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代工廠」萬代服裝要上市,八成業務靠外包問題如何解決?

2020-12-13 快消八談

4月17日,為ZARA母公司印地紡集團、阿瑪尼集團代工的萬代服裝公布了招股說明書,擬募集3.66億元用於投資海灣工業區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雖然萬代服裝為ZARA、Gap、Levi’s等知名品牌代工,但並非唯一代工廠,申洲國際、維珍妮、健盛集團、晶苑國際等企業也為上述品牌代工,這意味著,萬代服裝要與服裝代工市場的「老玩家」博弈。此外,萬代服裝還面臨八成業務收入依靠外協生產、業績高度依賴於出口退稅等問題。

代工依靠外協生產

萬代服裝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擬募集3.66億元用於投資海灣工業區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展示中心建設項目、信息化升級改造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按照項目輕重緩急,萬代服裝擬使用2.14億元用於海灣工業區生產基地建設項目,7293.38萬元用於研發展示中心建設項目,2361.92萬元用於信息化升級改造建設項目,5559.16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萬代服裝此次募投項目主要用於海灣工業區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也是為了擺脫對外協生產的依賴。」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

據了解,萬代服裝主要從事梭織服裝生產及銷售業務,以ODM模式向服裝品牌商銷售成衣服裝,未以自有品牌銷售,萬代服裝以專業化的設計和業務團隊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從服裝設計、面輔料的開發及定購、生產加工和物流管理等一站式服務。

而外協生產是指本單位因為設備或技術上的不足,獨立完成某項整體製造加工任務有困難,或者達到相同質量要求所需費用更高,為了確保任務按時完成,及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社會存量資源,向外地或外單位訂購或訂作部分零部件或半成品。

2017-2019年,萬代服裝通過委託加工模式實現的業務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2.69%、81.67%和 72.30%。

雖然萬代服裝是ZARA等多個品牌的代工廠,卻有約八成的主業收入依賴外協生產。對此,萬代股份方面表示,受限於自身固定資產規模以及資金實力,公司自有生產能力僅能滿足承攬業務的一部分,為保證產品的及時供貨,公司採取了「自製生產+委託加工」的方式來滿足主要客戶的生產需求。目前,萬代服裝與近1000家面輔料供應商和超過200家外協加工廠保持合作關係。

在宋清輝看來,萬代服裝自身產能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因此,擴產能是必然選擇。

「海灣工業區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擬自建年產量200萬件成衣產品的服裝加工生產基地。當項目實施完畢後,萬代服裝委託加工比例降低,自製生產比例提高。」萬代服裝在招股說明書中稱。

對於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了萬代服裝,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予以回復。

盈利依賴出口退稅

除了主要業務依賴外協生產,萬代服裝的盈利也主要來源於出口退稅。

2017-2019年,萬代服裝淨利潤分別實現2411.43萬元、6286.39萬元、5005.84萬元。其中,萬代服裝收到的增值稅出口退稅金額分別為1.1149億元、1.11億元和7239.49萬元。

「顯而易見,如果剔除出口退稅金額後,萬代服裝處於虧損狀態。」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

對此,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也表示贊同:「這說明萬代服裝純加工型企業的商業模式存在瑕疵。」

事實上,萬代服裝也將出口退稅政策列為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萬代服裝出口產品享受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是國際上較為通行的政策,對於提升本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出口貿易有重要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政策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較低。」萬代服裝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2019年,萬代服裝營收分別實現11.97億元、12.41億元、10.18億元,服裝出口實現收入分別為9.4億元、9.68億元和7.89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03%、78.26%和 77.81%。

由於主要業務收入來源於出口,近期受疫情影響,萬代服裝業績也出現波動。

在萬代服裝主要依賴的前五大客戶中,印地紡集團總部位於西班牙,阿瑪尼集團和貝納通集團總部位於義大利,綾致集團總部位於丹麥。目前,西班牙、義大利和丹麥目前均為新冠肺炎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

萬代服裝稱,疫情已對公司一季度及上半年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若海外疫情短期內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會對全年業績構成不利影響。

