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去臺灣都帶了啥?除了黃金還有三個重要的人,卻少有人知

2020-12-13 騰訊網

人們常說古代中國能人輩出,其實近代能人也不遑多讓。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許多的歷史名人青史留名卻褒貶不一,蔣介石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執掌國民黨最久也是最重要的領導人,在抗日戰爭中的積極貢獻是毋容置疑的,他的傳奇一生也成了歷史愛好者們茶餘飯後必不可少的談資。

他自幼生長於殷實的小康之家,家中世代經營鹽鋪頗有餘財。後來父親雖然不幸去世,母親依靠家中餘財加上自己的智慧為其童年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舒適的環境。隨著後來西方教育思想的湧入,其母大膽送其出國深造,隨後便結實了生命中舉足輕重的陳其美,在革命思想的影響下,蔣的一生因此改變。

從日本學成歸來後並未立即投身革命,而是如常人一樣想要依靠自身智慧實現一夜暴富,於是學習西方資本家將所有積蓄投入股票,豈料事與願違,非但沒有暴富反而輸了個精光還因此得罪了不少債主。在魚龍混雜的上海過著東躲西藏的生活,然而吉人天相,他遇到了當時上海數一數二的大人物黃金榮,兩人一拍即合。隨後深得黃金榮的賞識,不僅出面了結了其以往欠下的債務,還對其信任有加,從此開始平步青雲。適逢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突然叛變,蔣介石聞訊後立即前往孫先生的臨時避難船,並日夜相伴長達40天之久。在此期間,二人相見恨晚大談民主共和思想,至此取得孫先生的高度評價及信任,開始在仕途上一鳴驚人,不久便擔任了國民黨的最高領導。

雖然其後來得了半壁江山,但卻罔顧「水能覆舟」的自然法則而一敗塗地。隨後逃走且安度晚年,值得一提的是其安度晚年似乎上天註定,相傳蔣介石在途徑羅浮山時,有一號仰度先生的道長在與其聊天時留下一句讖語「勝不離川,敗不離臺」,時人不解其義,直到後來才恍然大悟。而這位仰度先生據說是鬼谷子的第80代傳人,寫有《御世制人錄》一書卻失傳,這一經歷也為蔣介石的傳奇人生添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其敗走之時除了帶走了大量的黃金珍寶外,還有三位舉足輕重的名人。關注金銀財富是人之常情,而後者鮮為人知,其用意也是顯而易見。

第一位便是張恩薄,因其當時在道教的特殊地位,時人多稱之為張天師。有學者分析蔣介石帶走張恩薄是想借用其在道教的地位宣傳迷信思想,使自己在臺的統治能得以鞏固,並藉此宣揚收取民心。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知識的普及,封建迷信逐漸被馬列的先進思想所取代,這一招也就不攻自破了。另一位便是孔德成,這個名字大多並不熟悉,但其背景卻讓人大吃一驚。他是孔子的第77代孫子,也是最後一位世襲的衍聖公,作為影響中國千年的思想巨匠孔子的後人,註定生來就享有特殊聲望。還有一位是章嘉,作為當時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的活佛,在民國時期同樣深受當時人們的追捧。

不難看出三人都是當時三教的精神領袖,都有著眾多的追隨者,這對蔣介石的春秋大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其始終沒能弄清三教又豈能與民心相比。人們厭惡戰火,渴望和平,而新中國順應了民心,那與人心背道的則註定失敗。

