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vs荷蘭語:比利時為什麼看起來像兩個國家?

2021-01-09 環球情報員

說起比利時,相較於老牌的英、法等國,1830年才獨立建國的比利時,也算是歐洲的年輕國家。不過別看比利時年輕,在內訌方面,比利時也可以算是不遑多讓。

比利時並不大的國土被分成了南部的法語瓦隆大區、北部的荷蘭語弗拉芒大區和首都布魯塞爾的雙語區共三個部分。

境內說法語的瓦隆人和說荷蘭語的弗拉芒人看起來也水火不相容,以至於兩個大區的情況看上去像兩個國家。甚至在素有「歐洲紅魔」之稱的比利時國家男子足球隊中,也時有兩族球員的內訌醜聞傳出,一度被認為影響了球隊的成績。

當然,無風不會起浪。比利時會看起來像兩個國家,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喜歡內訌,而是有著其更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原因。

一、法語與荷蘭語

比利時在傳統上屬於低地的一部分(狹義上的低地包括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廣義上還包括法國北部和德國西部的一部分)。低地正如其名,是歐洲大陸上一塊相對地勢較低的區域,這裡地勢平坦、水網密集、土地肥沃,在歷史上長期由凱爾特人居住。

當然了,未來的歐陸主宰會是羅馬人,連凱爾特人在不列顛島上的同胞都躲不過羅馬人,還留在歐洲大陸上的低地凱爾特人自然免不了要體驗一番羅馬人的實力。

公元前58年,凱撒率領的羅馬軍隊攻佔了高盧,也順帶攻佔了低地地區。不過帝國沒能完全掌控低地北部。

低地以萊茵河為界,分為了南北兩部分—南部為羅馬帝國治下的比利時高盧,主要居住的是羅馬系的拉丁民族,這也是比利時一名最早的來源,雖然二者所指的範圍並不完全相同;而北部依然由「蠻族」們所控制。萊茵河成了這裡的第一條分界線。

不過,羅馬終究還是滅亡了的,現代比利時也正是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慢慢成長起來的。

羅馬之後,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法蘭克人,湧入了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比利時也歸於法蘭克王國統治。隨後,現代的荷蘭地區也被法蘭克人納入囊中,整個低地地區都處在法蘭克王國控制之下。

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影響,國家是由一級一級的封臣,和封臣的土地所組成的。即使是國王,也只能控制自己的封臣,因此也有著「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說法。

所以,這一時期的低地都屬於法蘭克王國,但也僅僅是在名義上,法蘭克的國王並不能直接有效的對低地地區進行統治。低地地區實際上的統治者則是當地的封建領主。

封建時代在低地存在著弗蘭德伯國等數十個小的封建國家,在南側的國家因為較為靠近法蘭克人的統治中心,受其影響較大,在語言和習俗上更接近法蘭克人,也就接受了法蘭克人在拉丁語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法語,即為瓦隆人。

至於北部的國家,因為遠離法蘭克人的統治中心,也就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發展之路。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拉丁人共同在這裡,逐漸形成了他們相較於法蘭克人並不同的語言,即荷蘭語的前身。至14世紀,這裡的居民開始被稱為弗拉芒人,他們的語言也就被稱為弗拉芒語。

二、拼湊起來的國家

如果以比利時為起點,向南則是純粹的說法語的人;向北則是純粹的說荷蘭語的人。唯獨在比利時這個地方,說法語的人和說荷蘭語的人雜居在了一起。

法蘭克王國也沒能逃過羅馬帝國的命運。帶給王國巔峰的查理曼大帝死後,一紙《凡爾登條約》讓這個他締造的帝國被兒子們一分為三。

法蘭克王國之後,在中世紀的政治聯姻之中,比利時的所有權,先隨著勃艮第女公爵嫁到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又在哈布斯堡家族的分家中歸屬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終在1714年因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絕嗣而引發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又回到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手中。

說法語的和說荷蘭語(弗拉芒語)的人,在說另一種語言的統治者控制之下自然不會有什麼矛盾,但要是另外一個說法語或說荷蘭語的統治者來了,那免不了會有偏心的事情發生了。

1789年,與法國大革命同時,比利時也爆發了尋求從奧地利獨立的比利時革命。但革命還尚未取得成功之時,比利時就遭到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入侵,成為了法國的一部分。

既然成了法國的一部分,法語自然就有了更高的地位。法國政府宣布法語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強行推行法語,禁止荷蘭語在公開場合使用,遭到了弗拉芒人的強烈不滿。

但法國的輝煌也沒能維持太久,1814年拿破崙戰敗後,法國對比利時的統治旋即結束。在1815年為重新制定歐洲秩序而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中,比利時又被劃歸了另一個使用荷蘭語的國家——尼德蘭聯合王國(荷蘭)。

