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 | 周末不講車

2021-12-23 至強汽車情報站

今場疫症,令很多人反思究竟疾病是如何命名,Covid-19 應該稱作「武漢肺炎」,或是避免提及個別地區,而稱為「新冠肺炎」?有人認為以發源地起名,是過往持之有效的做法,例如:伊波拉病毒 、日本腦炎 、中東呼吸綜合症;同時,過往一些疾病名的確具誤導性,又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和1977年俄羅斯流感,過往不少學術研究指出乃起源於中國。而大家十分熟悉的「香港腳」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基本上只有華人會用「香港腳」一詞,在英語世界極少人會稱足癬作「Hong Kong Foot」。

香港腳的正確名稱是「足癬」,英文的醫學學名叫「Tinea pedis」,通稱叫「Athlete’s foot」,中文又譯「運動員腳」。它是一種由真菌感染足部而引發的皮膚病,在夏天特別常見,患者會腳部痕癢 、脫皮 、皮膚發紅,甚至出水泡和潰瘍。在外國媒體和學術文獻基本上很少見到香港腳一詞,在外國求醫的話,醫生大抵不會明白甚麼是香港腳。某些華文媒體解釋指,香港腳一名源於19世紀中,鴉片戰爭後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國士兵整天穿著皮靴,所以都起了足癬。他們返國後,當地醫生以為是從香港而來的傳染病,故此稱為香港腳。有關說法沒有多少學術文獻作支持,不過,有關足癬的醫學史文章本來就不多。曼徹斯特大學醫學史家 Aya Homei 和 Michael Worboys 是少數的足癬史專家,他們在2013年發表的文章,被收錄於學術書籍《Fungal Disease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1850-2000》。兩人指出,癬 (ringworm) 其實是人類史很常見的疾病,不過足癬就算是比較近代的東西,因為現代人類穿著襪子和不透氣的鞋子,長期步行和做運動。而現代史早期,人類沒有經常換襪子的意識和習慣,令足癬滋生。直到1908年,英國皮膚病學之父 Arthur Whitfield ,才在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文章,第一次描述足癬這種新疾病。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法國氣候較潮溼,很多英美軍人又長期穿軍靴兼不能換襪子而患上足癬,醫學界才更關注足癬的問題。1916年,兩名美國軍醫 Oliver Ormsby 和 James Mitchell 就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文章,講述軍人之間的手足癬問題。Homei 和 Worboys 發現「運動員腳」一詞,到1928年才出現。一名叫 Charles Pabst 的醫生指出,全美應該有超過一千萬人有足癬問題,而當中75%不為意自己受到感染。當時美國人較為富裕可以享用現代康體設施,Pabst 就指出在泳池 、高爾夫球會和體育會的更衣室,用家十之有九都有足癬,可能是在這些設施中互相傳染,所以就叫作「運動員腳」。而在上世紀30年代,很多愛到體育館的年輕人都染上足癬,美國開始出現社區傳播。1931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一篇研究指,紐約州大約有一半成人染病,在加州和墨西哥邊境,情況更嚴重。1932年洛杉磯奧運,醫學家就研究特製的消毒藥水足浴,以防運動員染病。至於「香港腳」一詞,則可能並非像一些華文媒體所講,起源於鴉片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足癬同樣在軍人之間十分普遍,皇家陸軍醫療部隊要成立專隊治療皮膚病。Homei 和 Worboys 追溯至1943年,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決定成立專門委員會,加快研究進度。就在那個時候,大英帝國各地的醫生就創造了很多不同的足癬名稱,例如「上海腳」(Shanghai foot) 、「星州腳」(Singapore foot) 、「香港腳」(Hong Kong foot) 、「坎特利氏足水皰疹」(Cantlie’s foot tetter) 和「泳手癢」(Swimmers』 itch) 等。Homei 和 Worboys 認為,當時足癬研究仍然處於初期階段,各地醫生覺得每個地區的足癬問題都有很大差別,例如病原體不盡相同,症狀嚴重性都不同,所以用上很多不同名字,也有可能醫生只是想標示自己所在地。Homei 和 Worboys 並沒有考究為什麼華文世界就只有「香港腳」,沒有「上海腳」和「星州腳」。有網民曾指上海人稱之為香港腳,香港人原稱之為星州腳,星洲人卻稱之為曼尼剌 (即馬尼拉) 腳。這或許與香港在戰後的殖民地身份和華人世界的地位有關。或者要有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夠解答這個千古難題。(資料來源:Billy Tong @ Cup Media / 編輯:ty)

