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酷吏,國之爪牙——郅都的悲劇人生

2020-12-21 各領風騷亂世英傑

他是鐵血硬漢,不懼權威,心中只有國家,再無其他。他愛用嚴刑酷法,殺人如麻,手段令人膽寒。他鎮守邊疆,抵禦外侮,令敵人聞風喪膽。他是豪強眼中不敢仰視的『蒼鷹』,也是戰克之將,國之爪牙。同時他也因為得罪權貴落得了悲慘的下場。他就是西漢酷吏,名將——郅都。

郅都

郅都是楊縣人,在漢文帝時期只是一個小小的郎官,因為直言敢諫,朝中上上下下都懼他三分。等到漢景帝執政時期,有一回,漢景帝帶著寵妃賈姬,郅都和一幫隨行的大臣和士兵一起到上林苑遊玩。賈姬去上廁所,正當賈姬進廁所的時候,有隻野豬也跟著進去了。賈姬嚇得花容失色,大喊救命。漢景帝一看也急了,驚叫一聲:「不好,我的愛妃啊。」他連忙焦急地對站在身旁的郅都說:「還愣著幹嘛,快去救人啊。」郅都卻跟沒聽見一樣,按著寶劍一動不動地站著。漢景帝心想:「郅都一定是不好意思,那我親自去救人」說完了衝出寶劍就往廁所裡衝。郅都立馬攔住了景帝,說:「陛下身邊美女多的是,少一個賈姬又有什麼?您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國家怎麼辦,太后怎麼辦呢?」漢景帝只好作罷,滿懷不安地盯著廁所,祈禱千萬別出事兒。好在有驚無險,野豬沒有傷害賈姬,只是在廁所裡轉了一圈就溜溜達達地出來了。

賈姬

死裡逃生的賈姬回宮怎麼哭怎麼鬧我就不管了。自這件事之後,漢景帝覺得郅都是個忠誠的可用之才,賞賜給他一百斤黃金。後來此事傳到了竇太后的耳朵裡,竇太后也對郅都大加讚賞,說:「難得此人能如此為國家大事著想,不徇私情。」也賞了郅都一百斤黃金。從此郅都得到了重視。

郅都這個人一向剛正不阿,堅持原則,不畏強權。他喜歡是用嚴刑峻法,對待違法的人毫不容情,必然要依法辦事。郅都為官清廉,從來不收受賄賂,貪贓枉法。別人給他送禮,他不接受。別人向他求情,他也不聽。他曾經說:「我既然在朝為官,理應秉公辦事,怎麼能因為掛念家中的妻子兒女而徇私情呢?」

當時濟南的豪強瞯氏家族,有300餘家,盤踞在那裡欺壓百姓,巧立名目,無惡不作。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可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瞯氏家族勢力太強大,連太守都不敢惹他們。漢景帝知道後心說「這還了得?」他任命郅都為濟南太守,治理濟南。郅都可跟別的太守不一樣。管你有多大勢力,只要犯法就應該依法治罪。郅都上任之後就派人搜集瞯氏的罪狀。瞯氏在當地早已壞事做盡。罪行累累。收集到的罪狀堆了一大堆。郅都選定吉日,當著濟南百姓的面將瞯氏家族的首惡就地正法。瞯氏家族的其他人看了無不心驚膽戰,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了。此舉大快人心,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郅都在濟南待了一年,把那裡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漢景帝

由於政績突出,漢景帝把郅都調回京城,任命為中尉。郅都性格耿直,不徇私情。他的心裡只裝著原則和國家,沒有其他。不管你是皇親國戚還是達官顯貴,只要犯了法必然要按律處置,毫無留情。你想要靠疏通賄賂來免罪,在郅都面前根本沒戲。百姓不敢違法亂紀,達官顯貴也不敢為非作歹,就連皇親國戚見到他也要畏懼三分。官員們說:「郅都的目光就像蒼鷹一樣銳利,令人膽寒,不敢直視。」因此郅都有了「蒼鷹」這個外號。

