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6億 澳大利亞尋求回收合作 韓國計劃全面禁止進口塑料廢棄物

2021-01-12 化工網

  近日,多個國家發布禁令,邁出"限塑"行動重要一步。

  01、韓國

  綜合韓媒報導,韓國環境部12月24日表示,韓國計劃通過減少塑料產品的產量和提高回收率,來減少塑料垃圾。計劃到2025年,韓國將塑料垃圾減少20%,並將廢塑料回收利用率從目前的54%提高到70%。

  據報導,韓國環境部表示,將從生產階段開始逐步減少塑料使用,並將已使用過的生活塑料垃圾重新用作原料或從中提取石油,從而提高塑料製品的回收利用率。

  韓國計劃到2025年,將塑料容器佔整體容器比重從目前的47%減少到38%,以減少塑料容器生產和使用。為此,政府將與有關行業溝通,根據各行業特點調整目標。

  韓環境部還表示,到2030年,所有企業將完全禁止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此外,2030年塑料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30%。而到2050年,石油塑料將完全被生物塑料取代,為無塑料社會奠定基礎。

  另外,韓國從2022年起,將全面禁止從海外進口塑料廢棄物。

  02、澳大利亞

  近日,澳大利亞議員特雷弗·埃文斯在社交媒體上透露,

  隨著中國向多種澳大利亞商品實施貿易進口禁令,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推動可再生廢物出口禁令,新立法禁止未經加工的塑料、紙張、玻璃和輪胎出口,通過聯邦和州政府合作發展國內回收設施,並鼓勵企業使用回收商品。澳大利亞環境部長蘇珊·萊伊(Sussan Ley)指出,他們期待通過中國禁令的教訓,抓緊經濟機會變革回收行業,並減少汙染世界海洋的問題。

  新立法推動前,中國在2018年禁止進口24種廢物,這項舉措直接造成澳大利亞積壓大量廢物,可回收廢物也被運往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中國此前購買澳大利亞約30%廢物出口,而禁止進口的主因是擔心部分從海外進入的材料被過度汙染,並對環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威脅。中國的禁令促使澳大利亞重新考慮如何處理其國內廢物。澳大利亞每人每年生產近300萬噸廢物,並且回收率相對較低。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約有60%的廢物被回收。

  澳大利亞在去年也向海外出口450萬噸廢物,主要銷往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中國、孟加拉和馬來西亞。新立法從明年1月1日起禁止出口玻璃,隨後於2022年禁止塑料和輪胎,2024年則禁止紙板出口。澳大利亞政府也在尋求提高回收能力,正在計劃向價值1.9億澳元的項目投入6億澳元,並且得到州政府和私營部門的支持,以開發用於分類、處理和再回收廢物的設施,該倡議有望製造出10,000個就業機會。

  萊伊表示,執行出口禁令有助於保護環境並促進就業,她認為出口禁令向民眾和企業發出強有力的信息,也就是對國家內的廢物承擔責任,抓住改變回收行業的經濟機會,並停止將廢物問題發送到海外。她說道:「通過如此執行,我們能在汙染世界海洋中數百萬噸的塑料中發揮作用。」

  代表廢物管理企業的澳大利亞廢物和循環工業委員會也對出口禁令表示歡迎,並表示這可能有助於提高家庭廢物的循環利用和回收率,但強調政府也應該考慮採用激勵措施,鼓勵使用回收商品,像是對新的塑料廢品徵收關稅,或是對回收的廢物塑料企業進行退稅。委員會執行長羅斯·雷德(Rose Read)向新加坡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透露:「我們認為該立法是發展澳大利亞資源回收部門和回收率並創造商機的機會,但還是必須有一項經濟激勵措施來增加對再生塑料的需求。」

  環保組織在很大程度上也歡迎該立法,但敦促坎培拉政府和澳大利亞各州政府採取更多相應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使用,特別是塑膠袋和餐具。澳大利亞海洋保護協會則表示,該立法不會減少流失到海洋的塑料。其發言人古考(Shane Cucow)說道:「要真正應對澳大利亞的塑料汙染危機,我們必須制定削減塑料包裝的目標。我們需要一個全國性的框架,以消除對海洋野生生物最致命的塑料威脅,像是塑膠袋、吸管、塑料餐具等等。」

  澳大利亞部分州政府正在考慮禁止一次性塑料,首項相關禁令將於2021年在南澳大利亞州開始實施。州政府表示,將首先禁止餐具和吸管,然後再將該措施應用於外賣容器,咖啡杯和提包。中國的禁令促使澳大利亞對如何處理其廢物進行了重新思考,並導致採取行動建立了更加自力更生的部門。

  今年是全面禁廢元年,在禁塑令和國家回收計劃的加持下,廢塑料回收會不會迎來一個新的變革呢?

