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後的選擇:中歐投資協定是重中之重,中國加入CPTPP宜早不宜遲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中國完全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CPTPP。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已經籤署,預計明年將會生效。在RCEP締約方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下,以及談判受到諸多幹擾的背景下,能達到目前標準水平的協定實屬不易。

RCEP能給中國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和戰略收益,但是帶來的改革收益和開放收益有限。中國應該在積極穩固RCEP的同時,主動出擊,化解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各種困難,早日加入CPTPP。

四個維度看RCEP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首先,應該肯定,RCEP已經是目前中國籤署的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在分析一個貿易協定帶來的影響時,不能僅僅基於數值模擬的結果看對GDP、貿易投資或者福利的影響,這實際上只是對經濟收益的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從貨物貿易、市場開放、制度型規則、戰略影響等四個維度來分析RCEP給中國帶來的影響。這四個維度分別對應經濟收益、開放收益、改革收益、戰略收益。

第一個維度是貨物貿易。貨物貿易又分為降關稅、關稅壁壘下降、原產地規則等三個方面。無論是關稅壁壘,還是非關稅壁壘下降,其作用旨在促進商品更自由地流動。這一方面,RCEP促進了協定締約方的出口,從而有利於GDP的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擴大進口,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生產的需求。原產地規則實際上也會影響貿易成本。更加統一的原產地規則有利於區域內商品更自由地流動。原本不會被認定為原產的商品在協定生效後更容易被認定為原產商品,從而享受關稅減讓的好處。

第二個維度是市場開放。第一個維度實際上是商品市場的開放。但是為了和這一傳統的開放相區分,我們將服務貿易、投資、政府採購市場開放作為第二個維度。服務貿易、投資、政府採購在協定裡都有專門的市場準入清單,而且都可以根據正面、負面、混合等進行劃分清單的模式。如果說,關稅減讓表中的關稅減讓幅度和過渡期長短反映了商品市場的開放力度,那麼這些清單實際上就反映了服務、投資、政府採購市場的開放力度。

第三個維度是制度型規則。國際經貿規則是不斷發展的,從傳統的規則發展到現在的高標準規則。近些年,美國主推的一些旨在針對中國的規則,實際上都是制度型規則。這些制度型規則對國家貿易投資的影響大多是間接的,其本質是對一個國家自己的法律法規、制度進行約束,達到各國制度趨同的目的。當然,這裡的趨同是指向美國制度的趨同。

其實制度趨同在國際學界是有爭議的。為何不能允許制度的多樣化?制度型規則接受起來難,其原因在於需要一個國家的改革,而不僅僅像第一個和第二個維度那樣,是簡單的開放。改革和開放相比,面臨的阻力更大,其風險評估也更難,受益不會很快見效。

第四個維度是戰略影響。一是影響外部環境。籤署協定屬於強有力的信號釋放,能讓別的國家看到本國開放的決心。也可以通過更加緊密地發展與締約方的經貿關係,強化自身發展的穩定性。二是強化和協定締約方的政治關係。當相互之間經貿關係緊密的時候,政治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牢靠。

通過上面四個維度,再看RCEP給中國帶來的影響。總體而言,RCEP主要從貨物貿易和戰略層面給中國帶來較大的收益,市場開放和制度型規則方面的收益則有限。

收益:貨物貿易和戰略層面收益較大

從貨物貿易、市場開放、制度型規則三個方面比較RCEP與CPTPP的差距,可以看出,貨物貿易方面雖然尚存差距,但差距相對較小。在零關稅方面,RCEP與CPTPP的差距一方面表現為最終零關稅的比重要低於CPTPP 7~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表現為,協定生效當年立即零關稅的比重要遠低於CPTPP。但RCEP最終零關稅的比重也超過了90%。非關稅壁壘方面,RCEP也大幅削減非關稅壁壘。而且不容忽視的是,RCEP實施統一的原產地規則之後,原本不能享受降關稅待遇的產品可以更容易地被界定為原產商品,從而享受降關稅。無論何種機構採用何種方法,貨物貿易成本的下降都將給RCEP締約方帶來巨大經濟利益。

和CPTPP相比,RCEP在生產方面的優勢在於,RCEP締約方的發展水平具有層次感,區域內的技術、資本、勞動都很充足。RCEP在消費方面的優勢在於,有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做後盾。RCEP對貨物貿易的促進作用遠非CPTPP能比。

