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怎麼制止孩子?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

2021-01-10 糖果的媽媽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出現過搶其他小朋友玩具的現象,總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

而且孩子的大腦反應非常的快,有的時候家長還來不及阻止,自家的孩子就已經把別人家寶寶的玩具搶到了手,家長對此也是十分的無奈。

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爸媽很頭疼

閨蜜家的寶寶瑤瑤性格非常的活潑,一點也不怕生,走到哪裡都好像是自己家一樣。

前兩天閨蜜帶著瑤瑤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拿出來很多的玩具給她。

朋友家的孩子比瑤瑤小一點,有些內向,就一個人在旁邊玩著小火車,瑤瑤感覺他的小火車很好玩,直接上手搶走了。

看到這番情形,朋友家的孩子用大哭來求救,閨蜜把玩具搶了過來,瑤瑤又哭了,實在是讓人頭疼。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呢

1、 家庭因素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那是相當溺愛,要什麼給什麼,就連天上的星星都能給你摘下來。這樣孩子慢慢會覺得,她想要的東西就理所應當是她的東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長不滿足孩子的任何訴求,總是用各種理由搪塞,孩子得不到滿足就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父母工作過於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孩子,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

2、 孩子的發展問題

佔有欲:從寶寶一出生到兩歲的時候,在這段時間裡面孩子的佔有欲非常的強,認為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東西,拿玩具其實是在拿自己的。物權意識:再大一點孩子會慢慢有物權意識這個概念,她可以分清楚東西是誰的,不是誰的。但是又比較自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還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自我控制力不足: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是非常薄弱的,當看到別人有好玩的玩具時還是忍不住去拿。

注意三點,解決寶寶愛搶東西的問題

在父母們的眼中,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是一種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但是其實這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事情,是他們建立物權意識的信號。

所以我們不能上去就指責孩子,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防止這些行為。

1、 合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存在,家長們不能全都滿足也不能置之不理。

可以與孩子制定一個原則,只要不觸碰到底線,可以滿足孩子的一些合理訴求。如果更大一點,可以讓孩子付出一定的代價,讓他們明白不能不勞而獲。家長也要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心理上的交流,讓孩子從心裡獲得滿足感。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想要獲得關注而去搶別人的東西了。

2、 出門帶一個玩具

家長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帶一個她最喜歡的玩具,因為當看到別人在玩的時候難免會有點心痒痒。

自己有就不會去羨慕別人,而且孩子還可以和別人交換玩具,不僅學會了分享還可以收穫到一個朋友。

每一個孩子的心裡想法都是不同的,但孩子都是很容易滿足的,所以帶一個玩具是一個好辦法。

3、 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還小不懂得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往往採取最直接的搶。

當我們在意識到這個情況的時候就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說,禮貌的詢問別人,可不可以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會。

這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詢問別人的同時會讓孩子懂得什麼是文明,有利於提高孩子與人的溝通表達能力,讓孩子更好的學會為人處世。

【糖果媽媽寄語】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特質,孩子們可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這需要我們的正確引導而不是一昧的指責。

