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咖啡師手記】草莓濾杯和KONO濾杯到底哪一個流速更慢呢?

2021-02-26 前街咖啡

點擊關注 | 專注咖啡烘焙5周年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njie

 

我們經常說【KONO濾杯】因為肋骨在底部而且很短,和濾紙的貼合度,所以流速會比V60慢。另一個經常被說流速較慢的就是——【草莓濾杯】了,因為下水孔比較小,所以流速也比較慢。這使小編很好奇,它們之間到底哪一個會更慢呢?弱慢了應該怎麼樣調整使咖啡風味更加完整豐富呢?

 

先簡單介紹一下兩個濾杯之間的特點吧!

 

【草莓濾杯】

 

1.濾杯內側肋骨的設計形狀是一個點點分布的結構,長的很像草莓上一顆顆的小籽,而且底部的孔徑比較小,由此可見它的流速應該是相對比較慢一些的從而起到提升萃取率作用。

 

2.加上濾紙後,濾杯和濾紙之間因有很多凸點,所以貼合度不算很高,水能夠滲透濾紙從凸點之間的縫隙流走能起到防止過萃的作用。

 

3.濾杯的凸點是為了附著細粉而設計,如此一來,在細粉被附著在杯壁上沿的情況下,底部浸泡的大部分是相對研磨度比較粗的顆粒,於是在萃取率得以提升的情況下,並大大降低過度萃取的機率。

 

【KONO濾杯】

 

1.KONO濾杯的肋骨比較短,在不到濾杯高度一半位置時停止。

 

2.由於肋骨的設計使的濾杯和濾紙間的貼合度高,確保在滴水的過程中,這就使得濾杯的排氣空間受到限制,空氣流動自然也會受限,流速減緩,使得咖啡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是浸泡著的,這樣一來也就增加咖啡粉顆粒吸水時間,從而使得萃取出來的咖啡整體更為均衡,不容易出現萃取不足的情況。

 

加濾紙後的流水對比,小編同樣在兩個濾杯中倒入200毫升的水,現在讓我們看看沒有咖啡粉的阻礙前的流速吧!!

 

【草莓濾杯】:50秒

 

【KONO濾杯】46秒

 

原本小編還以為【草莓濾杯】因為有凸點的幫助流速會更快一些,沒想到竟然是【KONO濾杯】更快。小編在看看下水孔發現可能是因為【KONO濾杯】的下水孔口徑略比【草莓濾杯】大一點點的原因,而且水比較集中,而【草莓濾杯】出了下水孔口徑小外因為有凸點使得部分水洗的路徑間接變長了。

 

那現在看看在衝煮咖啡的過程會不會發生什麼變化

 

【哥斯大黎加·黑靈魂】

 

國家:哥斯大黎加

 

產區:中央山谷

 

海拔:1300-1500M 

 

處理法:日曬處理

 

等級:SHB

 

品種:卡杜拉、卡杜艾

 

烘焙程度:淺度烘焙

 

Agrton豆色值是70(上圖),Agrton粉色值是81.5(下圖),Roast Delta值是11.5。

 


杯測風味:發酵果香、花香、柑橘、李子、水果茶。酸甜感明顯,果汁感,整體均衡。

 

【草莓濾杯】

 

參數:草莓濾杯/1:15/90℃/研磨度BG 5R/15克咖啡粉

 


手法:30克水悶蒸30秒後注水至125克,待粉床下降到看見粉床後再注至227克,看見粉床後移走濾杯,總萃取時間為2』04」。

 

風味:百香果、藍莓、黑醋慄、巧克力、檸檬、發酵果香,整體層次感豐富,熱時有堅果,奶油香氣,略冷後由活潑的水果酸味,完冷後由焦糖的回甘,還帶有發酵的醬香。

 

【KONO濾杯】

 

參數:KONO濾杯/1:15/90℃/研磨度BG 5R/15克咖啡粉

 

手法:30克水悶蒸30秒後注水至126克,待粉床下降到看見粉床後再注至227克,看見粉床後移走濾杯,總萃取時間為2』23」。

 

風味:檸檬、發酵果香、青檸、青草,熱時聞起來有杏仁的香氣,冷後有水果茶的酸甜。

 

在【KONO濾杯】下可能因為浸泡時間過程導致一些雜味出現,甚至有點過萃的澀感感覺。所以小編嘗試先改變手法再衝煮一次。

 

