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無奇的食物卻隱藏著大能量,豐臣秀吉如何靠飯糰奪天下

2021-02-13 潑墨梧桐

 ■飯糰可謂是日本飲食的象徵之一。

上回我們聊到豐臣秀吉平穩的性格與作戰能力與他從小所吃的泥鰍和百分百純大豆製作的豆味噌有莫大的淵源,這一回,我們來具體聊聊,在他成為日本政權第一人之前,食物是如何助他走向成功。

縱觀豐臣秀吉成為「天下人」之前的經歷,與之有關的戰例讓人耳目一新,出人意表,而且成果斐然。然而,食物在這個過程中,功不可沒。

豐臣秀吉在如何吃以及如何利用食物也有獨到的見解。舉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中國大返還」。

1582年,秀吉與毛利軍交戰,6月3日,正在水攻高松城的時候得到其主公織田信長被殺。作為部下,他勢必要取殺害主君的明智光秀之性命。不過,高松城距離明智光秀潛藏的山城國山崎約有200公裡。

豐臣秀吉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打算儘早結束與毛利軍的戰鬥,然後立即前往討伐明智光秀。4日,以敵軍城主清水宗治切腹自盡為條件,他與毛利軍講和。同時,謹慎著不讓毛利軍知道信長之死,6日便開始往回撤。7日,一夜行軍55公裡,8日,在中途的姬路城短暫休息。

這時,豐臣秀吉下達了令人詫異的命令:將姬路城的兵糧、金銀全部分給士兵。9日,煮出小山高的白米飯分配給全軍食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士兵們士氣異常高漲。豐臣秀吉這一利用食物收買人心的招數實在高明。

於是,豐臣秀吉手下的士兵不顧長途行軍的辛苦,11日就到達了距離姬路城80公裡的攝津國尼崎。13日,殺死明智光秀,為信長報仇。此次「中國大返還」的成功,讓他鞏固了在織田家中的地位。

據說,在這次行軍的路上,他將一串大蒜吊在脖子上,時常一面啃蒜一面指揮行軍。大蒜富含促進維生素B1吸收的二烯丙基硫醚、能夠加強體力與恢復疲勞的大蒜素。維他命B1能夠促進葡萄糖的分解產出能量,所以,食用白米飯之後啃大蒜非常符合營養學原理。

大蒜中的成分能夠促進維生素B1的吸收,產生出更多的能量。

既然提到了白米飯,就不得不提日本著名的飯糰。它與豐臣秀吉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織田信長一死,想要取得信長之位的家臣之間的對立不斷激化,豐臣秀吉在關鍵的賤嶽之戰打敗了柴田勝家,坐上了「天下人」之位。在這場戰役起到重要作用的正是飯糰。根據記載豐臣一生的《川角太閤記》和《天正記》,為了參加賤嶽一戰,在岐阜的大垣忙於其他戰事的豐臣軍再次需要急行軍。這一次的目的地是近江的木之本,行程52公裡,卻只用了5個小時。當時可沒有摩託車也沒有汽車,那為何豐臣軍能移動得如此之快速呢?書中給出的解釋是:「(豐臣)在行軍前派出使者告知沿途各村的村長、大戶人家,拿出糧倉中的大米煮好後提供給經過的士兵。(中略)之後,將10倍奉還。另外還請備好馬具和松明。」

正因為豐臣的先見之明,他的士兵沒有因為食物和休息需要停止行軍,而是能夠快速趕到目的地。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使用米麥飯製作飯糰,在表面薄薄塗抹一層豆味噌的話,可以讓飯糰提供更多的能量。因為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能量的話,維他命B1必不可少,而麥子和味噌裡恰恰富含了維生素B1。如果說豐臣行軍時常常啃食生蒜屬實,那麼,大蒜中的二烯丙基硫醚還能促進維生素B1的吸收,則無形中能量效率又提升了一倍。或許他本人都不知道,他是隱藏於武士之中的營養學家。

塗抹了豆味噌的烤飯糰。不僅利於保存,營養也更高。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

豐臣秀吉第一次成為坐擁一城的大名是在37歲(小切卻一事無成),本能寺之變時,46歲,在這將近10年歲月裡,是他風頭正旺之時。在其背後,是什麼食物支撐著他呢?

