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之克將,國之爪牙,「蒼鷹」郅都

2020-12-21 龍呤劍鳴

——西漢名臣之「郅都」

郅都(生卒年不詳),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西漢時期著名的酷吏能臣。他為官清正、恪盡職守,對內不畏強暴,敢於對抗豪強權貴;對外積極抵禦外侮,令匈奴聞風喪膽。後人稱其為「戰之克將,國之爪牙」。

(圖片來自網絡)

他步入仕途之初,先是以郎官的身份侍奉漢文帝

漢景帝即位後,郅都被任命為中郎將。他性格剛硬,敢於直諫,有時在朝廷上都會當面據理力爭而使人折服。

一天,他侍從景帝到上林苑遊覽。眾人興致正濃時,景帝的宮人賈姬去如廁,不料一頭野豬也突然闖進了廁所。景帝用眼示意郅都趕緊前去救護,誰知郅都站在那裡一動不動,沒絲毫反應。這下景帝急了,抽出佩劍就要去救賈姬。

(圖片來自網絡)

此時,郅都一下子跪在景帝面前,邊叩頭邊說:「失掉一個姬妾,還會別的姬妾進宮,天下難道會缺少賈姬這樣的人嗎?陛下縱然看輕自己,可是國家社稷和太后怎麼辦呢?」景帝聽了,覺得有理,迴轉身來。恰在這時,那頭野豬也自己跑走了。竇太后聽說了這件事,賞賜郅都黃金百斤,景帝從此重視郅都。

漢初,地主豪強勢力迅速膨脹,有的稱霸一方、橫行鄉裡,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裡。濟南郡的大姓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如瞯(念「閒」音)氏家族,仗著宗族戶多人眾,強橫奸滑,屢與官府作難。地方官循於常法,「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漢景帝拜郅都為濟南郡太守

(圖片來自網絡)

郅都到任後,首先就拿瞯氏家族的首惡分子「開刀」,「族滅」其全家,其餘的大姓惡人都嚇得兩腿發抖。這樣,僅過了一年多,濟南郡整個轄區就達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

郅都打擊濟南豪強,影響極大,周圍十多個郡的郡守畏懼郅都就像畏懼上級官府一樣。

郅都為人勇敢,有氣力,公正廉潔。凡是私人求情、請託的書信從不會翻動,也從不會接受賄賂和親友的饋贈。他常說:「既然已經離開了家人來做官,就應當在官位上克己奉公,至死都要保持節操,儘管這樣可能會無法照顧到妻子兒女。」

郅都晉升為中尉時(武官職位,負責掌管京師的治安和警衛),丞相周亞夫權高位重、傲氣十足,而郅都見到他只是作揖,並不跪拜。

此時,老百姓開始安居樂業,很少觸犯律法,而郅都施行嚴酷的刑法,又剛正不阿、六親不認,「不避貴戚」,以至於連一些列侯和皇室的人見到他,都只敢側目而視,稱之為「蒼鷹」。

公元前148年,臨江王劉榮(漢景帝庶長子)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景帝命其入京交待。被關押到中尉府受審,劉榮請求給他紙筆,想直接給景帝寫信以謝罪,郅都卻告訴官吏不準給。魏其侯竇嬰(竇太后的堂侄)派人暗中給劉榮送去了紙筆。結果,劉榮寫信謝罪後,深感辱悔,便在中尉府自殺身亡。

竇太后得知長孫死訊後大怒,深恨不己,想要嚴厲處置郅都,景帝只好將他罷官還鄉了事。

(圖片來自網絡)

漢景帝時期,匈奴鐵騎常年侵擾邊境,數郡久不安寧。郅都返回家鄉不久,景帝便派使者持節任命他為雁門郡太守,讓他從家中直接去赴任,同時還特許他「便宜從事」,臨機處置政事。

匈奴人一向敬畏郅都的節操威名,得知他就任雁門太守後,便馬上後撤,遠離雁門。直到郅都死去時,匈奴人一直沒敢靠近雁門。

(圖片來自網絡)

