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茶文化解析:兒茶素

2021-02-23 茶葉知識文化
兒茶素

兒茶素,英文名為Catechin,又名兒茶酸、兒茶精(Caredhieacid),系從茶葉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類酚類活性物質。兒茶素相對分子質量為290.28;為白色針狀結晶(水-醋酸),熔點212~216 C,溶於熱水、乙醇、冰醋酸、丙酮,微溶於冷水和乙醚,幾乎不溶於苯、氯仿及石油醚。

中文名

兒茶素

英文名

catechin,Cianidanol

別    稱

兒茶精,兒茶酸,茶單寧

化學式

C15H14O6(·H2O)

分子量

290.27

CAS登錄號

7295-85-4

EINECS登錄號

230-731-2

熔    點

93-96℃(含水);175-177℃(不含水)

水溶性

溶於水和乙醇

外    觀

晶體

應    用

抗氧化劑,延緩衰老,控制肥胖,抗菌

安全性描述

S26/S36

危險性符號

R36/R37/R38

危險性描述

Xi

外消旋體熔點

212-216℃

順式立體熔點

242℃(順式立體異構體表)

MDL號

MFCD00149354

RTECS號

[暫無]

BRN號

92762

PubChem號

24892437

目錄

1 介紹

2 兒茶素生物合成

3 製備方法

4 物理性質

5 化學性質

6 主要用途

▪ 控制肥胖

▪ 工業

▪ 藥理作用

▪ 其他

7 日照綠茶兒茶素品質指數

介紹

兒茶素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病菌以及保護心腦器官等多種藥理作用,這些藥理活性主要由其多羥基結構決定,然而,多羥基結構也使兒茶素在中性和鹼性條件下結構不穩定。兒茶素被人體攝入後會很快在生物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或糖苷化,研究發現,在兒茶素結構中引入其他基團可有效提高其穩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並特異性增強兒茶素藥理作用。其中,甲基兒茶素抗過敏和逆轉腫瘤細胞耐藥性表現突出,糖苷兒茶素水溶性顯著提高並可有效防止褐變,而醯化兒茶素由於脂溶性明顯增強,其抗氧化和抗癌活性也隨之明顯增強。在不同位置進行取代達到的效果也不相同。

兒茶素類化合物是茶葉中的主要功能成分,佔茶葉幹質量的12%~24%。茶樹中兒茶素類化合物主要包括,兒茶素(catechin, C)、表兒茶素(epicatechin,EC)、沒食子兒茶素( gallocatechin, GC)、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兒茶素沒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 CG)、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epicatechin gallate, ECG)、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gallocatechin gallate, GCG)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8種單體。為眾所知,兒茶素具有抗炎症、抗菌、抗病毒及抗氧化等效用,其中,EGCG抗氧化性最為突出,可通過清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NO或與ROS反應生成穩定化合物的方式有效平衡人體內自由基。隨著對兒茶素研究愈加深入,更多藥理功能被發現,兒茶素可通過調節相關酶活性或與相關酶蛋白特異性結合抑制癌細胞增殖,誘導癌細胞調亡,但不同兒茶素單體間存在明顯差異;兒茶素還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凹以及保護腎臟、肝臟和神經系統等。由於兒茶素存在脂溶性低、穩定性差、在人體內利用率低等缺點,大大限制了其開發應用。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酶法、化學法、微生物法等對兒茶素進行結構修飾以提高其藥效及生物利用率。

