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分析師 陳夢潔
執業編號:S0300520100001
粵開策略團隊,為您投資提供及時與實際的幫助,歡迎您關注與轉發!點亮文末「在看」!
市場熱點:我國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
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後,11月20日晚,國家領導人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完成籤署,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CPTPP於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紐西蘭、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和秘魯等11個國家,根據日本外務省數據,CPTPP成員國總計人口約5億人、GDP總量約10.57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3.1%。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是歐巴馬時代美國失去WTO領導地位後建立的貿易組織。川普時代,美國退出了TPP,後日本將TPP更名為現在的CPTPP。
中國在加入CPTPP問題上的表態系基於一定的客觀現實基礎。近年日本及其他CPTPP成員國呼籲中國加入,以進一步壯大CPTPP的經濟規模及吸引力。2020年5月28日,總理曾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加入CPTPP持積極開放的態度。11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答CPTPP相關提問時,也做出了類似表態;11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強調:「對於不同的自貿安排,只要是順應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方向,符合透明、開放、包容的原則,有利於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中方都持積極和開放態度。」
RCEP和CPTPP兩協定,有望推動亞太自貿區從願景變為現實。數據顯示, CPTPP保留了TPP超過95%的內容,即成員國間95%的貨物實行零關稅。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RCEP可以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進一步加入CPTPP將為中國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到2030年國民收入將增加2980億美元。CPTPP已生效兩年,RCEP已籤署,中國將與各經濟體一道共同推動亞太自貿區願景實現,有望對出口產業鏈形成利好。
大勢研判
1、出口鏈條相關
出口需要關注供需兩端的重點影響因素:需求方面,後續需觀察海外經濟體是否推出第二輪財政刺激計劃,從而使得出口需求延續高增。供給方面,需關注海外國家疫情下的產能恢復情況。
基本面上,外部不確定性塵埃落定,全球經濟復甦,將利好供給有優勢、海外有需求的出口優勢鏈條。政策面上,一方面中美進出口關稅若調整,將為出口鏈條帶來進一步修復機會;另一方面,RCEP協議的籤署,以及CPTPP的利好消息,有望通過貨物貿易零關稅,降低相關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有利於先進技術出口搶佔市場份額,在資金方面,投資準入相關政策的落實有助於吸引投資。重點關注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產業鏈、金融科技、物流、先進位造等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
2、政策利好的周期板塊
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針對提振汽車、家電家具、餐飲、旅遊等大宗、重點消費作出新的部署。在家電方面,要求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鼓勵地方對淘汰舊家電家具併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在汽車方面,要求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鼓勵各地調整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要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復甦,可選消費的修復邏輯逐漸清晰,「後疫情時代,管控措施逐步放開」+「多方位政策利好,政策慣性猶存」推動可選消費復甦。
3、前期疫情受損方向
經濟修復,關注2020年受損,2021年受益的服務業方向。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投資者擁抱以醫藥等為代表的「疫情」受益的景氣方向。但對於類似金融、航空、演藝、酒店、醫療服務、醫美等疫情受損的方向,則相對有所迴避。但隨著經濟進入全面復甦,2021年經濟基本進入常態化,我們認為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2020年「受損」方向,有可能在2021年提升投資者預期,基本面出現較大改善。新型消費領域主要涉及新零售、免稅、電子商務、醫療、養老、旅遊、線上消費等多個行業,在配套設施方面,可重點關注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線上支付等主題投資機會。
