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之星」展演將啟動 5場演出匯聚京劇中堅力量

2020-12-21 金臺資訊

今年是「徽班進京」230周年、京劇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周年。「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將於12月23日至27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辦,屆時,來自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大連京劇院、上海戲劇學院的15位優秀中年演員將作為「中國京劇之星」參加展演5場演出。

這15位演員是王越、田磊、張蘭、張兵、周婧、張建峰、常秋月、詹磊、譚正巖、王豔、呂洋、傅希如、藍天、凌珂、金喜全,他們是當下京劇舞臺上的中堅力量,行當齊全,流派紛呈,還有多位是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他們將拿出各自的代表劇目參加展演,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還將在每天的演出之後召開專家點評專題研討會,為演員的表演把脈、會診,助力提高。

本次展演由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主辦。他們曾於1993年和1996年先後舉辦了兩屆「中國京劇之星推薦演出」,推出了一批優秀京劇人才。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建國就是當年「中國京劇之星」推出的優秀京劇人才。張建國希望,15位優秀演員以此為契機,對自己的藝術之路進行一次再總結、再檢視,守住京劇藝術之「本」之「正」,創造順應新時代發展之「新」之「變」,努力將自己磨礪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京劇之星」。(記者 牛春梅)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將在京舉辦 多位「梅花獎」獲得者參與其中
    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新聞發布會於12月14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行。主辦方在發布會上宣布,第三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將於12月23日至27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辦。新華網 邢賀揚攝為推動京劇藝術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助力京劇院團對優秀京劇人才的培養提高,提升優秀京劇人才的社會影響力,本屆中國京劇之星展演由梅蘭芳大劇院和北京國京演出有限公司承辦,邀請來自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大連京劇院、上海戲劇學院的15位優秀中青年演員參加展演。
  • 傳統京劇試水「快捷娛樂」 國家京劇院也開直播啦!
    近日,國家京劇院為打造全新國粹文化,引領民族文化自信,凝聚團隊力量,重振武戲隊伍士氣,於5月12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行2018年第一屆武戲展演活動,此次展演為期一周,共推出了7場,18個優秀武戲劇目,陣容豪華,形式新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由中國網正在上演頻道進行全程直播。
  • 北京京劇院舉辦流派經典劇目展演,杜鎮傑、張慧芳領銜
    新京報訊 為紀念徽班進京二百三十周年,展示劇院流派藝術傳承,北京京劇院12月在長安大戲院舉辦言(菊朋)派、餘(叔巖)派、奚(嘯伯)派、楊(寶森)派經典劇目展演,展演由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杜鎮傑,國家一級演員楊少彭、張建峰,青年演員譚筱羽、由奇、王寧、王若丁等眾多名家新秀為觀眾帶來經典劇目的演出
  • 長沙哪裡可以看京劇演出?長沙京劇演出劇場-半趣齋
    屬於傳統藝術的破冰冒春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又會是是傳統藝術們百花齊放的時候而現如今除了漢服文化、相聲文化的大熱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眾或者無人問津的傳統藝術今天老半帶大家見識下它們的風採我國影響力最大的戲曲劇種——京劇相對於其它的文化傳統藝術京劇從200多年形成至今
  • 出自纖纖玉指的京劇妙音——張一平
    出自纖纖玉指的京劇妙音——張一平纖纖玉指京劇妙音北京京劇院京胡演奏員1993年生於天津;>中共黨員;中專畢業於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本科和MFA藝術碩士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現任北京京劇院京胡演奏員。「中國京胡演奏展演」一等獎獲得者;「第二屆中國京胡演奏展演」金獎獲得者;「北京京胡邀請賽」金獎獲得者;「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叔蘋獎學金
  • 「百年風雲 一世浮沉」——京劇《大宅門》在臺北演出
    新華社臺北5月19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北京京劇院打造的精品京劇《大宅門》,17日至19日在臺北戲劇院連演三天,再現濟南府「花魁」楊九紅與京城百草廳少東家白景琦悽美的愛情故事。  電視劇《大宅門》熱播十幾年而歷久不衰。
  • 蚌埠醫學院京劇傳習基地入選教育部「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
    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據安徽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組委會通知,蚌埠醫學院京劇傳習基地入選教育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  「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評選是教育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的子項目之一,是一項兼具集體性、實踐性、互動性、體現性的視覺藝術創作實踐項目。
