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 是濟南發現最大的漢畫像石墓

2020-12-26 愛濟南客戶端

山東省文物局7月9日公布2019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成果,及2018-2019年全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獲獎項目和2019年度山東省新發現獎獲獎項目並進行了頒獎。其中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濟陽三官廟漢墓兩個濟南市考古項目分別入選。記者在發布會上還獲悉,濟陽三官廟漢墓將被改建為博物館,將以其為中心擴建文旅項目。

「五大新發現」刷新山東考古

2019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成果為:山東考古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山東考古新發現不斷力證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助推經濟建設成效顯著;考古工作成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動力;山東考古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加強。

2018-2019年全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獲獎項目為:滕州西孟莊龍山文化聚落、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滕州大韓東周墓地、青島市黃島區王家樓墓群、墾利海北遺址。

2019年度山東省新發現獎獲獎項目為:蘇家村遺址、西陳商周遺址、臨淄齊故城小城西門西側夯土遺址、滕州大韓東周墓地、濟陽三官廟漢墓。

山東大學欒豐實教授在發布會現場對5項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進行了點評。他認為,5項新發現獎的資料各具特色,價值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某些方面的空白:日照蘇家村遺址是一處龍山時期的環壕聚落,可能是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區域政治集團的次級區域中心,該次發掘則是從區域社會結構層次上對次級中心聚落的首次詳細揭露,將會大大深化對區域社會的認識。曲阜西陳遺址是山東地區目前清理房址數量最多、祭祀遺存最為豐富、聚落布局十分清晰的一處商代中晚期聚落,為探索模糊不清的商奄帶來新希望。齊故城小城西門外發現了大型建築基址及刀幣鑄幣作坊的線索,是幾十年來齊故城考古的重要突破。滕州大韓墓地因盜掘而被發現,公安部曾發A級通緝令,備受社會關注,經過兩年發掘,墓地全面揭露,是近年來山東地區和全國周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對研究魯中南地區周代文化譜系、東周墓葬制度、文化交流融合、泗上十二諸侯國及其與周邊古國關係等諸多學術問題具有重要價值。濟陽三官廟東漢畫像石墓葬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畫像題材豐富、雕刻精美,是近年全省罕見的漢代考古新發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齊國小城西門外很可能就是稷下學宮遺址

此次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臨淄齊故城小城西門西側夯土遺址尤為引人關注。因為這裡很可能就是著名的稷下學宮的遺址。

在7月9日的發布會上,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表示,稷下學宮是「百家爭鳴」的發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據《臨淄文物志》記載,戰國時期,臨淄城稷門外設「稷下學宮」招徠諸子百家講學。《齊乘》中記載稷門為齊城西門。「稷」字本身就是代表西這一方位。臨淄齊國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東臨淄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部,鄭同修說,「臨淄齊國故城經過幾十年考古發掘,根據已經發掘的情況,齊國故城的小城有5個城門,大城有7個城門,文獻中說稷門為齊城西門,那麼究竟是大城的西門還是小城的西門?」在對大城西門進行考古發掘後,鄭同修認為,說大城西門是稷門的說法不一定能成立,因為根據考古發掘,這一帶在古代很可能是沼澤地,這一次在小城西門外發現連排建築夯土遺址,讓人不得不聯想到稷下學宮,「至於此處究竟是不是文獻記載的稷下學宮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來驗證。目前只能說不排除這種可能」。

濟陽三官廟漢墓將建遺址博物館

記者在發布會上還獲悉,濟陽三官廟漢墓將被改建為博物館。2019年,濟陽三官廟漢墓考古發掘完成後,濟陽當地政府對這處遺址非常重視,已經邀請專家製作保護改造計劃書。古墓本身的保護範圍為20畝地,包含在150畝地的文化觀光園區內。計劃投資500多萬元人民幣實施地下水隔斷工程,然後將以古墓為中心建設一座博物館,大約為4200平方米左右。然後再以這座博物館為中心,以漢墓文化為主,外延結合農業觀光、文旅項目等文化產業。