不過,在採購和生產方面,萬代服裝主要面輔料供應商和外協加工廠位於國內,在國內疫情期間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主要供應商及外協加工廠已逐步復工復產,公司採購及生產方面的不利影響已逐步消除。

多家代工企業爭食

目前,萬代服裝積累了印地紡集團、阿瑪尼集團、綾致時裝、貝納通集團、美邦服飾、赫基中國等客戶資源,合作品牌包括ZARA、DIESEL、SUPERDRY、ETAM、ONLY、POLO RALPH LAUREN、Gap、森馬、Levi’s等。

2017-2019年,萬代服裝的銷售收入和毛利貢獻最大的客戶均為印地紡集團,來自印地紡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31億元、3.71億元、2.99億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27.83%、30.03%以及29.51%,毛利金額分別為4333.28萬元、6172.3萬元、4743.75萬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24.41%、28.69%以及26.23%。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萬代服裝的客戶,也是晶苑國際、棒傑股份、嘉麟傑等多家已經上市的服裝代工企業的客戶。

其中,晶苑國際主要業務為服裝製造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五個類別,即休閒服、牛仔服、貼身內衣、毛衣以及運動服及戶外服,主要客戶包括UNIQLO、H&M、Marks & Spencer、Abercrombie & Fitch、Gap、Levi’s等。2019年,晶苑國際營收實現24.28億美元,股東應佔溢利實現1.52億美元。

程偉雄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伴隨國內市場不斷完善,較大型的生產企業愈加稀少,生產要素向大型企業靠攏,萬代服裝長期積累了外貿生產經驗,對於國際主流品牌的遊戲規則比較清晰,這是萬代服裝的機遇,也是挑戰。」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我國在全球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金額增長超過四倍,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和出口國。不過,申洲國際、維珍妮、健盛集團、南旋控股等國內知名服裝生產商也已紛紛布局海外市場。其中,申洲國際、晶苑國際已累計投資超過30億元。

「萬代服裝未來不僅要服務好國外客戶,也需要加大國內客戶的合作,調整國內外客戶結構的合理性;在積極加大生產基地的擴展的同時,需要認真研究以申洲國際為代表的生產企業在產業協同橫向縱向一體化取得成就。」程偉雄稱。(圖片來源:萬代服裝官網)