  • 自學成才的京劇演員李宗義
    他14歲時,結識了天津名票王夢鴻(王庾生之弟),認王庾生為師,受益很多。他16歲時,被邀參加一場義務戲的演出,登臺者都是少年票友;宗義表現才華出眾,天賦的一條鐵嗓鋼喉,一鳴驚人。從此,李對京劇的研究日益勤奮,堅持喊嗓子,苦練基本功。1931年他18歲時,經姐丈介紹到河北電影院工作,河北電影院工作為他學戲提供了有利條件。
  •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
    (完)(來源:中國新聞網)李寶春自編自導自演伶人戲   北京晨報訊(記者 和璐璐)10月5日晚,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演出的劇戲音樂劇《楊月樓》,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首演。
  • 戲曲 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
  • 她曾將《巴黎聖母院》搬上京劇舞臺,是最有票房的京劇演員之一
    作為最有票房的京劇演員之一,史依弘一直沒有停止對京劇的探索。十年前,她曾大膽將《巴黎聖母院》搬上京劇舞臺,這兩年,又相繼推出「梅尚程荀史依弘」專場、京昆傳奇《鐵冠圖》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臺作品。對談嘉賓:史依弘(著名京劇演員)對談記者:王潤 今年,她把香港經典武俠電影《新龍門客棧》搬上了京劇舞臺。
  • 時隔36年《真假美猴王》將重現京劇舞臺
    京劇《真假美猴王》劇照(資料圖)。福州新聞網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福建京劇院的猴戲曾在全國有名,《真假美猴王》作為福建京劇院的看家劇目,曾經轟動全國,據此拍攝的戲曲電影也是一個時代的經典回憶。
  • 京劇音樂劇場《詩意中國·月光下的行走》申城上演
    2020年的中秋、國慶雙節相遇,一場特別的沉浸式京劇音樂劇場《詩意中國·月光下的行走》日前在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演。此次活動由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京劇院共同主辦,上海市各地在滬企業商會聯合會協辦。
  • 不是真愛又是什麼,郭德綱官宣京劇演出,票價讓黃牛都興奮不已
    隨著德雲社演出逐漸恢復正常,酷愛京劇的郭德綱又把精力瞄準了京劇演出,雖然從經濟效益上講,舉辦京劇商演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最近幾年,郭德綱對京劇投注了巨大的精力,每年都舉辦很多場演出。即使在相聲行業裡如日中天的郭德綱,在京劇商演上也一直是演一場賠一場。為什麼這樣呢?根本原因還是京劇的市場化做得很不夠,就像曾經的相聲市場一樣,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郭德綱對京劇名家的演出費毫不吝嗇,以遠高於市場價很多倍的價格來付費,這也是讓人感到佩服的地方之一。
  • 梅蘭芳,一生孤獨,梨園風雨也痴狂,為京劇而生,為京劇而活!
    他是梅蘭芳,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時間的長河裡,一位男子能將旦角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能在星光璀璨的中國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想來也是不容易的。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在璀璨耀眼的舞臺上體會著不同的人生故事,可是現實中的他,卻也難逃命中注定的坎坷情感路。
  • 老戲樓「牽手」新京劇 「舊時風華」演繹新時尚
    26日,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天樂園大戲樓京劇演出《亮相》重新開臺亮嗓的日子。作為清代赫赫有名的戲樓,天樂園曾留下無數名伶的身姿:梅蘭芳在這裡「出道」;程硯秋在這裡「成名」;中國第一個女子科班「崇雅社」在這裡誕生;崑曲名家韓世昌在這裡起步……19時,哐啷啷鑼鼓重鳴,戲臺上,那舊時風華正緩緩浮現。
  • 現代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再現一代大師不屈傲骨
    昨(9月20日)晚,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名團名劇名家展演劇目,現代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在蘇州保利大劇院上演,再現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不屈傲骨和家國情懷。  梅蘭芳是家喻戶曉的京劇大師,年少與戲結緣,一生都獻給了京劇舞臺。絕世名伶,柔情亦有傲骨。
  • 京劇《梅蘭芳·蓄鬚記》上演 彰顯國之風骨
    10月2日,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泰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創排的原創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在荔枝大劇院上演。 今年9月起,本劇開啟了江蘇巡演模式,在南京、連雲港、張家港、蘇州、常州等地演出多場。經過一年的打磨,舞臺上的《梅蘭芳·蓄鬚記》顯得更為成熟流暢,再現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不屈傲骨和家國情懷,贏得了領導專家、媒體和普通觀眾的一致好評。
  • 讀《京劇史照(增訂版)》,品國粹傳承,細數京劇點滴
    譚鑫培是京劇史上的一代宗師,開創了「無腔不學譚」的光輝歷史。《定軍山》是譚鑫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書中還收錄了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劇照,這些照片記錄了譚派藝術發展的歷程,也見證了中國京劇的發展。第七單元有一張譚正巖在《定軍山》中飾演黃忠的照片。
  • 《京劇史照》:用照片呈現京劇從草創走向博大精深的全過程
    隨後,攝影技術傳入中國,京劇藝人以其獨特的職業身份有幸通過照片留存了大量精彩的藝術瞬間,這些寶貴的照片成為全社會的文化財富。如今,審視這些視覺文本,我們會發現「攝影不但是記錄歷史的一種方式,更是呈現歷史的一種方式。過去的時光被凝縮在圖片中,它不斷地將『凝動的這一刻』向後人開放,同時也給後人無窮的視覺魅力和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