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工廠」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向京豔(右四)、向豔寧(左四)姐妹倆在媽媽工廠倉庫 圖片由本人提供

作為留守媽媽,家庭與事業如何兼顧?孩子與自我怎樣兩全?究竟怎麼做才能為留守媽媽參與社會打開新的通道?武漢市黃陂一家「媽媽工廠」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外出打工媽媽

返鄉回到孩子身邊上班

清晨6點,家住黃陂區王家河街的黃紅霞起床,和兒子一起在家中吃過早餐後,就把兒子送到附近的小學。7點半,她準時來到工廠,開始了一天的勞動。午飯時間,她接上孩子回家吃飯。下午5點半,黃紅霞把孩子接到工廠來,幾個女工的孩子聚在一旁安靜地寫作業,等著收工和媽媽們各自回家。

這樣的幸福生活,幾年前黃紅霞想都不敢想。「我大女兒就沒這個福氣,她小的時候我不在她身邊。」說到這裡,黃紅霞十分愧疚。

黃紅霞以前在廣東一帶的多家服裝廠打工十多年,每年和女兒團聚的日子用手指都數得出。「每次坐車要離開家,大女兒都會抱著我的腿不停地哭。」兒子出生後,黃紅霞暗下決心不能讓兒子「重蹈覆轍」。如今,她回了家,在孩子身邊工作。

8月19日,江琴領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孩子讀一年級,正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我一定要陪在她身邊。」28歲的江琴是「媽媽工廠」裡90後年輕媽媽的代表,她們更看重孩子的教育。「就算外出打工賺再多錢,孩子沒教好等於白掙。此外我也不想在家閒著,我一定要自己掙錢。」現在,江琴笑說自己是廠裡來得最晚、走得最早的。雖然工作時間沒有以前長,但是她會主動鑽研技藝,提高自己的效率。扣掉租房、吃飯等成本,她實際上獲得的工資並不比在深圳時少。

這些媽媽和孩子們的生活,都因為一家「媽媽工廠」而改變。

職工可以照顧家庭

是建廠第一選擇

她們口中的「媽媽工廠」由向京豔和妹妹向豔寧一手創辦。目前工廠有70多名員工,大多數都有像黃紅霞、江琴那樣在外打工的經歷。

9年前,向京豔在淘寶開店,做起了青少年服裝品牌代理,當時的她不過是想打發相夫教子外的閒暇時間,賺點奶粉錢。2013年,她發現光做代理不夠,就在黃陂王家河找到一家工廠,代工生產青少年服裝,自己成為供貨商。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她又捕捉到了機遇,「我要做時尚好看的校服!」她店裡的英倫風校服廣受歡迎。為方便發貨,她將倉庫設置在交通便利的黃陂前川。「外出打工又返鄉的媽媽們是一筆巨大的人力資源,她們技術好,能吃苦。」向京豔告訴記者。

黃紅霞是「媽媽工廠」的車間主任。「廠長看我比較有經驗,要我管理整個流水線。」黃紅霞語言樸實,甚至有點靦腆,但是談到如何做衣服,她就仿佛換了個人。廠裡其他姐妹們有不懂的,都會找她請教。「淡季每月能掙3000多,旺季做得好每個月拿6000沒問題。」對比以前在外打工的日子,現在既能照顧兩個孩子,又能掙到錢,黃紅霞十分滿意。

與其他工廠「效率第一」的風格不同,「媽媽工廠」的特別之處在於尊重媽媽和孩子的天然聯繫。工廠選址在周邊5所學校的中間點,就是為了方便接送孩子;走進車間,醒目的橫幅上寫著「媽媽認真是孩子最大的榜樣」;暑假期間,工廠有專門的場所讓員工的孩子寫作業;工廠從來不罰錢,廠長的絕招是「靈魂拷問」。「作為一個媽媽,你想想如果這件是穿在自己孩子身上會怎樣?」簡單的問話就能激勵媽媽們製作每一件產品。工廠從來不加班,上下班的時間由員工決定。

「我選擇這裡的原因很簡單,一是上班時間自由,二是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媽媽工廠的1號員工唐平告訴記者。一旁的向京豔笑著補充:「這就是我們工廠的最大優勢!」