【KONO·一刀流】

 

參數:KONO濾杯/1:15/90℃/研磨度BG 5R/15克咖啡粉

 

手法:29克水悶蒸30秒後注水至225克,看見粉床後移走濾杯,總萃取時間為2』00」。

 

風味:檸檬、巧克力、堅果、柑橘、發酵果香,蔗糖的甜味,整體感覺很均衡乾淨,酸味比較柔和。

 

小編通過了衝煮實驗發現,雖然【草莓濾杯】在沒有加入咖啡粉前的流速會比【KONO濾杯】慢,但在加入咖啡粉萃取後【KONO濾杯】的流速明顯會比【草莓濾杯】慢,這可能是因為【KONO濾杯】的杯壁、濾紙、咖啡之間排氣的空間少,咖啡粉受熱後吸水膨脹從而流速減緩,使得咖啡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是浸泡著的。【草莓濾杯】的凸點因為能起到疏導作用,水流能從縫隙間流走,而【KONO濾杯】的水則要等到接進下水孔才有肋骨的條紋幫助其排水,所以導致【KONO濾杯】在加入咖啡粉萃取後流速減緩。即使在改變了手法後,利用【一刀流】的手法使咖啡粉處在不停攪拌的狀態下,下水是會比較快了,整體風味會更像一杯酸甜可口水果茶,乾淨柔和。

 

在萃取這支【哥斯大黎加·黑靈魂】豆子時,小編感覺【草莓濾杯】使用分段萃取的手法下的整體風味和層次感更優。喜歡水果茶的酸甜就可以用【KONO濾杯】配上【一刀流】手法喲

 

 