從中日韓經貿關係和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角度來看,收益也很可觀。對比美墨加之間的經貿聯繫,中日韓作為近鄰,其經貿潛力其實遠未釋放。中日韓之間的自貿協定談判非常困難,原因在於歷史和政治的牽絆。中日韓之間通過RCEP建立協定其實是三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這將有力促進三國之間的經貿聯繫。

RCEP顯然還有利於中國的國內國際循環。RCEP許多國家與中國是近鄰,將有力拉動國內周邊省份與這些國家的經貿聯繫,從而帶動國內循環。另一方面,RCEP整個區域內部也可以循環起來,實現更加豐富的區域內循環,從而有利於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國際循環。RCEP國家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的合作,則有利於中國構建更為安全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安全和效率不可同時達到最優,對任何一個大國而言,不可能因為安全就生產所有環節,這會大大犧牲效率。這就要求通過強化政治關係,降低外部國家制裁中國的可能性。另一個好處是,RCEP國家即便與中國的政治關係有所波折,也會因為體量不夠大,而不敢制裁中國。

RCEP還能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戰略收益。在中美關係發生變化的背景下,美國將壓縮中國的活動空間。其中,在國際經貿領域,一方面表現為規則上對中國的施壓,讓中國接受其制定的高標準規則;另一方面,在空間布局上,美國中短期內試圖建立排斥中國的貿易協定。另外,在多邊貿易體制徘徊不前的背景下,巨型自由貿易協定確實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所謂巨型自由貿易協定,可以界定為美國、中國、歐盟、日本四大經濟體中至少有兩大經濟體參與的協定。中國通過籤署RCEP,成功與日本建立起貿易協定,從而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巨型自由貿易協定。其戰略意義,不僅在於可以應對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脫鉤以及美國建立平行體系的嘗試,而且可以通過RCEP穩固與周邊國家的經貿聯繫。

局限:市場開放和制度規則收益有限

相比較而言,RCEP在市場開放和制度型規則兩個維度給中國帶來的收益有限。CPTPP畢竟由美國主導,服務業和投資的開放力度必然是最高的。RCEP則包括東協的許多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其開放程度不可能很高,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對中國而言,RCEP是第一個籤署的投資章節採用負面清單模式的協定。但這其實只是象徵意義。對中國而言,無論是服務還是投資,採用負面清單,早就不存在難度。近幾年,中國在服務業和投資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但最需要解決的是敏感行業的開放。而這恰恰也是CPTPP所要求的。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RCEP的政府採購主要是原則性內容,沒有市場準入清單。因此,在政府採購方面,RCEP談不上市場的開放,主要是試圖讓採購變得更加公平和透明。其原因在於,RCEP締約方大部分還不是世貿組織的《政府採購協定》(GPA)成員。

制度型規則帶來的收益最小。雖然RCEP在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等規則方面確實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諸如國有企業、環境、勞工這些高標準規則有所缺失,而這恰恰是美國強調的規則。國有企業自不待言,無論是自由貿易協定,還是世貿組織改革,都是美國力推的內容,這也是西方國家普遍關注的內容。對於中國來說,這方面很棘手,但也無法迴避。環境和勞工則是拜登在競選時強調的內容。拜登指出,對不關注環保的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碳調節費,同時認為,任何協定都應該包括勞工內容。RCEP涉及這些內容的章節,和CPTPP相比有較大差距。這意味著,中國為執行RCEP所要做出的改革工作相對較少,RCEP制度型規則帶來的收益自然也較小。

中國未來的選擇: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

市場開放和制度型規則分別對應服務和投資的開放,以及國內改革。RCEP在這兩個維度給中國帶來的促進作用有限,意味著西方國家政府和企業關注的問題仍未通過RCEP得到解決。

下一步,中國仍需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實際上,如果以中國入世作為自身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和國際分工的第一步,中國加入RCEP作為第二步,那麼,未來中國加入CPTPP將是第三步。當前,已不再是爭論中國是否應該加入CPTPP的階段,而應該討論中國如何加入CPTPP。

自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美國一直是世界貿易體系的主導者。美國最初主導建立關貿總協定(GATT),20世紀90年代牽頭談判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則是當時最高標準的自貿協定,並保持了15~20 年的高標準,直到TPP談判成功。根據NAFTA的經驗,CPTPP將是未來15~20年最高標準的自貿協定。TPP規則絕大部分都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一小部分需要中國運用智慧化解。中國在這方面應該擁有足夠的自信。中國入世之後的成功發展已經表明,中國有能力利用美國主導建立的規則來實現自身發展。