成為大名之後,豐臣喜歡吃章魚、烏賊、鮑魚等海生物。章魚和烏賊屬于越嚼越美味的食物,這些美味來自其中所包含的牛磺酸,這是一種含硫胺基酸,人體必不可少的一種營養元素,可以防止大腦老化和促進腦力。在現代,牛磺酸也常作為營養飲料出售,起到恢復疲勞、穩定血圧、強心之功效。無怪乎豐臣在這十年裡整日忙碌仍活力十足。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趁機覆滅豐臣政權,奪取天下,算叛亂嗎
    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人不也是因為克了織田家嗎?織田信長還對豐臣秀吉有知遇之恩呢,豐臣秀吉有後來的一切,織田信長絕對功不可沒,他還不是奪了恩人的家業。但德川家取代豐臣家談不上以下克上,更談不上叛亂,怎麼說呢?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德川方企圖取代豐臣政權,掌握天下。石田一方則針鋒相對,要擊敗德川,維持現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豐臣政權本部的主要將領,如福島正則,加藤嘉明,藤堂高虎,黑田長政,淺野幸長等人竟率部出現在東軍陣列。西軍方面,除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少數人等是豐臣本部將領,主要依靠的是依附於豐臣家一部分大名(日本實施封建領地制,擁有年收入一萬石以上封地的武士稱為大名)的兵力。
  • 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是如何與柴田勝家走向對立的?
    摘要: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是如何與柴田勝家走向對立的?本能寺之變後,織田家在豐臣秀吉、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池田恆興的主持下,織田信長及織田信忠父子的遺領被瓜分一空。豐臣秀吉作為替主君報仇的主要將領,在清州會議上佔據上風,這是為了確立他在織田家的領導地位,同時吸引更多的織田家臣投向他。在替織田信長成功復仇後,確實有不少中下級家臣倒向秀吉。不過,勝家替信長舉辦法會後,這個傾向開始發生動搖。為了穩固倒向自己的中下級家臣,在同年10月,豐臣秀吉同樣在京都舉辦了一場正式葬禮。
  • 既然與源氏無關,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本鬼在前文《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嗎?》中提到,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不是因為源氏,而是有深層次的政治考慮。那麼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首先要說明的是,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在靠譜的史料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人只能大概推測原因。本鬼在接下來也只是介紹自己推測出來的觀點,不意味著歷史上的豐臣秀吉就一定是這麼想的。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從領主封建向中央集權轉變的大變革時代。
  • 豐臣秀吉自認為可以打敗明朝
    ④這樣能幹的人受到嫉妒排擠,並在其主人松下嘉兵衛面前挖苦豐田秀吉,主人松下嘉兵衛很無耐,無論怎麼樣是阻止不了眾人嫉妒之心,於是理解的說明原因並解僱了豐臣秀吉,雖然在松下嘉兵衛家裡工作四年,因為松下的認可和呵護及提攜倍受感激,豐臣秀吉稱霸天下之後,派人去尋找松下嘉兵衛,在遠江國久能地方賜給他三萬一千石的領地,並任他為大名。
  • 豐臣秀吉:這個日本人為何會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下達命令的人,是中國人最熟悉和仇視的日本古代人物一豐臣秀吉。豐臣秀吉,一個性格「無賴」的戰國風雲兒,憑藉武力和過人的把握機會能力統一了亂世。但大海剛剛平靜,豐臣秀吉卻悍然發動入侵朝鮮的戰爭,一舉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那麼豐臣秀吉是如何崛起的,他又是如何把握機會統一日本的?讓我們走進16世紀,了解那個史上最大倭寇。
  •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不死,明智光秀、豐臣秀吉等人命運會如何?
    、德川家康以及織田信長的命運會如何呢?豐臣秀吉還有就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人,一方面是因為織田信長的賞識提拔,還有就是他抓住了機會,他的人格也很有魅力,他的心胸氣度,他的灑脫果決,尤勝織田信長。簡單來說,豐臣秀吉其實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出身卑微,根基薄弱,沒有沒有譜代家臣,這種先天的不足決定了他日後奪取天下和控制大名的方式。他需要好的機會才能成事,否則以當時日本等級森嚴的現實,他根本不會有任何上位的機會。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對秀吉來說,家康是他統一天下的盟友和得力助手,而且又已經臣服了自己,在剛奪取天下後就立刻謀殺功臣是很不明智,這一點秀吉看得出,家康也看得出,所以家康在秀吉手下一直都很低調,秀吉把家康從經營已久的三河國移居到關東一帶,明面上是俸祿、地位、地盤都高了,可實際上卻是要家康遠離自己的根本。
  • 他是織田信長四子,給豐臣秀吉當養子,幫助秀吉卻默默無聞
    從理論上來說,織田信孝、織田信雄都能再度回歸織田家,這個成為秀吉養子的秀勝同樣可以。換言之,於松丸也有繼承織田家的可能。不過,當時的豐臣秀吉並沒有進行這種嘗試,原因不外乎織田信忠的嫡子三法師仍存活,而在秀勝之上還有信雄、信孝兩人存在。想要秀勝繼承織田家帶來的挑戰過大,與其將他推上前臺,不如換取更多的利益。
  • 豐臣秀吉番外篇(2)——澱殿茶茶