相關焦點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 1949年5月17日,上海警備司令湯恩伯遵蔣介石命親自派人又從中央銀行劫走了黃金19.8萬餘兩、銀元120萬元。除了這幾次大規模的搶運外,還有一部分黃金是直接運往臺灣。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字數:2400,大約閱讀時間:4分鐘 1、 眾所周知,解放前夕,蔣介石從大陸運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和黃金到臺灣,那些珍貴文物,後來成為臺北故宮的館藏文物,黃金則成為蔣介石從事戰爭、政治活動以及後來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資金保障。
  • 蔣介石敗退臺灣,到底帶了多少黃金?一年竟花掉八成!
    在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蔣介石明白大勢已去,於是為了留條後路,他密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悄悄地將國庫裡黃金運往臺灣。2月18日,到海軍司令桂永清密令一隊海軍士兵化裝成民工在午夜時分進入中央銀行,不聲不響地將裡頭的兩百萬黃金運上了軍艦。到凌晨4點的時候裝運完畢,然後軍艦就以最快速度離開了大陸。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那麼,蔣介石和宋美齡去美國都帶了些什麼呢?蔣介石首先帶去的臺灣的是財,他搜集了很多金銀財寶:珍珠、瑪瑙、翡翠等等通過飛機運到了臺灣。看一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館,就可以只看到那些琳琳琅滿目的寶貝。她人雞胸駝背,長相非常一般,光緒皇帝也不喜歡她。蔣介石其次帶去臺灣的是人。蔣介石比較喜歡的人,他通通的勸說跟隨他去臺灣。比如一些軍閥就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當然大多數並沒有得到重用。蔣介石感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他也會動員去臺灣。我們知道胡適當年就跟蔣介石去了。當然,如果個人不願意,蔣介石也沒有辦法。
  • 蔣介石究竟運了多少黃金去臺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每人一袋金豆子
    國共之間的交鋒最終是以中國共產黨的勝利結束的,國民黨最終是灰溜溜躲到臺灣去了,但他們也不是空手去的,在解放上海之前,也就是5月份左右,蔣介石已經開始悄摸摸地往臺灣運輸黃金了,其實這遠遠不是蔣介石最早開始運送黃金的時間節點,早在48年的時候,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處於劣勢,被迫放棄徐州這個重要的交通樞紐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開始為逃往臺灣而運輸黃金了
  • 蔣介石當年有三條退路,為何最終選擇了臺灣?退守臺灣優勢在哪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的失敗,蔣介石最終痛下決心,帶著他的人馬以及在人民身上搜刮出來的七百七十四箱黃金、二百多萬兩銀元,一溜煙地跑去了臺灣。這一走,便是一輩子,老蔣到今天還有家難回。 可是,有人不解,以當時蔣介石的勢力,他是必然要反攻大陸的,既如此,為何要選擇臺灣而不是就近一些的地方呢?
  • 敗走臺灣,蔣介石帶走的8千麻袋破紙是啥?為何被稱為無價國寶
    1949年,蔣政府徹底失敗,不得已帶著人馬逃去了臺灣。但是,當時蔣介石雖然一心想要反攻大陸,但也留了不少小心眼,比如我國值錢的東西都被他打包帶走了。在他帶走的若干寶貝當中,有一樣東西比較特別,那就是被當時人們視為「廢紙」的明清檔案。
  • 蔣介石去臺灣時,他說: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不走不行
    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蔣介石的勢力就開始慢慢衰退,在接連敗仗之後,蔣介石計劃逃離大陸前往臺灣。大家都知道,在蔣介石撤往臺灣時,從大陸轉移了大批古文物和大量資金。蔣介石將央行為首的黃金白銀全部分批運往了臺灣。
  • 蔣介石逃到臺灣就萬事大吉了嗎實際上臺灣不保他還有一條退路
    對此蔣介石看得十分清楚也做了相應的準備。1月18日,蔣介石作出了重要的人事部署,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兼警備司令,蔣經國為臺灣省黨部主委。 2月10日,蔣介石又將中央銀行庫存的黃金、銀元全部運往臺灣。很明顯,他這是把經營重點放在了臺灣。
  • 蔣介石把黃金運到了臺灣,李宗仁把珠寶留在了上海!
    按照孫中山先生1924 年起草的關於建設中國的計劃《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又稱《建國大綱》),將國家建設分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與憲政時期三個階段。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鬥,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1948 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15日的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北平和平解放。這對於蔣介石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政治打擊。
