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
黃鶴樓、江漢關、歸元寺等武漢地標躍然月餅之上,帶著「武漢味」的節令食品正在成為新網紅。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在臨近中秋節時,市場上新出現了以武漢地標為造型圖案的中秋糕餅,用黃鶴樓、江漢關、長江大橋、歸元禪寺、武昌起義紅樓、武漢大學櫻花城堡等形象來講述武漢故事。
業內稱,過往月餅多在口味上做創新文章,隨著文創風的興起,中秋糕餅也成為文創的時令載體,在特殊時候講述特殊的武漢故事,傳播荊楚文化,吹起中秋食品的「漢潮風」。
中秋月餅變成武漢地標
今天,在江夏文化大道的一家連鎖超市裡,月餅貨櫃區前有不少市民在挑選自己心儀的月餅。「這個月餅上的圖案不是長江大橋嗎?很有點意思咧。」市民劉小姐被一塊造型獨特的月餅吸引:「跟一般看到的月餅確實不一樣。」
記者注意到,這樣的月餅上除了長江大橋,還有黃鶴樓、江漢關、歸元禪寺等圖案和造型,是湖北老字號揚子江的文創月餅。「把武漢的地標做到月餅上,這個創意不錯,可以展示武漢的風採。」圍觀的市民朱先生說。
除了月餅本身,包裝盒上也繪製了武漢的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漢大學等名勝地標,並冠以「武漢印象」進行文字介紹,整體感官具有「國潮風」,好像在用月餅講述武漢的城市故事。
外形設計與餡料同創新
與造型上創新的漢味國潮風一樣,文創月餅在口味上將年輕人喜愛的口味與傳統月餅口味進行了融合創新。
「文創禮餅屬於第一次研發,口味上還是在傳承荊楚糕餅的口感和品質基礎上進行創新。」記者聯繫上揚子江食品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老字號的傳統糕點製作技藝是湖北省武漢市省級、市級「非遺」,對武漢地標的文創月餅研發也注重了傳承,既有奶黃、櫻花、可可等創新口味,也有蓮蓉、紅豆、芋泥等傳統口味。
其中,櫻花餡用蔓越莓、櫻花醬等做成,蓮蓉餡用洪湖蓮子與秭歸倫晚臍橙融合,紅豆餡則內含雪媚娘,香軟Q滑,芋泥餡甚至集合了芋泥、紫薯、鹹蛋黃網紅歐包餡料的三大標配,走上了新舊結合的混搭路線。
文創食品傳播地域文化
探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秋月餅開始興起文創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敦煌博物館等先後跨界推出文創月餅,北京稻香村的京味文創月餅也在今年問世,湖北的老字號揚子江則開啟了武漢月餅的文創潮。
「高顏值、有文化,使文創月餅受到90後、00後等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歡迎。」業內人士介紹,武漢的文創食品目前還很少,湖北的老字號糕餅企業以武漢地標為對象,在月餅上進行非遺文化創新,既滿足了年輕人對新口味、新玩法的需求,又傳遞了荊楚文化,算得上是一種有益的突破。
武漢食品烘焙界的人士表示,文創食品正逐漸走入生活,表明人們更願意為品質買單。當詩詞歌賦、名勝古蹟被印上了食品,變成舌尖美味,有故事講,有文化秀,傳統文化就變成了衣食住行中的潛移默化,能較好促進企業市場拓展和社會文化傳承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