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悠悠繪本讀書會的第一次分享,也是啟動大會。之後每周五都會有繪本分享活動,歡迎大家加入我們。
眾所周知,我們國人的閱讀量一直少的可憐,除了教科書外,閱讀量在全球都是倒數的行列,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很多時候我們在糟心孩子不愛讀書的同時,卻沒有發現,我們並未給孩子養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試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增加親子閱讀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也可以增加親子間的親密關係,讓孩子發現除了手機和平板電腦遊戲外還有更多秘密需要探索,而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找到除了刷圈、追劇、打遊戲外的樂趣.
以下是悠悠的分享。
我們成立這個讀書會初衷,是讓父母放下手機並加入到親子閱讀中,我們分享的主體和對象都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分享內容並不是直接拿來用的故事機,而是教會父母怎麼樣去讀繪本,並在融會貫通後引導孩子們如何「打開繪本之眼,感受繪本之力,開啟繪本之門」的內功心法。對,沒錯,我們今天分享會的主題就是「打開繪本之眼,感受繪本之力,開啟繪本之門」。
今天分享會的具體流程如下:
首先,我將進行主題就是「打開繪本之眼,感受繪本之力,開啟繪本之門」分享;
然後,我將進行讀書會宗旨、形式、內容、招募、費用、組織構架的解讀。
最後,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需求或者提出一些疑問,我們管理員會進行相應的解答。
繪本好簡單,就是一些圖、一些文字,幾分鐘就可以翻完;繪本也好難,就是一些圖、一些文字,但感覺其中有很多深刻的道理;繪本好讓人回味,每次看完後,隔段時間再看,總會有驚喜的發現。
那繪本到底是何方神聖?
繪本,英文名「picture book」,中文譯名「圖畫書」,他是以圖像搭配文字,通過連貫的頁面表現內容的書籍。根據圖文搭配的不同設計,繪本可呈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有圖無字: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字書」,例如,《雪人》
圖文搭配:圖像和文字在同一頁面上,比較常見,例如,我爸爸
圖文分頁:圖像和文字在不同頁面上,比較常見,例如,小島
文字圖像化:精心構思的文字圖像化設計,讓圖文彼此相輔相成,例如,抱抱
而繪本的構成絕大多數是採取上述4種形式的單一種,但也有少數是上面兩種以及多種的結合。
封面:具體包括書名、作者、譯者、出版社等信息,繪製的封面的圖像。封面所選取的圖像,可能是介紹書中角色、內文重要信息或者是內頁中的某一頁。但不管是哪種形式,我們都可以通過封面想像出整本書的內容,有助於理解掌握整本書的思路,這也是開啟寶寶想像力的第一步,即可以讓寶寶通過封面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猜想整本書的故事情節,而不管預測的是否和正文一致,那麼,這也是一次愉快的腦力激蕩,對培養寶寶的故事思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另外,對於同一作者或者同一系列的書籍,可以採取類比閱讀發散閱讀,並找到他們的相似處。比如,卡爾爺爺、安東尼.布朗、大衛香農等作者的系列作品。
蝴蝶頁:翻開封面後緊連接著封面和內頁的襯紙,以及內頁後面緊連接著封底的襯紙,這兩張紙像蝴蝶的一對翅膀,因此形象的叫做「蝴蝶頁」,也稱之為「環襯」,封面後的叫做「前環襯」,封底前的叫做「後環襯」。大多數的蝴蝶頁是白色或者單色紙,如果更花點心思呢,作者可能會精心挑選和主題類似的顏色,如果是更進一步的別出心裁呢,可能會有圖像的設計。通常來講,蝴蝶頁不僅可作為內文的線索,扮演純功能性的效果,也將同整個內頁水乳交融,達到內容的承上啟下作用。比如,如果你比較細心,會發現《我媽媽》和《我爸爸》的繪本的蝴蝶頁就是內文中爸爸和媽媽的衣服布料,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線索,貫穿全文。而且,可能你不知道的是,這是作者的父母衣服遺物,對於作者來說,具有重大的價值。
