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電倍率對於電池阻抗特性的影響

2020-12-09 新能源Leader

磷酸鐵鋰材料由於低廉的成本和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優異的循環性能,近年來得到了動力電池企業的廣泛關注。充放電倍率會對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性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日本秋田大學的Yusuke Abe(第一作者)和Seiji Kumagai(通訊作者)等人採用EIS方法對LFP/石墨體系的電池在不同倍率下循環過程中衰降機理進行了研究。

實驗中作者採用扣式電池製備了LFP/石墨體系電池,其中正極的配比為80%的LFP,10%的炭黑,10%的PVDF,負極的配比為90%的石墨,5%的炭黑,2.5%的CMC,2.5%的SBR,電解液的溶劑配方為EC/DEC=1:1,溶質為 1M LiPF6。並採用1C、2C和5C的倍率分別對電池進行了1000次循環,並採用交流阻抗對電池在循環前後的阻抗特性進行了分析。

下圖為電池的循環伏安測試結果,從圖中能夠看到電池的首圈掃描與隨後的幾次掃描的曲線存在顯著的區別,第一次掃面是在3.3V和3.4V附近的電流峰要明顯的低於隨後的循環,同時在3.5-4.2V這一範圍內材料仍然維持了較高的電流密度,這主要是由於負極持續的形成SEI膜導致的。在隨後的第二和三次循環中,在3.3V和3.4V分裂成為兩個獨立的電流峰,在放電的過程中則只在3.2V附近出現了一個單一的電流峰。

下圖為電池分別在1C、2C和5C倍率下的循環性能,從圖中能夠看到在經過1000次循環後,在三個倍率下循環的電池的容量保持率分別為89.0%、52.0%和55.2%,可以看到相比於1C循環的電池,2C和5C循環的電池都出現了嚴重的容量衰降。

下圖為分別在1C(下圖a)、2C(下圖b)和5C(下圖c)循環的電池在第1、100、200、500、1000次循環的電壓曲線,從圖中能夠看到1C循環的電池只是容量的降低,並沒有出現極化增加。而2C循環的電池不但容量出現了顯著的降低,而且在電池在放電過程中的極化也出現了顯著的增加。對於5C循環的電池,充放電之間的電壓差顯著高於小倍率循環的電池,表明電池在5C循環過程中電池的極化較大,但是相比於2C循環的電池,5C循環的電池極化增加相對較小,同時電池也發生了顯著的容量損失。

下圖為1C循環的電池在循環前後的交流阻抗測試結果,作者採用了四種等效電路模型對測試結果進行了擬合,從下圖可以看到如果採用A和B兩種等效電路不能對電池在4.2V狀態下的低頻區域進行很好的擬合,而模型C則能夠較好地對測試結果進行擬合,同時由於W阻抗實際上是P=0.5的一種特殊的CPE阻抗,因此C等效電路也能夠反應電池在低頻下的擴散過程,因此作者在後續的擬合中就採用了下圖C中的等效電路模型。

下圖為1C、2C和5C電池在循環前後,分別在2.5V、3.3V和4.2V的交流阻抗測試結果,從圖中能夠看到上圖所示的等效電路能夠較好地對測試結果進行擬合。等效電路的擬合結果如下表所示。從下表所示的擬合結果可以看到,對於歐姆阻抗Rsol在循環後增加了大約3Ω,而電荷交換阻抗Rct在循環後只是輕微增加,但是無論是循環前,還是循環後Rsol都要遠小於Rct,這表明對於電池極化起到的主要作用的還是電池的電荷交換阻抗。

同時我們能夠注意到在所有的三個倍率下循環的電池中,2C循環的電池的Rct出現了顯著的增加,而1C和5C循環的電池電荷交換阻抗增加都相對較小。

下圖為循環前後的LFP正極的SEM照片,從圖中能夠看到1C(下圖b)、2C(下圖c)和5C(下圖d)循環後的LFP電極並沒有出現顯著的卻別。

下圖為負極在循環前後的SEM圖片,從圖中能夠看到在負極一側循環倍率會對電極形貌產生顯著的影響,1C倍率(下圖b)循環的負極並未出現顯著的形貌變化,但是2C(下圖c)和5C(下圖d)循環的負極表面均出現了較多的電解液分解產物,特別是2C倍率循環的負極表面的分解產物明顯多於5C循環的電極。作者認為負極的這種變化與充電倍率存在顯著的關係,研究表明在LCO/石墨體系電池中,當充電倍率>1.8C時就會出現顯著的負極析鋰現象,因而在本實驗中作者認為高倍率循環的電池也存在一定的析鋰現象,負極析鋰會加劇電解液的分解,從而在負極表面產生更多的電解液分解產物。