歡迎關注抖音上的「至強汽車情報站」

相關連結

■  流行病之母 | 周末不講車

■  危在旦夕 | 周末不講車

■  大話精 | 周末不講車

▲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至強汽車情報站」▲

(公眾號ID:BestMotoring)

商業活動及其他合作:BM-Auto (微信號)

▲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至強電競賽車頻道」▲

(公眾號ID:eRacing)

商業活動及其他合作:BM-Auto (微信號)

請輕點右上方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媾女統計學 | 周末不講車
    後來此女經過富二代在一年之內無數中出之後才飛,但由於某人和此女已經成為了熟朋友,所以再也擦不出火花了 —— 這就叫做「因浪漫而撻著,因熟絡而斷電」。以上只是個別事件,不足為訓。在這個世界上,當然也有大量女子專門和熟朋友發生關係,我指的是情人關係。
  • 蘭桂坊是社會縮影 | 周末不講車
    第三級,是有檯但位置比較遜色的,例如鄰近洗手間或不近 DJ Booth 的,這些檯可比喻為大家一起媾女,可是人家媾麥明詩,你就媾落選亞姐,大家都是付那個價錢,可是得到的檯 (或女) 嘅級數卻是兩碼子事。最高級的當然是坐 VIP 檯,或者 DJ Booth 旁邊的,又或者跟楊其龍一起玩的。
  • 特斯拉與愛迪生的恩怨情仇 | 周末不講車
    怎麼不對他反感呢?話說當時沒有動物保護協會這類組織,而且貓狗的地位低的很,甚至還有「貓琴」這種東西 …… 哎呀我偏題了,言歸正傳吧。愛迪生認為只是個動物而已,震撼效果有限,要找就找最刺激的。為此他設計了一套交流電電椅,託關係讓美國紐約州政府的處刑人員用這東西處死犯人,也不知道是存心想造成社會恐慌還是怎樣,愛迪生居然不把交流電電壓給弄高一點,只用了一千伏特。
  • 汗皰疹VS香港腳傻傻分不清?
    香港腳、汗皰疹傻傻分不清?
  • 為什麼腳臭叫香港腳
    為什麼腳臭會被稱為香港腳? 是因為什麼事情還是哪個香港同胞的故事?為什麼叫香港腳,而不叫臺灣腳呢?
  • 少女們的大敵~恐怖的香港腳
    大家會不會認為香港腳就等於『老人病』呢? 在日本」每五位女性就有一位」「搞不好現在就有香港腳」的狀況。其實,因為香港腳的關係,而不敢露出腳趾的女性正增加中! 這跟是不是穿涼鞋或是高跟拖鞋的季節無關。而且,如果有了香港腳的症狀,但卻置之不理的話會越來越嚴重,恐怕進而變成無法露出腳部的窘狀。因此,讓我們學習有關於香港腳的正確知識,並好好做保養吧!
  • 腳氣為什麼叫「香港腳」?得了香港腳是不是一輩子都治不好了呢?
    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以後,香港被清政府割讓給了英國,大批駐港英軍長途跋涉來到香港,由於香港潮溼悶熱,而英國士兵又穿著沉重不透氣的軍靴,不能經常換洗。於是很多士兵的腳掌開始患有不明原因的皮膚病,並且長出了水泡,紅腫化膿,奇癢難忍。
  • 拒絕該死的香港腳
    近期,在這波冷空氣的入侵下,小編身邊有兩位朋友深受香港腳困擾。很多朋友認為它是區區小病,往往不屑一顧。事實上,患有此病實在讓人苦不堪言,不僅有臭氣燻天的味道而且它還影響工作及生活。小編再給大家巴拉巴拉一下香港腳,希望通過簡短的介紹,讓大家對該死的香港腳說NO!足癬(tineapedis),俗稱「腳氣」、「香港腳」,是指由皮膚癬菌累及趾間、足蹠、足跟、足側緣皮膚引起的淺表真菌感染。
  • 足癬(香港腳)(Athlete's foot)
    香港腳其實就是一種受白癬菌感染的疾病。初期用藥會有效果,但是如果皮膚表皮受損,白癬菌入侵皮膚組織後,白癬菌寄生在腳趾縫間,白癬菌大量繁殖後產生毒素,造成發癢、紅腫發炎疼痛,痛癢並存令人難以忍受,反覆使用外用藥就難以收效。香港腳的出現正反應出身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根治的方法就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消除適合白黴菌生長的溼熱環境。
  • 直播講車+紅包大獎,長城汽車4月已賣8萬+
    這不,就在疫情期間,許多車企為了滿足消費者購車需求,紛紛創新線上銷售模式,如今這樣的操作已發展為潮流趨勢!足不出戶即可看車,為直播點讚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帶貨"可謂是最佳線上營銷方式,簡直造福村鎮小青年。
  • 香港腳用偏方治療會不會奏效
