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米其林餐廳主廚是所有廚師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
2020 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採逸軒摘得一星,作為四季酒店旗下的中餐廳,呈現了一道道精緻的粵式美饌佳餚,兼具傳統與創新風貌。
主廚李強師傅透著一股子沉穩利落勁兒,他說:「摘得米其林,我們早有準備。」
李強 北京四季酒店採逸軒主廚
米其林摘星,菜品穩定的關鍵是團隊穩定
「之前有沒有想過能成為米其林餐廳主廚?」
李強師傅答:「成為米其林主廚是所有廚師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
李強師傅在後廚,圖片來源:北京四季酒店
穩定,是一切的保障
提起 2020 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採逸軒摘得一星,李強師傅說早在 2016 年就開始為此準備。
「中餐的穩定性特別不好抓,很難標準化,所以食材要好,品質要穩定,技法也要過硬,最關鍵是後廚團隊要穩定,畢竟做菜是人操作的,不是機器操作。如今,手工藝製作是廚師最有價值的體現。只有人員穩定,技術穩定,菜品才能穩定。」就這樣,在李強師傅的帶領下,「匠心精神」和「手工技藝」深入團隊每一個人的心中。
菜餚講究精工細作,「松葉蟹冬茸羹」滋味鮮美又養生,圖片來源:北京四季酒店
「從廚對我而言,管人是最難的」
「做菜容易,師父教、徒弟學就可以了。但管理他們卻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需要多溝通,去了解他們,再『對症下藥』,對待每位學徒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言傳身教、因材施教都是李強師傅的管理之道。
「從管三五個人到管三五十人,特別是大的團隊,讓大家齊心協力一起配合好工作,得費點心思。」現在後廚人員 90 後的多,00 後也有,李強師傅既要教他們技術,又要教他們做人,首先讓他們明白做事要有規矩,養成好習慣,再把技術練紮實。
李強師傅採用的是「父親式」管理法,圖片來源:雲圖映畫
有感而發,衍生烹飪靈感
李強師傅的靈感來源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時令饋贈的理解與感慨,「對於中國人來說,『吃飯』意味著更多餐桌以外的事物,它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也是支撐我們的根基。情感和聯繫與美食交織在一起,流轉於方寸之間,恰是中餐文化的靈魂所在。」
聽評書、聽相聲、看電視,出去旅遊……各地的小吃,各地的風味,只要是吃的東西,李強師傅就會有感而發,讓靈感衍生出新的菜品。
早年間,李強師傅漫步於杭州西湖的蘇堤,之後酒店的春季菜單便呈現了「冰梅花雕牡丹蝦」、「秧草春筍鮰魚」等江南風味。
廚藝創新的三個方面:食材、手藝、擺盤
採逸軒的菜品既傳統又創新,李強師傅說:「廚藝的創新分三個方面,一個是食材搭配的創新,第二就是原材料的加工方法的創新,還有一個呈現方式的創新。」選用新鮮優質的原料,在傳統烹飪的基礎上加入新元素,裝盤簡約利落,這就是訣竅。
隨四季風物變化,選材和技藝各有所取
採逸軒菜品從酒店的高端定位著眼,對食材格外精挑細選。
夏末秋初,選用的食材有雲南的菌類,鮮松茸、乾巴菌、雞樅菌、牛肝菌,瓜類有絲瓜、苦瓜、冬瓜等。烹製成菜,放入當季時令菜單的有「松茸鮮百合燒汁爆特級和牛粒」、「乾巴菌雲椒 5J 火腿炒飯」、「雞樅菌脆皮花膠」、「牛肝菌生煎雞」、「瑤柱扒冬瓜」,甜品包含了頗有創意的「鮮枸杞茉莉花雪糕」,選用寧夏新鮮枸杞,清甜又營養。
《隨園食單》中說:做菜無非是 「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這是清代美食家袁枚對食材烹調的精闢之道,也是李強師傅始終秉持的做菜方式。
時令菜餚:食材與調味相得益彰
李強師傅認為調味根據菜式不同,該清淡的清淡,該濃鬱的濃鬱,有些則是濃淡適中,比如「豉汁白涼瓜炒斑球」。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菜餚主料是 1.5 斤的東星斑,夏季可搭配苦瓜,選用白玉涼瓜,肉厚飽滿,苦味沒有綠苦瓜那麼重、那麼澀。秋冬可換成黑松露、山藥、馬蹄炒制,口感都是嫩與脆的結合。
切配好的原料
製作時,先將切好的魚肉加鹽、味粉、水生粉、雞蛋清抓勻約 30 秒,再醃製 10 分鐘,讓鹽充分入味。
焯涼瓜時多加一些糖,去除苦味。接著熱鍋涼油,滑兩至三遍鍋,防止食材粘連鍋底。
調味料汁提前備好
調味料汁提前兌好攪勻,下鍋前再加一勺水,稀釋攪拌。炒制時輕輕鏟起翻動食材,一邊鏟一邊加調好的料汁,頓時鍋氣滿滿,香氣四溢。
魚肉鮮嫩,涼瓜清脆
