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人物:酷吏郅都,身死長安城,常使英雄淚滿襟

2020-12-21 歷史的春秋

漢朝,有一特點,皇帝常常任用酷吏。而他們,是皇帝的工具,鎮壓豪強,打擊諸王,為皇權的鞏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傷人者,終傷己。

酷吏們,是皇帝手中的棋子,用則封官拜爵,棄則丟官亡命。

《史記》、《漢書》、《後漢書》記載酷吏共計16位,得善終者僅5位。多少為非作歹之徒,死於酷吏之手,酷吏們為民除害,維持著地方、京師的朗朗乾坤,而來自於貴戚與官宦階層的怨恨情緒,卻如火山內的巖漿般積聚。

郅都,河東大陽人(今山西洪洞縣),景帝時,任中郎將。當時濟南郡境內有一股地方豪強勢力——瞷氏,以宗族300餘家為骨幹,搶男霸女,控制鹽鐵,為害一方,但其家族勢力太大,並且與貴戚有勾連,歷任郡守投鼠忌器,只得任由他們胡作非為。

朝廷很清楚當地的情況,公元前154年(前元三年)漢景帝任命郅都為濟南郡守,收拾亂局。

郅都到任後,在充分收集證據後,以雷霆手段,一改歷任郡守「循常法,講義禮」的做法,採取以暴制暴方式,捕殺瞷氏宗族首領十餘人,將他們族誅,很快將濟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條,路不拾遺。

公元前150年(前元七年),漢景帝遷郅都為中尉,他執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都側目而視,送其綽號「蒼鷹」

漢景帝繼位之初,後宮之中,他十分寵愛慄姬。漢景帝劉啟還在東宮時,年方十四歲的慄姬就入東宮侍奉,她擅長歌舞,溫柔似水,二十歲的劉啟,對她著迷得很。小兩口如膠似漆,恩愛的日子總是很短暫,十幾年的的時間,不經意間,就過去了。他們的兒子劉榮,18歲時,被立為太子。

母以子貴,慄姬的生活,似乎也順風順水,皇后之位似乎唾手可得。

慄姬卻恃寵而驕,變得狂傲起來,漢景帝對慄姬漸生厭惡,她卻不自知。恰在此時,長公主劉嫖前來尋求聯姻,想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為妻,慄姬卻傲慢地拒絕了,令長公主劉嫖十分惱怒。

這成為了壓死慄姬的最後一根稻草。

身為姐姐,長公主劉嫖在漢景帝面前,說話相當有分量,她添油加醋地中傷慄姬,讓漢景帝徹底放棄了慄姬,將她打入永巷,永不見面。

母憑子貴,子隨母衰。慄姬失寵,太子劉榮的日子自然難過,公元前150年(景帝七年),劉榮被廢掉太子之位,貶為臨江王。

很快,他被扣上「欺佔太廟」的罪名,投入大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是漢景帝為新太子劉徹掃除隱患,使出的殺招。

而經手這個案子的,就是郅都。

郅都為人勇敢,卻並不傻,他明白自己面對的是什麼危局:若秉公辦理,勢必要傷害到廢太子劉榮。劉榮沒機會翻身了,他並不可怕,可疼愛孫子的老太太竇太后,才讓郅都頭痛;若不辦理,那就違背了當朝皇帝的意願,更加危險。

思慮再三,郅都還是硬著頭皮,執行君命,將劉榮關在廷尉府,嚴加審訊。

作為皇帝不中意的兒子,下場將有多麼悲慘,劉榮心中十分清楚。恐懼始終籠罩著他,暗無天日的牢獄,令他覺得無任何希望,萬念俱灰之下,他自殺了。

(漢景帝)

有為之君,心中只有江山與社稷,哪有什麼兒子與父子。劉榮死了,漢景帝放心了,郅都卻慘了:竇太后誓要殺掉郅都,為孫兒報仇。

牆倒眾人推,怨毒的人群,嗅到這股風氣,餓狼般地向郅都撲來,必欲除之而後快。

漢景帝卻不想殺郅都,他需要這麼一把刀,去收拾天下不老實的豪強、諸侯,樹立皇帝權威。漢家從劉邦建國始,雖奉黃這術治民,卻用法家之術治吏、治皇親國戚。

但劉啟又是孝子,母命也不好違抗,他只得將郅都悄悄地免職,廢為庶人,發回原籍。對竇太后慌稱,郅都已被處死。

失落的郅都,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心中還是不免難過。他失魂落魄地乘著馬車往原籍走。