中國加入CPTPP,當然需要考慮拜登政府上臺之後也加入CPTPP的可能。英國政府已經公開表態加入CPTPP,並且已經徵得CPTPP締約方的同意。如果英國加入,將意味著CPTPP不再是一個區域性的貿易協定,而是一個跨區域的貿易協定。如果美國再加入,則極有可能會建立一個排斥中國的貿易體系。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建立排斥中國的體系,並非其最終目的。其策略是,先排斥,再將中國融入。而中國融入的時間越靠後,美國則能通過高要價獲得更高的利益。

拜登政府雖然還沒做出加入CPTPP的決定,但是其重啟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的可能性極大,這意味著美歐的再次聯手。無論美國是否加入CPTPP,中國加入CPTPP只能宜早不宜遲。而且中國完全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CPTPP。

中國加入CPTPP是大戰略。從周邊和歐美的區域和國別方向來看,眼下需要做的是推動RCEP的生效和實施,完成中日韓自貿協定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繼續主動與美國合作。一個協定最終的效應,不僅取決於其文本的標準水平,還取決於其執行力度,以及企業的利用率。因此,中國後續完全可以做很多工作以助推RCEP有效執行,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該協定。在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方面,三方已經達成繼續在RCEP基礎上進行談判的共識。但該談判的難度畢竟不小,而且即便標準比RCEP高不少,但邊際收益依然有限。相對來講,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迫切性有所下降。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則是當前的重中之重。中國要從戰略高度出發,把握談判節奏,儘快完成談判。中美之間也有合作的可能性。拜登政府相比川普政府,對多邊體系的支持力度要大,兩國完全可以合作維護世貿組織的基本運行。

總之,RCEP的籤署,對中國而言,確實意義重大。中國未來的路還很長,眼下的任務是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推動RCEP的生效和實施。著眼長遠,中國應該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蘇慶義