這個同屬低地但早在1648年就從西班牙手中獨立的國家,趁此機會大力在比利時推行荷蘭語試圖徹底整合整個低地,自然遭到了使用法語的瓦隆人的反對。

而荷蘭的新教徒也和比利時地區的天主教徒間也衝突不斷。在不斷抗爭下,1830年,當時的荷蘭國王威廉一世取消了強制在比利時推行荷蘭語的法令。次年,這樣一個法國和荷蘭都管不了的地方,獨立成為了比利時王國。

▲1815年維也納會議所規定的歐洲各國邊界(比利時被劃歸荷蘭)

比利時的建立,也是瓦隆人和弗拉芒人拼湊在一起的過程。既然法國和荷蘭都無法降伏比利時,歐洲其它各國也不願見到法國和荷蘭其中任一國的勢力得到增長。

而比利時四周也是強敵環伺,英國、法國、普魯士,沒有一個是歐陸的善茬。即使是出於自保的理由,瓦隆人和弗拉芒人最終也湊在了一起,建立了獨立的比利時王國。

三、矛盾來了

比利時獨立建國之初,官方語言只有法語一種,而非現在的法語、荷蘭語和德語三種官方語言。

不過這一規定在一開始並沒有引發弗拉芒人的強烈不滿。因為當時的比利時南北發展極不均衡,南部的瓦隆人依靠著煤礦和鐵礦資源迅速發展,而北部依然主要是進行農業生產,發展程度遠不如南部,根本沒有和瓦隆人抗衡的資本。

誰的拳頭硬,誰說話就算數。手中資源更豐富的瓦隆人用自己的努力保障了法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的地位。弗拉芒人即使有意見,但因自己實力不濟,也只能忍氣吞聲了。何況,他們說荷蘭語的權利還是得到了較好的保障。

不過弗拉芒人的轉機很快也就到來了。在殖民熱潮的大背景之下,新生的比利時也抓住了這個時機。在1885年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中,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攫取了近200萬平方公裡的剛果自由邦(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土地作為自己的私人領地。

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進行的殘酷統治給剛果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但確確實實地給弗拉芒人帶來了機遇。剛果出產的大量橡膠原料被運送回比利時進行生產加工,而加工後的產品也需要出口出去。

因此,弗拉芒人聚居的比利時北部憑藉著其瀕臨北海的地理位置,依託安特衛普等港口,由航運業興起開始隨即又發展出了金融業和新型工商業,弗拉芒地區成為了比利時的金融中心,荷蘭語也由此才獲得了和法語相等的官方語言地位。

▲諷刺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殘酷統治的漫畫

但事實上,給予荷蘭語和法語平等地位只暫時讓兩族的矛盾稍有平息,無法消除兩族之間的矛盾和差異。不論是瓦隆人還是弗拉芒人,在自己的實力都得到增長之後,就更不服雙方保持相平等的地位。至於那些說德語的「比利時人」,反正誰也惹不起,倒不如自在逍遙了。

四、一個國兩個家

現代比利時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卻一直被認為存在著國家分裂的可能性。而比利時雖然正式名稱為比利時王國,但在2012年的憲法修正案通過之後,在事實上已經是一個較為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北部的弗拉芒大區和南部的瓦隆大區這兩個不同的區域都被賦予了正式的自治權,而首都布魯塞爾大區則由聯邦政府直轄。

比利時的議會成為了兩族間鬥爭的戰場,也正是在議會的鬥爭中,兩族把比利時硬生生的扯成了兩份。在比利時,除了國王和首相,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被平分成了兩份。內閣的席位兩個大區各佔一半,大臣們也是每個大區各設一位。

而至於在語言的使用上,既然兩種語言都是官方語言,國家的電視臺和廣播都要做到雙語播出,首都布魯塞爾雙語區的標誌也有要用兩種語言書寫。

大學為了以示公平,也要分成法語部和荷蘭語部,甚至拆成兩個學校,一邊一個。也是因此,甚至有些大學為了避免麻煩,乾脆統一使用英語進行教學。

不過,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矛盾也只這是這樣,像兩口子吵架,只是看起來熱鬧而已。這兩個小家終究還是要在比利時這個國的庇護下組成一個大家。

雖然鬧起來嘴上從來不留情面,瓦隆人認為弗拉芒人都是在背後算計人的小人,弗拉芒人覺得瓦隆人都是好吃懶做的懶蟲。但到了身體上大家還是很誠實的,該辦事辦事,該合作合作。