出人意料地是,他在半道上接到了漢景帝的委任詔命:著郅都為雁門太守,直接赴任。

郅都內心十分激動,對漢景帝感恩戴德,立誓守好雁門,不讓匈奴入侵。

雁門,位於山西代縣,「天下九塞,雁門為最」,依山傍險,東走平型關、倒馬關、紫荊關,直抵幽燕,西去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

李廣也曾在此戍守,是匈奴擾略漢朝的邊境重地之一。

李廣離任後,這裡成為匈奴重點攻擊的關城。

郅都來到這裡,看到這樣情景:關城破舊,士無戰心,民如驚鳥,百業荒疏。

這樣的關城,就如砧板的一塊肉,任由匈奴來宰割。

一股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郅都發誓:興雁門,強軍力,御匈奴。

他親率將士百姓,將雁門關加固整修一新,打造守城器械,多備弓弩、箭簇,同時訓練士卒。

雁門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郅都與副將們一起,認真研究,反覆演練,使軍士掌握關城防守戰法,他還從百姓之中選拔精壯小夥,充實到雁門守軍之中。

每到匈奴進攻,郅都就會身先士卒,登城指揮。事實證明,郅都不但是威嚴的辦案者,更是一名優秀的邊將,他指揮有方,使軍民以最少的代價,牢牢守護住這座雄關。

在雁門關,郅都守了五年,匈奴人氣急敗壞,想攻破雁門,就是無法踏入關城半步。

於是,匈奴人使出「借刀殺人」之計,派出使者,向漢朝遞交國書,表明匈奴之所以猛烈攻漢,責任在於雁門太守郅都主動攻擊匈奴,才引發戰爭,希望兩家能從此罷手。

漢景帝知道,這只是匈奴人的詭計,不予理睬。

竇太后卻不依不饒,她強迫漢景帝下詔,將郅都從雁門關,抓捕回長安,問責下獄,隨即將他腰斬於長安西市。

匈奴人得到消息,歡呼雀躍,兵鋒直指雁門關。繼任的雁門太守馮敬,指揮無方,雁門關被攻破,兩千餘名漢軍戰死,馮敬殉職,萬餘名百姓被殺,雁門關被嚴重破壞。

飛騎將情報傳送到長安未央宮,漢景帝心如刀絞:郅都若在,何有如此慘況發生,唉!

邊境地區,蒼鷹常常在天空盤旋。人們都記得,烽火雁門關,曾經有一位令豪強切齒的酷吏在此駐守,他百戰不懼,敵人畏其英名,數年不敢靠近邊城,沒想到,他卻身死於自己人手中。「戰士身死長安城,常使英雄淚滿襟」。