據說,匈奴人曾用木頭刻成郅都的模樣,立為箭靶,令騎兵來回奔跑射箭,竟無一人能夠射中,由此不難看出匈奴人對郅都的忌憚。故爾匈奴把郅都視為心腹之患,四處散布謠言中傷他。

竇太后聞聽後,未加核查,就以當時的律法,立即派人抓捕了郅都。景帝知道郅都被陷害,辯解說:「郅都是忠臣」。準備釋放他。竇太后說:「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嗎?」

於是,郅都終於被殺。

(圖片來自網絡)

(熊建輝 文稿)

相關焦點

  • 西漢酷吏,國之爪牙——郅都的悲劇人生
    他是豪強眼中不敢仰視的『蒼鷹』,也是戰克之將,國之爪牙。同時他也因為得罪權貴落得了悲慘的下場。他就是西漢酷吏,名將——郅都。他任命郅都為濟南太守,治理濟南。郅都可跟別的太守不一樣。管你有多大勢力,只要犯法就應該依法治罪。郅都上任之後就派人搜集瞯氏的罪狀。瞯氏在當地早已壞事做盡。罪行累累。收集到的罪狀堆了一大堆。郅都選定吉日,當著濟南百姓的面將瞯氏家族的首惡就地正法。瞯氏家族的其他人看了無不心驚膽戰,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了。此舉大快人心,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郅都在濟南待了一年,把那裡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 大漢「蒼鷹」郅都:皇親國戚、列侯、匈奴都怕他!
    事後,竇太后對郅都的表現大為讚賞,賞賜郅都黃金一百斤,漢景帝也賞賜了一百斤黃金,此後開始器重郅都。郅都擔任中郎將的時候,敢於直言進諫,指責大臣的過失和不法行為。對於私人請託的信件,郅都不屑一顧,拒收官員求情的禮物,盡職履責,保持操守。
  • 大漢蒼鷹郅都,內壓豪強,外鎮匈奴
    而漢景帝時期的郅都,首開執行嚴刑峻法的例子,對內大力打壓豪強和王公貴族,成為眾多酷吏效仿的對象。 郅都在漢文帝時期不過是個郎官,在漢景帝上臺後才成為中郎將,期間也沒有太大的作為。不過,他跪阻漢景帝救自己的寵姬,才給他帶來一條向上升遷的大道。事情很簡單,漢景帝帶人一起去上林苑打獵,寵姬賈姬上廁所,正好一頭野豬也進了廁所。
  • 大漢「蒼鷹」郅都,匈奴人聽說他的名字,連弓箭都嚇得舉不起來
    條侯周亞夫憑藉戰功位居群臣之首,所有官員見到他都下跪,可是郅都見到他只是作揖。郅都為人廉潔,不接受私人書信,不參加任何宴會請託,一身正氣凜然,長安的公卿貴族根本對郅都無從下手。郅都到長安後對功勳貴族執行嚴刑酷法,連皇親國戚也不放過,於是他們見到郅都都繞道走。長安的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皇族列侯都在長安奉公守法,無人敢為虎作倀。久而久之,大家私下裡都稱呼郅都為「蒼鷹」,漢景帝也引以為傲。
  • 《狼殿下》疑似使用國二「蒼鷹」,引發肖戰粉絲和黑粉的網戰
    劇情來說,《狼殿下》可謂良心之作,演員演技也都在線上,有國家大義可言,有兒女情長可嘆,有善良品質可追,有陰謀謊言可唾。縱然千般好,還是躲不過一劫。「出場動物為CG之作」這是《狼殿下》出現最多的字幕。最大的爭議是蒼鷹。說是CG,看上去特別真實,於是有網友指出蒼鷹是真的證據。蒼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根據國家規定,若因公眾展示展演利用蒼鷹,需要得到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
  • 郅都和張湯誰的能力更強
    郅都本身是漢文帝身邊的郎官,剛正不阿,誰的面子都不賣。到了漢景帝時期,被封為中郎將,依舊是一副令人膽寒的態度。這樣的人做了官,手裡有了權力,那是最令豪族感到可怕的,因為他們不懂得通融,一切都按照法令來辦事。不過這樣的人,往往能夠成為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因為郅都讓百姓們似乎找到了公平的感覺。
