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養生、要功德,到底要吃葷還是食素?

2020-12-12 嵩嶺連天漢

在中國傳統的飲食觀念中,大部分人總是認為肉類是人體營養的保障,吃的肉越多,身體就越好越健康。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關注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將飲食的側重點從葷食轉向素食,有關的文章不斷地充斥著我們的眼球,說肉食中含有大量的動物脂肪,長期大量地攝取此類物質,會引起血脂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甚至宣傳素食能夠淨化血液、預防各種疾病。甚至說素食功德大,一日吃素,天下殺生無我份。

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素食如果吃得不對,容易導致營養不良。根據美國營養師協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一個成年人應該攝取的蛋白質取決於其體重,每一公斤重量需攝取約0.8克蛋白質。以一個120斤的普通成年人為例,他每一天應該要進食大概47克的蛋白質。這數字雖然比較低,但是卻不可忽略。因此,素食主義者往往缺少蛋白質。

因此如果喜歡吃素食,則要注意攝取蛋白質,對中國人來說,最合適的當然是豆腐了。豆腐被譽為「植物肉」。可常年生產,不受季節限制,因此在蔬菜生產淡季,用來調劑菜餚品種。豆腐營養豐富,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也具有醫療保健作用。豆製品所含的植物蛋白,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豆腐不含膽固醇,常食之,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減少動脈硬化機會。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良好的作用,其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嫩豆腐中還含有大豆磷脂,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細胞的正常活動和新陳代謝有所裨益。

不過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過量也會危害健康。李時珍《本草綱木》載:按《延壽書》雲∶有人好食豆腐中毒,醫不能治。古人從製作豆腐的經驗中得知,豆漿中加入蘿蔔汁,就無法點漿成豆腐,所以蘿蔔湯能解吃豆腐而中毒症狀。另外豆腐裡面有一種皂角苷的物質,如果吃多了豆腐,會使體內的碘大量流失,容易患上碘缺乏病,另外吃多了豆腐還有可能引發痛風的發作,所以豆腐雖好,不要多吃。

其實,適當的吃三淨肉,更能保障蛋白質等營養攝取,同樣養生,而且不損功德。什麼是三淨肉呢?這是針對吃的人來說的,即:吃肉的人不看見食物被殺,也不聽見食物被殺,而且食物也不是為了給他吃而專門殺的。那麼,這就是三個方面都清淨的肉類,是佛陀所允許的,就是因為吃三淨肉並不是殺生,也不損功德。

我們都知道,一旦動物死了,它還有生命嗎?它只是一堆物質而已,也就是說它和一般的蔬菜、水果等等都是一樣的。但是,在當代社會,要特別注意第三條。如果去市場買魚、買肉,買了活的,別人現場幫殺,哪怕自己沒有看見聽見,也不符合第三條。

另外,對於大型的寺廟,有一點我們必須都知道,如果作為大寺院要去吃魚、吃肉,那很容易整個寺院的出家眾的戒都不清靜。例如:寺廟有出家眾共六、七百位,如果是這樣的話,他要到市場裡面要殺多少的魚和肉供養這些出家眾?所以大寺院裡或是自己做菜的寺院,一般吃素是最保險的。要不的話,那個時候菜市場很多的生命會被殺去供養,這樣的話出家眾的戒就會不清靜。

根據南傳上座部的戒律,佛陀並沒有禁止比庫吃肉,所以緬甸、泰國、斯裡蘭卡等國的比庫也接受肉食,但是他們不會要求,而是有些居士他們自己去供養。實際上,佛陀時代僧團的規矩是:出家人行乞而生,別人給啥吃啥,不能要求特定的食物。在上座部三藏經典《巴利三藏》裡面,提倡不吃魚和肉的只有提婆達多和他的追隨者。因為提婆達多在破壞僧團團結的惡意言論當中,最後一項就是要求所有的比庫應當一輩子不吃魚肉。當時就被佛陀駁斥說:我允許三種淨肉。

中國這邊是由於佛法中的慈悲理論思想傳入中國後,把不殺生演繹為放生。不僅不殺,還要善待有情眾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食素。在中國佛教素食文化傳統中,我們不能不提到歷史上著名的佛教皇帝——梁武帝蕭衍,他專門頒布《斷酒肉文》,集眾僧於佛前發願,立誓「永斷酒肉」。