相關焦點

  • 他們是漢朝的包青天,為何被稱之為酷吏?郅都和張湯誰的能力更強
    西漢皇帝名為尊崇儒家,前期甚至尊崇黃老學說,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任用法家治國,所以西漢初期,長期存在一大批酷吏。酷吏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郅都和張湯這兩個人。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是漢朝最為輝煌的時代,那就是文景之治到漢武大帝時期。
  • 漢景帝寵妃賈夫人上廁所遇野豬,酷吏郅都為何敢公然違命不去救?
    但也有例外,在西漢漢景帝時期,有個叫郅都的人,就敢公然違抗漢景帝的命令,不但沒有受到處罰,還得到了賞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聽我慢慢道來。事情是這樣的,上林苑當時是皇家狩獵的場所,那裡圈養著很多野獸。有一次,漢景帝帶著他的妃子們去上林苑遊玩。人有三急,當時漢景帝的一個寵妃賈夫人內急需要上廁所,於是一個人來到廁所,漢景帝等人在不遠處等候。突然,從廁所中傳來一聲尖叫,一頭野豬闖進了廁所。
  • 歷代都有酷吏,清朝時期的酷吏最變態,設計的刑具讓人求死不得
    郅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濟南的豪強問題,在全國引發轟動,附近的太守都以郅都為榜樣,在各地撲殺豪強勢力。看起來,這是個振奮人心的故事,實則不然。郅都雖然打壓了地方武裝,但是,卻給官場開了個壞頭。後來,那些以郅都為榜樣的官員,都開始效仿郅都的作風,以至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逐漸演變為「酷吏」,殺伐無數。
  • 《凹凸世界》:逃跑未捷身先死,常使觀眾淚滿襟
    性格:冷靜理智,果斷匹配詩詞:逃跑未捷身先死,常使觀眾淚滿襟匹配歌曲:用心良苦——張宇你說你,想要逃,偏偏註定要落腳情滅了,愛熄了挺可愛(ω)身份:原凹凸世界第107號參賽者,因為感覺無望取得凹凸大賽的勝利,而試圖帶著大賽賦予的能力和維德一起逃走,結果被丹尼爾回收性格:暴躁,衝動,無腦,行動派,基本聽從維德的指揮匹配詩詞:人生自古誰無死,
  • 名聲極差、但卻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酷吏群體
    如果我們望文生義,認為這類人是「封建時代糟粕」的話,那就顯得過於武斷了:酷吏任何朝代都有,但最有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時期,正是在以強大著稱的漢朝。他們的存在,高度吻合了特定時代下的人性、制度需求;甚至對照現代職場領域,也能讓人產生一些共鳴。結合郅都這個人,我們來探究下「酷吏」的獨特之處。
  • 西漢酷吏,國之爪牙——郅都的悲劇人生
    郅都郅都是楊縣人,在漢文帝時期只是一個小小的郎官,因為直言敢諫,朝中上上下下都懼他三分。慄姬劉榮成了奪嫡之爭中的失敗者,失去了繼承權。鬱郁不得志的他開始肆意妄為,縱情享樂。匈奴人見了他如同見了蛇蠍猛虎,匈奴軍隊來侵犯,只要看到郅都來鎮守,連打也不敢打就直接望影而逃。直到郅都死了,匈奴人都不敢攻打雁門。匈奴人有個習慣,打不過誰就把誰的形象做成草把子,讓士兵們練習射箭。匈奴將領用稻草扎了個郅都,讓士兵們練箭,沒想到竟然沒有一個人敢直視,箭自然射不中。這雖然有些誇張,但郅都的英勇無敵可見一斑。
  • 酷吏郅都,漢景帝身邊冷血無情的殺手,忠於皇上卻被無情拋棄
    說起漢景帝,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是一個對權術駕馭嫻熟的皇帝,性格偏於冷酷,歷史上記載他的長子劉榮的死和他有很大的干係,有歷史學家推斷就是他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劉榮,當時劉榮因為擴建宮苑,不小心侵佔祖廟而被抓入獄的時候,他曾向酷吏郅都要紙和筆,向父親表明罪責,但是當時的郅都已經深受漢景帝的器重
  • 大漢蒼鷹郅都,內壓豪強,外鎮匈奴
    有鑑於當時天下滿目瘡痍,漢朝初期奉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政策,選用的官吏都屬於老實巴交的人,因此對王公貴族和老百姓都極少幹涉,甚至說沒有幹涉。由於天下太平日久,漢朝就逐漸形成了上至王公貴族驕橫無比、民間豪強大族豪橫無比的局面。尤其是,民間豪強大族的崛起影響了中國之後數百年的歷史。
  • 大漢「蒼鷹」郅都,匈奴人聽說他的名字,連弓箭都嚇得舉不起來
