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才發現搬磚的小豬這個名字被別人佔用了,今天我就改名叫做:搬磚的劉肥肥了。
其實這篇文章很早以前就寫了,想了想,和我現在的思維差不多,就發了吧。
最近有很多感慨吧,感慨人的複雜性和矛盾的多樣化,但是人類自己又會很杞人憂天,明明很多矛盾不會發生,但是卻很喜歡聯想。
舉一個很簡單的小例子,如果一個人不是單身,聽到自己的女朋友訴說另外一對情侶吵架的故事,這個人就很有可能把這個故事帶入到自己身上,然後進行評判故事中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做的對或者不對,而很多時候,女朋友也許只是把這件事當一個小小的談資,而不是想要進行辯論,反而自己和女朋友有可能發生小小的吵架事故。
而在這個例子中,矛盾太簡單地發生了,也許是由於男女雙方的成熟程度不同,也許是某一方的同理心過於泛濫了,也許種種吧,然而吵架也是根本就可以避免發生,如果不是因為過度地聯想。(坦然而言,我自己誠然這種錯誤就沒少犯。)
隨著生活閱歷一點一點增加和自己一點一點慢慢不再那麼幼稚,又或者是因為知乎、微博、虎撲上面的對噴看多了,越來越感悟到人的複雜性,矛盾的多樣化,和杞人憂天吧。
人是社會的動物。————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從單獨的一個人來看,他與這個社會發生著很多關係,他可能是一個男性,他可能是一個程序猿,他可能從小長大的環境是小康,他可能道德標準很高,他可能稍微有一點點潔癖,他可能來自一個二線城市,他可能稍微有一點大男子主義,他可能喜歡的足球隊是利物浦,他可能喜歡的籃球明星是科比,他可能喜歡玩csgo,他可能最喜歡的明星是劉亦菲,他可能喜歡看爆米花電影,他可能喜歡的電競戰隊是rng,他可能很喜歡歷史,而且特別痴迷德國,是一個希特勒的粉絲。
(原來我本身是一個男生,所以就用男生舉例子了)
現在的社會和網路讓一個人接觸了很多信息,而人是有豐富的聯想的。
那麼,是否對他來說,那些喜歡咪蒙的女生就是他厭惡的人呢;那麼,那些網絡上否定小資產階級的人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觸碰到了他了呢;那麼,在他關注的小小的潔癖的地方,沒有做到的人是不是也讓他不開心,進而討厭那些沒有做到的人呢;那麼,那些有著一線城市自豪感的人是不是就是他厭惡的人呢;那麼,支持著曼聯、曼城的人就成了他的仇人了麼;那麼,詹姆斯的球迷是不是成為了他認為的猩猩迷;那麼,如果他歧視那些喜歡玩cf的人,是不是他也成為了別人眼中有優越感的人了;那麼,那些喜歡黑劉亦菲的人是不是在他眼中都是不可描述的;那麼,那些虛構歷史的公眾號是不是能引起他的憤怒呢;那麼,最近王思聰的「舒服了」,是不是讓他心生厭惡;那麼,二戰蘇聯粉是不是可以認為他是個「德棍」了呢。
同理,對於女生,也許也有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自己的特性或者說選擇帶來的所謂的「仇敵」。
當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佛系的人,也許從小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使得他們不太爭論和爭執。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家隔著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越來越肆無忌憚,大家喜歡像上文一樣所謂的樹立仇敵,所謂的抱團取暖,就比如虎撲上rng、ig粉絲的對噴,詹姆斯球迷和科比球迷的對罵,進而網絡上的汙言穢語越來越多,噴子也似乎越來越多。
而且每個人隨著時間的變化,人的想法也會改變,也許他漸漸地從粉德國變成了粉蘇聯,也許他漸漸地從喜歡劉亦菲變成了喜歡楊超越,但是他還是沒有完全脫離曾經粉德國的群體,又加入了新的粉蘇聯的群體。
所以越長大越發地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是複雜的,矛盾也是多樣化的。
但是這個世界上又是主要矛盾壓倒次要矛盾的,比如我們可能在網絡上激情互噴,化身keyboard man,但是在真正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要努力工作,解決溫飽的,也相信這是中國絕大多數人的主要生活。
所以,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儘量能夠做到多努力解決我們的主要矛盾,在網絡上稍微佛系一點,不要在網絡上太過動氣,也不要因為雙方所謂的陣營不同,就去敵視。
當然做到這點很難,把握度量也很難,比如我自己深刻明白這個道理做的依舊很差,會讓網絡上的話語影響自己的心態。
而且社會也是很複雜的,比如設計一次出遊,有的人比較了解歷史,厭惡印度尼西亞;但是有的人更關注美景,喜歡峇里島。這種情況下矛盾就真的體現了吧,而這裡有牽扯到了愛國、國家教育以及小粉紅、帶路黨的爭端了。
寫到了這裡不知道如何結尾,希望我們在生活都能夠很快樂地過每一天吧~
對了對了,最後說一下,上面虛構的人物和我都沒關係
我永遠喜歡的NBA球星是詹姆斯,湖人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