【更多推薦】

【前街尋豆手記】喝一杯瓜地馬拉COE獲獎莊園的蜜處理帕卡瑪拉~

【前街尋豆手記】來自哥斯大黎加拉斯哈拉斯莊園的黑靈魂

【前街尋豆手記】來自瓜地馬拉小藍莓莊園的帕奇咖啡

【前街咖啡尋豆記】耶加雪菲——水洗科契爾、日曬紅櫻桃風味對比

相關焦點

  • 【前街咖啡師手記】草莓濾杯衝煮淺度烘焙的豆子需要用什麼研磨度合適呢?
    ,長的很像草莓上一顆顆的小籽,而且底部的孔徑比較小,由此可見它的流速應該是相對比較慢一些的從而起到提升萃取率作用。 在這樣一個流速較慢的且萃取率較高的濾杯下,我們應該選擇怎麼樣的研磨度呢?小編就選擇了一款淺度烘焙的豆子——【薩爾瓦多·烏拉山莊園】來進行今天研磨度的測試。
  • 【前街咖啡師手記】鑽石濾杯和Sucakoo濾杯對於水流的疏導性哪個強?
    】的流速會比較快,沒有那麼容易出現過萃的情況;因此小編想試試同樣是錐形的【Sucakoo濾杯】對比一下它們之間的水流疏導能力和咖啡萃取的完整性。【Sucakoo濾杯】的強;在風味萃取方面由於【鑽石濾杯】的流速快,所以萃取出來的風味會集中在中段的風味,一些花香和水果風味會比較明顯,整體清爽、乾淨、柔和;而【Sucakoo濾杯】則是後段風味萃取的多一些
  • 草莓濾杯和KONO濾杯對比 | 流速慢的濾杯應該怎麼衝?
    濾杯】因為肋骨在底部而且很短,和濾紙的貼合度,所以流速會比V60慢。另一個經常被說流速較慢的就是——【草莓濾杯】了,因為下水孔比較小,所以流速也比較慢。這使小編很好奇,它們之間到底哪一個會更慢呢?若慢了應該怎麼樣調整使咖啡風味更加完整豐富呢? 先簡單介紹一下兩個濾杯之間的特點吧! 【草莓濾杯】
  • 【前街咖啡師手記】可攜式免濾紙手衝濾杯用什麼研磨度
    小編拒絕,好東西要喝朋友一起分享才快樂的喲~小編朋友說他感覺獨享杯的濾杯下水速度會比較慢,究竟慢到什麼程度呢?萃取出的風味是怎麼樣呢? 先來看看濾杯的結構,濾杯是不鏽鋼濾網(免濾紙)所以網面是很密集,摸起來手感很光滑,清洗起來也沒小編想像中的困難,直接把咖啡渣倒掉稍微用水衝一下就乾淨了(不過小編建議使用次數多時最好用牙刷刷一下會更加耐用,防止細孔堵塞)。
  • 【前街咖啡師手記】kalita三孔梯形濾杯手衝視頻教程
    其實梯形濾杯的發明者一開始並不是kalita,而是梅莉塔夫人,發明的濾杯是將銅杯底下挖一個洞,而後Melitta公司推出的濾杯就是現在常見的單孔扇形濾杯。1959年,Kalita模仿改良了扇形濾杯,將單孔改為三孔,減少堵塞,衝煮者可藉由控制水流速度來調整咖啡的濃度。
  • 【前街咖啡師手記】草莓濾杯用分段萃取還是用一刀流好呢?
    在不同研磨對下萃取一支淺度烘焙的咖啡豆,結果發現用V60的研磨度萃取率會更高一些,風味比較完整層次感豐富;若喜歡水果味豐富就可以調粗一些,具體可以看:《【前街咖啡師手記】草莓濾杯衝煮淺度烘焙的豆子需要用什麼研磨度合適呢?》。
  • 【前街咖啡師手記】不同材質的梯形濾杯對比
    】的研磨度和衝煮手法對比,那我們今天就說說同樣是KALITA的梯形濾杯,但是材質和工藝上會有所不一樣,那它們之間衝煮出來的咖啡風味是相近的呢?還是大相逕庭呢? 小編得到的分別是【陶瓷】和【銅質】的【KALITA三孔濾杯】,那我們先從外觀上進行比較。
  • 咖啡師養成記 | Kono濾杯的萃取之道
    如今手衝咖啡迅速發展,濾杯也隨之相對應有了更多的選擇,前街咖啡依然堅持使用Kono濾杯進行出品,到底Kono濾杯有什麼獨特之處呢?「Kono」是日本製造咖啡器具的名門公司,製作者是一位名為河野敏夫的日本人,濾杯就是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 kono濾杯的溝槽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溝槽的長短影響溝槽不僅影響排氣,對下水的流速和方向都有影響,簡單來講,溝槽長的下水快,粉與水的接觸的時間就短,萃取弱。溝槽短的下水慢,粉與水的接觸時間就長,萃取強。當然,世面上濾杯的溝槽各式各樣,這裡就用最有代表性的kono和hario來做對比好了。
  • KONO濾杯的選擇 KONO濾杯萃取原理 KONO與V60濾杯衝煮曼特寧風味
    那麼細心的小夥伴肯定發現,KONO濾杯裡面也分型號的,那不同型號的KONO濾杯對咖啡萃取有什麼區別呢,本期咖啡師養成記帶你探討這個問題。KONO濾杯型號區分初代KONO濾杯於1973年由河野敏夫設計出來。初代採用了長肋骨設計,肋骨佔到濾杯身的一半,型號為MD-21。
  • 【前街咖啡師手記】用法蘭絨濾布來衝煮藍山咖啡應該選擇什麼研磨度?
    跟平時用kono濾杯衝藍山時的研磨度一樣嗎?法蘭絨濾布法蘭絨濾布因為毛細孔較濾紙大, 可以保留咖啡的部分油酯, 不像濾紙通常會過濾掉所有油酯, 因此使用法蘭絨濾布衝出的咖啡會比使用濾紙更醇厚, 口感更滑順。
