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脾氣不足溼氣重?這3類人,不健脾,吃再多的祛溼藥也沒用!

2021-02-07 逗趣咖

大多數人,都愛吃,好吃的東西來者不拒,尤愛冷飲瓜果一類,由於肆意減肥,也很容易傷脾胃,因此,體內溼氣重是很自然的。

聽到有人說溼氣重,想盡各種辦法祛溼,但都不盡人意,甚至越祛越溼。為什麼呢?因為單純地食療祛溼,只能治標不治本。中醫認為,要徹底祛溼,就要從健脾上著手。

                                                        

我們要健脾,首先我們要知道中醫所說的脾臟有什麼功能

脾主管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溼兩方面。

食物經脾消化、吸收後轉化為水谷精微,脾將水谷精微上輸歸肺、散布於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及各組織器官。若脾失健運,則消化、吸收和轉輸營養物質的功能失常,引起食少、納呆、腹脹、消瘦等症狀。

水液的吸收和輸布也是脾主運化的一個方面。脾將水谷精微中多餘的水分,轉輸於肺、腎,經過肺、腎的氣化作用,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

                                            

脾運化水液功能減弱,會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形成痰飲、水腫。這些停滯的水液就是我們俗稱的內溼,就是我們重點要祛除的。

所以說脾氣不足就會引起溼氣

想要去除身體的溼氣,首先要健脾。

脾是我們身體內運化水溼的器官,如果脾氣虛,排水溼的功能更就會下降。溼氣會越聚越多。如果我們經常待在溼度比較大的地方,很容易使體內的溼氣加重。

人之所以能吃能喝、能走能跳,都因氣的緣故。人的先天元氣存於腎脾肺中。腎氣不足,人就怕冷、沒勁;脾氣不足,人精神不濟、易疲勞乏累;

                                                

肺氣不足,五臟皆沒氣力。人的後天之血存於脾肝心中。脾化生氣血的源頭;肝藏血供血之處;心是全身血脈流通的推動器。

先天與後天之氣,都與脾有關,所以脾受損,直接影響其他臟腑運行,由此可見單純的祛溼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健脾才是正確的解決之法。

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係,「溼重」是標,「脾氣虛」才是本。

現在明白如何有效祛溼了吧!切記,健脾+祛溼雙管齊下,否則,舊溼氣走了,新溼氣又來,永遠在侵溼祛溼的惡循環中。

                                

根據健脾和祛溼同時進行的思路,一般病人喝了益脾祛溼茶,效果都不錯,反饋最多的是口水少了,口氣重,口苦等問題都得到了緩解,精神也有好的好轉,希望大家一定要遵循健脾祛溼同時進行的原則,早日擺脫脾虛溼氣重!

日常生活當中有這三類人需要健脾祛溼

                                                    

1,肥胖人群

肥胖的人往往脾虛、腎虧。這是由於脾氣虛弱則運化轉輸無力,水溼留滯體內,腎氣虧虛,腎陽衰微,致血行遲緩,水溼內停而成肥胖。

肥胖者體內溼氣瘀積,如果受到外部溼熱環境的影響,則雪上加霜,嚴重影響脾的運化,使脾虛腎虧加重,因而會出現四肢無力、眼澀、腹瀉、腹脹、胃痛等不適症狀。

                                    

2,脾虛患者

脾虛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舌苔厚膩,脈細弱,大便不成形,四肢沉重,人睏倦乏力。脾虛者忌溼,溼冷環境裡,由於溼邪的侵襲,會出現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嘔吐、噁心、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3,胃腸功能不好的人群

有慢性胃炎、胃食道反流、胃潰瘍、膽囊炎、消化功能不良者,在梅雨天要特別注意飲食的攝入,往往容易加重脾胃失調,導致病情惡化。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回顧:

腸胃不好很煩惱?常喝這幾款養胃湯,恢復胃動力,養胃更養生

4款中藥做的零食,家裡有老人就備點,每天吃一點,便秘漸漸消失

糖尿病患者做好睡前3吃3不吃,一樣可以控制血糖!別不信!