當然了,事辦完了還是免不了要嘲諷對面兩句,比如什麼你一戰跑得快啊,又或者是什麼你二戰投降早啊。或許,在比利時人心中,這樣吵吵鬧鬧的日子才算有滋有味吧。

▲不知道國徽上的比利時獅能不能團結起來兩族的人

比利時也正就是這麼一種狀態。瓦隆人和弗拉芒人一起在比利時這個家裡過日子,遇到矛盾雙方各退一步,在底線之內去盡力協商。

雖然也時有爭吵,但在政治、經濟環境都還算穩定的情況下,比利時也在兩族之間的爭爭吵吵中不斷地發展。

作者:晚曙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比利時為何沒有比利時語,而是講荷蘭語和法語?
    雙方不停折騰,直到1930年,比利時王國成立,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但在比利時內部,瓦隆人的地位依然要高於佛拉芒人。當時有規定,只要想在比利時當官,必須是瓦隆人出身,再不濟也要是盧森堡人。佛拉芒人想當官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須講法語。比如在比利時軍隊中的佛拉芒人,他們在軍隊必須說法語,即使佛拉芒士兵聽不懂法語。
  • 比利時:一個被拼湊出來的國家,為何能鬥而不破,長期穩定發展?
    既然是講法語的佔據統治地位,法語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法國政府甚至規定法語作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並極力壓制荷蘭語,禁止在公開場合講荷蘭語,這遭到了弗拉芒人的堅決抗議。好在拿破崙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拿破崙的戰敗,1815年,歐洲列強為了瓜分擊敗拿破崙召開了著名的維也納會議,為了答謝荷蘭在戰爭中的貢獻,反法同盟將包括滑鐵盧在內的比利時領土劃分給荷蘭王國。
  • 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世界上竟然沒有比利時語,會說三國語言的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比利時是個西歐國家,它與法國和荷蘭接壤,跟英國隔海相望。比利時雖不是特別強大的國家,卻也位於發達國家之列。
  • 比利時官方語言那麼多 國腳們是如何交流的?
    「那麼,對於比利時這樣一個官方語言極其多樣的國家來說,他們的國腳們在球場上到底是如何進行溝通的呢?」比如說,球隊中場組織核心德布勞內出生於根特,他就是講荷蘭語的比利時國腳;而進攻核心大阿扎爾則來自於瓦隆地區,他本來是講法語的比利時人。曾幾何時,比利時國家隊內部派系林立、極為不團結,這也是該隊雖然實力出眾、但就是無法在國際大賽中取得好成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這個富裕的歐洲小國,住房醫療全免費,為什麼民眾老喜歡鬧分裂?
    歐洲有很多小國,國家雖然小,但經濟實力卻特別強,人均GDP是中國的幾十倍,而且福利待遇特別好,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國家幾乎全包了,比如挪威、荷蘭、海森堡等國,但這些國家裡面,有一個其民眾卻老喜歡鬧分裂,這個國家就是比利時。
  • 國家地理之比利時:一個國家三種語言 內訌隊的真相是?
    這對獅子被稱為「比利時獅」,是比利時的國家象徵。比利時人民喜愛奼紫嫣紅的虞美人,將它作為自己的國花。國徽和國花比利時總人口接近1120萬,是西歐地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三種,這或許也能看出比利時內在構成的複雜。
  • 那麼大的熊貓媽媽,生出小得像香腸的寶寶,外國網友炸了
    歐洲菌曾經在四川熊貓基地見過護理室裡的小熊貓,大概像一瓶神仙水那麼長,沒想到,剛出生的小熊貓居然。。。小得像根迷你版的香腸! 為什麼我的孩子比我小那麼多?不管了,先吃根竹子壓壓驚。。。 這是個歷史性的事件,比利時因此成為了歐洲第三個成功接生熊貓寶寶的國家,另外兩個國家是奧地利和西班牙。上一次通過出生拿到「歐洲戶口」的熊貓寶寶是在三年前的馬德裡。
  • 歐洲都是一些小國家,德語、法語是否屬於英語的方言?
    目前,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此外,大多數國家都會將英語列為學校的外語課程。在歐洲,只有英國和愛爾蘭將英語作為母語。受英國文化的長期影響,在愛爾蘭總共約490萬人口中,只有7.3萬人將愛爾蘭語作為母語,其餘絕大多數人都是英語。在歐洲其他國家,德國使用德語,法國使用法語,西班牙使用西班牙語等等。
  • 比利時國王退位53歲長子登基
    面臨維護統一難題  菲利普在議會中用國家的三種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宣誓。菲利普還在誓詞中表示,支持憲法。在君主立憲制國家,王室的職責之一就是要維護憲法。  菲利普宣誓使用三種語言意義深刻,與比利時的特殊歷史有關,講荷蘭語的北部弗拉芒區與講法語的南部瓦隆區之間的關係一直不是很和諧。