  • 寵妃如廁遇野豬,景帝出手酷吏阻—郅都版的「成也蕭何敗蕭何」
    漢景帝在位期間,為矯正先前政刑寬簡、豪強作惡的局面,曾起用過一批執法嚴厲、不畏權貴的酷吏,郅都即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郅都官至中郎將,其為人耿直,不畏懼強權,敢於直諫,再加上遇事比較冷靜,且為人冷酷、嚴厲、清廉,便得了個綽號「蒼鷹」。
  • 漢朝的人物:酷吏郅都,身死長安城,常使英雄淚滿襟
    多少為非作歹之徒,死於酷吏之手,酷吏們為民除害,維持著地方、京師的朗朗乾坤,而來自於貴戚與官宦階層的怨恨情緒,卻如火山內的巖漿般積聚。郅都,河東大陽人(今山西洪洞縣),景帝時,任中郎將。當時濟南郡境內有一股地方豪強勢力——瞷氏,以宗族300餘家為骨幹,搶男霸女,控制鹽鐵,為害一方,但其家族勢力太大,並且與貴戚有勾連,歷任郡守投鼠忌器,只得任由他們胡作非為。
  • 他號稱「蒼鷹」,不救皇妃、刑訊皇子、鎮壓豪強,是一個剛直不阿的...
    其中有個叫郅都的,也被列入了「酷吏」之列。 他是西漢時期的河東郡楊縣(山西省洪洞縣)人,是西漢早期的以嚴刑峻法打壓不法豪強、皇親國戚的所謂「酷吏」。 但是,他和其他的酷吏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執法的出發點和別的酷吏是不一樣的。 他敢於向朝廷直言進諫,並常常能讓人們認可、接受他的意見、建議。
  • 肖戰《狼殿下》用蒼鷹拍戲惹爭議,王俊凱也受「牽連」
    一位鳥類科學博主「鳥巢貓妖」在微博上發帖稱,《狼殿下》與肖戰玩耍的蒼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不是劇中標註的「CG動畫」。博主還說,蒼鷹是白天活動的猛禽,但機組人員把蒼鷹當成了夜間場景,這或多或少意味著「虐待」動物。從網上曝光的截圖和圖片可以看出,蒼鷹的嘴一直張著,專業人士也懷疑蒼鷹的壓力很大。
  • 長坂坡之戰,趙雲年紀有多大
    《趙雲傳》位於《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因為陳壽將此5人合傳,逐漸演變為後來的五虎將。《趙雲傳》全文約三百字,記敘內容相當簡單,主要記敘了趙雲「跟隨劉備」,「長坂坡」「入川支援」「「箕谷兵敗」4件事。最後給出的評語是「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這裡的爪牙是指國之良將。並將趙雲比作滕公夏侯嬰。夏侯嬰曾經在彭城救過劉邦的兒子和女兒。陳壽用他比喻趙雲,顯然是很恰當的。
  • 和之國將迎來更多勢力
    尾田曾說過,和之國篇是海賊王故事的倒數第二個篇章,結合當前和之國篇的故事不難看出,本章將會成為各方面都比頂上戰爭篇跟我給恢弘的故事,因此和之國篇的登場勢力必然會超乎想像,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和之國篇的登場勢力。
  • 高仙芝與怛羅斯之戰
    《資治通鑑》記載:「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具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諸侯皆怒,潛引大食慾共攻四鎮。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深入七百餘裡,至怛邏斯城,與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羅部祿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數千人。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勸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眾在前,人畜塞路;嗣業前驅,奮大梃擊之,人馬俱斃,仙芝乃得過。」