儘管當時中國佛教界有不同的聲音,但在梁武帝響鼓重錘的號令下,禁斷酒肉詔令執行相當成功,南梁境內僧眾不復飲酒食肉。而且稍後的北齊文宣帝即位後,也仿照梁朝之制,詔令齊國境內僧眾「禁斷酒肉」。及至隋唐佛教,僧團不復飲酒食肉。可以說,中國佛教的全麵食素,確是源自梁武帝以世俗的政治力量「制斷酒肉」。事實上,當時的佛教律典中,食素是找不到根據的。

相關焦點

  • 佛教是如何論述食肉的危害和食素的功德的?
    戰爭乃因殺生食肉而起而食素,則遠離殺業。佛在經中說,假使有人,用象馬牛羊、珍奇寶物甚至城池、國家做布施,其功德都沒有斷酒戒肉的功德大;假使有人用宇宙中所有的黃金做布施,其功德都沒有斷酒戒肉的功德大;假使有人建大寶塔,高至天頂,以此供佛,其功德都沒有斷酒戒肉的功德大!
  • 福瑞新年,從食素開始
    素食者的食物中所含的都是植物油,植物油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能夠調節血脂,所以食素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患上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腦血栓、中風等常見基礎疾病的機率,而且能夠提高免疫力、補腦健腦。另外,食素有助於形成鹼性體質,而癌症患者基本上都是酸性體質,從這個意義上講,食素能夠減少癌症的發生。此外,食素還可以防止骨‎質‎疏鬆症等許多疾病。‎
  • 到底是吃葷好,還是吃素好?長期吃素,會怎麼樣?
    一些養生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平時往往吃一些比較多的蔬菜,而且很少吃葷菜,那麼你覺得吃葷好還是吃素好呢?關於這個觀點,網上討論的都很多,有些人覺得吃肉比較好,不吃肉的話渾身沒有力氣,但是一些人覺得,吃素對身體健康,蔬菜純天然綠色無汙染,而且肉類中油脂過多,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一些慢性病,所以,應該多吃蔬菜,那麼,到底是吃葷還是吃素好。對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好好地討論一下。
  • 道教飲食:全真道士常年食素,利於健康;正一道士卻可飲酒吃肉
    在道教的文化之中,他們的日常飲食與修煉有著密切的關係,吃與不吃都要合乎教義、戒律和養生之要。但也絕非所有的道士在日常飲食上都一樣,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飲食上的區別,前者食素,後者飲酒吃肉。
  • 佛教徒食素:學佛是否必須吃素嗎?這是一項爭論不休的問題!
    佛教徒食素:學佛是否必須吃素嗎?這是一項爭論不休的問題!學佛是否必須吃素嗎?這是一項爭論不休的問題。正反兩面的持論者,各有見地,互不相服。那麼,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陀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今天的人又該如何看待源自古印度的這一信仰與飲食的抉擇問題呢?
  • 滬上健康食素地圖
    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食素會使人性情上變得較為清寡慈悲,利於人際交往;同時,由於不吃葷,血液中的乳酸減少了其對皮膚的腐蝕,整個人看起來會顯得更光潔有氣色
  • 為什麼要隨喜功德?
    「隨喜」,全稱「隨喜功德」,即隨順他人的善行、成就和功德,並心生歡喜,稱揚讚嘆
  • 女性保健 女性養生常識要知道
    女性在過了25歲後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肌膚保養,身體的保養也不能忽視,女性是需要養生的人群,那么女性要如何養生呢?女性養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來介紹下女性養生的方法,希望對女性們有所幫助,一起看看吧。女性養生保健飲食不要太清淡很多女性都認為不吃肉就可以讓自己變瘦,於是只吃素食不吃葷這是不可取的,如果想保持完美的體型,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這些物質如果攝入過少會降低人體抵抗力,特別是對於那些身體虛弱的人更要注意多補充各種營養素了。穿衣要講究節氣一些女性為了秀出苗條的身材,往往是各種露背裝、穿短裙、丁字褲。
  • 吃素很難營養均衡 孕婦孩子不宜食素
    近幾年,新素食主義風靡世界,其跳出簡單的「吃或不吃」的慣性思維,把素食看成一種生活態度,以達到清心養生。「素食」文化發展至今,人們對「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於健康層面。新素食主義不等於簡單戒葷劉璐介紹說,宗教信仰、環保主義、從小養成的食素習慣以及貧困,是傳統素食主義的四大成因。
  • 清淡飲食,到底是養生?還是傷身?60歲的老人給出了結果