家長們可以探索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一點理性,慢慢幫助孩子改正這個壞習慣。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會不會「搶」別人的東西呢?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搶別人玩具?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家長不妨這樣處理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麗麗最近發現一個事情,自己家裡的孩子在和幼兒園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總是特別喜歡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每次都把其他小朋友弄的又哭又叫。面對這種情況麗麗感覺到非常煩惱,不知道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
  • 兩個孩子搶玩具,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1、情況是你家孩子先拿到,別人搶。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對另一個孩子說這個是我們先拿到的,然後問孩子願不願意給他玩,如果願意就沒事,如果不願意,那就一起要回來。(為了避免不講理的家長,在說玩具是我們先拿到的時候,儘可能給大人聽到,不然誤以為欺負她孩子),這樣自己愛孩子會認為媽媽是站在自己一方的,而且也學到了規則。2、情況是別人先拿到,自己孩子搶。
  • 低情商孩子的10大特徵,家長注意了!
    情商決定孩子的未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超級情商。可現實生活中,孩子的任性、自私、拖拉和自我中心,總是讓父母煩惱不已。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情商低以及不恰當的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並引導改正。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問了:那麼情商低體現在哪裡呢?
  • 孩子總是摸私處、女孩夾腿,這是「性早熟」嗎?要不要制止?
    正當我在想問題的不經意間,兒子與我的視線對上了,那刻的世界好像是被按了暫停鍵,安靜得連塊棉花掉地上都能聽得見……3秒後這種讓人窒息的瞬間才被打破——兒子看我沒說話,就繼續去忙活兒了。感覺自己好失敗啊,這種情況該怎麼去制止才好呢?——一位正在發愁的媽媽假如你是這位孩子的父母,當你看到這樣的場面時,你第一反應會是什麼樣的呢?
  • 請幫幫你的孩子,勇敢制止!
    然而,總是難免遇到不識趣的大人,甚至是長輩,去逗Evan仔,跟他說:「等你媽媽肚子裡的寶寶出來,你媽媽就不愛你咯」「你媽媽肚子裡的是弟弟還是妹妹啊,哈哈,等寶寶出來,寶寶就會和你搶玩具了,到時候你就沒玩具了呢 ……」每次遇到這種人,我都會不客氣地制止,請其不要再這麼說!
  • 孩子總是咬指甲,是營養缺乏造成的?醫生:家長這樣制止很有效
    除了咬指甲,像不自覺地磨牙、吮指、咬鉛筆頭、挖鼻孔或口式呼吸等動作,都屬於同一類的行為,大都是不自覺和無意識的。咬甲症一般開始於童年,到了青春期會逐漸加重,很多人還會將這個毛病延續到成年以後。咬甲症還有一定的遺傳性,父母有這種毛病的,孩子咬指甲的可能性也會大增。
  • 幼兒園沒給孩子換溼褲,媽媽家長群質問炸鍋:家長明智做法是什麼
    有的孩子上幼兒園後,仍然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認為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什麼玩具都要自己先玩,結果在幼兒園裡就會表現出經常搶小朋友的玩具等霸道行為,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大家的排斥和孤立。所以,建議家長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給孩子多帶幾樣玩具,讓孩子主動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慢慢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 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孩子平和又知禮
    小王怎麼和孩子說,她都聽不進去,到後來小王的耐心也沒了,直接對著孩子打了一巴掌。涵涵哭得更兇了,對著她媽媽又打又踢,最後都沒來得及吃飯,小王就直接帶著孩子回家了。小孩子的確不懂事,但是有時候難免會有自己的脾氣,但是也要有一個度,不可以無節制的發脾氣。因此家長要多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掌握孩子總是愛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 「媽媽,同學零花錢比我多」,面對孩子攀比,家長要怎麼處理?
    而現在的孩子,每天都能從父母哪裡拿到一點零花錢。這是好事,孩子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也是壞事,因為年幼的孩子會互相攀比零花錢。「媽媽,同學零花錢比我多」,面對孩子攀比,家長要怎麼處理?「媽媽,同學零花錢比我多,我也想要多一點。」
  • 【必看】千萬別教養出一個不受歡迎的別人家的孩子!
    早教課上,有那麼一個孩子,不遵守秩序,亂搶別人的東西,不是推別的小孩一把,就是打人家一下,還總是搶完東西後朝人家吐口水。  某婚宴餐桌上,有個八九歲的小孩子,每上一道菜總是先往自己的盤子裡夾很多。  總是有一些家長,在別人指責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時,擋在自家娃前面護犢子,理由無非是「他還是個孩子」,你們都是成年人,怎麼能跟孩子一般計較呢?
  • 孩子「姐姐搶我的玩具」,媽媽「你可以搶回來」,還有一句重要
    孩子分享的行為,一定是要孩子自發的、願意的,而不是被父母要求、強迫的。身邊經常有這麼一幕,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孩子的玩具被搶,父母或者長輩,總是安撫孩子:「你是乖孩子(哥哥/姐姐 ),要學會分享。」我不是說教孩子分享不對,只是我們希望孩子有素質,教孩子照顧別人的感受,但我們卻忽略了,教孩子維護自身的權利。一味地讓孩子去分享,也許人人都誇孩子懂事。
  • 孩子「順手牽羊」拿別人家東西怎麼辦?你的態度很重要!
    文 | 堂媽(堂小楠)冷靜處理、不給孩子貼標籤閨蜜的兒子今年四歲,每天在幼兒園都過得很開心,看不出來他有什麼異常。未經別人準許就拿走了別人的東西肯定是不對的,我們一定要制止並且教育這種順手牽羊的行為,但也要講究方法策略。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大多數家長情緒上是驚恐、憤怒,採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罵,但收效甚微。
  • 孩子「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為什麼喜歡「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有的家長在家裡發現了多餘的玩具、零食等,總會找孩子問清楚。如果確定孩子是拿的別人的,就會生氣,甚至打罵孩子,往往忽視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1.家長過分溺愛誰家的孩子都是寶,家長溺愛孩子並不少見。有的家長甚至是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
  • 孩子總是亂扔東西?3招讓TA學會主動整理!
    這裡父母要傳達的信息是,只要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東西扔到正確的地方,扔東西就沒有問題。而且如果掌握足夠的技巧,扔東西還會變得更有趣。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不斷地重複,一遍一遍地提醒,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他們最終就能記住扔東西的規則。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1.缺乏「物權意識」孩子偷東西的行為是因為他的物權意識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孩子分不清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在他們的腦海中,認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都是我的,我只是想把它拿回家而已,並沒有別的意思。3.父母不好的示範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其實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有些家長在平時生活中總覺得孩子小就不尊重孩子,亂拿亂用孩子的東西,當他家中有朋友到訪時,還要強行逼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進行分享,這就讓孩子沒有物權的概念,逐漸形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睿智的家長和老師這樣「四步」處理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文丨禾禾媽媽 各位父母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困惑? 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
  • 孩子的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校中,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不論孩子以後從事什麼職業,都是要從基礎做起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他們給予孩子的「教育」,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平庸的人,剝奪孩子創造美好事物的機會。你有怪癖嗎?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偷東西的孩子在家長心中會被烙印「小偷」兩個字,也是孩子一生走不出去的陰影。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而這則典故也給所有的父母敲響了警鐘,那就是當孩子出現偷盜行為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要制止孩子,要讓孩子杜絕這種「壞毛病」。可是,大家捫心自問,你小時候有沒有偷過父母的錢,有沒有偷過別人家你感興趣的東西呢?
  • 出色的家長知道要恰當地拒絕孩子!
    現在,在中國的家庭中,有的一個孩子,有的兩個孩子,家長們對於自己的孩子真是特別寵愛。從孩子的爸爸媽媽,到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有孩子的外公外婆,全都圍著孩子轉。很多家長都有了這樣的想法:只要是孩子提出的想法和要求,都要滿足孩子。但是,我們的教育專家卻這樣認為:一名出色的家長,不僅能滿足孩子的要求,還要懂得恰當地拒絕孩子。好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是可柔可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