不同的充放電倍率循環會產生不同的衰降模式,對於1C循環的電池而言,循環過程中極化並未出現顯著的增加,活性鋰的損失是引起電池容量衰降的主要原因。對於2C循環的電池,不僅容量出現了顯著的降低,而且極化也出現了明顯的增加,分析表明該電池的Rct增加也最為顯著,這主要是因為負極表面大量的電解液分解造成的。5C儘管電流密度高於2C循環的電池,但是在容量衰降和Rct增加方面要小於2C循環的電池,這主要是因為5C循環時電池極化較大,因此負極利用的SoC範圍要小於2C循環的電池,因此減少了電解液在負極表面的分解。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n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LiFePO4/Graphite Lithium-Ion Battery Due to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under Different C-Rates, Energies 2019, 12, 4507; doi:10.3390/en12234507, Yusuke Abe, NatsukiHori and Seiji Kumagai

來源:新能源Leader,作者:憑欄眺

相關焦點

  • 如何通過調控粒徑分布提升LFP材料倍率性能
    磷酸鐵鋰材料憑藉著優異的安全性能和低廉的價格,在動力電池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但是由於較低的電子電導率(10-9S/cm)和離子電導率(10-13-10-16S/cm)制約其大電流充放電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提出了多種辦法來提升磷酸鐵鋰材料的倍率性能,這其中納米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製備納米LFP顆粒可以有效的縮短離子擴散的距離,從而達到提升LFP倍率性能的目的。雖然納米化能夠有效的提升LFP材料的倍率性能,但是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列的問題,例如振實密度降低,影響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納米顆粒引起的團聚和分散困難等問題。
  • 三元材料NCM111的倍率性能分析
    隨著混合動力汽車的不斷發展,動力電池市場對於具有大電流放電能力的電池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下圖為兩種粒徑的NCM111材料在不同倍率下的充電曲線,以及不同倍率下的放電曲線,從下圖可以看到隨著電池充放電倍率的增加,充放電曲線的極化也出現了顯著的增加,相比之下MX-6材料的極化要更嚴重一些,這一方面是因為MX-6材料電極的面密度相對較大,因此電流密度也比較大,此外MX-6材料相對較大的粒徑也造成了Li+擴散的路徑增加,因此導致在大電流充放電條件下的極化更大
  • 鋰電池放電倍率有哪些?
    鋰電池放電倍率有哪些?相對於傳統電池來說,鋰電池具有充放電完全,容量高,節能環保,重量輕盈,無記憶效應等特點。鋰電池的放電倍率,我們一般用字母『C』來表示,1C則表示該電池放電電流為1倍放電。鋰電池放電C數是什麼?鋰電池放電C數即電池放電C率,用來表示充放電電流的大小。
  • 高穩定矽碳技術助力高比能鋰離子電池
    從下圖a可以看到C@SGG顆粒內部是由納米Si顆粒和石墨片團聚而成,顆粒之間還存在著較多的孔隙,能夠有效的吸收Si顆粒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提高顆粒的穩定性,從而改善Si基材料的電化學穩定性。下圖中作者測試了採用C@SGG與石墨負極的軟包電池的倍率性能,從下圖a中可以看到負極中添加10%的C@SGG材料的電池的倍率性能要明顯好於採用純石墨負極的電池。
  • 《Angew》:具有良好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的鋅/石墨電池!
    低成本、長壽命、高功率的二次電池是實現電網規模儲能來利用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有效途徑之一。石墨正極具有成本低、環境友好的特性,而鋅負極具有體積能量密度高、儲量豐富、鋅沉積/溶解過電位低等優點,因此,結合鋅負極與石墨正極各自優點的鋅/石墨雙離子電池在電網規模儲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雷射加工技術給高能量鋰離子電池超厚電極帶來的福音
    雷射成型的正極和負極超厚電極幾何形態發生了變化,降低了電極的迂曲度、電子和離子阻抗,增強了離子特性,並且不會發生任何化學副反應及熱損傷。在0.1C時,雷射成型電池的倍率性能和放電面積比容量增加了5倍。所用的鈷酸鋰正極包括95.6wt%的LCO活性材料、2.2wt% PVDF和2.2 wt%的導電炭。石墨電極由97.4wt%的石墨、1.3wt%的SBR、1.3wt%的CMC粘結劑組成。
  • 具有超快充電/放電和優秀低溫性能的石墨基鋰離子電池
    結合低溶劑化能的電解液,其能加速鋰離子在電極/電解質界面的傳輸,所製備的電池具有優秀的室溫倍率性能(幾乎能以以8C倍率進行完整的充放電)以及改善的低溫性能。下圖為含通孔的薄石墨片和碳納米管(PGN/CNT)的複合材料製備示意圖。作者首先基於天然石墨製備了膨脹石墨(EG)。
  • 工藝條件對幹法電極性能的影響