相關焦點

  • 體內溼氣重的人,這3類食物要儘量少吃,5種食物,祛溼健脾
    體內溼氣重的人,這3類食物要儘量少吃,5種食物,祛溼健脾導語:溼氣是百病之源,溼氣重的人首先對容貌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皮膚暗淡粗糙,長斑長痘,眼袋下垂拉低了自己的顏值,對體型也有很大的影響。體內有溼氣的人,這3類食物要儘量少吃1、油膩的食物油膩的食物會導致人體不消化,增加肥胖的機率,導致體內的溼氣加重。比如像肥肉、五花肉、動物皮等。因此一定要少吃這些油膩的食物。
  • 提醒:溼氣重的人,最好別貪吃這3類食物,否則「溼氣」越吃越重
    1、大便不成形,粘稠。渾身無力,常感疲憊,無精打採。2、頭髮油膩,臉上長斑,長痘。3、睡覺打呼嚕,痰多、口臭、口水多。小肚子大、肥胖水腫。4、耳朵裡面很溼。有時候總感覺到耳朵痒痒的,然後用棉籤一蘸,就感覺棉籤都是溼溼的。5、食不知味。感覺舌頭上有厚厚的舌苔,吃東西的時候也不怎麼能感覺得到好吃。
  • 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
    一、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1、食欲不振溼氣和脾密切相關,溼氣過重時,脾會受傷,導致脾胃不和,因此就會出現消化問題。具體地說,也就是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等情況。
  • 溼氣重的人,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
    所以一般體內溼氣重的人,建議先保養脾胃,提高身體的祛溼能力,減少體內的溼氣。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先養養脾胃,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一、雙白湯:雙白,即薏米和山藥。薏米是很常見的祛溼健脾食物。中醫理論中,薏米性微寒,入脾、胃經,有很好的利水除溼,健脾利胃的作用,加快體內溼氣的排出。山藥又名淮山,性平味甘,歸脾經,能補脾養胃,有利於緩解脾虛導致的溼氣淤積。
  • 健康一招靈|每天10分鐘「企鵝步」,健脾祛溼
    因為經常喝冷飲、不經常運動等生活方式,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溼氣很重,而溼氣其實跟脾氣有脫不開的關係。單單祛溼不健脾,吃再多的祛溼藥也沒用。那麼,要如何健脾呢?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抻一抻脾經!今天就教你一個拉伸脾經的動作:企鵝步,簡單易學又有效。
  • 醫生提醒:溼氣重的人,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
    所以一般體內溼氣重的人,建議先保養脾胃,提高身體的祛溼能力,減少體內的溼氣。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先養養脾胃,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一、雙白湯:雙白,即薏米和山藥。薏米是很常見的祛溼健脾食物。中醫理論中,薏米性微寒,入脾、胃經,有很好的利水除溼,健脾利胃的作用,加快體內溼氣的排出。山藥又名淮山,性平味甘,歸脾經,能補脾養胃,有利於緩解脾虛導致的溼氣淤積。
  • 你溼氣重嗎?中醫教你如何祛溼健脾調攝養生
    說到溼氣可能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動不動就感覺渾身無力、油光滿面、早上起不來床,感覺總是睡不夠,除此這外溼氣重的症狀還有哪些? 為什麼會導致脾虛溼重?日常如何自我調攝,健脾祛溼?下面固生堂天河北分院針灸科馮玥醫生就教大家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重」!頭重、身體困重、四肢沉重。
  • 醫生提醒:脾虛溼氣重的人,這3類水果儘量少吃,不妨看一看
    1、看頭髮一般而言,人的頭髮是比較有光澤,而且是乾爽的,但是生活當中我們發現有些人的頭髮特別容易愛出油,其實這可能是體內溼氣過重造成的。2、臉出油而且有些人臉上也特別愛出油,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在冬天,經常油光滿面,這也是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
  • 7月溼氣重,多吃這4種水果,健脾祛溼,膚白貌美,吃出少女臉
    7月溼氣重,多吃這4種水果,健脾祛溼,膚白貌美,吃出少女臉自從進入了7月,天氣是越來越熱了,溼氣也是越來越重,這時候我們就是要多吃一些可以祛溼的食物,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可以祛溼的水果,常吃還有美容養顏的作用,7月溼氣重,多吃這4種水果,健脾祛溼
  • 體內溼氣重的人,不妨多吃這3類食物
    多雨的季節讓空氣中充斥的潮溼的氣味,再加上生活習慣的影響,不少人會出現疲憊乏力,便溏等溼氣重的表現。雖然不算什麼大病,但總歸對生活有一定影響,該如何去處理呢?不妨試著通過飲食來改善這種情況。溼氣重吃什麼好?1、苦瓜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入心、肝、脾、肺經。
  • 體內溼氣重的人,這3類食物要儘量少吃,避免「溼」從口入
    第2種是自然界潮溼的氣候,自然界的溼氣進入體內不斷積累,傷了人體的陽氣,腎陽不足,溼氣排不出去,那麼溼氣停留在體內,時間一長就會對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俗話說,溼氣是百病之源,溼氣重的人,對樣貌產生的影響會首先體現出來:皮膚暗淡粗糙,長斑長痘,眼袋下垂,拉低顏值。