蒼鷹

正因為郅都的種性格,得罪了太多的人,他最終捲入了政治鬥爭,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事情起源於廢立太子的風波。漢景帝原本立的太子是他的長子劉榮。可是因為她的母親慄姬失德善妒,漢景帝很反感她,將慄姬打入冷宮,立王夫人為皇后。太子劉榮也被貶為臨江王,王夫人生的兒子劉徹被立為太子,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漢武帝。慄姬不久憂鬱而死。

慄姬

劉榮成了奪嫡之爭中的失敗者,失去了繼承權。鬱郁不得志的他開始肆意妄為,縱情享樂。有一回劉榮擴建王府的宮殿,竟然佔用了太廟的土地。這在當時可是大逆不道的罪過,應當判處死刑。漢景帝下令將劉榮逮捕入獄。就在劉榮進京的途中,他所乘的車的車轍斷了。劉榮覺得這很不吉利,心中惶恐不安。江陵的父老也說:「王爺這一去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劉榮

其實劉榮還保存著一線希望,覺得自己畢竟是父親的親兒子,也許父親會放過自己一馬。然而漢景帝卻派郅都審訊他。劉榮本能地感覺到了寒氣逼人。郅都僅僅是按照以前慣有的風格對他嚴加審訊,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但對於剛從太子的寶座上被拉下來。又犯了大罪將要被親生父親處死的劉榮來說,無異於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誰都知道郅都為人嚴酷,不徇私。父親叫他審訊自己,擺明了就是不給自己活路。絕望之下,劉榮承認了所有的罪行。並且向郅都索要刀筆,給父親上書謝罪。刀筆是古代的書寫工具,有點像現在人用來雕刻的小刻刀。西漢時期,人們還是在竹簡上寫字,寫錯了就用刀筆刮掉。所以『刀筆』就相當於古代的塗改液。郅都害怕劉榮寫完信後自殺,下令讓獄卒不要給他刀筆。竇太后的弟弟竇嬰偷偷地給了劉榮刀筆。劉榮寫完信之後,含恨自盡。

竇嬰

噩耗傳到了竇太后的耳朵裡,竇太后不禁放聲大哭,老淚縱橫。劉榮是她最喜歡的孫子啊,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她怎能不悲傷。竇太后把一切的責任歸於郅都身上,認定是郅都逼死了自己的孫子。她對郅都狠得咬牙切齒,破口大罵說:「郅都這個混小子,竟然連我的孫子都敢動,簡直是不要命了。不殺他難解我心頭之恨。」她勸漢景帝把郅都處死。漢景帝知道郅都人才難得,不忍心殺了他,跟竇太后爭吵起來。最終景帝想了個主意,派郅都到雁門鎮守邊關,遠離朝廷,這樣就可以躲過太后的制裁。

竇太后

郅都不僅治理奸邪的能力出眾,軍事才能也十分了得。他到了雁門就展示出了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韜略。幾次將匈奴軍隊打得狼狽不堪,大敗而回。匈奴人見了他如同見了蛇蠍猛虎,匈奴軍隊來侵犯,只要看到郅都來鎮守,連打也不敢打就直接望影而逃。直到郅都死了,匈奴人都不敢攻打雁門。匈奴人有個習慣,打不過誰就把誰的形象做成草把子,讓士兵們練習射箭。匈奴將領用稻草扎了個郅都,讓士兵們練箭,沒想到竟然沒有一個人敢直視,箭自然射不中。這雖然有些誇張,但郅都的英勇無敵可見一斑。

雁門關

如果郅都能終老於雁門,也算是件好事,然而殘酷的命運並不打算放過他。郅都的威名從匈奴傳到了大漢,最後傳到了竇太后的耳朵裡。竇太后不禁又勃然大怒,說到:「我兒子陽奉陰違,郅都竟然沒有死。」他讓漢景帝必須處死郅都。漢景帝還是捨不得這樣的國家棟梁。他據理力爭,跟竇太后沒完沒了地爭吵。最後景帝說:「郅都可是忠臣啊?」竇太后反唇相譏:「臨江王難道不是忠臣嗎?」這話正中景帝的要害。在封建社會,人治大於法治。雖然有法可依,但是犯了法該判什麼罪,解釋權屬於統治者。換言之,就算劉榮犯了死罪,景帝決定不殺他,他也不會死。劉榮實際上死於景帝之手,郅都只不過是個替罪羔羊罷了。