相關焦點

  • 八成業務靠外包,ZARA「代工廠」萬代服裝浮沉
    雖然萬代服裝為ZARA、Gap、Levi’s等知名品牌代工,但並非唯一代工廠,申洲國際、維珍妮、健盛集團、晶苑國際等企業也為上述品牌代工,這意味著,萬代服裝要與服裝代工市場的「老玩家」博弈。此外,萬代服裝還面臨八成業務收入依靠外協生產、業績高度依賴於出口退稅等問題。
  • ZARA「代工廠」萬代股份衝擊IPO,是「餡餅」還是「陷阱」
    ZARA、GiorgioArmani等品牌的代工廠,位於大連的萬代服裝股份有限公司。   近期,總部位於大連的萬代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代股份」)披露IPO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上市募資3.66億元,主要用於生產基地建設。   代工企業八成業務外包   萬代股份的主營業務為梭織服裝的加工與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給服裝品牌做配套的代工企業,公司有八成以上業務依靠外協生產。
  • ZARA「代工廠」萬代服裝擬募資3.66億元上市
    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白楊)4月17日,依靠為ZARA母公司印地紡集團、阿瑪尼集團代工的萬代服裝公布了招股說明書,擬募集3.66億元用於投資海灣工業區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展示中心建設項目、信息化升級改造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萬代服裝IPO 除了給Zara等代工還有何優勢
    總部位於遼寧大連的萬代服裝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公司,產品主要以外銷為主,客戶集中於歐洲。這家去年淨利潤僅為5005萬元的公司,業務依賴外貿出口,且淨利潤波動較大。A股並不缺少服裝企業,萬代服裝如何差異化競爭,與港股上市的申洲國際、晶苑國際等服裝代工巨頭相比,萬代服裝的核心競爭力又在哪裡?
  • 2分鐘讀財報|萬代服裝IPO:為Zara阿瑪尼代工 靠出口退稅盈利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重磅推出小視頻解讀上市公司財報表現,直觀生動地展示上市公司經營境況。近日,Zara、阿瑪尼等服裝品牌的代工廠萬代服裝披露了其招股說明書,向A股發起衝擊。萬代服裝主要從事梭織服裝生產和銷售,以ODM模式向服裝品牌商銷售成衣服裝,未以自由品牌銷售。從招股書數據來看,公司雖然代工起家,但日常生產經營對外協生產的依賴性較大,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通過委託加工模式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82.69%、81.67%、72.3%。
  • 自營工廠謝幕 洞洞鞋風靡全球的卡駱馳尋外包自救
    在關閉近三成店面後,近日宣布關閉全球最後一家工廠,卡駱馳面臨倒閉的消息甚囂塵上。對此,卡駱馳發布聲明稱:「為了簡化業務並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在二季度關閉了墨西哥的生產基地,並決定關閉位於義大利的最後一個生產基地,旨在提高盈利能力並專注於在線開發。」
  • 英特爾晶片外包臺積電:前僱員揭秘50年老廠是如何走上「擠牙膏...
    14 nm 的 Broadwell CPU 終於在 2014 年下半年上市,但從那時起,延遲上市成了常態,Tick-Tock 模式變成了 Tick-Tock-Tock 模式。「到現在,沒有人談論 Tick-Tock 了,只有 TikTok。」 Kaizad 在 2017 年重新掌管 10 nm 製程的研發,儘管他盡了最大努力,但由於已經堆積如山的延誤,事情再次變得更糟。
  • 「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近期晶圓代工產能(特別是8吋產能)緊缺問題已經引發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普遍關注,因為其已經引發了下遊眾多的相關晶片的缺貨、漲價問題,比如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圖像傳感器、部分功率器件及MCU缺貨和漲價問題都非常嚴重,甚至部分車廠因缺「芯」而遭遇了停產危機,足見事態之嚴重。
  • 又一國產服裝品牌遇困境!欲打造中國版優衣庫,卻淪為中國版Zara
    單說「穿著」領域,就有很多國外品牌非常有名,不管是優衣庫還是Zara,亦或者是H&M,這些外國服裝巨頭以前在中國市場中的表現都非常好。然而這只是以前,現在除了日本的優衣庫依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外,HM和zara在中國市場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 靠代工賺來千億市值,曾一晚花光9個億