兒茶素生物合成

兒茶素類化合物具有2-苯基苯並二氫吡喃結構,屬於黃烷醇類化合物。根據夏濤、宛曉春等的總結,兒茶素在茶樹中生物合成主要由莽草酸途徑、苯丙烷途徑、非酯型兒茶素合成、酯型兒茶素合成這4部分組成。在蕎草酸途徑中,戊糖磷酸途徑產生的4-磷酸赤蘚糖(erythrose4-phosphatc,E4P)和糖酵解途徑產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le,PEP)在3-脫氧-D-7-磷酸阿拉伯庚酮糖酸合成酶(3-deoxy-D-arabino-heptulosonate7-phosphatcsynthasc,DAHPS)作用下合成3-脫氧-D-7-磷酸阿拉伯庚酮糖酸(3-deoxy-D-arabino-heptulosonate7-phosphate,DHAP),接著在其他酶作用下連續反應得到芳基胺基酸、維生素、木質素、酚類物質、生物鹼等產物;其中,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作用下進入苯丙烷途徑,合成得到對香豆醯CoA。1分子對香豆醯CoA與3分子丙二醯CoA在查耳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e,CHS)作用下合成柚皮素查耳酮,並在查耳酮異構酶(chalconeisomerase,CHI)作用下環化得到柚皮素。查耳酮是兒茶素、花青素等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前體物質,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基礎分子骨架,這種O1和C2連接形成吡喃環的方式為兒茶素化學合成提供了重要信息。柚皮素在類黃酮3'-羥化酶(flavonoid3'-hydroxylasc,F3'H)、類黃酮3',5'-羥化酶(flavonoid3』,5'-hydroxylase,F3',5'H)作用下分別在B環引入了一個和兩個羥基得到黃烷酮,隨後被黃烷酮3-羥化酶(flavonoid3-hydroxylase,F3H)和二氫黃烷醇4-還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催化還原合成無色花青素。無色花青素可被還原酶(leucoanthocyanidinreductase,LAR)直接還原得到非表型兒茶素,即兒茶素和GC,也可被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synthase,ANS)和花青素還原酶(anthocyanidinreductase,ANR)連續催化得到表型兒茶素EC和EGC;有同位素標記實驗發現,EC和EGC之間也可能存在相互轉化機制。 

酯型兒茶素是茶樹中主要兒茶素,有研究者推測酯型兒茶素是由非酯型兒茶素沒食子酯化得到,但並未被實驗證實。Niemezt、Gross等認為1-O-沒食子醯-β-葡萄糖是單寧合成的有效醯基供體和受體;LiuYajun等在此基礎上證實:兒茶素沒食子醯基化過程與水解單寧合成途徑具有相似性,即1-O-沒食子醯-β-葡萄糖是酯型兒茶素合成的醯基直接供體,EC和EGC在尿百二磷酸葡萄糖-沒食子醯基-1-O-β-D-葡萄糖轉移酶(UDG-galloyl-1-O-β-D-glucosetransferase,UGGT)和表兒茶素-1-O-沒食子醯基-β-D-沒食子醯基轉移酶(EC-1-O-galloyl-B-D-gallicacyltransferase,ECGT)作用下合成酯型兒茶素;與之對應,酯型兒茶素也會在酯型兒茶素水解酶(galloylatedcatechinhydrolase,GCH)作用下轉變成非酯型兒茶素EC和EGC。

製備方法

兒茶素及其氧化產物都是碳氫氧三元化合物,是由糖類經一系列酶的作用,通過莽草酸途徑,形成的苯環化合物,最後合成為兒茶素。

物理性質

外觀:白色至黃色粉末或無規則晶體

氣味:無特殊氣味

可溶性:微溶於冷水、乙醚,可溶於熱水、乙醇、冰醋酸和丙酮,不溶於苯、氯仿和石油醚。

溶解性:溶於甲醇。

提取來源:茶葉

廣泛存在於植物中,從水/醋酸中得含結晶水的針狀結晶。熔點93-96℃;而不含結晶水的結晶熔點175-177℃。旋光度+16°~+18.4°。其外消旋體也呈針狀結晶,熔點212-216℃。兒茶精的順式立體異構體表兒茶精(epicatechin)也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熔點242℃,旋光度[α]D-68°(乙醇中)。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73.59

2、摩爾體積(m3/mol):182.1

3、等張比容(90.2K):558.2

4、表面張力(dyne/cm):88.1

5、極化率(10-24cm3):29.17

化學性質

性質:黃烷衍生物

穩定性:如果遵照規格使用和儲存則不會分解。

兒茶素具有明顯的酚的特性,能使重金屬和蛋白質沉澱,所以,是一種酚性物。約佔茶多酚含量的75%到80%,也是茶的苦澀味的來源之一。酚性物由於能使蛋白質沉澱,就具有大小不等的把生皮鞣成革的性能,因此也稱為鞣質或單寧物質。兒茶素與一些典型的植物單寧(五倍子單寧等)相比,鞣革的性能是較弱的。兒茶素 是多羥基黃烷-3-酚之總稱,但有時則特指(+)兒茶素。廣泛分布於植物界,在Acacia catechu、gambir樹皮中與單寧共同大量存在。單寧的作用很弱,但通過加熱和酸等處理容易重合形成單寧。2,3位由於含不整齊的碳原子而具有非對應異構體。

物質分類:

兒茶素作為鞣質的前體,廣泛分布於植物中,且常與相對應的黃酮類化合物共存。兒茶素的分子中有兩個手性(見手徵性)碳原子,故有四種立體異構體:(+)-兒茶素、(-)-兒茶素、(+)-表兒茶素、(-)-表兒茶素。