郅都之墓

景帝無言以對,只得下令將郅都斬首。郅都這個國家棟梁就死在了政治鬥爭中。也許他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命運。可是他也沒有辦法,封建社會,臣子只是帝王玩弄權術的棋子。漢景帝也許有不舍和後悔,可為了掩人耳目,只得做個順水人情。帝王就是這樣翻臉無情,像郅都這樣的人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令人唏噓不已

相關焦點

  • 戰之克將,國之爪牙,「蒼鷹」郅都
    ——西漢名臣之「郅都」郅都(生卒年不詳),山西省洪洞縣)人,西漢時期著名的酷吏能臣。後人稱其為「戰之克將,國之爪牙」。(圖片來自網絡)他步入仕途之初,先是以郎官的身份侍奉
  • 他們是漢朝的包青天,為何被稱之為酷吏?郅都和張湯誰的能力更強
    西漢皇帝名為尊崇儒家,前期甚至尊崇黃老學說,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任用法家治國,所以西漢初期,長期存在一大批酷吏。酷吏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郅都和張湯這兩個人。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是漢朝最為輝煌的時代,那就是文景之治到漢武大帝時期。
  • 名聲極差、但卻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酷吏群體
    這個「侍衛」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名為郅都,不救妃子算小意思,後來他成了西漢知名酷吏,屠殺豪族、收拾皇親國戚毫不手軟,眾人聞風喪膽,送給他「蒼鷹」的外號;在《史記·酷吏列傳》中,司馬遷也毫不吝嗇的對他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
  • 歷代都有酷吏,清朝時期的酷吏最變態,設計的刑具讓人求死不得
    西漢時期,地主豪強勢力急劇擴張,藐視國法,在地方也做起了「土皇帝」。在濟南頗有惡名的瞷氏,仰仗著家中財力雄厚,人丁旺盛,經常與朝廷唱反調。由於,當時朝廷並未針對豪強地主制定相應的政策,所以,地方官對此毫無辦法。為了解決豪強藐視中央,為禍地方的情況,漢景帝派拜郅前往濟南擔任太守,對這塊豪強問題的「重災區」進行整治。
  • 漢朝的人物:酷吏郅都,身死長安城,常使英雄淚滿襟
    漢朝,有一特點,皇帝常常任用酷吏。而他們,是皇帝的工具,鎮壓豪強,打擊諸王,為皇權的鞏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傷人者,終傷己。酷吏們,是皇帝手中的棋子,用則封官拜爵,棄則丟官亡命。《史記》、《漢書》、《後漢書》記載酷吏共計16位,得善終者僅5位。多少為非作歹之徒,死於酷吏之手,酷吏們為民除害,維持著地方、京師的朗朗乾坤,而來自於貴戚與官宦階層的怨恨情緒,卻如火山內的巖漿般積聚。郅都,河東大陽人(今山西洪洞縣),景帝時,任中郎將。
  • 西漢第一酷吏怎麼發跡的?景帝寵姬上廁所遭遇野豬,他不救反阻撓
    西漢的上林苑,很像現如今非洲的野生動物園,不僅大得不得了,而且裡面還散養著各種飛禽走獸。皇帝遊上林苑,一般情況下並沒有特殊保護,如果不巧遇到大型猛獸出沒,有時候還挺危險,大漢朝就出現過皇帝在上林苑遭遇老虎,妃子奮不顧身,阻擋老虎,遮蔽天子的英勇事跡。
  • 漢景帝寵妃賈夫人上廁所遇野豬,酷吏郅都為何敢公然違命不去救?
    但也有例外,在西漢漢景帝時期,有個叫郅都的人,就敢公然違抗漢景帝的命令,不但沒有受到處罰,還得到了賞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聽我慢慢道來。事情是這樣的,上林苑當時是皇家狩獵的場所,那裡圈養著很多野獸。有一次,漢景帝帶著他的妃子們去上林苑遊玩。人有三急,當時漢景帝的一個寵妃賈夫人內急需要上廁所,於是一個人來到廁所,漢景帝等人在不遠處等候。突然,從廁所中傳來一聲尖叫,一頭野豬闖進了廁所。