  • 咖啡師養成記 | 如何選擇KONO濾杯的型號
    那麼細心的小夥伴肯定發現,KONO濾杯裡面也分型號的,那不同型號的KONO濾杯對咖啡萃取有什麼區別呢,本期咖啡師養成記帶你探討這個問題。 KONO濾杯型號區分初代KONO濾杯於1973年由河野敏夫設計出來。初代採用了長肋骨設計,肋骨佔到濾杯身的一半,型號為MD-21。
  • 手衝咖啡濾杯種類 咖啡濾杯哪種好 咖啡蛋糕濾杯的特點
    濾杯設計:完美的錐形,鑽石狀的紋路萃取特點:濾杯鑽石紋路的設計可以使流速更均勻;濾杯的中心大圓孔的設計可以增大流速,一定程度上彌補萃取的不均勻性。使用鑽石濾杯也是需要一定的衝煮技巧和穩定性。Kono濾杯萃取原理:KONO的肋骨不到濾杯高度一半位置時停止,這個設計其實就是為了保證濾杯溼水後緊貼濾杯壁上,限制氣流的目的,這樣就會增加咖啡粉顆粒吸水時間,從而萃取出來的咖啡整體更均勻,並且提升了醇厚的口感。還有kono濾杯底下的凹槽骨架是為了讓之後的衝煮可以產生虹吸效應的關鍵設計。
  • 咖啡師養成記 | 經典的Kalita濾杯使用指南
    ,除了經典的hario v60濾杯、之前分享的origami濾杯,其中一款Kalita扇形濾杯也是深受歡迎,到底是什麼特點讓這款濾杯如此特別呢?Kalita扇形濾杯從側面觀察,呈現上寬下窄的形狀,像是一個扇形的形狀這有利於水量的集中,而上方呈現橢圓形,做出較寬的面積的目的是為了讓咖啡顆粒均勻分布,減少堆疊的狀況。Kalita扇形濾杯的杯壁肋骨多,且呈直線分布,肋骨間的距離一致,目的是為了增加排氣和水流的速度。同時,過濾流速比較慢,萃取模式更傾向於浸泡式。口徑較小、流速較慢的特點讓許多咖啡師以此濾杯衝煮深烘焙咖啡。
  • 咖啡濾杯評測:購買濾杯前必看指導
    在閒暇時,筆者特地做了一個咖啡濾杯的評測,有一些主觀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手頭有幾支濾杯,分別是kono紫砂、kono塑膠濾杯、陶瓷版仿kono、田口護版三洋濾杯、Hario v60、藍瓶子濾杯(二代)、kalita蛋糕濾杯、bonmac船型濾杯、zero japan。  平時都是喝深焙綜合豆,偶爾會喝淺焙 Gesha 和耶加雪菲換換口味。
  • 咖啡濾杯之金屬濾杯怎麼樣?金屬濾杯流速慢怎麼辦?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也有廠商開始研發出金屬濾杯,省去用一次丟一張的濾紙,只要使用過後清洗乾淨,下次又能夠重複使用,由不鏽鋼製作也是耐用堅固。不過由於金屬濾杯是有很多孔孔的,雖然能夠將咖啡的油脂也帶出來,使得咖啡的口感上更為厚實,但同時咖啡的細粉也會通過濾網隨著水一起流入咖啡液中,喝起來可能會喝到渣渣……跟法壓壺出來的感覺會比較類似。只能說有好有壞吧,狼人咖啡認為看您個人取捨。金屬濾杯用久了細粉、油脂可能會殘留在上面從而影響到我們咖啡的萃取,所以狼人咖啡建議大家可以用食用小蘇打粉來進行清洗、去油。
  • [咖啡濾杯怎麼選]星巴克的咖啡師都愛用三孔咖啡濾杯
    相對於普遍流行的意式咖啡(拿鐵、卡布奇諾、摩卡等),單品咖啡一般採用人工手衝的方式,因此對咖啡師和咖啡豆的技術要求更高,省咖啡人才中心來聊聊不同的咖啡廳、不同的咖啡師在手衝咖啡時,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咖啡濾杯。首先為什麼要用濾杯?
  • KONO濾杯|kono濾杯使用方法 手衝咖啡濾杯萃取風味特點
    一說到要衝煮中深烘培的豆子,咖啡師很自然而然拿出了KONO濾杯是為什麼呢,小編現在就帶你來深入了解KONO和教你如何用KONO衝藍山(如果不了解藍山咖啡可以去咖評看看)KONO是日本製造咖啡器具的名門公司,KONO自1925年發明虹吸壺以來,
  • 咖啡師養成記 | 不知道該怎麼挑選濾杯?教你從四個因素入手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 手衝技巧 | 同樣都是錐形濾杯,V60和KONO濾杯有什麼差別?
    ,不過也會有些人會習慣用KONO濾杯,這兩種濾杯都是屬於錐形濾杯,那麼這兩種濾杯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有提到關於常見到的幾款咖啡濾杯的流速,是個非常有趣的結果,平常在手衝咖啡的時候,衝煮時間從快到慢(從左到右),按照順序分別是:     Hario V60 → Kono → Donut → Kalita → Melita    這個萃取時間的快慢,只是個比較,並沒有確實的數據,讓我們咖啡師心痒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