    香港腳的英文是"運動員的腳",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是"足癬",皮癬菌這種黴菌是引起香港腳的兇手。  6招預防香港腳  1. 避免在公共場所使用公共拖鞋,如果去遊泳池,最好自己攜帶拖鞋。  2. 腳部容易流汗的人,建議使用止汗劑及痱子粉,保持乾燥。  3. 襪子最好選擇穿容易吸汗的棉質襪。
  • 最佳補水|周末不講車
    一旦飲用高糖飲品,例如果汁和汽水,補水效率只會不升反跌,因為當高濃度的糖分進入小腸時,小腸會進行「滲透作用」,釋出水分,對其進行稀釋。如此一來,身體的水分便「名存實亡」。 高糖飲料補水效果差,啤酒和咖啡又如何?這取決於酒精和咖啡因的濃度。Maughan 表示,酒精利尿,喝烈酒更有機會造成脫水,普通啤酒則不會。
  • 「香港腳」是病得治,但腳臭又不一定是腳氣病
    這些散發出惡臭味的腳常被我們稱之為「香港腳」,也被認為這是腳氣病,得治。於是看了電線桿上的治腳氣廣告,就自行買藥治療,結果卻怎麼也治不好,這是因為你沒有找對病因。其實,腳臭不等於腳氣,腳氣也不等於腳氣病,它們是3種完全不同的病症,如果沒搞清楚病因,怎麼能對症下藥呢?腳臭,又稱足部異味,多由手足多汗症引起,分為以下兩種:1.
  • 臭腳為什麼叫香港腳? 得了腳氣該怎麼辦?
    臭腳為什麼叫香港腳? 得了腳氣該怎麼辦?時間:2017-05-22 13:02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臭腳為什麼叫香港腳? 得了腳氣該怎麼辦?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臭腳為什麼叫香港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香港腳,看看民國大家丁甘仁是怎麼治療的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於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今天一起看一看孟河名家丁甘仁治療是如何治療香港腳的。
  • 香港腳、灰指甲、雞眼 這麼多「腳事兒」該咋辦?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番香港腳為什麼叫香港腳?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腳氣就是香港腳,至於為什麼會叫香港腳,不如我們用一個視頻來簡單地講解一下▽接下來了解一下腳氣的形成原因:因為「香港腳」的細菌很頑固,如果不完全消滅是還會再患的。處方四:米糠油對治療此症也有功效。先將腳以肥皂仔細洗淨,幹了後可直接將米糠油塗抹於患部,就寢前塗上最有效果,因為那時不必再穿鞋子。
  • 夏天才犯香港腳?錯!冬天香港腳患者多3成,原因跟這樣穿鞋有關
    冬天靴子穿緊緊可能變成黴菌感染溫床,像吸汗不足的雨靴、密不通風的雪靴、高溫悶熱的長靴,都可能成為助長香港腳上身溫床。香港腳本來是夏天最常見,但隨著秋冬流行各種靴款,這幾年每到冬天,香港腳的病例也會較平常多3成,患者多是年輕漂亮的女生。原因就是靴子很容易悶熱,而黴菌就愛高溫潮溼的環境,如果靴子穿一整天,汗水把皮膚浸潤腫脹,有害病菌就可能侵犯腳丫。
  • 香港腳元兇竟是它?千萬別讓你的鞋沾上……
    得了香港腳一個傳染一家人又癢又溼還糜爛還有尷尬的異味……但總是奇怪
  • 又到了露腳的季節,有「香港腳」的人咋辦?這個植物很管用→
    「香港腳」,中醫上稱足癬,是由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其病因溼熱下注,或因久居溼地染毒而成。
  • 遇上「香港腳」又癢又臭?泡腳時不妨加點它,可能會帶給你驚喜!
    ,那麼就有些尷尬了,遇上香港腳該怎麼辦呢?為什麼會有「香港腳」?很多人可能一直都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香港腳的問題呢?我們的腳上分布著許多汗腺,運動量過大,可能就會出現過多的汗細菌和病毒,這些物質都喜歡潮溼的環境,所以就會大量滋生,進而誘髮腳氣腳臭,並且還有很多人不怎麼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工作總是不換鞋襪,或者說穿的鞋襪不透氣,這樣的話也會讓細菌和病毒大量的繁殖,無形之間就增加了患上腳氣的概率,在平時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用溫水泡腳,養成每天勤換襪子的好習慣襪子換血之後必須要在陽光下暴曬兩個小時左右,只有這樣才可以起到完全殺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