書名頁:又叫扉頁,在內襯頁的後面出現,寫的內容也和封面基本一致,包括書名、作業、譯者、出版社等信息,又會搭配不同的圖像,可能同封面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他的功能可以作為備用封面,負責揭開內文的序幕,有時候也會提供內文的線索,呼應內文。
內文:就是書名頁之後,通常由二十多頁圖文組合而成的繪本主體,是表達一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全繪本的靈魂所在。至於版面的設計上,有無邊框設計、跨頁或者對頁設計等,而且多版面的變幻也對情節的發展起著很大推動作用,營造出整本書的節奏和律動感。比如,一些貼近生活的繪本多採用無邊框設計,這是為了營造一種和讀者親密的氛圍;而有邊框的設計,則可能多是一種想像力較高的作品,邀約讀者脫離現實,在作者的帶領下一起在想像中遨遊。
封底:就是整個繪本的收尾,它的作用有的是再次介紹全文主旨;有的是借用內頁的畫面;有的是推薦這本書或者寫著本書所獲得的獎項;有的同封面內容遙相呼應;還有更為另類的是把故事的結尾畫在了封底上。
如果將整個繪本脈絡比喻為一部電影,那麼從封面、蝴蝶頁、書名頁、內文到封底,就是電影的片頭、序幕、內容和結局的過程,一氣呵成。
所有的繪本其實都是通過故事思維來表達一個核心的主題,比如是品格培養、自我認同、生命教育、自然科學、人際關係、環保意識、甚至是成人世界的婚姻兩性話題,當然不論是怎樣的主題,幾乎都是以孩子們可以接受的語言和思維模式在講述。舉幾個繪本的例子:
誰藏起來了:圖像辨識和細節觀察力
浮冰上的小熊:環保意識、父母之愛
祝你生日快樂:生命的意義、友情
遇見春天:自然科學
這部分通常是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通過讀繪本孩子們可以學到些什麼東西?其實,給孩子準備的最好的學區房其實是書房,而學習最好的途徑是閱讀,閱讀最好的開始就是繪本。大多數的媽媽都會認可繪本可以讓孩子學習語言,其實繪本的作用並不僅限於此,它還有以下的功用:
指物認名:輔助文字語言學習,適合學齡前啟蒙,幫孩子建立同生活中物品的聯結;比如,抱抱,可以讓孩子指認各種動物。
美學素養:繪本多數是色彩的構圖,鮮明的色彩搭配創意開啟了孩子的藝術之旅,現在的創意美術就是顛覆了傳統的從黑白灰到彩色進階,而直接給孩子以色彩的刺激和衝擊,同孩子們的色彩敏感期和畫畫敏感期相吻合;這個模塊不再特意舉例,因為幾乎所有的繪本都會有這個功效。
音樂素養:有些繪本是自帶韻律的,高頻的重複句式和節奏,朗朗上口,配合寶寶的音樂敏感期甚至達到演繹的體驗感。比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
品格培養: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嬰幼兒期的孩子處於推理能力的基本發展狀態,即,嬰幼兒最初的推理是傳導推理以及對熟悉事物的簡單推理,並具有泛靈性。舉個例子,滿滿有段時間在刷牙的時候,用很冰涼的水來漱口,而且還冷得齜牙咧嘴。問及原因在於,我曾經告訴他兩件事情:一個是刷牙是為了將牙齒上的病毒和細菌趕跑,另一個是,在高溫和低溫情況下,病毒和細菌會死亡。這次他就將這兩件事情結合在一起,認為我只要用冰涼水來漱口,就可以將口腔內的病毒和細菌都凍死。正是因為嬰幼兒這種樸素的簡單邏輯推理,我們就可以將繪本裡的故事引申到現實生活中,完成品格和培養和塑造。
物理方位感:繪本會通過繪圖技巧,例如,線條、構圖、運鏡、比例、視角的手段達到畫面平面和立體感以及物理方位感,這些滲透在繪本裡的內容對孩子們物理方位感的培養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數字敏感度:如果說同美國孩子相比,中國孩子的強項是什麼?其中有一點就是數學思維。有一個真實的事例是這樣的,有一家漢堡店做廣告宣傳,宣傳語的大意是,這家漢堡店將由之前原價基礎上的多贈送1/4漢堡,變更為多贈送1/3漢堡,但卻並不漲價。結果,這項推廣並未帶來銷售量增加,反而還減少了?你知道原因麼?結果通過調查才得知,大多數的顧客認為,1/4比1/3數值大,認為花同樣的錢,得到的漢堡比之前少了。。。因此,實踐證明了,儘早開啟對於數學思維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舉個例子,好餓的毛毛蟲,卡爾爺爺在每天毛毛蟲進食不同的食物中都隱含了數字的思維邏輯,你發現了麼?