能夠在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時間,給予最好的陪伴;能夠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提升工作技能。這一切,讓媽媽工廠成為一個有人情味、有向心力的工廠。工廠女工的老公會自發來為工廠做免費電工,出錢出力幫忙優化電線、燈管。孩子在哪裡學跆拳道,在哪裡補習英語,媽媽們都互相推薦。把生活融入工作,親如姐妹的工作模式,讓留守媽媽們「有事做、有人愛、有期待」。

截至去年8月,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下降至697萬,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持續推進返鄉創業就業。「每多一位打工媽媽回鄉,就會多一名快樂的孩子。」向京豔告訴記者,希望到「媽媽工廠」來上班的人越來越多。

網際網路成為

工廠重要生產要素

採訪中向豔寧的手機經常響起。「您要多少件?好的,明天發貨!」給記者展示廠裡的廣告圖時,她指著小模特自豪地說,「這是我的女兒。」向豔寧主要負責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業務,她的微信好友已達到5000人上限,全都是她的客戶。

去年10月,她加入了阿里巴巴淘工廠,接受全國各地定製訂單。此外,工廠衣服還銷往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尼泊爾,還有一些非洲國家。目前,工廠外貿訂單佔比超過10%。

「我們的月銷售額已經突破550萬元。預計今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說到這麼驕人的成績,姐妹倆很自豪。

「黃陂就有不少代工廠,受制於傳統模式,他們的生產其實很被動。這幾年阿里巴巴的員工經常到我們這裡巡講,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本土廠家走上電商的道路。」向京豔目前與8個本地代工工廠合作。為了讓周圍一些小廠的老闆安心,向京豔承諾代工的工錢一致,員工可以安心在自己的廠裡做事。她說:「希望整個行業能夠積極轉變思路,大家抱團發展。」

9月,向京豔的服裝培訓基地就要開張,「只要有想來學的,我們一律免費培訓。」生產效率的提高也就意味著多拿錢。向京豔還幫女工們在學校周邊聯絡了「小飯桌」幫忙託管孩子,填補學校放學(下午4點半)至工廠下班(下午5點半)這個空檔時間,解決女工們後顧之憂。

如何改變農民工「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的窘境?如何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媽媽工廠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解決了這一難題的思路。利用網際網路和便捷的物流系統,在鄉村致富能人的帶領下、通過產業發展,帶動人才、技術、資本向農村的流動,讓我們看到了實現鄉村振興的希望和努力方向。(文圖/記者唐婧妮 實習生王正龍)