兒茶素類中其他化合物如沒食子兒茶素(又稱茶兒茶素)等也都有類似的立體異構體,它們在熱水溶液中容易發生差向異構化作用或變旋作用(見旋光異構)而相互轉化。兒茶素類在植物體中可游離存在,或與糖(見碳水化合物)結合成苷或與有機酸縮合(見縮合反應)為酯類而存在。

兒茶素類屬於多元酚類(Polyphenol)中的一種,因為有苦澀味,所以對茶湯滋味的影響蠻大的。

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可以分為三種游離型態(Catechin,C; Epicatechin,EC以及Epigallocatechin,EGC)、與兩種酯化的沒食子酸(gallic acid) (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而以後者(ECG及EGCG)的含量較多。國外已經將各種兒茶素類從茶湯中分離出來,並且純化,以作為不同方式的運用。

兒茶素主要分為四種:①表兒茶素(Epicatechin EC);②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③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④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化學反應:

由茶葉中分離出兒茶素及其酯類衍生物,主要有(-)-表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表沒食子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等。這些化合物分子小,溶於水成真溶液,在溶液中可被氧化而自身縮合為不同程度的縮合產物,從水溶性鞣質到水不溶性鞣紅。當用開水沏綠茶時,開始茶水為黃綠色澄清液,放置過夜後,轉為黃棕色混濁的溶液,即鞣質前體變為縮合鞣質所致。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0.4

2、氫鍵供體數量:5

3、氫鍵受體數量:6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1

5、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110

6、重原子數量:21

7、表面電荷:0

8、複雜度:364

9、同位素原子數量:0

10、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2

11、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3、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共價鍵單元數量:1

15、互變異構體數量:90

16、準確質量:290.079038

17、同位素質量:290.079038

18、功能3d受體數量:2

19、功能3d供體數量:5

20、功能3d環數量:3

21、有效轉子數量:1.8

22、構象異構體抽樣RMSD:0.6

23、CID構象異構體數量:12

主要用途控制肥胖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等主辦的中國控制中心性肥胖科學大會已召開,立頓茶葉研究所同時報告了其研究成果:綠茶中的兒茶素對人體脂肪代謝以及脂肪分布,特別是內臟脂肪的減少有著明顯的作用。

飲用綠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主要是因為綠茶中含有豐富的類黃酮物質,特別是兒茶素類。已經有大量的臨床實驗證明,兒茶素具有細胞調節作用以及抗氧化功能。兒茶素是一類具有高活性的類黃酮的總稱,在綠茶中含量較高。聯合利華針對綠茶中高含量兒茶素功效進行的兩個臨床實驗中發現,在不改變飲食和身體活動的前提下,輕度超重的中國健康男性與女性連續90天飲用高兒茶素含量綠茶後,體重、腰圍和內臟脂肪都顯著減少,綠茶中的兒茶素可能對人體脂肪分布,特別是腹部脂肪分布產生特定的有益影響,它對控制中心性肥胖具有一定的效果。

工業

它為還原性多元酚類物質,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氣氧化,常用作抗氧化劑。還可用於染料和鞣革工業。 

藥理作用

兒茶素是茶葉的重要成分,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預防癌症等多種功能。右旋兒茶精還有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止瀉、止血、抗病毒、殺真菌、抑制ACE及預防胃潰瘍等多種作用。 

其他

清除自由基:兒茶素是天然的油脂抗氧化劑,抗氧化活性甚至比維他命E還。並且可以清除人體產生的自由基,以保護細胞膜。

延緩老化:因為有清除自由基的功用,所以可以減緩衰老。

預防蛀牙:因為茶葉中含有氟,所以可以使牙齒對酸的侵蝕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除此之外,也有臨床實驗指出,兒茶素類可以明顯地減少牙菌斑以及減緩牙周病。

改變腸道微生物的分布:兒茶素類可以抑制人體致病菌(如肉毒桿菌),同時又不傷害有益菌(如乳酸菌)的繁衍,所以有整腸的功能。

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引起人類皮膚病的病菌,並且對治療溼疹有很好的療效。

除臭:兒茶素可以除去甲硫醇的臭味,所以可以去除抽菸者的口臭,並且減輕豬、雞以及人排洩物的臭味(因為兒茶素可以抵抗人體腸道內產生惡臭的細菌)。

其它:還有一些研究顯示兒茶素還具有抑制血壓(可降低舒張壓與收縮壓)及血糖(抑制醣分解酵素)、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量(日本用來做低膽固醇蛋)、抗輻射以及紫外線(美國已做成預防紫外線的化妝品)、抗突變(在微生物已獲得證實,但還沒有人體試驗的報告)等功用。