  • 《漢武大帝》中王皇后為什麼要從郅都手上拿走劉榮寫給太后的信?
    漢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王娡那可不是一個易於之輩。漢武帝成功上位的幕後推手就是王娡。要知道王娡可是一個二婚再嫁漢景帝的兒子。她不僅收穫了漢景帝的喜愛,還一手把自己的兒子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其能力和手段可見一斑。為何王娡從郅都手裡拿走劉榮寫給竇太后的信?其目的就是要弄死劉榮。
  • 庫裡科沃之戰:金帳汗國「諸神的黃昏」,羅斯少年變身惡龍的開始
    ——尼採01 金帳別兒迪別汗,駱駝的脖子被斬斷自從1223年迦勒迦河之戰,哲別、速不臺大敗羅斯欽察聯軍,6位王公人頭落地,蒙古人不可戰勝的神話便在羅斯大地久久迴蕩。我們要像拔都時代那樣,向羅斯王公進軍,羅斯人將為之流血,他們的法律將被徹底毀滅!1380年夏,馬麥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軍團,包括汗國治下的蒙古韃靼人、亞美尼亞人、切爾克斯人、奧塞梯人等等各民族武裝,還有遠道而來的熱那亞僱傭軍,總數號稱20萬人,在當時形勢下,也算是金帳汗國「傾國之兵」了。
  • 蒙元開國之戰
    1210年,蒙古開始侵金,經烏沙堡之戰、會河川之戰、襲取金東京之戰、居庸關之戰、攻取金中都之戰、徵遼西之戰等諸戰役,侵佔金國大片領土。1217年遣兵西徵,滅西遼。1218年,成吉思汗十三年,成吉思汗大會諸王重臣定策西徵花剌子模,遂命其弟斡赤斤留守和林,鎮撫本部,將黃河以北全權,付諸木華黎以對金作戰,自與諸子大將,率軍徑趨國境集結,向錫爾河前進。
  • 首尾難顧,眾矢之的的魏國霸權終止之戰——馬陵之戰
    前面我們說到,由於秦國慫恿魏國,支持魏國稱王,進而減輕魏國對秦國的軍事壓力,憑藉著魏國最後的實力,魏惠王發起稱王,並得到十多個小弟的支持,儼然如同春秋之霸主一般,想帶著小弟打天下,而第一個被打的是不來參加魏國稱王的韓國。
  • 長平之戰獲勝,白起卻極力反對邯鄲之戰,原因何在?實力不允許
    導語:長平之戰獲勝,白起卻極力反對邯鄲之戰,原因何在?從國力支撐和國都角度,分析白起為何極力反對邯鄲之戰? 所以,經過了長平之戰之後,秦國的國庫已經十分的空虛了,三年的對峙已經消耗了國內幾乎全部的糧草輜重,而通過巴蜀地區運送糧草進行補給的方式,也只能夠解決一時之需,並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此時再發動一場規模不亞於長平之戰的大戰的話,那麼秦國國內的支撐將是一個重大問題。
  • 鬼滅之刃:被放棄的情節,上四之戰
    前言:在無慘決戰徹底結束,炭治郎鬼化鬧劇也得到處理後,鬼滅之刃的故事算是徹底走到了終點。然而,已經結束的主線並沒有將故事中留下的所有伏筆和設定解釋清楚,其中有很多讀者非常關注的情節發展已被放棄,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放棄的上四之戰。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成名之戰:伊闕之戰
    伊闕之戰伊闕之戰是白起的成名之戰。此戰中他帶領秦軍突襲強行,連拔五城,斬首韓魏兩軍24萬,俘虜魏國大將公孫喜。韓國的材士步兵與魏國僅剩的一部分武卒也在此戰中被一掃而空。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將向壽攻韓,取武始。當年年底,穰侯魏冉推舉了此時尚名不見經傳的左更白起替代向壽為將繼續攻韓之役,並在次年年初攻克了韓國的新城。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十四年,韓釐王三年,魏昭王三年,公元前293年),秦國為了報復韓魏兩國參與合縱軍而發動的攻韓之役已經打到了第二年。魏國派兵支援韓國與秦交戰,著名的伊闕之戰就此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