    現在的人都很講究養生,特別是一些中年人,為了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通過飲食的改善、多運動、多休息。保持這樣習慣的人,身體確實會越來越好。不過有一些人的做法比較極端,在飲食上,只吃素,不吃葷,在她們看來,葷食都是不好的,一直都是清淡飲食,無油、無鹽。60歲的王奶奶就是長期保持這樣的習慣,結果並不好。
  • 問師父:供佛的供品要供多久才可以撤下?一定要每天都換嗎?
    但如果認為要靠放生等種種修行增加往生的功德資糧,認為念佛恐怕不夠,就屬於通途自力法門,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南無阿彌陀佛。問:我想開一個麻辣燙的店面,只是有些肉類的菜品不知道要不要投放經營,我吃素,但我又擔心如果都是素菜的話肯定會影響生意,畢竟食素的人還在少數,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答:因為貪慾自己想吃還情有可原,殺生做肉給別人吃就沒有智慧了,得到少少的一點錢但是造無數惡業,明顯划不來。
  • 吃素很難營養均衡,孕婦孩子不宜食素
    近幾年,新素食主義風靡世界,其跳出簡單的「吃或不吃」的慣性思維,把素食看成一種生活態度,以達到清心養生。「素食」文化發展至今,人們對「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於健康層面。30歲的白領劉女士對記者說:「我們崇尚新素食主義,實際上是在尋找最佳的均衡飲食方案,對於到底要不要戒葷,其實並沒有嚴格約束。我也曾喜歡大魚大肉,對奶茶、火鍋沒有禁忌,但過了30歲,工作壓力的增加使我漸漸出現一些健康問題,臉上起痘、血糖偏高、睡眠不佳……我的新陳代謝明顯變慢了,吃多了油膩食物就難以消化。」
  • 樂活課堂 ▏吃素很難營養均衡,孕婦孩子不宜食素
    近幾年,新素食主義風靡世界,其跳出簡單的「吃或不吃」的慣性思維,把素食看成一種生活態度,以達到清心養生。「素食」文化發展至今,人們對「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於健康層面。新素食主義不等於簡單戒葷劉璐介紹說,宗教信仰、環保主義、從小養成的食素習慣以及貧困,是傳統素食主義的四大成因。
  • @素食者 營養均衡要遵循這四項「健康原則」
    近幾年,新素食主義風靡世界,其跳出簡單的「吃或不吃」的慣性思維,把素食看成一種生活態度,以達到清心養生。「素食」文化發展至今,人們對「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於健康層面。  新素食主義不等於簡單戒葷  劉璐介紹說,宗教信仰、環保主義、從小養成的食素習慣以及貧困,是傳統素食主義的四大成因。
  • 念佛、誦經、持咒,一定要回向!這樣才有功德
    信佛,念佛,誦經要回向給無量眾生做這些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經書都有回向偈,一般都是這樣說的:「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還有這樣說的:「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另外還有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有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這個懺悔偈也有回向的意思,是回向給自己的,是懺悔自己無始罪業的。
  • 學美容養生要多久?
    學美容一般要多長時間?許多女生想學美容,卻都會被許多疑惑而纏住步伐不清楚到底需不需要學。美容學校常常會碰到很對學員諮詢各種各樣難題,比如,學美容怎麼樣?學美容要多少錢?學好美容護膚要多久?它是許多 剛入行或是想進行的人都較為想掌握的難題。
  • 一定要有一個老實做功德的心,勤念無懈爾乃得
    』要「樂此三昧」,要樂,不要苦。要流連忘返,有癮,越踩越上癮,越念越上勁兒,永不退轉,樂此三昧。「勤念無懈爾乃得」,你必須勤念,還要無懈怠、無鬆懈。無鬆懈、無懈怠、無懶散,這個才能「爾乃得」,才能得到。一定要有個實踐的標準,「勤念無懈爾乃得」。
  • 淨宗法師:對自己要客氣還是要狠?
    法師,我看到廣告上說「要對自己狠一點」,還有很多類似的說法,比如,「如果你今天不對自己狠一點,明天這個世界就會對你狠十分」。而我們《念佛人每日誦念思維》中卻說,要「對自己謙卑柔和」。到底哪一個說法對呢?我們為什麼要對自己這麼客氣呢?首先說明,這兩種說法是不矛盾的。
  • 練瑜伽一定要吃素嗎?
    在這裡不是要鼓吹素食,很多的素食主義者會拿著素食的牌坊去勸大家吃素,我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吃素是一件非常自覺自律的事情,不必去逼迫自己和他人。如果你的身體到達了這個覺知,你就會吃素。如果你的身體沒有到達這個覺知,別人再怎麼遊說,你也不會聽從。別人只是一個引導者,他可能只是給了你一把鑰匙,為你點亮了一盞燈,走路的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