正是一塊棺材蓋板的一部分。村裡人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再挖下去恐怕就得背上非法盜墓的罪名。村裡人立即將此事匯報給當地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的考古隊和專家趕到後,立即對該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過仔細發掘勘探後,專家確認這是一座2000年前的古墓群。
  • 長沙古墓出土一瞬間消失的文物,多虧專家手快,拍下唯一一張照片
    遠古社會時期,人們就懂得安葬死者,當時的葬禮很簡單「不樹不封」,因為原始先民只祭祀天神、地只、人鬼。《禮記·禮運》中云:夫禮,必本於天,餚於地,列於鬼神。西周時,先秦儒家先驅周公旦吸收了民俗百神,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喪葬習俗,雖然各地都有不同的喪禮風俗,不過土葬還是中原文明主流。
  •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千餘件文物
    「青海血渭妖樓「的原型,其實是熱水墓群中的「熱水一號大墓」,它並非九層,而是一座3米多高的三層臺。熱水墓群分布於熱水鄉察汗烏蘇河南北兩岸,1982年考古發現並得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韓建華副研究員介紹,熱水墓群是6~8世紀的重要墓葬群,出土的大量文物,有力地證明了從北朝至隋唐時期,青海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條重要幹線,都蘭則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