相關焦點

  • 蘇慶義:RCEP後中國加入CPTPP只能宜早不宜遲,可考慮與美國聯手
    5.拜登政府雖然還沒做出加入CPTPP的決定,但是其重啟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的可能性極大,這意味著美歐的再次聯手。無論美國是否加入CPTPP,中國加入CPTPP只能宜早不宜遲。而且中國完全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CPTPP。6.相對來講,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迫切性有所下降。
  • 蘇慶義:中國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CPTPP 宜早不宜遲
    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1月15日正式籤署後,中國政府11月20日在APEC峰會明確表態,中國將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蘇慶義認為,中國加入CPTPP宜早不宜遲,而且完全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
  •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 商務部重磅表態
    商務部:將為中歐企業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30日晚,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那麼,協定對雙方的企業會帶來哪些利好?商務部條法司司長李詠箑在當晚舉行的新聞吹風會上表示,中歐投資協定致力於制度型開放,協定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市場準入的承諾,通過市場準入的承諾,將為中歐雙方企業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此外協定還包括公平競爭規則,可以為雙方企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 中歐投資協定德國為啥這麼積極?老百姓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毋庸置疑,中國、歐盟的經貿關係就顯得特別重要,德國人積極推動《中歐投資協定》,包含著自身利益等多重動機。2020年12月30日,中國、歐盟共同宣布,經過長達7年、35輪談判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相關成果發布的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受到「表揚」,沒有她的出力就沒有這麼順利。默大娘,她做了什麼呢?
  • 中歐投資協定95%的內容已談妥?外交部回應
    法新社記者:第一個問題,美國總統川普周六發推特,暗指中國可能參與了針對美國政府部門的大規模網絡攻擊。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據報導,歐盟官員在對歐盟成員國大使吹風時表示,中歐投資協定95%的內容已談妥。
  • 商務部:對加入CPTPP持積極開放態度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於佳欣、王雨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9日表示,中國對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持積極開放態度。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近日籤署後,中國會否加入已生效兩年的CPTPP備受關注。高峰在商務部當日召開的線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 國際觀察丨繼聯手14國籤署RCEP後,中國稱考慮加入CPTPP協定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與中國有貿易往來。中國崛起之路已經無人能夠阻擋,尤其是在疫情期間。RCEP協定籤署近期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就是全球最大貿易區成立,由中國、日韓、澳大利亞以及東協十來個國家組成的同盟籤訂了RCEP。
  • 是什麼協定讓美英「大驚失色」?剛剛,中歐給了西方重磅一擊
    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無疑是具有戲劇性的一幕,因為就連美國也大驚失色,為什麼一個二個都反了?笨蛋,關鍵在於經濟是的,就是柯林頓的這句經典名言,歐洲可都懂。歐洲用這份協議談判的結果展現出了一個明確的戰略信號「我們知道我們圖什麼」,時間已然進入新時代,歐洲開始不再向美國倒貼,而是基於自身實際現實利益選擇中國。
  • rcep指的是什麼意思?rcep的影響力有多大?
    相信大家都想了解一下,這個英文單詞的意思,對於中國來說,籤署RCEP有什麼影響又有什麼意義呢?中國的加入又會起到什麼作用?下面我們用一組圖來了解下吧。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上午11時45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2020年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的組織下正式籤署。
  • 中歐籤署地理標誌協定對中國老百姓意味著什麼?商務部權威解答
    據商務部網站9月15日消息,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就中歐籤署地理標誌協定答記者問。協定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該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協定可以讓歐洲消費者進一步了解中國產品。另一方面,協定為歐盟的優質特色產品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提供充分保護,可以消除歐盟生產商的後顧之憂,使其放心地進入中國,使中國消費者能吃到、用上貨真價實的高質量商品。該負責人還表示,接下來,中歐雙方將按照各自法律規定履行協定的生效程序,使協定儘早惠及中歐雙方企業和民眾。
  • 蓬佩奧抹黑中歐協定,華春瑩:有沒有聞到一股酸味?
    微信公眾號「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月6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接受採訪時稱,中歐投資協定是一項脆弱的協議,它未能保護歐洲工人免受中國共產黨掠奪。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我不知道你看到這篇報導、聽到這種話時,有沒有聞到一股酸味兒?中歐投資協定不能保護歐洲工人,難道美國對歐洲國家部分產品加徵關稅就能夠保護歐洲工人嗎?
  • 中歐籤投資協議,有人不開心!蓬佩奧抹黑:太脆弱,無法保護歐洲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0日,在中德法等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談判了近7年時光的中歐投資協定終於正式籤字蓋章,由此標誌中國與歐洲之間的經貿關係進入一個全新階段。但毫無疑問的是,中歐之間的這次成功合作必然讓美國方面醋意橫飛。
  • CPTPP進入中國時間?
    雖然在歐巴馬的倡導下,主要美國盟友的經濟體均加入其中,一度被外界解讀為可以替代WTO的新的多邊貿易機制。但是,隨後美國政壇發生更迭,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當選後,川普推行一系列「美國優先」政策,作為這一政策取向的組成部分之一,川普宣布美國退出TPP。
  • 已籤署RCEP的中國為何還積極考慮CPTPP?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陳婧 張文暉)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後,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資料圖:港口貨櫃碼頭。
  • 增肌宜早不宜遲
    雖然每個人處在不同的階段,都可以選擇不同的訓練模式,不過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覺得只要目前體脂不是太高(沒到30%-40%的水平),你都應該優先選擇增肌,而不是減脂。有幾個原因:可能大家看過這樣一個比喻:如果減脂是一道數學題,那麼增肌就是一道物理化學綜合題。
  • 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協定,經貿圈內九成商品或零關稅...
    11月12日至15日,第23次中國—東協(10+1)領導人會議、第23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第15屆東亞峰會(EAS)、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和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ABIS)以視頻方式舉行。據新華社,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籤署。
  • RCEP和中國加入CPTPP將深刻影響世界貿易和中美貿易格局
    1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宣布,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又是一個重大信號,即中國在RCEP協議籤署後,立即著手進一步與太平洋對岸貿易夥伴構建貿易一體化。世界經濟比重和貿易格局的變化一.
  • 從RCEP到CPTPP,中國將在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中國加入RCEP的意義中國加入RCEP對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深遠。從RCEP各成員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差距較大,發展不均衡。國有大小之分,發達程度參差不齊。有工業國,有資源國,立國主業不同,消費市場強大,彼此互補性強。在RCEP內部很容易形成新的良性經濟循環,未來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 商務部通報2020年11月國內汽車消費市場情況等並就中歐投資協定...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12月6-11日,中歐雙方舉行了第35輪投資協定談判,能否介紹下此輪談判聚焦哪些問題?有哪些進展?距離年底不足半月,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能否如期在今年完成?【高峰】12月6-11日,中歐雙方舉行了第35輪投資協定談判。雙方聚焦文本和清單遺留問題進行了磋商,取得了重要進展。
  • 2021年,韓國或考慮加入CPTPP協定!這意味什麼?
    王爺說財經訊:周一(11日),韓國政府發布消息稱,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知己,今年會積極考慮:是否要加入當初有美國發起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以此來強化自己的出口貿易,特別是對中國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