分級閱讀: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育特點進行分類,主要包括思維邏輯、敏感期、識字量等。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同一本繪本在不同的年齡段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幼兒:卡通畫造型、呆萌可愛、線條簡單、色彩對比強烈、反映日常生活
少年:寫實風格、抽象
一本優秀的繪本並不只是具象呈現圖畫,創作者是通過圖像來傳遞思想和用意。在閱讀繪本時候,可以從對圖像感知力展開想像和思考,結合生活經驗,召喚思維與之碰撞和融合,那麼就能內化為心智的提升,將具體的圖像轉化為特定的意向,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事項和意義。
很多人讀繪本都抱著很強的目的性,就是為了孩子可以多認識一些字,以後會寫作文,但這樣做會使得孩子缺乏「讀圖」的意識和能力,忽略圖畫本身傳遞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聲。殊不知,其實中國文字並不是同西方國家的拉丁語一樣,僅是單純的符號性文字,而卻是高級的象形文字,即是由圖形演變而來,而我們的國粹「書法」,其實本身也是一種國畫。
那些我們常常會一眼看懂的畫面,讓我們忽略了進一步探索圖像的需求。如果你有去美術館參觀的經歷,你會發現,真正「看進去」的人是可以在一幅畫作前駐足很久的人,而其他的人卻多數是走馬觀花,這就是所謂的「觀光式學習」而非「浸入式學習」。
現今的社會是圖文並茂的社會,圖畫對人們的衝擊力往往高於文字,現在幼兒園最流行的「直映識字」識字法,就是通過視覺直映的模式,動用右腦圖像存儲功能來識字。因此,我們要重新認識到圖像的重要性,認識、理解和解讀圖像,如果不識圖,就是枉費了作者的苦心,掃除「圖盲」勢在必行,通過提高孩子的圖文感知能力,進而發展孩子的閱讀能力。有研究證明,寶寶在聽故事時候,若有圖畫輔助,那麼理解力能夠提高兩倍以上。
現在國際上流行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提出了「閱讀力」的概念,引發了如何閱讀(Learn to Read)的風潮。PIRLS強調從閱讀材料中獲取圖文信息,通過推論進行心智的運作,從具象中發展抽象思維。而這個理念也將是我們讀書會的推崇法方式之一,具體會在後期的主題分享中有所涉及。
除了圖像以外,文字是另一種表達方式,根據繪本的不同,可以從無字、寥寥數筆到段落性的文字,他的作用就是將每幅圖穿針引線連接起來,形式也是敘述、說明、抒情、議論等模式,同圖像一起,水乳交融的完成整個內容。如果單看文字則會忽略圖像中感知線索,而看圖遺漏文字詮釋的故事信息,或者錯失了延展思維與感受深度的可能。「圖感」和「語感」相輔相成,力圖達到一種完整性。
繪本成為閱讀阻力原因在於,寶寶只被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只停留淺層和具象的「看到」,長久會依賴圖像的具體呈現,造成想像力的停滯,思考能力喪失。對於比較抽象的文字符號會失去興趣。比如,對於蘋果來講,寶寶認知停留五感上,比如,紅色的、酸酸甜甜、硬硬的,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寶寶加深這個蘋果的抽象理解,比如,他在分類上屬於水果,這是抽象的分類;它包含很多豐富的人體需要的維生素,這是生物學和植物學理解;蘋果為什麼會落到地上呢?這是萬有引力物理學的概念。當然,我們將這些不用太學術也不用太深入,但會在寶寶的心裡種草。
現在市面上很多的機構都在強調「全腦開發」,不管名詞怎麼新鮮,核心是開發右腦,達到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在我們讀繪本的時候,通過圖像感知來觸動右腦啟動感覺機能,通過將直觀圖像感知的信息和自己日常生活畫面相聯結,並用想像和推論加工後得出某種抽象的概念思維,傳到左腦語言系統加以詮釋,這樣一來,左右腦之間的乾坤大挪移完成,左右腦間的分工和聯結將知識耦合成一個網絡或者多條知識傳輸的高速公路,避免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
現在我們的科技飛速發展,未來各種人工智慧將統治這個世界,而很多人類的工作都將被AI技術所取代,阿爾法狗打敗圍棋聖手的情況將成為常態,人類再怎麼出色的左腦都無法同精密算法的機器人匹敵,因為我們畢竟是生物體;然而,也因為我們是生物體,我們具有生物體的優勢,比如說右腦的想像能力。
如果說繪本的作者是通過繪畫和語言將心中的抽象想法通過筆下的線條、構圖、色彩,再加入象徵、細節等渲染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這整個過程就是編碼的話;那麼,讀繪本的人就是通過直映的圖畫,讓大腦進行自由聯想進行信息整合和解讀,而這整個過程就是解碼。上述的整個過程可謂一種「圖像感知力」,簡稱「圖感」。而相對應的,我們也可以通過語言的抽象描述,在腦海中再現一幅對應的圖畫,這種能力就是「語言感知力」,也可以稱之為「語感」。
由此,繪本的價值就升華了一步,為以後的自主閱讀和深度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閱讀某本繪本後,可以啟發孩子的圖感和語感,比如讓孩子描述一下看到圖片感受到什麼了,或者有一個抽象的詞彙能想到怎樣的畫面等。這個過程是天馬行空的,可以隨意發揮。
「圖感」和「語感」結合,浸入式投入,無需刻意,但卻事半功倍。曾在哪本書看到過,或者說具體想不起來,但是卻會覺得記憶猶新,並自然而然的流淌而出。
很多媽媽會說,繪本不就是翻來覆去簡單的幾幅圖幾句話,有什麼可講的呢?或者說,就給幾歲小孩子看的東西,用得著讀的那麼累麼?