  • 繼任減宣之位的杜周,西漢十大酷吏之中結局最好的一位御史官
    所以一般到最後,漢武帝為了收復民心,十大酷吏的結局都是沒有幾個落得了好下場,無一不是被處罰和問罪的。而在西漢十大酷吏之中,繼任減宣之位的杜周,結局卻是最好的一位。他是如何為官的呢?他又是因為什麼樣的做法才避免了自己悲慘的結局呢?現在就讓我們回顧歷史,去看看杜周這個酷吏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吧!
  • 酷吏郅都,漢景帝身邊冷血無情的殺手,忠於皇上卻被無情拋棄
    說起漢景帝,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是一個對權術駕馭嫻熟的皇帝,性格偏於冷酷,歷史上記載他的長子劉榮的死和他有很大的干係,有歷史學家推斷就是他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劉榮,當時劉榮因為擴建宮苑,不小心侵佔祖廟而被抓入獄的時候,他曾向酷吏郅都要紙和筆,向父親表明罪責,但是當時的郅都已經深受漢景帝的器重
  • 大漢蒼鷹郅都,內壓豪強,外鎮匈奴
    而漢景帝時期的郅都,首開執行嚴刑峻法的例子,對內大力打壓豪強和王公貴族,成為眾多酷吏效仿的對象。 郅都在漢文帝時期不過是個郎官,在漢景帝上臺後才成為中郎將,期間也沒有太大的作為。不過,他跪阻漢景帝救自己的寵姬,才給他帶來一條向上升遷的大道。事情很簡單,漢景帝帶人一起去上林苑打獵,寵姬賈姬上廁所,正好一頭野豬也進了廁所。
  • 大漢「蒼鷹」郅都:皇親國戚、列侯、匈奴都怕他!
    郅都,河東大陽(今屬山西洪洞東南)人,西漢著名酷吏,為官清正廉潔,執法不畏權貴,曾以嚴刑峻法打壓不法的豪強勢力而聞名朝野。歷任郎官、皇帝侍從、中尉、中郎將、雁門郡太守、濟南太守等官職。《漢書》記載:「嘗從入上林,賈姬在廁,野彘入廁。上目都,都不行。
  • 寵妃如廁遇野豬,景帝出手酷吏阻—郅都版的「成也蕭何敗蕭何」
    漢景帝在位期間,為矯正先前政刑寬簡、豪強作惡的局面,曾起用過一批執法嚴厲、不畏權貴的酷吏,郅都即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郅都官至中郎將,其為人耿直,不畏懼強權,敢於直諫,再加上遇事比較冷靜,且為人冷酷、嚴厲、清廉,便得了個綽號「蒼鷹」。
  • 「循吏」與「酷吏」的「為吏之道」
    太史公司馬遷給後世官吏提供了一面借鑑的鏡子,在《史記》中,司馬遷區分了兩大類官員,分別以「循吏」「酷吏」名之,並為之列傳。從此,後世亦多以「循吏」和「酷吏」,來評價官員。司馬遷為循吏和酷吏列傳,本不在同一個評價層次上,「循吏」「酷吏」都不是完美的官員形象,但後人不察,往往將兩者對立。於是後人心目中「循吏」一般解讀為才能平平、老實顢頇的官員,「酷吏」則是有才無德、行事張揚的能吏。
  • 揭秘西漢盛世:武帝治下的西漢王朝真像史書裡寫的那麼繁華昇平嗎
    只可惜,公孫弘為之付出了努力,卻事與願違。西漢的社會道德不但沒有提高,風俗不但沒有改良,甚至還朝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稍鶩於功利矣」——「稍」字在這裡應該作「漸趨」講,就是說社會矛盾漸趨尖銳甚至有了激化的傾向。如果不用嚴刑峻法加以彈壓,根本就鎮不住。這已不是「導之以德」而是「導之以政」,不是「齊之以禮」而是「齊之以刑」。
  • 大漢「蒼鷹」郅都,匈奴人聽說他的名字,連弓箭都嚇得舉不起來
    竇太后聽聞此事,對郅都非常敬重。《史記》記載:「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入廁。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柰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亦去。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