    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說的則是另外一個馬姓富豪,他則是服裝行業的馬建榮。2018年,馬建榮以500億的身價穩定服裝行業首富。雖然是服裝行業巨頭,馬建榮並沒有主打研發,而是靠幫助其他品牌代工賺錢。知名品牌阿迪、耐克彪馬和優衣庫等都是其主要客戶。
  • 背靠雅戈爾優衣庫,服裝代工領頭羊盛泰集團如何應對22億短債?
    來源:野馬財經作者 |戴鄂編輯 |繆凌雲來源 |風雲資本界從浙江嵊州走來,帶著雅戈爾的標籤,這家雄心勃勃的服裝全產業鏈跨國公司渴望成為「國內服裝代工第一股」。瞄準了上交所主板之後,它能如願以償嗎?背靠雅戈爾、優衣庫7月3號,證監會官網上新添了一大批排隊上市企業的招股書,其中就有盛泰集團(浙江盛泰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盛泰集團主要從事紡織面料及成衣的生產與銷售,前身是嵊州雅戈爾色織科技有限公司,於2007年5月在浙江嵊州成立。
  • 中國服裝界的「富士康」,在耐克、阿迪背後,靠代工淨賺51億
    正如在手機組裝領域有富士康那樣的代工巨頭一樣,在其他代工領域,國內也不乏一些為世界知名品牌代工的巨頭。在中國服裝界便有這樣一個類似「富士康」般的存在,它就是已經在服裝行業深耕數十年的申洲國際。而身處耐克、阿迪背後的它,在2019年僅是靠代工便淨賺51億。
  • 服裝看世界第一期:zara的數位化運營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想知道zara是怎麼做起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講講zara成功的背後。zara 採用的都是少量多款的產品策略 打破了傳統服裝業界 季節的限定,在同一季節內不斷的推出新款供消費者選擇。雖然zara有三個系列,定位也有一定的差別,但在供應鏈上整合的非常成功。在庫存方面,zara公司的電腦管理系統裡,每天都會統計一些缺碼,滯銷的產品,這些產品通常被就地打折處理,以快速更換新品。
  • 如何簡單評價一下ZARA、H&M、UR這三個快時尚品牌?
    ZARA、H&M、UR這三個品牌衣服款式比較多,也有包包、鞋子等基本可以一站式購物,試穿也方便,自己選好就可以拿到試衣間一件一件慢慢試穿了,而且上新也快,價錢還算便宜,換季打折的時候優惠力度更大,所以要選好時機,能買到更多便宜又好看的衣服。
  • 不忘初心,滿分的IT外包將帶給企業什麼樣的安全感?
    對於眾多企業的領導或者行政來說,解決企業辦公IT問題,有時候會抓不到頭腦,抓不到問題產生的點,也不知道如何將問題最小化,根本上得到解決,所以,出於種種顧慮,很多企業對於IT問題只能是「你能幫我解決了問題就行」的層面。如何選擇高效的IT外包?如果給IT外包打分,你會選擇多少分值的IT外包進行企業服務?
  • 「藏」在大牌背後,沒有自己的品牌,光靠代工,一年淨賺50億
    現如今,有很多企業在做大做強之後,都會選擇多元化發展,拓展新業務,但也不乏一些企業「專門」做一個業務,還成為了行業巨頭。在製造業中,富士康是一大代工巨頭,而在服裝行業之中,也有著這樣一家代工巨頭,這就是申洲國際了。申洲國際,是一家「藏」在大牌背後的OEM企業,雖然,沒有自己的服裝品牌,但「專門」為知名大牌做代工,從而賺得盆滿缽滿。
  • 開服裝加工廠你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
    對於開服裝廠的老闆而言,有兩個最頭疼的問題,只要能解決,其實就能賺到很多錢,而且呢,當走順了之後,基本上老闆也就沒有什麼事了。這兩個,都非常之重要,缺少哪一個都不行。其一,就是需要加工的貨源問題。看看誰放加工,把印好的名片,發出去一些,幾百家廠,不可能遇不到幾家吧。二是呢,你可以找那些印花廠,繡花廠,洗水廠,賣縫紉設備的老闆們,有事沒事請他們吃個飯,喝個小酒,先不說自己想要什麼,就是吃飯聊天在一起玩。請別人吃飯的多了,別人就不好意思了,會主動幫你介紹貨源的事。
  • 關湖北廠房遣散4000名員工 全球最大代工鞋廠寶成發生了什麼?
    攤開寶成財報,今年前四月寶成合併營收是807.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38.11億元,衰退22.2%,創下近6年的新低,負責代工製鞋、佔寶成營收6成的裕元也衰退逾2成,讓寶成面臨創業51年來最大的危機。被稱作「鐵血公主」的寶成執行長蔡佩君,因此緊急祭出止血策略,希望透過砍廠、砍人,度過危機。
  • 這家遼企為ZARA、阿瑪尼、歐時力代工,如今衝刺IPO欲募資3.66億
    本土服裝上市公司即將再添一員驍將!4月17日,萬代服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代股份」)再次更新了其招股說明書,第一紡織網記者注意到,早前於2019年6月28日,萬代股份向中國證監會上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2362.75萬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25%。
  • 珠三角廉價代工沒落 港臺集團連關5家鞋廠
    雖然最新消息顯示,借殼港臺集團的安域亞洲董事會決定把勇榮廠繼續經營下去,但徐明財認為昔日的知名鞋業代工廠——港臺集團已成歷史。突如其來的解散通告7月11日,東莞市長安鎮宵邊第二工業區的勇榮廠門口,依然張貼著招聘信息。廠區運轉有序,看不出要結業解散的跡象。上述招聘信息顯示,勇榮廠成立於1990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