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請勿酒後駕車!】
"Shake, not stir"(雖然不想再寫這句話了),應該是初識Martini的契機。可能我們只是覺得邦德對於Martini的點酒方式很帥很裝逼。是否有人想過拋開邦德個人原因之外的這句話的動機呢?
在點酒時,沒有哪款雞尾酒像Martini一樣有著那麼多的附加條件:烈酒種類(琴酒或伏特加)、苦艾酒的用量(從幹到甜)、技法(搖勻還是攪拌),以及從橄欖和醃洋蔥到柑橘果皮卷的各種各樣的裝飾選擇。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同樣適用於Martini,我願稱其為"千人千馬提尼"。一個人點馬提尼的方式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比如,選琴酒的是傳統主義者,選伏特加的是叛逆者。點檸檬皮卷加大份苦艾酒的是詩人,點超幹風格加一碟橄欖的是銀行家。
很多雞尾酒的決定性因素都來自原料的強烈特質,而Martini是由微小的細節決定的,只需要小小的變化就能讓整杯酒與眾不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只要原料是烈酒+苦艾酒,這杯酒就可以被叫做Martini。
Gin Martini / 琴酒馬提尼
2 oz 琴酒
3/4 oz 幹苦艾酒
裝飾:1個檸檬皮卷或1顆橄欖
Vodka Martini / 伏特加馬提尼
2 1/2 oz 伏特加
1/2 oz 幹苦艾酒
裝飾:1個檸檬皮卷或1顆橄欖
烈酒為Martini帶來烈度和風味。加香葡萄酒(苦艾酒)能夠增添風味、酸度、甜度,同時抑制烈酒的強勁。在Martini裡,琴酒和伏特加的拍檔是加香葡萄酒,而且一般是苦艾酒。加香葡萄酒的基底是葡萄酒(通常是相對中性的白葡萄酒),加入藥草、樹皮或柑橘類水果調味,並且以額外的酒精加強。酒精度更高,葡萄酒的保質期就更長,同時風味也不會那麼容易被其他原料壓制。苦艾酒可以看作是加香葡萄酒的一種風格。增加苦艾酒用量,Martini會具有可口的草藥風味;減少苦艾酒的用量,只保留一絲微妙的藥草風味,但依然好喝。烈酒越烈,苦艾酒的用量就越多,這樣才能達到平衡。
Martini守則:
"
Martini由烈酒和加香葡萄酒組成,通常是琴酒或伏特加+幹苦艾酒
Martini的成分比例是可變的,而它的平衡取決於個人偏好
裝飾對於Martini的整體風味和飲用體驗有著重要影響
"
Martini的裝飾包括檸檬皮油的明亮、橄欖的鹹、醃洋蔥的鮮、不帶任何風味的無裝飾(、橙皮卷 [帶來一絲甜味]、青檸皮卷 [強烈的香氣容易壓制其他風味])。
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創造適合自己的Martini。
【END】
【若有紕漏或錯誤,請指出!我們一起學習!】
時間: 2021-02[1] <Cocktail Codex: Fundamentals, Formulas, Evolutions>, Alex Day, Nick Fauchald, David Ka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