  • 被蔣介石帶往臺灣的幾百萬兩黃金、國寶級古畫、天價珠寶...
    按說現在查證這事已經很冷靜了,可是看了這些觸目驚心的黃金珍寶,我們依然很震驚。想到當年新中國建國時勒緊褲腰帶的先輩艱難,心中百感交集。蔣介石其實是有計劃帶走大陸財富的,按當年國民黨軍聯勤總部副總司令吳嵩慶自己記載,從大陸運往臺灣四批黃金,我幫他算了一下總帳,黃金約436多萬兩,銀元約3500多萬元,可以說國庫已經搬空。再看國寶級文物,當時在南京保管的特級國寶達五千多箱,量太大了,運了三批啊,這意味著什麼?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好的東西幾乎都搜刮帶走了。
  • 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有三個地方備選,蔣介石為啥偏偏相中了臺灣
    ,那再不濟也是海南,怎麼也沒有想到蔣介石失敗以後竟然迅速的反應乘飛機去了臺灣。 而實質上,當時蔣介石確實也在那三個備選地點中猶豫了,這三個備選地點是西康、海南和臺灣。
  • 蔣介石逃到到臺灣時,帶走了大陸最值錢的兩樣東西
    有人說人才,有人睡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都沒錯,就是人和錢,所以在解方戰爭勝利前夕,明知失敗已成定局的蔣介石在撤退往臺灣的時候,這些東西他都秘密的準備好,專家人才,黃金古董,他帶走了最值錢的東西。
  •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了,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
    蔣介石在匆忙之中,正在做兩件大事,那就是把中國最頂級的專家學者接到臺灣,另外還要把故宮文物和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中搬運到臺灣。由於故宮文物和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太多了,蔣介石不得不命人挑選精品之中的精品帶走,而負責文物揀選事宜的學者就是傅斯年,傅斯年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他當然知道哪些文物是精品,後來也證明,他帶走的文物確確實實是精品之中的精品。
  • 蔣介石被帶到臺灣的真正寶貝,不是黃金、古董,而是一堆廢紙
    我們知道,蔣介石退守臺灣時,帶走了大量珍貴的中國文物、黃金儲備和各方面的專家學者。當時北平的故宮文物也是蔣介石派專家挑選了大量精品帶走的,其中就有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傅斯年負責這項工作。對中國來說,最珍貴的是大量的明清內閣檔案,為什麼說這些資料,比一些文物、金器等物品更珍貴?
  • 蔣介石去臺灣前,讓毛人鳳去暗殺三個人,結果他遲遲不敢動手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人民都沉浸在勝利與和平的喜悅裡,然而蔣介石在這時卻一意孤行發動內戰,公然撕毀雙十協定,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盡失民心,又因為三大戰略失誤導致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大勢已去。於是蔣介石便準備離開大陸退守臺灣,但是在他撤退以前卻命令毛人鳳為他暗殺三個人,沒想到一向心狠手辣的毛人鳳聽到這三個人的名字卻打起了退堂鼓。
  • 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沒了營盤,只好連夜搬家去了對岸。作為大財主的蔣介石,在搬家過程中,除了將大量從大陸搜刮的金銀細軟裹挾走以外,還一併帶走了三個人。並且蔣介石表示:這仨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那麼,蔣介石到底帶了哪三位大佬,難不成是「天狼星人」,讓老蔣如此重視?
  • 國民黨敗退大陸時,曾有三個備選地,蔣介石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臺灣?
    當時各界都認為蔣介石將以四川崇山峻岭的天險保留一息「命脈」,即使要退守,頂多也只是退到海南島。 其實,蔣介石的確有三個備選地點,準備孤注一擲,頑強退守。這三個備選地點分別是西康、海南和臺灣。 但蔣介石發現四川一代的軍閥已經潰爛到毫無希望的地步,靠著這些酒囊飯袋替自己嚴防死守,自己早晚被解放軍抓了俘虜。
  • 陳誠能一直得到蔣介石的重用,除了忠誠,這層特殊關係也很重要
    陳誠能一直得到蔣介石的重用,除了忠誠,這層特殊關係也很重要我們知道,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在軍隊內他是「土木系」的核心人物,蔣介石抉擇困難時也大多聽取的他的意見,即使後來到臺灣後,陳誠依然得到重用,得到的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他忠誠嗎
  • 蔣介石退守臺灣時,不僅帶走金銀財寶,還帶走了3位神秘人物
    蔣介石在內戰失敗後,知道自己民心盡失大勢已去,於是便早早給自己想好了後路,在他決定退守臺灣之後,便帶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據悉當時國內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都被他帶去臺灣,大量從銀行調出來的黃金由軍艦運輸才能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