    信長死後,柴田勝家和羽柴秀吉開始對立,出於對秀吉的厭惡,市姬選擇改嫁給比自己大25歲的柴田勝家,幫助其獲得織田家的控制權。可惜,勝家是一個好丈夫、好將軍,卻不是一個好主公。1583年,賤嶽之戰落敗的柴田勝家被秀吉追到居城北莊城,在天守閣埋藏炸藥,引燃自殺。
  • 豐臣秀吉(7)——人望所歸
    秀吉找到了自己同母異父的胞弟秀長,跟他商量把母親送給家康的想法。其時,秀吉已獲豐臣之姓、關白之位,與正妻寧寧的官位北政所類似,老母也被稱為大政所。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你把妹妹送給家康就算了,現在還要把老娘當人質送過去?自古以來哪有這種做兒子的?
  • 「倭來了」:明朝曾遭遇了豐臣秀吉怎樣的挑戰?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對大明帝國的挑戰,正是利用了大明帝國製造的這個「倭寇」符號。《明史·日本傳》記載:(豐臣秀吉)欲侵中國,滅朝鮮而有之。召問故時汪直遺黨,知唐人畏倭如虎,氣益驕。益大治兵甲,繕舟艦,與其下謀,入中國北京者用朝鮮人為導,入浙閩沿海郡縣者用唐人為導。慮琉球洩其情,使毋入貢。
  • 豐臣秀吉,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
    豐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社會由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幕藩體制轉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慶長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其後部將德川家康趁機奪取政權。豐臣秀吉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一戶貧農家庭。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是繼室町幕府之後,完成近代首次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時代大名。
  • 《仁王2》豐臣秀吉怎麼樣 豐臣秀吉背景介紹
    導 讀 《仁王2》作為一款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背景的遊戲,在遊戲中登場的一些人物可能都讓人感覺耳熟能詳了吧,可能很多小夥伴對於這些人物的背景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小編下面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仁王2》豐臣秀吉背景介紹
  • 豐臣秀吉究竟膨脹到什麼地步?竟然想要攻打大明朝!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身亡之後,豐臣秀吉接過了「天下人」的位子。野心勃勃的他繼續四處攻伐,最終實現了統一日本的霸業。但統一日本後又有了新的麻煩。他手下的大名們常常為了土地的爭端吵得不可開交,這讓豐臣秀吉感到頭疼。奈何日本土地太小,而人心膨脹太快。
  • 豐臣秀吉番外篇(3)——右大臣豐臣秀賴
    右大臣,是秀吉死前為秀賴討要的官位。身為太閤,為子嗣謀取一個右大臣的位置似乎也算合理。而「右大臣」這個官位,是秀吉老主公織田信長生前的官位,寓意很明顯,秀吉希望自己死後秀賴能成為像信長一樣的天下人。就像父母更寵愛小兒子小女兒一樣,秀吉是老來得子,所以對秀賴額外珍惜,不僅為他安排了五大老五奉行來輔佐他,還背負罵名除掉了既定繼承人豐臣秀次,為秀賴掃清道路。
  • 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嗎?
    天正十三年(1585年),豐臣秀吉建立了室町幕府滅亡後的第一個全國性武士政權。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豐臣秀吉不是像之前的武士領袖那樣通過出任徵夷大將軍建立幕府,而是出任朝廷的首座關白。對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反常事情,流傳最廣的解釋是足利義昭拒絕收豐臣秀吉為養子,導致豐臣秀吉沒有獲得當徵夷大將軍必備的源氏出身。那麼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徵夷大將軍嗎?
  • 丹羽長秀在清州會議的時候為什麼要大力支持豐臣秀吉?
    「本能寺之變」後十餘天,豐臣秀吉消滅了謀反的明智光秀。明智光秀死後不久,織田家幾位實力最強的重臣在清州城開會,分配織田信長的遺產。織田重臣在清州會議上形成了羽柴(豐臣)秀吉與柴田勝家對立,兩派的勢力和話語權也是旗鼓相當。到了這個時候,決定清州會議結果的人就是織田家的次席家臣、與柴田勝家齊名多年的丹羽長秀。
  • 豐臣秀吉: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
    豐臣秀吉為中國人所熟悉,是因為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發動了徵服朝鮮的戰爭,並寄望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事實上,這也是豐臣秀吉之前織田信長等人的計劃,只不過最後是由豐臣秀吉來實施而已。但豐臣秀吉果真只是織田信長殞命的得利者嗎?要想得出答案,就必須對豐臣秀吉進行細緻探究。01.
  • 日本戰國人物:從「日吉丸」到「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曾名日吉丸、藤吉郎、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日本戰國時代人物姓名常隨著身份、地位變化而變化,通過其姓名變化,大致可窺探其一生的軌跡。豐臣秀吉此時還沒有姓,那是武士階級才擁有的特權,日本古代平民是沒有姓氏的。(日本天皇也沒有姓氏)藤吉郎:因為出身貧賤,所以豐臣秀吉少年時的記載非常少,只知道他長大成人後,以「浪人」的身份活動於自己家鄉附近地區。後來出仕於一個名為松下嘉兵衛的低級武士,但因為工作出色反遭同事嫉妒中傷,只好離開。公元1554年,豐臣秀吉回到家鄉,成為了織田信長麾下的一名雜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