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文物局7月9日公布2019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成果,及2018-2019年全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獲獎項目和2019年度山東省新發現獎獲獎項目並進行了頒獎。其中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濟陽三官廟漢墓兩個濟南市考古項目分別入選。記者在發布會上還獲悉,濟陽三官廟漢墓將被改建為博物館,將以其為中心擴建文旅項目。
「五大新發現」刷新山東考古
2019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成果為:山東考古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山東考古新發現不斷力證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助推經濟建設成效顯著;考古工作成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動力;山東考古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加強。
2018-2019年全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獲獎項目為:滕州西孟莊龍山文化聚落、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滕州大韓東周墓地、青島市黃島區王家樓墓群、墾利海北遺址。
2019年度山東省新發現獎獲獎項目為:蘇家村遺址、西陳商周遺址、臨淄齊故城小城西門西側夯土遺址、滕州大韓東周墓地、濟陽三官廟漢墓。
山東大學欒豐實教授在發布會現場對5項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進行了點評。他認為,5項新發現獎的資料各具特色,價值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某些方面的空白:日照蘇家村遺址是一處龍山時期的環壕聚落,可能是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區域政治集團的次級區域中心,該次發掘則是從區域社會結構層次上對次級中心聚落的首次詳細揭露,將會大大深化對區域社會的認識。曲阜西陳遺址是山東地區目前清理房址數量最多、祭祀遺存最為豐富、聚落布局十分清晰的一處商代中晚期聚落,為探索模糊不清的商奄帶來新希望。齊故城小城西門外發現了大型建築基址及刀幣鑄幣作坊的線索,是幾十年來齊故城考古的重要突破。滕州大韓墓地因盜掘而被發現,公安部曾發A級通緝令,備受社會關注,經過兩年發掘,墓地全面揭露,是近年來山東地區和全國周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對研究魯中南地區周代文化譜系、東周墓葬制度、文化交流融合、泗上十二諸侯國及其與周邊古國關係等諸多學術問題具有重要價值。濟陽三官廟東漢畫像石墓葬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畫像題材豐富、雕刻精美,是近年全省罕見的漢代考古新發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齊國小城西門外很可能就是稷下學宮遺址
此次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臨淄齊故城小城西門西側夯土遺址尤為引人關注。因為這裡很可能就是著名的稷下學宮的遺址。
在7月9日的發布會上,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表示,稷下學宮是「百家爭鳴」的發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據《臨淄文物志》記載,戰國時期,臨淄城稷門外設「稷下學宮」招徠諸子百家講學。《齊乘》中記載稷門為齊城西門。「稷」字本身就是代表西這一方位。臨淄齊國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東臨淄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部,鄭同修說,「臨淄齊國故城經過幾十年考古發掘,根據已經發掘的情況,齊國故城的小城有5個城門,大城有7個城門,文獻中說稷門為齊城西門,那麼究竟是大城的西門還是小城的西門?」在對大城西門進行考古發掘後,鄭同修認為,說大城西門是稷門的說法不一定能成立,因為根據考古發掘,這一帶在古代很可能是沼澤地,這一次在小城西門外發現連排建築夯土遺址,讓人不得不聯想到稷下學宮,「至於此處究竟是不是文獻記載的稷下學宮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來驗證。目前只能說不排除這種可能」。
濟陽三官廟漢墓將建遺址博物館
記者在發布會上還獲悉,濟陽三官廟漢墓將被改建為博物館。2019年,濟陽三官廟漢墓考古發掘完成後,濟陽當地政府對這處遺址非常重視,已經邀請專家製作保護改造計劃書。古墓本身的保護範圍為20畝地,包含在150畝地的文化觀光園區內。計劃投資500多萬元人民幣實施地下水隔斷工程,然後將以古墓為中心建設一座博物館,大約為4200平方米左右。然後再以這座博物館為中心,以漢墓文化為主,外延結合農業觀光、文旅項目等文化產業。
濟陽三官廟漢墓位於濟陽城區以北,南距城區約9.3公裡,東南距黃河直線距離約3.5公裡。考古發掘是去年進行的,共清理墓葬兩座,均為漢代畫像石墓。考古人員把先發現的靠北的命名為M1號,南側的命名為M2號。M1墓室共發現畫像石40塊、畫像63幅。從題材內容看,包括瑞獸祥瑞類、社會生活類(庖廚圖、人物拜見、車騎出行等)、幾何形圖案花紋類。更重要的是,這座墓的結構較為特殊,除了兩個前室,還有兩條墓道,墓道後是各自獨立的中室和後室。此次考古發掘出土器物數量不多,破碎嚴重,但種類較為豐富,包括彩繪陶盤、案、耳杯、白陶罐、灰陶甕、動物俑、瓷四系罐、金絲、骨角牙牌飾、鎏金銅飾、銅鏡、鐵劍、鐵鏡、瑪瑙珠、銅錢等。此外,在西側墓中室發現大量動物骨骼,經初步鑑定有鹿、狗、魚、豬、雞、馬等。
M2號墓共發現18塊畫像石,畫像共計32幅。畫像上多數鳳鳥刻畫為鳳鳥銜卵的形象,同時有玉兔搗藥的場景。
考古人員認為,墓葬的年代當為東漢晚期。濟陽作為平原地區,石料十分匱乏,得之不易。根據墓葬形制、畫像石的數量及隨葬器物,結合其他同類型同時期的墓葬,推測應該為東漢晚期上層官僚或豪門望族的墓地。
三官廟漢墓的發掘具有許多新的發現和特點並具有重要學術意義:M1號墓整座墓葬規模巨大、保存完整、製作精美;一些葬俗為濟南乃至山東地區東漢晚期喪葬習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考古學資料;墓葬建成過程中陪葬動物骨種類豐富等,為了解漢代該地區的葬俗打開了新的視野。考古人員表示,此墓對東漢時期豪強家族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進一步研究該區域漢代的採運石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另外,在發掘期間策劃並由中央電視臺錄製的5集專題片《水塘下的古墓》《濟陽三官廟漢墓》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濟南發現大型水中漢墓」一度登上熱搜榜,閱讀量達4790.8萬人次,較好地宣傳了濟南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