濟陽三官廟漢墓位於濟陽城區以北,南距城區約9.3公裡,東南距黃河直線距離約3.5公裡。考古發掘是去年進行的,共清理墓葬兩座,均為漢代畫像石墓。考古人員把先發現的靠北的命名為M1號,南側的命名為M2號。M1墓室共發現畫像石40塊、畫像63幅。從題材內容看,包括瑞獸祥瑞類、社會生活類(庖廚圖、人物拜見、車騎出行等)、幾何形圖案花紋類。更重要的是,這座墓的結構較為特殊,除了兩個前室,還有兩條墓道,墓道後是各自獨立的中室和後室。此次考古發掘出土器物數量不多,破碎嚴重,但種類較為豐富,包括彩繪陶盤、案、耳杯、白陶罐、灰陶甕、動物俑、瓷四系罐、金絲、骨角牙牌飾、鎏金銅飾、銅鏡、鐵劍、鐵鏡、瑪瑙珠、銅錢等。此外,在西側墓中室發現大量動物骨骼,經初步鑑定有鹿、狗、魚、豬、雞、馬等。

M2號墓共發現18塊畫像石,畫像共計32幅。畫像上多數鳳鳥刻畫為鳳鳥銜卵的形象,同時有玉兔搗藥的場景。

考古人員認為,墓葬的年代當為東漢晚期。濟陽作為平原地區,石料十分匱乏,得之不易。根據墓葬形制、畫像石的數量及隨葬器物,結合其他同類型同時期的墓葬,推測應該為東漢晚期上層官僚或豪門望族的墓地。