相關焦點

  • 「媽媽工廠」留下媽媽 讓留守兒童告別留守
    改變農民工「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媽媽工廠」留下媽媽 讓留守兒童告別留守新學期開學了,清晨6點,家住武漢黃陂區王家河街的黃紅霞就起床了,準備好早餐,喊起兒子一起吃過之後,她把兒子送進了就讀的小學。上午7點半,她準時來到工廠,一天的工作開始了。中午下班,她從學校接回兒子,吃過飯送到學校,她再上班。
  • 慈利通津鋪鎮小山村留守兒童香香小女孩 願她心靈不再「留守」
    爸爸,媽媽,你們知道不知道每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媽媽給自己的孩子送東西時或別人的爸爸媽媽來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時,我就想,如果我和妹妹有這樣的待遇就好了。爸爸媽媽,我想讓你們一年中多回來看我幾次。我知道你們在外面打工,賺錢是為了讓我和妹妹讀書。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不僅是我的好爸爸,好媽媽,還是一個能陪我和妹妹成長的好爸爸,好媽媽。」
  • 石佳:傳承苗繡,讓留守兒童媽媽回鄉
    傳承苗繡,讓留守兒童媽媽回鄉——苗族姑娘石佳的創業故事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這幾天,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石欄鎮的苗族姑娘石佳很忙當年2月,在外創業的石佳回鄉探親,她發現,由於家鄉產業基礎薄弱,很多年輕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鎮裡的留守兒童非常多。於是,她萌生了回家鄉創業、提供就業機會的想法。  「在我們苗族人看來,苗繡不光是一個圖案,它其實是一個故事、一段話。
  • 父母膝下的「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留守兒童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集合名詞。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蕩。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
  • 共青團「童心港灣」: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在參加培訓前,她接觸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並不多,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走進他們心裡,這些對她來說都很陌生。  「童伴媽媽來源多樣,有村(社區)幹部、村小教師、幼兒園教師,還有全職媽媽。她們照顧留守兒童的經驗參差不齊,這就顯示出培訓的必要性。」共青團「童心港灣」全國項目辦主任、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黨委書記、理事長侯寶森說。
  • 榆中山區留守兒童獲愛心捐贈
    榆中山區留守兒童獲愛心捐贈每日甘肅網3月27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3月21日下午,榆中縣清水驛鄉方家溝小學收到清水驛鄉「愛心媽媽」協同甘肅愛心協會「愛心驛站」捐贈的防疫愛心物資。「特別感謝『愛心驛站』及『愛心媽媽』對山區孩子們的牽掛和幫助,這次捐贈活動真是雪中送炭,解決了學校開學前期消毒物資緊缺的難題。」校長丁建峰說,方家溝小學地處清水驛鄉西山溝內15公裡的深山處,幼兒園與小學合併設立,共有學生59人,教師11人。隨著農村務工人員的大量外出,在這所大山深處的小學校裡,就學的孩子近三分之二是留守兒童。
  • 「12355」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聯合塔嶺鎮中心小學開展 " 希望,愛在陽光下 " 活動晨報訊(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劉坤) 和爸爸媽媽一起最開心快樂的往事,始終無法釋懷的難過記憶 ……6 月 29 日,大連 12355 青少年服務臺聯合莊河市塔嶺鎮中心小學開展 " 希望
  • 被霸凌、被毆打、被嘲笑:殺馬特的前世,是2000萬留守兒童
    流水線少年們在枯燥、苦悶的工廠裡下班以後,迫切需要娛樂,網際網路世界就是一扇向他們敞開的窗口。這是大多數殺馬特們長大後,都會去的地方。這並不是殺馬特們唯一的共同點。在人生軌跡的相似度上,他們除了一樣通往工廠,也一樣曾是留守兒童。
  • 貴州威寧回應本報留守兒童報導
    調查結果表明,該校留守兒童工作基本落實,學校有營養午餐,學生上學最遠距離不超過3公裡。威寧縣教育局局長肖良憲說,近年來,該縣一直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力度,確保在「衣、食、住、行、學、樂、病」七個方面都有保障,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9600萬「留守兒童」與放開生育限制
    江蘇淮安,一個留守兒童在面對春節返程的媽媽時,抓著頭髮不讓走,哭得撕心裂肺,可最終還是被家裡的老人拉下車,按照「當事人」家屬的說法,孩子的父母在浙江杭州打工,難得回家一次,所以孩子的情緒非常激動。網易新聞說:中國9600萬兒童不能與父母雙方共同居住。看到這個數字,我很是震驚和難過。我一直知道中國有很多留守兒童,但萬萬沒想到有這麼多留守兒童。
  • 樟樹市「五措並舉」讓留守兒童在蔚藍色天空快樂成長
    中國江西網訊 孫春生報導:今年以來,樟樹市強化舉措,溫情關懷留守兒童,保障留守兒童在安全、學習、心理等方面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讓留守兒童在蔚藍色天空快樂成長。  抓好信息管理。鄉鎮(街道)、村(居、社區)計生辦認真抓好留守兒童的調查摸底工作,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檔案,實施聯繫人制度,及時掌握留守兒童動態,便於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的安全、學習、生活實行「日隨訪」工作。  抓好安全教育。
  •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五期 2020-11-30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井小學:留守兒童獲愛心捐贈