日照綠茶兒茶素品質指數

全年兒茶素平均含量為136.04 mg/g,範圍在104.48~166.14mg/g。春茶平均含量為127.96 mg/g,夏茶兒茶素平均含量為136.50 mg/g,秋茶平均含量為143.27 mg/g。含量大小為秋茶>夏茶>春茶。

日照綠茶兒茶素單體平均含量大小為EGCG>EGC> ECG> EC>C> GC>GCG,以EGCG最高,平均達80.84 g/mg, 佔兒茶素總量的59.09%,其次為EGC和ECG,分別佔兒茶素總量的14.90%和13.83%。

日照綠茶的品質指數春茶、夏茶、秋茶分別為652.14、388.57、522.13,全年平均520.95。影響日照綠茶兒茶素品質指數的關鍵因子中,春茶EGC較夏茶和秋茶明顯減少,是春茶兒茶素品質指數提高的關鍵因子。

相關焦點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由於部分社會人士、學者、研究人員缺乏對茶文化的相關學理、內涵界限、基本特徵與特質的清晰而準確的認識,憑藉其對茶文化的主觀認識,因時因事因需而論,出現將「茶之道」與「茶道」、「茶道」與「茶文化」等同,以茶藝來論述茶道或以茶道來代指茶文化,任意誇大茶道的內涵,將茶道凌駕於茶文化之上,將茶道視為的茶文化的代名詞等現象。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封氏聞見記》在敘述了陸羽和常伯熊提倡飲茶之後說:「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明代陳繼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說:當時茶的蒸、採、烹、洗「悉與古法不同」,但有些人「猶持陸鴻漸之《經》、蔡君謨之《錄》而祖之,以為茶道在是」。這些「茶道」的含義相當於茶事或茶藝,有別於日本所稱「茶道」。
  • 濟源第一家專業茶文化體驗館,茶文化帶回家,茶道技法班循環開課!
    通一點茶史,悟一點茶道,備一點茶具,識名茶、學茶藝、做茶點,烹茶膳,讀茶詩,賞茶畫,一點點積累,日久天長,如點點茶葉滑入水中,沏出一壺醇香的好茶。上海 青少年茶道源於對茶道精神的信仰,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的推廣,希望通過一杯茶把內心的美好、善良、公平與公正傳遞給更多人 。個人寄語始終相信,茶藝師是距離茶友最近的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的茶藝師帶動年輕人飲茶和引導全民健康飲茶。
  • 日式茶文化交流 ASUKA SEICHA飛鳥製茶帶你感受日本茶道
    而日本作為我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在多個領域與中國有著頻繁的往來與交流,茶文化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脫胎於中國茶文化的日式茶道,在結合了日本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等,漸漸發展出了不一樣的風貌,讓茶文化中又多了一種分支。  對此,許多對日式茶道感興趣的人都來到了日本,像是ASUKA SEICHA飛鳥製茶的負責人就是其中之一。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茶詩詞
    正因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國茶人心裡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中國茶人有著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強烈渴望,所以中國茶人最能領略到「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尊人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於把有託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
  • 「萬裡茶道城市聯盟」胡興明:弘揚茶文化、宣傳茶品牌、繁榮茶經濟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 葉輝)12月11日,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各節點城市政府代表籤署了《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正式成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洛神花茶
    洛神花萃取物中的類黃銅素、原兒茶酸、花青素和植物性雌激素等成分,能藉由清除活性氧、氮化合物、過度性金屬離子的整合作用,節省與LDL(低密度脂蛋白)相關的抗氧化劑消耗,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質過氧化作用。食療用途食洛神花茶凍解油膩促食慾,夏秋之交茶飲藥膳能改善大餐後產生的油膩燥熱感。
  • 兒茶
    在九月的版納植物園之行中,每當我發現一個覺得稀奇的物種,同行的小夥伴不時提醒我「這個華植有」「那個華植也有」,那尷尬勁……猶記得去年冬天,我看到身邊一個已經掛滿乾燥果莢的豆科喬木,因為沒花沒葉了,一直想不起來它的身份,當徐曄春老師懷疑那是兒茶時,我順口回了句「兒茶是啥?」,他回:「話說你來了那麼多次華植,滿園都是兒茶呀,居然不認識兒茶」。
  • 聚焦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海絲茶道萬裡飄香
