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指尖瀋陽小編。
最近有個吃的特別火,那就是外焦裡嫩,肉香四溢,咬上一口滿滿的幸福感的香腸!
先是有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哈爾濱香腸」:
「要像哈爾濱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
說明一下:欒爺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滿族,籍貫遼寧瀋陽,生在吉林白城,在黑龍江哈爾濱念大學,妥妥的地道東北高知好玩可親矍鑠老爺爺一枚。
後是有引人爭議的雪鄉景區15元一根的烤腸。
這一根小小的香腸,接連登上輿論的視野,香腸懵了,小編也懵了……
小編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一個美食寫手,專門為香腸寫一篇專題。
在東北,哈爾濱紅腸是男女老少皆知的品牌,它是硃砂痣,它是夢中情腸。
有人說,不是所有人都懂紅腸,但是東北中年男人一定懂。
例如小編的老爸。
腸要蒜香的,酒要喝涼的。
沒有撲鼻的蒜香,怎麼可能是哈爾濱紅腸!!
每當他們走進熟食店,看著櫃檯後琳琅滿目的食品,總是會猶豫是買豬頭肉還是豬耳朵,但是對於買腸這件事,那是不用做選擇題的,不用磨磨唧唧思考的,蒜香紅腸,買上就走。
紅腸是食神對東北中年男人的召喚。
你看這肥瘦交融的切面,你聞這撲鼻而來的蒜香!
每個東北的孩子都會在家宴時候吃到一盤和油炸花生米擺在一起的切片紅腸;
每個去哈爾濱旅遊的人都會拎著一袋袋裝在袋裡都掩蓋不住香氣的紅腸回家;
每個有東北人的大學寢室都會在開學時吃到室友帶來的家鄉特產哈紅腸。
這就是哈爾濱紅腸的魅力。
它的魅力不止在東北三省,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叫得上號的。
在前些年,哈紅腸還曾入選CNN「14道海外華人最想念的中國名小吃」,
CNN給出的入選理由是:比美國熱狗有嚼勁,比英國香腸有滋味。
然而沒做好功課的CNN卻並不知道,他們放上的配圖並不是哈爾濱紅腸,而是上海紅腸。
不過這都無傷大雅,只要你吃上它,就忘不掉它。
不然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怎麼會拿哈爾濱的香腸來作比喻呢?
有人這樣形容哈爾濱紅腸,
「如果說法國馬卡龍口感是喵星人的軟軟,那哈爾濱紅腸的口感就是鋼管舞男的跟腱。」
這句話你細品,是不是有那味兒了?
哈爾濱紅腸的那個味,從撕開包裝前就開始了。
它的外皮是不油的,剛開始舌尖碰觸上它時,會被鹹味蒙蔽,不要著急,再給他一點時間,細細的去感受和品位那沒有過多澱粉的欺詐,滿口的純肉,它不油膩,還會散發出味蕾被滿足的香氣,每嚼一下都從齒間滲出。
給小編寫的不自覺的咽下一口口水,
領導是不是給小編安排一根紅腸?
在哈爾濱, 賣紅腸的店有很多,
一個叫哈肉聯,實力強。承包了全東北的雞鴨牛羊肉。
一個叫秋林,血統洋。大列巴、格瓦斯在這裡買個夠。
兩家因為都引進了紅腸,在黑土地上爭寵了一百多年。
直到商委紅腸出現,一切都不一樣了。
商委紅腸幾乎是唯一一家沒有連鎖店,也沒有網店的肉灌製品企業,唯一購買的地址就是在紅旗大街的商委紅腸店鋪。其推行的「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在哈爾濱地區非常具有特色,但是出貨量少,排隊的人很多,在過年前幾天更是要大清早去排隊,去晚了就只能看到「紅腸已售完」五個大字。
雖然商委紅腸是本地人心中的白月光,但是帶著親戚買紅腸時,他們還是會推薦秋林和哈肉聯。
因為商委紅腸,真的是太難排了……
商委早上6點半開門,到上午9點就能售罄。
淡季四點到就來得及買到紅腸,旺季的時候就比較可怕了,半夜十二點就已經有一百個人在排隊了。
誰能想到,哈爾濱冬天夜間零下30度,一波人守在商委紅腸店門口。
畫面實在清奇,在中國的東北,竟然有這麼一小波人在過美國時間,只因為那一口紅腸!
因為商委紅腸太難買了,好多人加錢找代購。
最狠一代購,每天僱18個大爺排隊,靠這個年入40萬。
紅腸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烤著吃。
把一根根紅腸用刀劃開,放在炭火上烤制,不刷醬,光憑香氣就可制霸冰城!
一根紅腸變烤腸。
正常市面上的烤腸2塊錢一根,想吃到牛肉腸或豬肉腸,那基本上是不可能!想吃到哈爾濱紅腸烤的出來的,那更是異想天開了。
那這賣2塊錢一根的烤腸,是啥腸呢?
據在火腿腸公司工作的員工介紹,正規一點的廠家會用雞肉,一般主料是雞大胸、雞皮、鴨皮,然後就是主要增香物質——豬肉香精,紅曲紅色素,防腐劑,再者就是降低成本的填充劑——澱粉;
據江湖傳言,還有的廠家可能會用狐狸肉、貂肉等。因為這些肉來源於養殖場,養殖場只要毛皮,肉一般是免費的。所以黑心廠家為了降低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會使用這些肉。
別鬧了,這些肉的味道和豬肉也不一樣啊。
那烤腸肉香四溢,咬一口,外焦裡嫩,可不是那些肉弄出來的。
裡面加上豬肉香精,任你是食神在世,鼻子比警犬都靈,也分辨不出來。
甚至,有些香腸中根本沒有任何肉類成分,是用一些植物蛋白及色素、香精等製成的。
所以,想用2元吃純肉腸,就算了!
那貴的腸如何呢?
一分價格一分貨,總是有些道理的……
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