    志願者發放愛心書包、文具奉節網訊(通訊員 姚冬春)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留守兒童,更是一群不應被遺忘的孩子。7月2日,迎著雨後的涼爽,夔府教育愛心人士一行走進朱衣鎮黃井小學舉行「關愛留守兒童愛心捐贈活動」。在黃井小學,夔府教育講師為留守兒童們送去一堂德行公益課。課中,志願者老師帶領孩子們觀看視頻《尋春秋》,了解儒學大師孔子的一生,以「孟武伯問孝」為例,讓孩子們明白珍愛自己從小處做起,心中常掛念父母。課後,夔府教育負責人和學校領導為20名留守兒童發放愛心書包、文具。
  • 怎麼解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
    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屢見不鮮,為何會出現如此怪異現象?縱觀歷史,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幾乎是不存在的,但現在社會卻是普遍現象!究竟是時代變了?還是人心變了?我很是惶恐,走訪了一個個村落,問了同樣的問題,得到同樣的的結果。
  • 大山洞社區 留守兒童剪窗花
    1月16日,貴陽市白雲區大山洞社區兒童之家在社區一樓智慧健康體驗館開展以「弘揚傳統美德  繼承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剪窗花活動,社區愛心媽媽、志願者、困難兒童、留守兒童共10餘人參加。活動中,愛心媽媽們拿出剪紙樣板,先是細細琢磨,親自手繪圖樣,然後詳細地向孩子們講解剪紙的步驟方法。在愛心媽媽心貼心的指導下,孩子們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劉詩琪小朋友開心的說:「謝謝愛心媽媽,我終於學會剪紙了,我要把我的小雪花拿回家送給爺爺,以後,我還要剪很多很多的送給同學。」
  • 「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
    「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近年來被社會廣泛重視,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駱仙街道杉山嶺村留守兒童之家,為了讓這些缺失親情關愛的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駱仙街道社工站社工們積極開展各項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他們有地方受教育、長見識、交朋友,讓他們課餘之外的生活也豐富起來。近日,駱仙街道社工站社工策劃在杉山嶺村兒童之家開展一場「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
  • 濰坊市教育局愛心資助194名孤兒(留守兒童)
    近日,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孤兒等特殊群體學生過冬情況調研,根據調研情況,多方籌集資金,為有需求的194名孤兒、家庭貧困留守兒童購買了羽絨服、運動鞋,讓學生溫暖過冬。每年秋季新學年開始,各中小學通過調查問卷、家訪等多種渠道摸清孤兒、留守兒童、殘疾兒童、貧困家庭等特殊群體學生情況,完善市、縣、校三級特殊群體學生信息庫。建立「1+1」關愛制度,學校針對每一名特殊群體學生的不同情況,安排責任心強、學生信任的教師做成長導師。
  • 嵐皋:「小樹苗成長記」讓山區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巴山畫廊/硒有嵐皋嵐皋資訊嵐皋縣「小樹苗成長記」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項目啟動以來,共青團嵐皋縣委組織志願者和廣大青年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楊文武告訴記者,援少會所幫扶的留守兒童中大多都是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為使他們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到親人的關愛,縣援少會的志願者們每周五都會受孩子家長委託去接像郭航一樣的留守兒童,並陪伴他們一起快樂學習和玩耍。
  • 民政部:健全留守兒童 困境兒童關愛體系
    民政部等10部門27日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了各部門職責,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權益。  公安部門要及時受理有關報警、求助,依法追究失職父母或侵害人的法律責任,嚴厲懲處各類侵害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犯罪行為,按政策為無戶籍兒童辦理入戶手續;教育部門要為機構內的困境兒童就近入學提供支持,對有困難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優先安排在學校住宿;推動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政策措施,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
  • 臨海:「娃娃樂」微之家 關愛留守兒童
    尤溪鎮地處丘陵地帶,四周有著連綿的山丘,而哈龍岙村地理位置偏僻,家長們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較多,祖輩們也忙著田地裡的活,很難顧及到孩子的學習,所以孩子們的暑期教育問題和安全問題成了大家擔憂的事。同時,尤溪鎮婦聯還招募巾幗志願者作為留守兒童的聯繫人,每個「天使媽媽」結對1至3個留守兒童,定期進村入戶了解情況,及時解決困難和問題,打通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最後一公裡。  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尤溪鎮已形成以「娃娃樂」兒童保護基地為中心、建成5個「娃娃樂」微之家、實現轄區全覆蓋的格局,填補了留守兒童寒暑假無人看管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