  促使承諾再生料使用、可回收性設計、增值稅所得稅改革,箭在弦上;

  預判2021,廢除阻礙性制度,推出支持性政策,回收再生蓄勢爆發。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石家莊最嚴「限塑令」:年底全面禁止產銷發泡塑料餐具
    石家莊最嚴「限塑令」來了年底全面禁止產銷發泡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市內主城區(含高新區、循環化工園區)和重點領域(場所)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有序退出市場措施明確,全市範圍禁止生產、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禁止生產、銷售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加強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能力建設。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嚴格落實《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嚴禁境外廢塑料過境、入境。
  • 清研智庫:中國的垃圾進口禁令對西方意味著什麼
    澳大利亞一直在努力應對進口限制。在禁令出臺後的幾個月內,昆士蘭州的伊普斯維奇市議會曾表示將放棄其回收計劃,而在維多利亞州,可回收垃圾的存量不斷增加,導致一些城市不得不採用填埋方式。政府制定了一項全國性的廢棄物政策,其中包括回收80%的廢棄物的目標。
  •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禁止「洋垃圾」進口監管和打私力度,進一步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進落實綜合治理和立體防控措施,確保「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落實到位。2021 年起,禁止在廣州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以及商業綜合體、餐飲企業餐飲堂食服務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
  • 兩部門: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
    中新網1月19日電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今日公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結合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汙染。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力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兩部門: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中新網1月19日電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今日公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結合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汙染。
  • 誰來關注可降解塑料廢棄物回收與環保處置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分步驟、分領域禁限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降解包裝膜、塑膠袋、地膜等替代產品。今年截止目前,已經有6個省份相繼立法「禁塑」,另有15個省份也準備發文全面「禁塑」。
  • 2020全球禁塑政策和降解塑料生產現狀分析
    我們考察歐美日韓等各個國家治理因為過度和不規範使用造成的塑料汙染的先進經驗來看,一方面通過出臺法規禁止部分場合的塑料使用或者通過徵收稅額限制塑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增加垃圾的回收與集中焚燒處理。從此次九部委通知來看,規範塑料廢棄物收集和處置、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也是其中兩條重要的內容!
  • 年底禁止銷售發泡塑料餐具
    蘇州市出臺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蘇報訊(記者 張帥)日前,蘇州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禁止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塑料製品生產,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流通、銷售和使用,推廣使用易降解、能回收、可循環利用的替代產品,建立健全塑料製品長效管理機制。
  • 從德國到瑞士 全球包裝回收最好的五個國家有誰
    該立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或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並使零售商對促進使用環保產品負有更多責任。  作為歐盟成員,德國還參與了循環經濟行動計劃,該計劃旨在使可持續產品成為規範。該規則還限制了一次性產品,並禁止銷毀貿易集團中未售出的耐用品。
  • 塑料汙染治理 中國的行動意義重大
    歐盟又進一步在2019年頒布的《降低某些塑料製品對環境的影響》指令中提出,塑料餐具、塑料棉籤、吸管等10種一次性塑料製品將於2021年被禁止使用。非洲是全球禁塑力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截至2019年6月,非洲55個國家中已經有34個國家頒布相關法令,禁止一次性塑料包裝袋的使用或對其徵稅。
  • 注意了,今年年底一次性塑料吸管要全面禁止使用!
    今年年底一次性塑料吸管將被全面禁止使用,這是為了執行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原因是一次性塑料吸管極難降解。該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那麼,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會有哪些影響呢?對此,做幾點簡單分析。
  • 全面禁止進口固廢對哪些行業有影響?影響程度又如何呢?
    北極星固廢網訊: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關於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事項的公告》。從2021年起,中國將全面進入固體廢物進口禁令的時代。我國的固體廢物進口主要包括廢塑料,廢紙,廢金屬等。近年來,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逐漸增加。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將對塑料,造紙和金屬行業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 這些塑料製品將禁止或限制使用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源頭減量、綠色替代,分區域、分品種、分階段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覆蓋塑料全生命周期的塑料汙染治理體系,推動塑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 ...到今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原標題:「限塑令」新規:到今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紙吸管」成餐飲業新寵   日前,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
  • 2020年10月與再生塑料行業相關的事件解讀
    《方案》提出,2020年底,率先在餐飲、賓館、酒店、郵政快遞等重點領域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基本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  到2021年,全市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有效推廣;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2年,全面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
  • 因頻頻違規,中國禁止第六家澳大利亞牛肉商的進口
    中國海關總署周一表示,不再接受澳大利亞肉類加工企業昆士蘭Meramist屠宰場出口的牛肉。中國海關並沒有提供禁令的原因,但是根據海關的數據,這家被禁止向中國進口肉類產品的加工企業歷來存在合規問題,包括標籤錯誤和裝運錯誤。
  • 河南: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塑料製品,部分牙膏、沐浴露在內
    任務:以一次性塑料製品為禁限重點《行動方案》堅持「強化源頭治理,分類實施管控」的原則,規定在全省範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批塑料製品,包括使用量巨大的超薄塑膠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禁止進口廢塑料等「洋垃圾」或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和安全;逐步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牙膏
  • 除了一次性塑料吸管,還有哪些塑料製品將被禁止?
    該話題涉及到的是今年1月16日由國家發改委、生態環保部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在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就曾宣布自當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餐廳停用塑料吸管。
  • 阿布達比將在2021年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
    中國網3月10日訊今天,阿聯阿布達比環保局宣布新政策,減少阿布達比的一次性塑料使用,降低相應危害。這是該地區首次頒布此類政策。此次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阿布達比將在2021年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政策計劃在2021年前通過培養人們回收及循環利用的習慣,鼓勵社區選擇更加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從而達到減少塑料汙染,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和非塑料產品的目的。阿聯開國元勳,已故的謝赫.扎耶德(Sheikh Zayed)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政策繼承了他的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