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古代中國能人輩出,其實近代能人也不遑多讓。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許多的歷史名人青史留名卻褒貶不一,蔣介石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執掌國民黨最久也是最重要的領導人,在抗日戰爭中的積極貢獻是毋容置疑的,他的傳奇一生也成了歷史愛好者們茶餘飯後必不可少的談資。
他自幼生長於殷實的小康之家,家中世代經營鹽鋪頗有餘財。後來父親雖然不幸去世,母親依靠家中餘財加上自己的智慧為其童年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舒適的環境。隨著後來西方教育思想的湧入,其母大膽送其出國深造,隨後便結實了生命中舉足輕重的陳其美,在革命思想的影響下,蔣的一生因此改變。
從日本學成歸來後並未立即投身革命,而是如常人一樣想要依靠自身智慧實現一夜暴富,於是學習西方資本家將所有積蓄投入股票,豈料事與願違,非但沒有暴富反而輸了個精光還因此得罪了不少債主。在魚龍混雜的上海過著東躲西藏的生活,然而吉人天相,他遇到了當時上海數一數二的大人物黃金榮,兩人一拍即合。隨後深得黃金榮的賞識,不僅出面了結了其以往欠下的債務,還對其信任有加,從此開始平步青雲。適逢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突然叛變,蔣介石聞訊後立即前往孫先生的臨時避難船,並日夜相伴長達40天之久。在此期間,二人相見恨晚大談民主共和思想,至此取得孫先生的高度評價及信任,開始在仕途上一鳴驚人,不久便擔任了國民黨的最高領導。
雖然其後來得了半壁江山,但卻罔顧「水能覆舟」的自然法則而一敗塗地。隨後逃走且安度晚年,值得一提的是其安度晚年似乎上天註定,相傳蔣介石在途徑羅浮山時,有一號仰度先生的道長在與其聊天時留下一句讖語「勝不離川,敗不離臺」,時人不解其義,直到後來才恍然大悟。而這位仰度先生據說是鬼谷子的第80代傳人,寫有《御世制人錄》一書卻失傳,這一經歷也為蔣介石的傳奇人生添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其敗走之時除了帶走了大量的黃金珍寶外,還有三位舉足輕重的名人。關注金銀財富是人之常情,而後者鮮為人知,其用意也是顯而易見。
第一位便是張恩薄,因其當時在道教的特殊地位,時人多稱之為張天師。有學者分析蔣介石帶走張恩薄是想借用其在道教的地位宣傳迷信思想,使自己在臺的統治能得以鞏固,並藉此宣揚收取民心。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知識的普及,封建迷信逐漸被馬列的先進思想所取代,這一招也就不攻自破了。另一位便是孔德成,這個名字大多並不熟悉,但其背景卻讓人大吃一驚。他是孔子的第77代孫子,也是最後一位世襲的衍聖公,作為影響中國千年的思想巨匠孔子的後人,註定生來就享有特殊聲望。還有一位是章嘉,作為當時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的活佛,在民國時期同樣深受當時人們的追捧。
不難看出三人都是當時三教的精神領袖,都有著眾多的追隨者,這對蔣介石的春秋大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其始終沒能弄清三教又豈能與民心相比。人們厭惡戰火,渴望和平,而新中國順應了民心,那與人心背道的則註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