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1月15日正式籤署後,中國政府11月20日在APEC峰會明確表態,中國將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蘇慶義認為,中國加入CPTPP宜早不宜遲,而且完全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
蘇慶義在「中國金融40人論壇」微信公眾號發表的文章指出,RCEP預計明年生效。比較RCEP與CPTPP可以看出,貨物貿易方面差距相對較小。但RCEP在生產方面的優勢在於,締約方的發展水平具層次感,區域內的技術、資本、勞動都很充足。RCEP在消費方面的優勢則是,有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做後盾。
因此,蘇慶義認為,RCEP對貨物貿易的促進作用遠非CPTPP能比,而且有利於中國構建更為安全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此外,受歷史和政治牽絆,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非常困難,但通過RCEP將有力促進三國間的經貿聯繫。
蘇慶義稱,RCEP還能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戰略收益。中國通過籤署RCEP成功與日本建立起貿易協定,從而擁有第一個巨型自由貿易協定,不僅可應對中美可能發生的脫鉤及美國建立平行體系的嘗試,而且能通過RCEP穩固與周邊國家的經貿聯繫。
但蘇慶義也坦承,RCEP因包括東協的許多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在服務和投資的開放程度不如CPTPP。近幾年,中國在服務業和投資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但最需要解決的是敏感行業的開放,這恰恰也是CPTPP所要求的。
而在制度型規則方面,雖然RCEP在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等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但諸如國有企業、環境、勞工等高標準規則,和CPTPP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意味著,中國為執行RCEP所要做出的改革工作相對較少,RCEP制度型規則帶來的收益自然較小。
蘇慶義說,如果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為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和國際分工的第一步,加入RCEP作為第二步,加入CPTPP將是第三步。
蘇慶義表示,儘管美國當年主導談判TPP,有遏制中國的考慮,但客觀而言,TPP規則絕大部分都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而且目前英國已公開表態加入CPTPP,若英國加入,代表CPTPP將成為跨區域的貿易協定。如果美國再加入,則極有可能會建立起一個排斥中國的貿易體系。
拜登政府雖尚未做出加入CPTPP的決定,但重啟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的可能性極大,這意味著美歐的再次聯手。因此,蘇慶義認為,無論美國是否加入CPTPP,中國加入CPTPP只能宜早不宜遲,而且中國完全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CPTPP。
他指出,中國眼下的任務是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推動RCEP的生效和實施。著眼長遠,則應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