三官廟漢墓的發掘具有許多新的發現和特點並具有重要學術意義:M1號墓整座墓葬規模巨大、保存完整、製作精美;一些葬俗為濟南乃至山東地區東漢晚期喪葬習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考古學資料;墓葬建成過程中陪葬動物骨種類豐富等,為了解漢代該地區的葬俗打開了新的視野。考古人員表示,此墓對東漢時期豪強家族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進一步研究該區域漢代的採運石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另外,在發掘期間策劃並由中央電視臺錄製的5集專題片《水塘下的古墓》《濟陽三官廟漢墓》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濟南發現大型水中漢墓」一度登上熱搜榜,閱讀量達4790.8萬人次,較好地宣傳了濟南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做好黃河文章 濟南濟陽區圍繞「聞韶聖地、善美濟陽」塑造黃河風情...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日訊 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提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千百年來,濟南市濟陽區因濟水而名,伴黃河而興。黃河流經濟陽五個鎮(街道)73個村莊,河道56.5公裡,堤防60.7公裡,是黃河下遊唯一中心城區緊鄰黃河的區縣和流經長度最長的區縣。
  • 徐州新發現漢畫像石拓片在華東師大展出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11月18日,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漢畫像石拓片展吸引了眾多學者觀瞻,展覽以徐州籍學者朱滸出版的《石上風華——徐州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選》一書為基礎,從全書188張漢畫像石拓片中精選了近十幾年來蘇、魯、豫、皖交界處新發現的漢畫像石拓片近40張進行展出。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濟南這裡將打造黃河以北獨具特色的文旅項目!
    9月3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濟陽區副區長牟曉麗表示,黃河流經濟陽五個鎮(街道)73個村莊,河道56.5公裡,堤防60.7公裡,是黃河下遊唯一中心城區緊鄰黃河的區縣和流經長度最長的區縣,因此濟陽具有發展黃河文化旅遊的先天優勢。
  • 昌吉一處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人員在城內共清理出37間房屋,這些房屋依地勢呈階梯狀布局,彼此間有巷道,房屋的牆體多為土坯壘砌或夯築,房頂為坡狀,上面覆青瓦,椽頭裝飾有雲紋瓦當。考古人員在城內還發現了灶、灰坑、車轍、散水等遺蹟。
  • 一生收藏漢畫像石拓本600餘張,看看漢畫像收藏鑑賞家魯迅的審美...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很少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獨具慧眼的漢畫像收藏鑑賞家。上海魯迅紀念館聯袂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南陽市漢畫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滕州市漢畫像石館共同主辦「漢石墨韻——魯迅與漢畫像石拓片展」,9月11日起將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展出。
  • 吉林一地入圍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揭開800多年前東夏國神秘面紗
    吉林一地入圍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2020年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陳星燦在論壇上發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5月5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錄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大學項目負責人:王社江
  •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平糧臺、南海1號等入選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結束,從20個初評入選項目中選出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入圍項目和其發掘意義進行了整理和介紹(資料來自中國文物報社)。
  • 周書訊|考古書店書目新2彈
    .專著....孝堂山石祠文物出版198文-畫像磚石.圖錄.漢.華北.墓葬.南越陶文錄(定價:100.00)天津人美33文-古文字.圖錄..華南..(定價:16.50)文物出版150田-研究.文集.新石.東北..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1979(定價:6.20)文物出版60田-研究.文集....馮漢驥考古學論文集(定價:3.60)文物出版80田-研究.個人文集....紀念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三十周年論文集1952-1982文物出版80田-研究.文集....廣州文物考古集:廣州考古五十年文選(定價168.00)廣州出版41田-研究.文集..華南.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下)
    《考古公開課》前兩期節目為大家介紹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七處遺址,本期《考古公開課》將繼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為大家奉上「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最後三個遺址,各遺址的考古項目負責人也將在考古現場為大家做深度的解讀。
  • 20年研究漢碑刻石終成書,發現全國存字最多刻石竟藏民間
    《繆紆墓誌》描字20年積累,兩年成稿,一年編校,繼2017年出版《徐州漢畫像石通論》之後,武利華又為《漢學大系》叢書增加了一部重量級著作,他說這要得益於徐州近幾十年豐厚的漢代考古發掘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考古的新發現,徐州漢碑刻石的數量與日俱增,西漢刻石、墓闕題記、祠堂題記、墓志銘、禁令公告、鎮墓石刻、黃腸石題記頻頻現身,令學界驚嘆:「每當徐州發現一處漢碑刻石,我就想究其內容,寫出一篇短文放入書篋,時間久了,積少成多,一部書稿的雛形竟有了,其間斷續經歷了20年。」
  • 甘南一地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10萬年前古人類DNA 神秘古人類——丹尼索瓦人 曾在「世界屋脊」留下清晰足跡 我州白石崖溶洞遺址考古研究具有世界性意義
  • 甘肅第五個,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月5日下午揭曉,我省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也是我省繼敦煌漢懸泉置遺址、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和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之後,第五個入選「十大考古」的遺址。
  • 圖像的藝術:漢代大象與駱駝畫像研究
    《史記·西南夷列傳》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索引雲「魋,《漢書》作『椎』」。可見,「魋結」即「椎結」,為在頭上結髻的髮式。根據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滇人形象的材料來看,滇人女子的髮式為挽髻披於腦後,而男子則為結圓髻於頭頂,與上述乘象人的髮式相同。
  • 陳大蔥《理想化的來世生活畫卷——漢代巴蜀畫像磚石概述》
    巴蜀漢畫像磚石的身影,不僅郵票上有,教科書裡也有,它們屢屢出現在國內外大型展覽上,其中的佼佼者還被推選為「國家寶藏」。一、巴蜀地區漢畫像磚石的發現和著錄自清末以來,巴蜀地區出土的漢畫像磚石,迄今已近兩千種。川渝兩地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分布。最早關注畫像磚石的,是清末時期成都的古玩商和收藏家。當時就有熱衷金石考據者對其進行拓片著錄。
  •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近日,該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以下為入選項目的詳細介紹: 1. 埃及吉薩省塞加拉地區發現的木乃伊彩繪木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