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央視新聞(cctvnewscenter)
豆瓣閱讀(read-douban)
近日,抑鬱症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沒有人對抑鬱症有絕對的免疫力。」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曼將抑鬱症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
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躍至全球第二大疾病,自殺是其最可怕的症狀。
如何擺脫抑鬱,值得我們每個人關注。
什麼是抑鬱症?
有不少人把抑鬱症歸結於性格或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以為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事實上,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鬱症。它與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紊亂有關,導致大腦總是會傳遞到一些不愉快的信息,不良事件只不過是誘因。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也不相同。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綜合症,它不僅包含沮喪悲傷,還有喪失興趣、疲倦、焦慮、厭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因素。
抑鬱症是現代都市人的常見病,在老年人、處於更年期的婦女、青春期少年、面臨激烈工作競爭和失業壓力的中年人中,都很普遍,被稱為精神疾病中的「普通感冒」。在醫學中,抑鬱症歸屬於「情感障礙」,有以下典型表現:
抑鬱症「肆虐」全球
我國9成抑鬱症患者沒有治療
抑鬱症絕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群體、某個國家,而是覆蓋全球——全球約有3.5億抑鬱症患者。儘管與遺傳有關,抑鬱症也稱得上是一種「時代病」,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壓力密切相關。
不少人認為精神疾病是意志力薄弱的體現,抑鬱症也因此蒙上「恥辱」之名。事實上,抑鬱症並非罪過,它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
抑鬱症是不是真的治不好?
當然不是。
對待抑鬱症,應該像對待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樣,坦然、主動地尋求醫生的幫助。只要積極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調整,絕大多數患者就能走出抑鬱的陰影。
自測你是否有抑鬱傾向
以下是美國權威抑鬱自評量表,選擇符合自己的程度――偶爾、少有、常有和持續。需注意,自評量表用於評價一下自己的心情,提醒自己注意心理健康是可以的。抑鬱症的診斷應當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在親自與病人進行交談後得出。
切記,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得了這種病,不要歧視他,鼓勵他去看醫生,以便得到科學的建議和及時的治療。
豆瓣閱讀君推薦10本關於抑鬱症的高分好書
書單裡,有一些是關於如何掙脫抑鬱深淵的心理學專業書籍;也有一些是抑鬱症親歷者關於過往痛楚的細緻描摹。
很多時候,當人們被密閉在抑鬱的黑暗空間裡,會突然害怕面對任何微帶憐憫的目光,手臂會突然沉重得連一條簡訊、一通電話都沒有辦法發出。在這些時刻裡,書籍,或許是更有可能照亮黑暗的一束光。
豆瓣閱讀君希望,這些書可以幫到你了解抑鬱症的方方面面,更可以幫到你,學會如何面對尚在萌芽階段的抑鬱情緒,學會如何面對身邊罹患抑鬱症的朋友們。
1.和抑鬱的自己聊聊吧
心情會影響人的思維和言談,反過來,語言也能作用於情緒。說話方式變了,心情就會改變,想法也變得積極樂觀起來。
一位資深日本心理諮詢師提煉出的33條負面情緒轉化法則,深受負面情緒之苦的你,快快用起來吧。
一個花了7年時間才從抑鬱中走出來的女孩,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回顧了80後共有的美好童年和她那段與眾不同的抑鬱灰色印跡。
書中那些濃烈到詭異的畫面讓人心驚,好在,她有著摯愛的親人和朋友,還有不肯放棄變好的信念。
國外的人們是如何面對抑鬱症的?
本書匯集了Quora網友關於抑鬱症的經歷和看法,他們大都親身經歷過長期抑鬱症,或家人朋友患有抑鬱症,許多關於「如何與抑鬱症患者做朋友」、「如何給患有抑鬱症的人以支持」、「如果不想依靠藥物,抑鬱症患者應如何自我治療」的回答,看得人眼眶一熱。
有一天你神經質了,有一天你無法控制自己,有一天你幹什麼都沒趣還衝自己喜歡的男人發脾氣!你沒想過會這樣,可男友卻宣布你這是得了抑鬱症。
年輕的情侶在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中,接觸到各色人等和各種以前不敢去碰或沒有機會去了解的東西:中醫、心理、宗教、運動、旅行,等等等等。他們也逐漸發現一些只有抑鬱之後才能體察到的人生況味與感情。
十幾年前,我曾是一名抑鬱、焦慮症患者。我曾經也將抑鬱症作為一種疾病去對治,四處求醫、心理諮詢,嘗試過藥物、心理分析,以及各種主流的非主流的方法。現在我已經走出了這一段黑暗時期,迎來陽光的心態,對生命的看法也產生了徹底的改變。抑鬱有很多種原因,但不論哪種原因,它都是你的道途。我經過它,來到一個更加寬廣的世界。只要你願意讓它帶著你漂泊夜海,不懼怕浪潮和未知的暗礁,你會在黑暗中窺見那瑰麗的世界……我是抑鬱症患者,也是反抗抑鬱的鬥士。我只想讓人們知道,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也有不一樣的煙火。我不治療別人,我只負責自剖。如你能在我的血肉中找到一絲存在的溫暖,是我的榮幸。壞心情就像一個沼澤,你越努力掙扎,就越陷越深。因為傷害我們的並非痛苦本身,而是我們應對它的方式。這是一本從極微細的事情上教導我們如何應對痛苦的書——練習自己的覺知能力,從無覺察到覺察,並將覺察延伸到在在處處的生活中,也教導我們去認識以及糾正一些固有的負面思維,警惕我們的自我批評與自我糾纏,不再逼迫自己快樂,也不再抵抗不快樂,認識自己,也善待自己。
抑鬱症患者的逐年增多,源於中國人對精神健康長期忽視乃至防治失守;而隔膜與無知,使得抑鬱症這個本可治癒的疾病,成為能吞噬人生命的猛獸。抑鬱是一頭可怕的猛獸,但我們可以馴服它,在那之後,它可以成為我們思考的一部分,繁華我們的思想。
壹心理全方位講述抑鬱症的方方面面,希望可以幫到深陷抑鬱的你。
10.學心理,我在學什麼?
作者 麥子
豆瓣評分 8.4
拖延、嫉妒、糾結、抑鬱、焦慮、壓抑……生活中的這些負面情緒,往往如影隨形。學心理的我,願意用最通俗的語言告訴您最真切的心理知識。
點擊一下關鍵詞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9月活動 | G20知識競賽
經典兒童電影 | 看視頻贏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