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的陰雨天總是讓人食欲不振,無精打採,連最愛的小龍蝦都不香了。
可別說養生君矯情,很多人都是這樣,尤其是脾虛溼氣重的人,一到陰雨天身體就開始鬧脾氣。
一、脾重要嗎?
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它猶如一臺「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將其吃掉。
脾臟還可以製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
另外,脾臟是人體的「血庫」,當人體休息、安靜時,它貯存血液,當處於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輸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血容量。
所以,脾虛不容小覷!
二、那麼脾虛有哪些表現呢?
1.虛胖,有「遊泳圈」
脾虛會導致人體代謝受阻,過多的代謝產物無法排出存積在體內,就會出現肥胖。
還會導致肌肉鬆弛,皮膚下垂,出現「遊泳圈」,肚子上的肉肉越來越多。而肥胖不僅影響個人體態,而且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臟負擔。
2.面色黯淡,成為「黃臉婆」
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脾虛會使食物運化困難,營養很難吸收,表現出體弱無力,精神萎靡,血虛,面色蠟黃或蒼白等症狀。
3.怕冷又怕熱
中醫常說「虛不固表」,當身體脾胃功能低下時,身體調節體表溫度的能力下降,人就會出現冬怕寒,夏怕熱。
冬季即使是生病也還是手腳發熱,喜冷。夏季特愛出汗,容易中暑,整天精氣神不足,昏昏沉沉。
4.大便不正常
脾虛往往會導致人大便失調。通常情況下,脾陽虛會造成食物無法運化,溼氣入侵,導致大便溏稀,容易衝不乾淨馬桶。
但也有可能會便秘,這是因為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大腸動力不足導致的。
5.月經量異常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不統血,導致血液運行異常,出現慢性出血、月經量過多和其他一些脾虛症狀。
6.頭髮脫落
中醫講「發為血之餘」,而脾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臟作為氣血的生化器官,與毛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隨著脾虛的發生,人們會出現氣血虧虛,從而導致脫髮。
7.精神不振
中醫講,脾有「運化水谷精微」「主升清」的作用,能將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上及大腦,為大腦進行的多種精神活動提供能量。
如果出現脾虛的情況,脾的升清功能會受到限制,清氣無法上升到大腦,人就容易出現頭腦昏沉、睏乏等症狀。
三、常用的脾虛調理方法
1.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想要改善脾臟的健康,首先要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日常注意不可以暴飲暴食,拒絕生冷、刺激性食物,特別是那些喜歡冰奶茶、冰啤酒的親們,最好和這些食物說拜拜,只有減輕脾胃的負擔才能讓其慢慢恢復到健康狀態。
另外,脾虛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2.多吃補脾益氣、開胃消食的食物
薏米:薏米可以健脾利溼,溼氣比較重,大便黏膩不爽,臉上容易出油,皮膚容易長溼疹的小夥伴可以用薏米煮粥,或者用薏米紅小豆煮水喝,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祛溼健脾的功效。
蓮藕:煮熟的蓮藕中的一種叫鞣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健脾開胃,適合脾虛導致消化不良症狀的人。
山藥:山藥可以補脾胃之氣,養脾胃之陰,對脾胃的功能有很好的滋潤作用,把精氣固存在身體裡面,起到健脾補腎的作用。
紅棗: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胃的功效,脾虛而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疲乏無力的人群可以多吃點紅棗。
3.常做「單舉手臂」動作
若想改變脾虛狀態,可以多做做「單舉手臂」這個動作,該動作源於《八段錦》,在宋代時就已流傳於世。
具體做法是:
自然站立,兩膝微微彎曲,兩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左手翻掌經過胸前往上舉,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兩掌一上一下撐開,同時兩腿站直,把整個身體拉伸開,略停兩秒;兩手原路返回,重新合於小腹前,全身放鬆;換為單舉右手以上動作每天重複30次,對脾胃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建議脾虛溼氣重的小夥伴們可以試一試哦!
膳食有營養,身體更健康,我是您身邊的營養師馬露,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