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給鄉鄰看,領著鄉親幹,共同走上產業致富路,這既是朱謀志的奮鬥目標,更是他對鄉親們的鄭重承諾。他吃苦耐勞,勤勞能幹,從小農戶變成種植能人;他懷揣質樸之心,情系家鄉發展,將種植技術、經驗分享於他人,積極帶動貧困戶實現產業增收脫貧,助力脫貧攻堅,他被評為「梧州市2019--2020年度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走進那塘村250畝左右的砂糖橘園,累累果實掛滿枝頭,泛出黃色的光澤,非常喜人,這些果子還要生長一個月左右,才能上市,朱謀志和工友們正在忙著除雜草,果園裡一派繁忙的管護景象。
朱謀志的果園
朱謀志和工友們正在忙著除雜草
「在果園裡我還能一邊務工,一邊照顧家庭,我今天來幫老支書摘果,我是長期工,在這幹一天能賺到80塊錢左右,一年下來打工能賺不少錢,現在扶貧政策好,孩子上學時有補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正在果園裡管護果子的貧困戶覃達蘭臉上掩飾不住的開心。
覃達蘭正在在果園裡管護果樹
天道酬勤,勤勞致富
貧困戶覃達蘭口中的老支書是今年53歲的朱謀志,他曾在2014——2017年間任濛江鎮那塘村黨支部書記,現是村裡的砂糖橘種植能人,村民還跟著他也吃上了「產業飯」,而當初,朱謀志為了能啃下這口「產業飯」,他不等不靠、勤勤懇懇發展種植業。
朱謀志在果園旁搭起了棚
在2011年之前,朱謀志雖種植水稻和粉蕉,儘管勤勞耕作,但小規模的種植並未能滿足一家子的生活開支,日子也過得很緊湊,為了改變家庭現狀,他嘗試著多種工作,當看到別人成功種植砂糖橘,他便開始摸砂糖橘種植。每次從桂林市、廣東鬱南縣等外地學習技術回來後,他就在自己10多畝的土地裡不斷地試驗,為了能讓果苗達到增產增效,他一天可以往地裡跑好幾回,後來索性在果地裡搭起了棚,開始了觀察、管護果苗的生活,等試驗成功後,他通過租賃村民土地,在那塘村、雙德村等村擴大種植面積。
朱謀志的果園
朱謀志的果園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他的勤勞下,到2015年底,他種植的170畝砂糖橘大獲豐收,果子肉厚味甜,收入可觀,這不僅讓朱謀志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還堅定了他發展砂糖橘種植的信心,更讓之前持懷疑態度的農戶改變了看法,也開始跟著他種植砂糖橘。
分享經驗,共同致富
2014年,他開始擔任那塘村黨支部書記,白天,他在村委會工作,努力完成鎮裡布置的任務;晚上,他在燈下看書學習柑橘類水果種植技術;休息日裡,他就繼續打理自己的果地,研究如何擴大規模。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朱謀志的果園已由170畝擴大為300多畝,並種植了馬水桔、砂糖橘兩個品種,為了幫助鄉親們實現脫貧致富,他在擔任村幹部的同時,毅然也擔起致富「領頭羊」的重任。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種植知識,幫助缺乏管理技術、勞動力不足、沒有果園經營能力的貧困戶或農戶發展砂糖橘種植,解決果樹經營管理難題,在他的帶動下,村裡8戶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在果園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朱謀志為部分貧困戶或農戶提供不同的勞務崗位,讓他們實現產業增收,其中,長期工人數在20人到30人之間,每月為其發放固定工資;在果園採摘最忙碌時,臨時工人數可達200人。
朱謀志的果園
朱謀志向農戶講解砂糖橘種植知識
2018年,朱謀志牽頭成立了藤縣龍昌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以種植水果為主,村裡5戶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入股形式加入,貧困戶還可以通過基地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增收,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不竭動力。
「大家一起富,那才叫富。」朱謀志說道。成功種植砂糖橘的他,為不少農戶樹立了自強奮鬥、踏實肯幹、勤勞致富的榜樣,「砂糖橘種植專家」「種植能人」,便是村民對他的美稱。
來源:蒙江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