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人追捧,到無人問津,再到風口又起,跌跌蕩蕩走來的無人零售行業,花了3年時間。無人零售行業,倒下的企業是做錯了什麼?活下來的做到了什麼?未來之路又在哪裡?
翼時科技,一家專做設計研發與運營為一體的平臺型智能零售產業技術服務商,在這幾年間逐步從傳統零售轉向技術型企業,以AI+視覺識別+智能攝像頭+複合傳感器+SAAS業務管理系統賦能無人零售。
行業遇洗牌 翼時從零售商轉向服務商2017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繽果盒子拿到巨額融資等事件的發酵,讓整個零售的「無人」成為時代寵兒。
無人零售這種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為零售行業賦能的新業態,成為了資本眼中的藍海市場。經緯中國、IDG創投、藍馳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紛紛跟投,阿里、騰訊等巨頭也相繼入局。
同年,翼時科技CEO馬小丁與朋友合夥在某社區中開了一家便利店,店內除了可以直接購物外,用戶還可網上下單,到店取貨。不過在運營一段時間後,馬小丁意識到門店在人員培訓、流動等方面耗費了大量精力與財力,門店擴張受阻。
「如果能將無人零售技術加入到便利店中,是不是能改變這一困境?」當時無人零售剛興起、技術還不成熟,馬小丁認為正是進入的好時機。
線下智慧新零售便利店
2017年,「U購屋」成立,這個可移動生鮮便利店算是翼時科技的前身。當時的技術一部分由自己研發,一部分從商家購買。在經過6次設備升級後,當年10月就拿到天使輪500萬融資,U購屋蛻變成「翼時科技」。
風口易遇「泡沫」。隨著無個性化定製、用戶體驗差、智能化差、人力成本未曾減少等問題疊出,無人零售賽道迅速進入洗牌期。
意識到問題所在,翼時科技開始運用自己的團隊,去自主研發基於無人零售的解決方案,當時翼時科技選擇繞過一線市場的競爭,下沉三四線市場,從而安全渡過行業瓶頸期。
與天貓、菜鳥合作 推出「黑+白智能無人店」疫情期間,火神山醫院火速上線無人超市,供醫護人員、患者自助購物,無人零售再次被廣泛關注。這讓三年前,一夜爆火的無人零售在陷入倒閉潮、資本寒冬下看到了希望。如今,一場疫情讓沉寂已久的無人零售技術迎來了「高光時刻」。
在馬小丁看來,這特殊時期誕生出來的風口無疑也是一次機遇,最終應用場景也會回歸到垂直領域中去。
目前,翼時科技與阿里雲、天貓小店、菜鳥等阿里核心業務展開合作,推出「白+黑智能無人店解決方案」,幫助傳統零售便利店降本增效、數位化升級。目前主要訂單來自於阿里巴巴、中國移動、便利店、個體小店等。
「這套方案是基於AI+視覺識別+智能攝像頭+複合傳感器+SAAS業務管理系統等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小店,讓小店實現無人值守並24小時營業。用戶通過刷臉進出門、自助選品、自助結帳完成智能便利的自由購物體驗。疫情期間,還能做到正常營業、減少人員接觸、降低感染風險等。」馬小丁介紹道。
為了更直觀感受,馬小丁算了一筆帳:除去白天正常營業時間,夜晚也是便利店很重要的利潤點。在晚10點到早9點時段內,24小時智能店平均日增收入400元,一年增收加營業額15萬左右。在25%的毛利下,淨年利潤可達4萬元。
店主只需要通過商家PC端數位化管理系統、商家小程序進銷存管理系統、商家後臺監控系統、客戶小程序掃碼功能這幾個軟體系統來管理門店即可。
翼時科技與天貓小店合作
「除了天貓小店以外,有些個體的店主可能更關注人工成本、安全、利潤、增收方面,所以在方案中我們添加了智能防盜、24h客服、可規模化等技術,這也是白+黑智能無人店解決方案的優勢所在。」
馬小丁認為,無論是有人、無人,還是「無人+有人」,技術的應用落地最終還是取決於是否能低成本、高質量滿足門店的需求,滿足運營者和顧客之間的訴求。
進入新基建快車道 瞄準智慧社區、商業場景落地2020年,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進入了快車道。其中,疫情前後影響的周期給了社區零售一個服務用戶的時間窗口,特別是無人零售相關技術。
從未來市場角度來看,無人化、數智化是趨勢。馬小丁表示:「今年國家對人工智慧、AI、大數據、5G等新基建項目相當重視,我們作為提供技術基礎建設的服務商,在商業落地上也是一次大跨進。」
無人零售概念店
同時,翼時科技一方面將把目光延伸至智慧社區的技術場景應用中去,利用原本的基礎以及經驗優勢,為政府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一個很重要的戰略節點就是加入進入商業,增加落地數量。
「我們希望小店未來所代表的價值遠高於它本身。如今無人零售情況在變好,特殊的事件讓人們更加接受了非接觸式消費,認可其商品安全性。」馬小丁說道。時至今日,無人零售在經過「修煉內功」後,時代讓技術在更新,新一輪的機遇或將會是無人零售「新的開始」。
發現未來獨角獸,項目BP發過來!
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優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報導,參加36氪浙江的「未來獨角獸活動」,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至36氪浙江項目徵集郵箱:zhejia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
36氪浙江——讓浙江創業者先看到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