    近日,Dong-Won Park(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等人針對採用PVDF粘結劑的幹法塗布工藝參數對電極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熱壓時間會對材料的性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時間過長或過短都不利於電池性能的發揮。
  • 磁控濺射製備的陶瓷塗層SiO2/PP/AlF3隔膜對電池性能影響
    然而塗覆法帶來了較厚的塗層,對離子的快速擴散、界面阻抗和電化學性能都造成了負面影響。此外,塗覆法容易造成塗覆不勻,無機陶瓷顆粒的不勻分布會造成電流密度分布不勻,加快鋰枝晶生長,影響電池容量、循環性能和安全性能。因此,在改善隔膜性能的同時,儘可能不增加隔膜的厚度,對實現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具有重要的意義。
  • 優能工程師:鋰離子電池內部構造及其特點有哪些
    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特性 充電特性 電動轎車鋰離子電池用標準充電電流充電2. 5h,當單體電池電壓上限達到4.5 V後,改用恆壓充電。在整個充電過程中,電池的溫度約升高2℃。
  • 三元電芯原位膨脹分析-不同充電倍率
    充電倍率越大,代表電流密度越大,發生反應的鋰離子濃度越大,若倍率太大則會導致負極表面積聚大量鋰離子,易造成鋰離子在負極表面析出,增大電池厚度膨脹。圖1是從不同維度分析鋰沉積過程的示意圖4。本文採用原位膨脹分析儀(SWE),對NCM523/石墨電芯(3446106,理論容量2400mAh)進行不同充電倍率條件下(0.04C/0.2C/0.5C/1.0C/1.5C)厚度測試,對比分析電芯膨脹行為。
  • 過充對於NCA體系鋰離子電池的影響
    下圖d中我們可以看到4.2V循環的電池的QB幾乎保持恆定,而4.4V循環的電池則在循環的初期,QB容量持續降低,在循環100次後基本保持恆定,表明正負極的容量均衡出現了一定的變化。為了進一步分析造成電池容量衰降的因素,作者採用EIS工具對電池在45℃、25℃、0℃和-20℃下的阻抗特性進行了分析。
  • 技術文章—電路筆記 : 電池的電化學阻抗譜(EIS)
    電路評估板電池測量板(EVAL-AD5941BATZ)Arduino尺寸超低功耗Arm Cortex-M3開發平臺(EVAL-ADICUP3029)設計和集成文件原理圖、布局文件、物料清單、軟體電路功能與優勢圖1所示的電路是電化學阻抗譜(EIS)測量系統,用於表徵鋰離子
  • 三星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三大行業難題,離量產不遠了
    日前,三星高等研究院與三星日本研究中心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雜誌上發布了一篇名為《通過銀碳負極實現高能量密度長續航全固態鋰電池》的論文,展示了三星對於困擾全固態電池量產的鋰枝晶與充放電效率問題的解決方案。
  • 循環、溫度和電極間隙對方形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影響研究
    安全是鋰離子電池使用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然而,有關電極間隙、循環、電解質降解或析鋰是如何影響方形電池安全性的研究很少。在本文中作者對在0℃、23℃和45℃循環的方形電池開展了系統研究。採用ARC技術評估了電極間隙對電池安全性的影響。研究表明對於新鮮電池,其內部電極間隙均一。
  • 鋰離子電池負極失效機理模型
    鋰離子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存在電解液持續在負極表面分解、負極析鋰、產氣等一系列的界面副反應,從而導致電池的容量的持續衰降,構建一個準確的負極失效模型對於精確預測鋰離子電池失效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艾姆斯研究中心的Abhishek Sarkar(第一作者)和Ikenna C.
  • 電池極化電勢分析與電池內阻測定計算方案
    2.極化( polarization) 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是存在極化的,通常可將鋰離子電池極化分為歐姆極化、電化學極化和濃差極化三類。幾類極化各自的響應速度也不一樣。影響極化程度的因素很多,但一般情況下充放電電流密度越大,極化也就越大。 以下分類解釋一下: (1)歐姆極化顧名思義,有鋰離子電池的歐姆內阻引起的極化,叫歐姆極化,也成電阻極化。
  • rc並聯電路充放電時間計算方法
    當輸入信號頻率小於f0時,信號相對電路為直流,電路的總阻抗等於 R1;當輸入信號頻率大於f0 時C1 的容抗相對很小,總阻抗為電阻阻值並上電容容抗。當頻率高到一定程度後總阻抗為0。 圖2 電容放電 ③、時間常數 兩圖中,RC和RD的電阻值分別影響電容的充電和放電速度。 電阻值R和電容值C的乘積被稱為時間常數τ,這個常數描述電容的充電和放電速度,見圖3。
  • 定量分析鋰金屬電池容量衰降機理
    實驗中採用CR2032的扣式電池結構,電池注液量為5.8g/Ah。電池採用的測試製度如下圖所示,充電上限電壓為4.5V,放電下限電壓為2.5V,首先以C/10倍率對電池化成3次,以第三次的容量為額定容量,然後以C/10和C/20倍率對電池進行性能測試,然後以C/3倍率循環25次,然後再以C/10和C/20倍率對電池進行性能測試,以這樣的制度進行循環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