    「海絲茶韻」文藝演出 東南網記者 陳佳麗 攝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11月30日,由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的「海絲茶道 萬裡飄香」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開幕。與會者希冀,藉助論壇平臺,架起海絲國際合作新橋梁,加強國際茶文化交流互鑑及茶業貿易合作,進一步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世界共享東方茶道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是海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將茶作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及利用茶樹的國家,而且還在漫長的茶葉利用進程中產生了獨特的茶文化。我國古代的茶文化經歷唐宋發展到明清,已經達到非常成熟的程度。中國茶道「茶道」一詞最初在唐代詩僧皎然的詩作《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首次出現,在此詩中他將品茶過程歸納為三個層次:「一飲滌昏寐,情思郎爽滿天地。二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最高層次便是真正的品茶悟道,達此境界自然一切煩惱愁苦都煙消雲散,心中不留芥蒂。皎然在詩中將這一境界概括為「茶道」。
  • 日本茶道申遺警醒國人,中國茶文化,要創新、要年輕人
    2017年,日本茶道準備申遺的報導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雖然日本茶道申遺並非是鳩佔鵲巢。但這件事仍給國人敲響警鐘,繼承並弘揚茶文化,已成當務之急。 這裡面的關鍵點,就是如何吸引年輕人。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但是我們接觸過中國的茶文化後,再去比較一下日本的茶文化,就會發現兩者的差異簡直太大了,如果是同一種起源,又或有傳承關係,那麼為何產生了這種天差地別呢?到了唐朝中期,中國種茶、制茶、喝茶、茶禮已經自成體系,並且出現了《 茶 經 》這樣的茶文化著作,中國茶文化體系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體系是無疑的。茶葉及茶文化傳入日本,跟兩地僧侶的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唐朝中期日本不斷派遣遣唐使和留學僧到唐朝來學習,等你回去的時候,你不能空著手吧,茶葉作為中國的土特產就被捎回了日本。
  • 茶文化知多少丨茶文化復興五個進程
    茶道》第七期】文丨蔡榮章▲茶文化復興進程知多少?小壺茶法、如何泡好一壺茶、茶道教室都是這個階段的產物,是為茶文化復興第一個進程。有心的人,趕時髦的人,在這喝茶風氣初起之時到處購備茶具、到處學泡茶。「我已收購了一百把茶壺」、「要不要去學泡茶,每星期二四晚上」、「我家附近又開了一家茶店,去看一看」,都是常聽到的話語。
  • 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而茶文化真正的形成,根據可考的歷史記載,發於唐朝,興盛在兩宋之際。可以說是歷史淵源悠久。非但如此,"茶"在歷史文化形成的過程當中,甚至形成了一種"道"。即為"茶道",從廣義上講這種茶道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深刻的飲食文化。
  • 茶道茶藝茶文化
    而一人獨飲需要的可就不僅僅是茶的好壞或者是茶藝的精湛甚至是情趣等等了,而一人獨飲需要的是對茶道的了解及茶道的精髓,更加需要的是個人的修養和見解見識及見聞了,想想,能一個人品茶還能把茶喝的有味道的人可就不是一般人浮誇的品茶言論可比的了,這就不可言傳只可意會了。所以自古以來飲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人獨飲。
  • 茶文化傳承與傳播
    茶文化在我國文明傳承源遠流長。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藝、茶故事等等。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 各國茶道
    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誌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隨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茶從一種飲品逐漸升華為具有文化內涵事物。在這其中,雅士茶道的誕生無疑與中國茶文化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幾代文人雅士的傳承和發揚之下,雅士茶道已經成為茶道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流派,而且成為四大茶道中最為源遠流長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文人雅士看來,喝茶不僅僅只是提神、消食和止渴,而是激發文思和得出感悟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飲茶之意在與山水、風月、詩文、名利,飲茶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寄託。
  • 帶你認識真正的日本茶道
    茶葉最早發源於中國,而中國人對茶的喜愛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當然日本對現代茶文化的發展也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的。那麼中日兩國的茶文化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呢?聽小編給你講講吧!而最終,中國茶文化在這三方共同的影響下呈現出了後來包容、糅合的特性。● 日本一位日本僧人,在唐朝時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並將中國茶文化帶回了日本,使得日本茶文化從開始便帶有強烈的禪宗色彩,並隨之發展開來。在日本,談茶必然談禪,禪道與茶道是統一的。
  • 日本茶道之七美
    丨點擊上方「茶文化」關注,與我們品茶品人生丨商務合作: ka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