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聊了為什麼要冥想,今天我們來聊聊具體怎麼做。
這裡主要介紹吐氣法,一方面是我最近更多地接觸的是吐氣法,另一方面是吐氣法更方便傳播,尤其是入門階段。
當然,要精深的話,還是要找專門的禪修老師或冥想老師,會有更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所以,今天說的都是一些基礎操作,操作方式比較簡單,非常容易上手,堅持下去也有很大效果。
一.姿勢從廣義來講,並沒有嚴格的體式。
因為禪修最終是為了服務生活,為了在生活中能夠更多地保有「靜」的境界,所以禪修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來進行。
在佛學中,把生活歸為行、住、坐、臥四種姿態,稱為「四威儀」。也就是說,坐著,躺著,走路都可以練習禪修。
在這方面正念會涉及得更多一點,比如正念飲食,正念伸展,正念溝通等,接下來會具體闡述。
但是,在這裡還是更多強調坐姿,尤其是跏趺坐,因為這種坐法會更有利於心緒穩定,也更容易拓展到對人生和宇宙的智慧,有利於冥想的深入學習。下面是具體闡述:
①最好是採用雙盤的姿勢,其次是單盤,實在不行還可以散盤,尤其是初學者,不用一定要求自己雙盤,我們的目的是修心不是修腿。
②兩手結三昧印(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住)。注意輕輕抵住,不能用力。
③當坐著時,保持身體不動,全身放鬆,同時保持脊柱自然直立,不要彎腰曲背,也不要刻意挺直(身體不健康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聽其自然,練習日久後,就會不知不覺自然地直立了)。
④兩肩保持平穩(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壓力)。
⑤舌抵上顎。上顎是指上門牙後面牙齒和肉相接的那個部分。自然放置,切忌用力,如果你覺得舌頭有點累了,則說明用力過猛。
⑥把頭放正,面帶微笑。微笑時面部的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鬆了。
⑦閉上眼睛,且保持眼珠正,眼睛也可以 半開半閉,但是現代人用眼太多,初學者乾脆把眼睛完全閉上,注意不要昏睡。
下面再補充一些注意事項:
①儘量穿寬鬆的衣服,打坐時也取下一切修飾物,包括眼鏡,手錶,項鍊等。
②注意防寒。在冥想時,寧願過熱,也不能過冷,尤其不能直接對著冷風吹。冥想時注意保護好後頸的大椎穴和左右膝蓋處,這些地方在冥想時很容易受寒,一旦寒溼入體,很難排出。在冥想時,可以穿有領子的衣服,並在腿上蓋一條被子/披肩。
③下座時,用兩手揉搓面部及兩腳,使氣血活動,然後再離座,並且應當作適度的運動。
二.吐氣法操作1.用鼻子吸氣吐氣,不要憋氣。
首先是所有的呼吸全部用鼻子,嘴巴要閉起來。
其次,我們呼吸分為呼和吸,吸氣的時候是自然地吸氣,但是呼(吐)氣要繼續吐、繼續吐,把這氣給吐乾淨,吐到覺得這一口氣已經實在沒有了,再像平時呼吸一樣自然吸氣。
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力地吐氣,像深呼吸一樣,這種方法不建議太長時間,通常幾分鐘即可,不然某些部位可能不太舒服;
另一種是輕柔的方式吐氣,是一種很自然很放鬆的狀態,後者也是我們更提倡的方式,可以在人群中也練習吐氣法而不影響他人。
2.自然止息。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指吐氣和吸氣中間的間隙保持一種不呼不吸的狀態。
這裡需要區分止息和憋氣。
憋氣:是吸氣和吐氣的那個間隙,就好像遊泳時深吸一口氣,沉入水底,然後憋住。
止息:吐氣和吸氣中間的那個間隙,保持一種不呼不吸的狀態。
止息也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第三步吐氣的狀態做好了,自然而然就會有這個止息的過程。
敲重點:不加意念,自然為之,當全身放鬆了自然就會達到止息的狀態。
3.在止息的過程中,去覺察身體狀態的變化。
關於覺察身體狀態的變化,就是感受自己的身體和之前有哪些不同,比如之前有位小夥伴練習了一分鐘,就感覺自己有一股氣竄上來,身體發熱,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感受。
我們對待這個感受是一種如其所是的態度,也就是該怎樣就是怎樣的感受,不去刻意追求。有人感受到熱,有人感受到冷,甚至有其他感受,或者沒有感受,都很正常,這種感受與個人的身心情況有關,具有很強的個體差異的。
關於這個覺察,我想多說一點。
心理學很多時候都會去強調這個覺察,會說覺察是改變的一個開始,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會被情緒牽著走,就是因為缺少這個覺察。
比如有時候我們情緒激動時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可以說當時就是完全被情緒給控制了大腦,而如果能夠覺察到這種情緒的話,就應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說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話。
所以,有句話說「覺察是改變的開始」,其實,說「覺察就意味著改變的一半」都不為過。
而在吐氣法中,吐氣和下一次吸氣之間的這個覺察可以說相當於一個覺察的練習,只有在吐氣中的覺察練好了,在真正的關鍵時刻才能夠發揮覺察的威力。
1.藉助音樂進入狀態,特別是冥想入門的時候。
音樂推薦:巫娜的古琴曲,我一般聽的是《心經》的歌曲,也就是本文的配樂。
2.每次練習時間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規律。
最初習坐時,堅持每天冥想5分鐘,並逐步增加次數,採取每次時間少,但次數加多的方式。
如果勉強久坐下去,則會心生厭煩,不如每次時間短一日多坐幾次才好。之後慢慢增加到10分鐘,15分鐘,30分鐘,40分鐘,1個小時等。
3.什麼時候練習冥想?任意時刻都可以。
只是如果想要堅持下去的話,比較推薦早上早起,每天固定時間練習固定的時長,比如每天早上6點練習10分鐘,這樣身體和心理上都更容易形成穩定感,也更容易進入狀態。
在其他時候練習冥想也都可以,我平時工作疲憊時,會冥想5~10分鐘,會立馬感覺refresh,精力得到快速恢復,有些人中午會用冥想來代替午睡,因為冥想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精力恢復方式。
3.練習冥想的場地要求。
如果使用坐姿,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習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
除了買專業的禪修墊外,最通常的做法坐在床上,拿個枕頭翻過來墊在屁股下就可以墊高了。注意不要坐在沙發上,因為太過於柔軟,使得身體很難直立。
如果地點不太方便,也可以直接坐在椅子上練習,雙腳踏實地踩在地面上,身體坐直。
若擔心財物丟失可以睜開眼睛,溫柔地注視前方地面即可,我在地鐵上有位置做時就會用這種方式練習冥想。
在光線方面,保持環境的光線適中,光線太強不容易安靜下來,光線太弱容易睡著,也容易讓膽小的人心生恐懼。
4.冥想後的身體反應。
有些人在冥想時會有一系列身體反應,常見的有發熱出汗,口水增多,身體某部分(尤其是腿部)酸麻脹癢等,甚至有人發燒,感冒,拉肚子,都這屬於正常現象,是身體在自我修復的表現,在正常範圍內則不用過於擔心。
以上就是關於冥想的操作方式,總之,冥想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但是,說了那麼多,最重要的還是堅持。
練習冥想就是投資心性,也許一兩天、一兩周不一定有明顯的進步,但是堅持下去,慢慢就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人際關係得到改善,生活的幸福感得到增強。
大家如果還有什麼想看的,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