有句老話叫做,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就如果九陰真經,梅超風和周芷若學到的,只是九陰真經中最為淺顯的九陰白骨掌,而九陰真經可謂博大精深,並不是就九陰白骨掌那一淺顯的招式。
類似的,繪本怎麼讀都可以,就像我們可以選擇看不用費腦筋的韓劇,也可以看燒腦筋的偵探劇。
讀繪本也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逐字逐句不怎麼走腦的讀一遍,甚至連感情都沒有,讀過之後隨之拋之腦後;
第二種,比第一種走心了,但也僅限於淺層的閱讀和思考,再次提及的時候有些印象或者說零碎的片段。
而第三種,也就是我們說推崇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洞悉到繪本的精髓,享受想像力在腦海中馳騁的感覺,然後達到心靈共鳴,享受最高的閱讀樂趣。
如果按照武俠小說思維來解釋,就是同一本武功秘籍,但有些人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招式,但有些人卻可以體會到心法,而不同人選擇的不同的閱讀方式,則決定了以後他們的武林造詣。梅超風的造詣和郭靖是無法比擬的。請記得,繪本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膚淺,孩子也不如大人想像的那樣簡單。我們讀書會的目的並不是以知識和閱歷去碾壓孩子,而是引領孩子去發現和感受繪本的美好,進而打開繪本之眼,感受繪本之力,開啟繪本之門。
閱讀力,不僅是基礎識字能力,對此,PIRLS明確了閱讀力的四項標準:
1.提取特定的信息;能夠從閱讀材料中掌握關鍵的信息;
2.進行推論:能夠從提取出來的信息中發現理解線索;
3.整合信息和觀點;4.檢驗或評估文章的特性和發展意義。
因此,這個標準不僅可以作為我們給孩子讀繪本的指導思想,也可以用來檢驗孩子是否達到了閱讀力,學到的「鐵掌水上漂」是真材實料還是表面功夫。有的孩子可能將繪本的字認識的很多,也可以講出來,但是,這其實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看似美好,而並沒有了解整個繪本的精髓,或者說,並未獲得這份閱讀力。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在閱讀繪本時候,做好一個引導者,多用發散性的問題來進行溝通引導。這是可以通過後來的學習來獲取的。
線條、造型、構圖、位置、動線、視角(平角、仰角和俯角)、運鏡(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比例、色相、明度、彩度、象徵、細節
l 線條:想像一下,如果你自己開始作畫,會勾畫出怎樣的線條?是很隨性的一筆,亦或者小心翼翼做到橫平豎直?而這時,你此刻所思所想會通過筆下的線條表露無遺。比如,一條長直的水平線傳遞平靜安寧的氛圍;一條柔軟的弧線則彰顯了柔和和律動感;而尖銳的線條則有營造一種緊張不安感。
舉個例子,有一本繪本《我是霸王龍》,作者在整篇線條基調是是剛硬和粗壯的線條,營造了一種霸氣和緊張的氣氛,從而將霸王龍兇殘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因此,不妨下次留心一下,繪本中圖畫的線條是怎樣的呢?對於粗細、硬度、方向的變化,是隨性而為還是間斷變化的?是否感受到了作者給你營造出的情景和氛圍?
l 造型:繪本中人物刻畫的造型體現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做事方式,圓潤的造型則營造出親和、可愛、柔軟的人物設定,而稜角的造型則顯示剛毅、嚴肅和緊張的角色特點。想想看,你是否曾在繪本中看到某種現實中令人威風喪膽的野獸被刻畫成呆萌的形象?