    竇太后聽說之後震怒,認為郅都殘害皇孫,下旨免除了郅都的職務。漢景帝得知後,立即任命郅都為雁門太守,並囑咐郅都到任後可以便宜從事。匈奴人聽聞郅都到了雁門,因為聽說他執法嚴格,為人公正嚴苛,於是不敢入侵雁門。
  • 寵妃如廁遇野豬,景帝出手酷吏阻—郅都版的「成也蕭何敗蕭何」
    漢景帝在位期間,為矯正先前政刑寬簡、豪強作惡的局面,曾起用過一批執法嚴厲、不畏權貴的酷吏,郅都即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郅都官至中郎將,其為人耿直,不畏懼強權,敢於直諫,再加上遇事比較冷靜,且為人冷酷、嚴厲、清廉,便得了個綽號「蒼鷹」。
  • 西漢第一酷吏怎麼發跡的?景帝寵姬上廁所遭遇野豬,他不救反阻撓
    看到這情景,漢景帝嚇壞了,連忙示意護衛在旁的中郎將郅都,趕緊到廁所裡去救人,但郅都卻裝著沒看見,站那裡不動。情急之下,漢景帝顧不了那許多,居然抄起一支戟,要親自衝進廁所裡來一個英雄救美。竇太后歡喜,漢景帝因為郅都「一根筋」的忠君當然也很賞識,於是乎郅都開始走運,官越做越大。細細審視郅都勸漢景帝的那一番話,想必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此人忠君護主,眼裡揉不進一點沙子,這是酷吏做派呀!沒錯,郅都在《漢書》酷吏傳中,排第一。
  • 戰之克將,國之爪牙,「蒼鷹」郅都
    山西省洪洞縣)人,西漢時期著名的酷吏能臣景帝用眼示意郅都趕緊前去救護,誰知郅都站在那裡一動不動,沒絲毫反應。這下景帝急了,抽出佩劍就要去救賈姬。郅都打擊濟南豪強,影響極大,周圍十多個郡的郡守畏懼郅都就像畏懼上級官府一樣。郅都為人勇敢,有氣力,公正廉潔。凡是私人求情、請託的書信從不會翻動,也從不會接受賄賂和親友的饋贈。他常說:「既然已經離開了家人來做官,就應當在官位上克己奉公,至死都要保持節操,儘管這樣可能會無法照顧到妻子兒女。」
  • 辛棄疾為堂弟寫送別詞,用五個典故寫「別恨」,讀完讓人淚流滿襟
    讀來聞之,淚流滿襟。一、原作賞析《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南宋·辛棄疾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
  • 聽者淚滿襟,因為他們愛得深沉
    昨日召開的全市紀念第109個國際護士節大會上,張更姣、張雯、陳科文三名護理工作者代表,講述了最美逆行、負重前行的感人故事—— 聽者淚滿襟,因為他們愛得深沉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凌晴 陳登輝 三個溫暖動人的護理故事,一曲白衣執甲的英雄讚歌
  • 大漢「蒼鷹」郅都:皇親國戚、列侯、匈奴都怕他!
    郅都,河東大陽(今屬山西洪洞東南)人,西漢著名酷吏,為官清正廉潔,執法不畏權貴,曾以嚴刑峻法打壓不法的豪強勢力而聞名朝野。歷任郎官、皇帝侍從、中尉、中郎將、雁門郡太守、濟南太守等官職。《漢書》記載:「嘗從入上林,賈姬在廁,野彘入廁。上目都,都不行。
  • 《史記》裡的循吏與酷吏有什麼區別,司馬遷又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史記》中的酷吏不同於今天的酷吏,內中也有清濁正邪之分。如郅都、張湯等,用法嚴苛,但還算清正之官,任內也做了些實事。說到清正的酷吏,大家腦子裡或許還會想起另一位鼎鼎有名的清官——海瑞。海瑞抬棺罵嘉靖皇帝的故事,我們都知道。
  • 「循吏」與「酷吏」的「為吏之道」
    太史公司馬遷給後世官吏提供了一面借鑑的鏡子,在《史記》中,司馬遷區分了兩大類官員,分別以「循吏」「酷吏」名之,並為之列傳。從此,後世亦多以「循吏」和「酷吏」,來評價官員。司馬遷為循吏和酷吏列傳,本不在同一個評價層次上,「循吏」「酷吏」都不是完美的官員形象,但後人不察,往往將兩者對立。於是後人心目中「循吏」一般解讀為才能平平、老實顢頇的官員,「酷吏」則是有才無德、行事張揚的能吏。
  • 7首關於英雄的古詩詞,盡顯英雄氣概,讀後豪氣頓生!
    7首關於英雄的古詩詞,盡顯英雄氣概,讀後豪氣頓生。1、《題韓蘄王廟》尤侗忠武勳名百戰回,西湖跨蹇且銜杯。英雄短氣莫須有,明哲保身歸去來。夜月靈旗搖鐵甕,秋風石馬上琴臺。千年遺廟還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那「莫須有」的三字冤獄,使抗金英雄韓世忠壯志消沉,心灰意冷;為保全自己,最後只得明智地選擇了遠離官場歸隱田園的道路。2、《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完顏璹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霜清玉塞,雲飛隴首,風落江皋。夢到鳳凰臺上,山圍故國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