  • 溼氣重的人,身體一般有四種特徵!牢記「3吃3不吃」,無溼一身輕
    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如果消化不良或者暴飲暴食吃得過於油膩等等,都有可能會影響到脾胃的正常運轉,造成體內水溼過重。溼氣重的人,身體一般有四種特徵!身重頭痛: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偶爾有一天起床的時候,突然感覺自己的身體非常不舒服,不再像以前那麼輕鬆自在,而是總感覺沒有睡醒,頭部昏昏沉沉的。
  • 為什麼你一直溼氣重,快用艾厲舒!
    很多人去看中醫,都會被告知「溼重」。那麼,溼是從何而來的呢?你想過沒有?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溼;3、還有就是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廣東多溼,那裡的人不喝涼茶就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溼,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這三種症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係,「溼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 溼氣重吃什麼好 什麼原因導致溼氣重
    那麼,溼氣重吃什麼好呢?溼氣重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溼氣重吃什麼好薏米紅豆粥薏米是很好的去溼食物。它可以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紅豆也是可以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利。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給除掉。
  • 氣血不足,脾虛溼重的人要多吃它!
    溼氣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沿海的人群常年被溼氣困擾,對此相當熟悉,通常情況下,體內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兩個典型的現象:1,當你伸出自己的舌頭,觀察下自己的舌苔和舌體,是否舌苔油膩或者舌體胖大。如果有厚膩的舌苔,那麼可能就是溼氣重。即便沒有舌苔,觀察下自己的舌體,如果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鋸齒,那麼同樣預示著溼氣重。
  • 為什麼有人幹吃不胖,而有人喝水都長胖?聽完解釋,你就不羨慕了
    但是有的人明明吃的不多,但是身上的肉還是一抓一大把,根本不敢穿緊身的衣服。那麼為什麼有的人吃很多都不胖,而有的人喝涼水都長肉呢?                                                                                                         為什麼有的人怎麼吃都長不胖?怎麼吃都長不胖並不是一件好事,有可能是脾虛的表現。
  • 為什麼你一直溼氣重,快用艾草液!
    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溼;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溼;3、還有就是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廣東多溼,那裡的人不喝涼茶就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溼,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 溼氣重的人,為什麼中醫都強調得先調理脾胃?
    經過研究發現,脾虛的人,更容易出現溼氣。」為什麼會這樣呢?中醫眼中的脾胃有什麼區別?清代醫學名家沈金鰲創立的「脾統四髒」學說裡提到「脾有病,必波及之,四髒有病,亦必有待養脾」,這說明了脾在臟腑之間的重要作用。
  • 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多吃3種食物,健脾祛溼,脾胃慢慢好起來
    ,容易出現爆皮的情況,脾胃虛弱的人會出現氣血不足的狀況,會對肝臟健康造成影響,會出現眼睛紅腫、視覺疲勞、看不清東西等情況,脾胃不好的時候,會有腎氣不足的表現,如耳聾耳鳴、手腳冰涼、拉肚子等情況。三、多吃3種食物健脾胃效果好第一是山藥,既能健脾胃,又能夠補益腎臟,能夠使人脾胃功能增強,腎氣充足。第二是龍眼肉,除健脾胃之外,還能夠養氣血,但是龍眼肉能夠補氣,氣有餘便是火,吃多容易上火,所以要適量食用。
  • 溼氣重的人別吃這3種水果,管住嘴以免越吃溼氣越重
    但是大多數的人,往往都忽略了溼氣的來源,平時在飲食上不注意,甚至會為了減肥,用水果來代替飯,但是吃得不對,不僅會對身體產生影響,還會加重溼氣。這三種水果溼氣重的人要戒掉,管住自己的嘴。第一種、香蕉體內溼氣重的人一般都會有大便黏膩不成形的情況,雖然香蕉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促進排便的作用,但是香蕉屬於寒性食物,對於體內溼氣比較重的人來說,吃過多的香蕉只會導致體內的溼氣加重,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