  • 駐比利時使館提醒中國公民關注當地最新入境防疫要求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網站消息,鑑於當前疫情形勢,比利時聯邦政府近日對入境人員防疫要求作出如下調整:一、自2020年12月21日起,赴比利時人員在赴比途中及抵比後48小時內,須隨身攜帶紙質或電子版《旅客定位表》(Public Health Passager Locator
  • 東方紅—紫月:中,英,法,荷蘭語朗讀(音頻視頻加多語種文稿)
    紫月配樂東方紅:中,英,法,荷蘭語朗讀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哪裡有了共產黨,呼爾嗨喲,哪裡人民得解放!我是紫月,你聽,我說。我是紫月,一個長居海外的中國人,我把「東方紅」用英語說給你聽:東方紅 英文文稿:The east is red, the sun is rising. From China, appears Mao Zedong.
  • 李雙志讀《比利時的哀愁》|那一場青春,有別樣的煙火
    實際上,小說作者正是借這個教會學校和這兩個普通市民家庭勾畫出了一個民風偏於市儈保守、宗教氣息濃厚而又政治局勢暗流湧動的戰前西歐鄉鎮社會的剪影。在這青春小說前半段的字裡行間已經織入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戰爭預兆,為後半段小說中的暴風驟雨做了鋪墊。小說一開始就寫到,路易斯的教父也即祖父要求他說「圖釘」的時候不用法語而用弗拉芒語(即比利時荷蘭語)。
  • 今日足球:比利時vs瑞士 丹麥vs瑞典
    比利時vs瑞士比利時近況:近年排名飆升,陣中湧現出不少球星,德布勞內、阿扎爾和盧卡庫等都是極為出色的球員; 阿扎爾受冠狀病毒感染未能入選國家隊,當然也不會對進攻方向影響也不少太大。其中有4場比賽裡收穫入球,進攻能力還是相對穩定,關鍵是面對進攻能力較強的隊伍如何應對,此役挑戰比利時將再一次考驗防守能力。本場:從兩隊的國際排名和狀態來看無疑是主隊處於上風,只為比利時給出-0.75的力度,這個數據對比此前下滑不少,雖然只是熱身賽但兩隊都徵召了大部分的主力歸隊。在比利時沒有太多不利的情況下,這個力度顯然過於便宜,此役需要提防比利時爆冷。
  • 荷蘭是海上馬車夫,為什麼比利時卻不願意留下非得獨立?
    尼德蘭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起初還是一盤散沙,屬於許多封建領地。在中世紀早期的時候,是法蘭克王國和查理曼帝國的組成部分。不過,通過中世紀的王朝婚姻關係和王位繼承,尼德蘭又成為了西班牙的一部分。
  • 法語活動節 | 為什麼法國女人活得那麼酷?
    為什麼法國女人有這種酷勁兒?當面問她啊!3月19日,瑪麗·達裡厄塞克會來成都,參加第23屆法語活動節成都站的活動,與作家潔塵、湯巧巧等在方所書店對談《文學:女性寫作與東西方女性審美》。2018法語活動節成都站於3月7日啟幕,由20個法語國家駐華使館和外交使團合作舉辦,主題是致敬女性,將通過文學、音樂、電影、語言等多種形式,展示法語國家最優秀、最與時俱進的作品,展示法語的魅力!
  • 12歲精通5國語言,19歲比利時公主生活曝光:未來女王都在學什麼
    最近,比利時的一位公主初長成啦!比利時王室宣布:19歲的王儲伊莉莎白·特蕾莎·瑪麗·海倫娜正式從英國大西洋世界聯合學院畢業,接下來伊莉莎白公主將進入比利時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為今後繼承王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讀過許多童話故事,但這位現實裡的伊莉莎白公主卻不同一般,她是比利時國王的長女,也是即將加冕的王儲。
  • 德語國家德語學習者指南
    以德語為官方語言的德語國家在所有德語為母語的國家中,大約有78%在德國,德語是官方的官方語言。但是,世界上說德語的另外22%的人口呢?其他五個說德語的國家也將德語命名為官方語言。奧地利– 850萬瑞士– 550萬比利時– 250萬盧森堡– 390,000利希滕斯坦– 37,000這些國家構成了被稱為德國「 Sprachraum」的歐洲地區
  • 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我當初在比利時的時候,女朋友跟我分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身高。3-比利時生活節奏慢,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從早上9點開始到下午6點結束,中間還有兩個小時的午餐時間,下午茶時間還可以跑出去享受一杯咖啡。7-在比利時有一個風靡全球的水療SPA小鎮,過去比利時旅遊的夥伴們不妨到這裡試一試,放鬆身心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