這就是對不同造型打造而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塑造了同現實中不同的人物設定。滿滿最喜歡的繪本人物是大衛系列中的主人公大衛,他的造型可謂深入人心,作者通過精心的造型設計,給大衛塑造成聰明、活潑、調皮搗蛋的經典形象,由於太鮮明,滿滿可以在現實中都可以找到同大衛類似的造型人物。這就不得不嘆服繪本作者對人物造型設計的成功。
l 構圖:就是畫面布局,包括人物、物體和配件在畫面中的位置、視角和比例等,從而營造出空間場景,表現出整體和角色之間的互動關係。這麼一攬子的信息都通過一張平面的紙張來體現,不僅能夠體現出作者的思想,也增加了孩子的空間感、方位感、光影度、透視和比例的初體驗。而孩子也在自己以後的繪畫中通過構圖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而我們也可以通過畫作窺探一二,從而更加方便的了解我們的孩子。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沙盤遊戲,這是一種心理實驗,發明者是新精神分析理論流派的奠基人榮格,其就是通過測試者在沙盤上的構圖來將自己的潛意識意識化,方便心理諮詢師了解到被測試人的心理世界的一種方法,而畫畫的本質機制與其類似,而且還更為簡單和便捷。
熟悉了一些看繪本的門道之後,我們好像找到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我們也不用上綱上線的為所有的圖像都解釋個道理出來,因為有些圖像信息是作者有意為之,而有些是作者恣意使然,非刻意營造。而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的心靈交流,讀者通過感知,結合生活中的感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進行再創造。
「故事思維」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模式,不管是原始人在山洞前篝火晚會,亦或者是現代人對影視劇的痴迷,都彰顯著故事思維的魅力。故事思維的整個起(開頭)、承(經過)、轉(關鍵)、合(結局)的過程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孩子也有故事思維,渴求父母可以給他們講故事,睡前的床頭燈故事時光是最為寶貴的親子連結力時間,也是每天給愛之杯蓄水的最佳時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會做更好的自己,並體會和父母這段溫馨時間。也許在他們成人後,每當他們拿起一本書的時候,都會想到親子共度的時光,而此時,此時和繪本並不只是繪本。
至此,我的「打開繪本之眼,感受繪本之力,開啟繪本之門」的分享已經完成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怎麼帶孩子讀繪本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發,也希望我們這裡的每一個人能隨著我們繪本讀書會的腳步堅持走下去,陪著孩子每周讀一本繪本。
接下來,進行本次分享會第二個主題,就是讀書會宗旨、形式、內容、招募、費用、組織構架的解讀。
宗旨
本群的目標通過父母定期陪伴孩子讀書的形式,增加親子感情和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在開拓孩子眼界同時,改變傳統機械的讀書和學習模式,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全局性學習方式,最終使得孩子達到終身學習和終身成長。當然,在整個過程中,父母也在不斷的提升自己,通過教學相長的模式和經驗,完成自身的成長和蛻變。
形式
每周會以特定的一本書(繪本)為主題進行分享閱讀,主分享人將通過PPT、文字、語音形式在群內進行分享,並會定期進行整理,上傳至微信號進行回顧性閱讀和參考。
內容
每期選擇特定的繪本,根據具體書(繪本)的特點將進行發散性橫向和縱向延伸,橫向延伸採取模塊化,並通過故事講述、語言文字、口才表演、品格教育、手工製作、創意美術、英語啟蒙等多維度進行解讀;縱向延伸將繪本閱讀分為全局性閱讀、精準性閱讀等層層展開。目的是通過一本書(繪本)儘可能多角度、多深度的挖掘,同現實生活情境和多學科關聯。除此之外,每一次的親子共度都將是一次加深親子關係的最佳途徑。
誤區解答
請注意我們讀書會的目的並不是直接給孩子看和聽分享人的分享,父母做甩手掌柜,而是分享人只分享給父母讀繪本的一些技巧和知識,父母根據需要進行學習,並結合自己情況實踐給孩子,也就是說,父母首先融會貫通後才能給孩子講解。這是我們讀書會同其他播放故事軟體的最大差別之處。另外,父母對分享人的分享並不是全部的拿來主義,而是有選擇性的取捨。
粉絲招募: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熱愛學習和閱讀,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親子閱讀,能夠積極參與群內每周線上讀書活動和不定期的線下活動,並願意參與閱讀分享,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入會費用
三種模式:20元/人/年,30元/家庭(夫妻)/年,40元/家庭(夫妻+老人)/年,採取會費和帳目分離,群主負責資金收取,管理員櫻桃媽負責帳目收支記錄,並定期公告。
資金支出主要內容:分享人的獎勵金(初步定為每次10元)、粉絲獎勵金(積極學習獎、最佳進步獎等)、實體書獎勵、線下活動費等。
欲加入的粉絲,請私信群主轉帳20元,待進入群後,請及時更改群名稱:寶寶小名+爸/媽+生日+城市+性別。
有意向加入我們的,請添加群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