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糰可謂是日本飲食的象徵之一。
上回我們聊到豐臣秀吉平穩的性格與作戰能力與他從小所吃的泥鰍和百分百純大豆製作的豆味噌有莫大的淵源,這一回,我們來具體聊聊,在他成為日本政權第一人之前,食物是如何助他走向成功。
縱觀豐臣秀吉成為「天下人」之前的經歷,與之有關的戰例讓人耳目一新,出人意表,而且成果斐然。然而,食物在這個過程中,功不可沒。
豐臣秀吉在如何吃以及如何利用食物也有獨到的見解。舉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中國大返還」。
1582年,秀吉與毛利軍交戰,6月3日,正在水攻高松城的時候得到其主公織田信長被殺。作為部下,他勢必要取殺害主君的明智光秀之性命。不過,高松城距離明智光秀潛藏的山城國山崎約有200公裡。
豐臣秀吉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打算儘早結束與毛利軍的戰鬥,然後立即前往討伐明智光秀。4日,以敵軍城主清水宗治切腹自盡為條件,他與毛利軍講和。同時,謹慎著不讓毛利軍知道信長之死,6日便開始往回撤。7日,一夜行軍55公裡,8日,在中途的姬路城短暫休息。
這時,豐臣秀吉下達了令人詫異的命令:將姬路城的兵糧、金銀全部分給士兵。9日,煮出小山高的白米飯分配給全軍食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士兵們士氣異常高漲。豐臣秀吉這一利用食物收買人心的招數實在高明。
於是,豐臣秀吉手下的士兵不顧長途行軍的辛苦,11日就到達了距離姬路城80公裡的攝津國尼崎。13日,殺死明智光秀,為信長報仇。此次「中國大返還」的成功,讓他鞏固了在織田家中的地位。
據說,在這次行軍的路上,他將一串大蒜吊在脖子上,時常一面啃蒜一面指揮行軍。大蒜富含促進維生素B1吸收的二烯丙基硫醚、能夠加強體力與恢復疲勞的大蒜素。維他命B1能夠促進葡萄糖的分解產出能量,所以,食用白米飯之後啃大蒜非常符合營養學原理。
■大蒜中的成分能夠促進維生素B1的吸收,產生出更多的能量。既然提到了白米飯,就不得不提日本著名的飯糰。它與豐臣秀吉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織田信長一死,想要取得信長之位的家臣之間的對立不斷激化,豐臣秀吉在關鍵的賤嶽之戰打敗了柴田勝家,坐上了「天下人」之位。在這場戰役起到重要作用的正是飯糰。根據記載豐臣一生的《川角太閤記》和《天正記》,為了參加賤嶽一戰,在岐阜的大垣忙於其他戰事的豐臣軍再次需要急行軍。這一次的目的地是近江的木之本,行程52公裡,卻只用了5個小時。當時可沒有摩託車也沒有汽車,那為何豐臣軍能移動得如此之快速呢?書中給出的解釋是:「(豐臣)在行軍前派出使者告知沿途各村的村長、大戶人家,拿出糧倉中的大米煮好後提供給經過的士兵。(中略)之後,將10倍奉還。另外還請備好馬具和松明。」
正因為豐臣的先見之明,他的士兵沒有因為食物和休息需要停止行軍,而是能夠快速趕到目的地。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使用米麥飯製作飯糰,在表面薄薄塗抹一層豆味噌的話,可以讓飯糰提供更多的能量。因為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能量的話,維他命B1必不可少,而麥子和味噌裡恰恰富含了維生素B1。如果說豐臣行軍時常常啃食生蒜屬實,那麼,大蒜中的二烯丙基硫醚還能促進維生素B1的吸收,則無形中能量效率又提升了一倍。或許他本人都不知道,他是隱藏於武士之中的營養學家。
■塗抹了豆味噌的烤飯糰。不僅利於保存,營養也更高。最後再舉一個例子。
豐臣秀吉第一次成為坐擁一城的大名是在37歲(小切卻一事無成),本能寺之變時,46歲,在這將近10年歲月裡,是他風頭正旺之時。在其背後,是什麼食物支撐著他呢?
成為大名之後,豐臣喜歡吃章魚、烏賊、鮑魚等海生物。章魚和烏賊屬于越嚼越美味的食物,這些美味來自其中所包含的牛磺酸,這是一種含硫胺基酸,人體必不可少的一種營養元素,可以防止大腦老化和促進腦力。在現代,牛磺酸也常作為營養飲料出售,起到恢復疲勞、穩定血圧、強心之功效。無怪乎豐臣在這十年裡整日忙碌仍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