相同的主料,隨一年四季的變化,更換不同的時令蔬果配菜,就能變幻出新的菜品。同樣是運用東星斑,到了秋冬季節,就可以打造成「濃湯過橋東星斑」,調味醇厚,魚肉細膩香甜,湯汁濃鬱順滑,帶來溫暖之意。
濃湯過橋東星斑,圖片來源:北京四季酒店
在李強師傅看來,杭州、台州、香港等地的食材市場都不錯,「現在,同一技術水準的條件下,各家餐廳比拼的就是食材。」
傳統燒臘:精選部位,蘸料靈活
採逸軒的燒鵝,採用傳統烹法,選料更加精心,每一份鵝,只選一塊胸和一個腿,並做去骨處理。「粵菜排檔通常會分鵝的上莊、下莊,酒店菜品要做得精緻,就只選最好吃的部位。」
鵝的品種是廣東黑棕鵝,肉嫩且含有豐富的油脂,製作時從醃製到上皮水、晾掛、烤熟,一步一步都要特別用心去做,否則成品出來就會不一樣。
燒鵝
關鍵步驟是烤制,肉要熟且嫩,將鵝放入太空爐中,火力先用溫火烤熟,使肉剛斷生,口感才嫩,最後用旺火催一下,讓皮更脆,上色更好。
李強師傅搭配了兩款蘸料,一款是傳統的冰梅醬,另一款是鵝汁,用每天廚房剩下的鵝,熬製一個汁,也避免食材浪費。其他地方的鵝汁通常是澆在鵝肉上,李強師傅稍加改良,將其單獨盛放,使擺盤更乾淨、好看,鵝肉不會一直被汁泡著,汁水也不會流的到處都是。食客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靈活搭配用量。
還有一處微創新是李強師傅貼心的在燒鵝旁邊配了一份小泡菜,少許醃漬的白菜心和木耳,酸甜可口,用來解膩。
釀製菜式:切料炒餡最關鍵
另一道經典港式粵菜「焗釀鮮蟹蓋」,中西融合烹法,很受外國食客喜愛。製作時關鍵是炒餡料,洋蔥要切的細,與拆好的紅花蟹肉絲、牛奶等一同炒制,這樣吃的時候口感才細膩。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每一個工藝細節都很重要。拍麵粉前蘸雞蛋液也有講究,蛋液是全蛋加水,稍微稀釋一下再攪打,麵包糠要提前磨一遍,口感才更細緻,出品更精緻美觀。
刀工整齊,這是擺盤好看的第一步
採逸軒以美食藝術體驗為宗旨,「中餐擺盤,我喜歡乾乾淨淨,不要花裡胡哨。」在李強師傅看來,中餐的溫度、鍋氣很重要,涼菜可以擺擺,但不要太過分。不像西餐,冷的多,可以擺各種造型,中餐擺盤整整齊齊就很好。
「從一開始的切配,注重刀工,這也是高功夫的體現。同一種食材切得長短一致,薄厚相同,粗細均勻。丁是丁,塊是塊,條是條。只有一開始弄整齊,你炒完、做完、擺完盤才會整齊好看。」
「雖然我不是學美術的,但如果顏色配不好,菜就不好看。」李強師傅製作的一道特色冷菜「柚子海膽蟹肉凍,鱘龍魚子醬」,橙黃的海膽與咖色的魚子醬組合,一深一淺,相互襯託,加上晶瑩的冰盤和嫩綠的芽苗,造型立體,色彩清新怡人。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菜品信息
製作需手工拆出 2-3 只大閘蟹的蟹肉,才能填滿一整顆海膽殼,再配以清香的秘制柚子凍、軟糯清甜的海膽和鹹鮮的鱘龍魚子醬,回味悠長。
師從名廚,南北廚藝切磋融合
李強師傅是地道的天津人,最開始接觸烹飪是受家庭影響,父親十分熱愛烹飪,有很多廚師朋友,加上自身對烹飪的喜愛,從而萌發了從廚的意願。
從學校畢業後便抱著最簡單的初衷走進廚界,20 歲時以學習潮州菜入行,之後在京津魯粵等菜系均有所涉獵,至今已有 20 餘年的廚藝生涯。因此,李強師傅的烹飪風格也深受廣州、潮汕、北京、天津等地烹飪風格的影響,與他的個人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中國烹飪講究師承。李強師傅師從香港名廚譚金強,對於師父的知遇之恩,一直心存感激。「師父教導我十餘載,從做人到做事,從砧板到炒菜,再到管理廚房,細心教導,師恩難忘。」
李強師傅也和執掌上海米其林餐廳的盧懌明師傅相知甚熟,兩人不僅是同行也是彼此的摯友。「盧師傅可謂是我的良師益友,當初是他帶我進入四季酒店這個大家庭並成為其中一員。」至今回憶起來,李強師傅仍然感慨萬千,「我們時常討論切磋,這也是採逸軒的菜品不斷演變和品質的保證。」
採逸軒典雅的就餐環境,圖片來源:北京四季酒店
編輯特寫:做菜和養多肉,我都很有經驗
李強師傅在家也喜歡做菜,經常約好友組局,親自下廚,既有家常菜也有技術頗高的宴席菜。生為天津人,他愛吃海鮮,也愛做海鮮,比如用蝦仁和肉片烹製的天津傳統菜「爆兩樣」、台州家宴必備的「雪菜大黃魚」,南方北方多種料理齊聚一桌。
出人意料,李強師傅的愛好之一是養多肉植物。「別看現在辦公室好多小姑娘養多肉,我爺爺那輩就養,我 20 年前養的金琥現在還長得挺好。」在李強師傅眼中,小巧的多肉特別可愛,能給他帶來好心情。聊到很多人養不好多肉,李強師傅笑了笑,告訴我們他的秘訣,「半個月澆一次水就行,跟仙人掌似的,水不能多,還要保持通風。天熱的時候,得拿電扇吹著。」與研究食材一樣,只有把它們的脾氣秉性研究透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end-
攝影:陳曦。部分圖文資料由北京四季酒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