本周市場回顧:周期板塊表現較好
本周在疫苗消息利好頻出的帶動下,市場情緒有所好轉,上證指數收於3377.73點,上漲2.04%;深證成指收於13852.42點,上漲0.71%;創業板指收於2667.09點,本周累計下跌1.47%。
近期工業品價格總體呈現向上趨勢,反映當前出口、投資、消費的景氣度較高。化工產品中苯乙烯漲價,體現了汽車、家電產業鏈的高景氣;鈦白粉主要用於塗料等房地產建材,價格延續提升;白卡紙價格上漲,體現出逐步恢復的食品、日用品包裝、線下教育等日常生活需求。
本周有色金屬行業上漲6.04%,在「低估值順周期」邏輯下,其價格端在全球經濟復甦、通貨膨脹溫和上行、庫存周期等多因素的共振下,具備向上的持續動力,同時估值仍處於歷史中樞以下。其中基本金屬方面,銅礦顯性庫存仍位於底部,需求端經濟復甦拉動消費增長,供給端疫情加劇礦端的偏緊格局,疊加中國電力投資增長,消息面上收到RCEP的提振,銅的供需基本面仍較為緊張。能源金屬方面,鋰價上漲、正極材料盈利回升。貴金屬方面,受益於弱美元和流動性持續寬鬆,金價有望續創新高。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經濟超預期下行、外圍環境超預期走弱
一、本周市場情況
(一)本周市場表現
本周在疫苗消息利好頻出的帶動下,市場情緒有所好轉,上證指數收於3377.73點,上漲2.04%;深證成指收於13852.42點,上漲0.71%;創業板指收於2667.09點,本周累計下跌1.47%。
成交方面,本周兩市成交有明顯萎縮,尤其下半周成交量連續萎縮。具體分市場來看,滬市由於周期板塊的亮眼表現成交量降幅較小,較前一周下降4.87%,而深市表現明顯低迷,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較前一周分別縮量10.83%和18.43%。
風格方面,本周周期和金融風格表現較好,消費表現相對較弱。周期風格上漲3.5%,金融風格上漲2.9%。近三個月消費風格累計上漲15.4%,周期風格累計上漲14.7%。自9月以來市場的風格變化沿著經濟復甦線條,從業績較為確定的基建產業鏈,到後周期可選消費的汽車、新能源、家電等板塊。市場風格的變化體現出國內經濟動能的切換路徑,由基建地產的投資驅動轉向消費和出口的改善,進一步帶動企業資本開支回暖。沿此路徑,後續隨著經濟持續改善,疊加海外經濟修復,仍可關注可選消費、出口改善路徑的投資機會。
(二)本周行業表現
行業表現方面,A股本周順周期行業表現較好。疫苗進展推動經濟回暖預期,工業金屬價格上揚,有色金屬行業本周上漲6.04%領漲,採掘漲4.40%,軍工為十四五政策重點關注板塊,本周上漲4.27%;醫藥生物、電子、休閒服務和計算機板塊本周有所回調。
近期工業品價格總體呈現向上趨勢,反映當前出口、投資、消費的景氣度較高。化工產品中苯乙烯漲價,體現了汽車、家電產業鏈的高景氣;鈦白粉主要用於塗料等房地產建材,價格延續提升;白卡紙價格上漲,體現出逐步恢復的食品、日用品包裝、線下教育等日常生活需求。
本周有色金屬行業上漲6.04%,在「低估值順周期」邏輯下,其價格端在全球經濟復甦、通貨膨脹溫和上行、庫存周期等多因素的共振下,具備向上的持續動力,同時估值仍處於歷史中樞以下。其中基本金屬方面,銅礦顯性庫存仍位於底部,需求端經濟復甦拉動消費增長,供給端疫情加劇礦端的偏緊格局,疊加中國電力投資增長,消息面上收到RCEP的提振,銅的供需基本面仍較為緊張。能源金屬方面,鋰價上漲、正極材料盈利回升。貴金屬方面,受益於弱美元和流動性持續寬鬆,金價有望續創新高。
(三)本周行業估值
本周行業估值方面,從當前PE(TTM)在歷史十年的分位數來看,家用電器(99.96%)、汽車(98.89%)、食品飲料(98.77%)、休閒服務(98.15%)排名前三;農林牧漁(2.54%)、建築裝飾(8.18%)、公用事業(19.16%)估值相對較低。
(四)北上資金動向
北上資金方面,本周累計淨流入55.11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84.40億元,深股通淨賣出29.29億元,連續3周呈現滬強深弱格局。北上資金交易佔比明顯降至11.49%,本周反覆活躍的低估值周期板塊是北上配置比例比較低的板塊,北上資金在當前市場顯得熱情不高,觀望氛圍較濃厚。
行業來看,本周北向資金淨流入的行業集中在順周期板塊,主要為化工、電氣設備、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等;而北上資金重倉的食品飲料板塊本周淨流出17億元,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板塊淨流出。
本周北上資金淨買入前十的個股集中於傳統順周期板塊,包括中國平安、興業銀行、先導智能、隆基股份;陸股通持股市值上升前十的個股逾半數為金融地產股,如平安銀行、萬科A,以及順周期龍頭個股如格力電器、濰柴動力。
二、本周市場熱點:我國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
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後,中國會否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備受關注。11月20日晚,國家領導人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完成籤署,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CPTPP於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紐西蘭、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和秘魯等11個國家,根據日本外務省數據,CPTPP成員國總計人口約5億人、GDP總量約10.57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3.1%。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由歐巴馬時代的美國推動,曾是美國在繼WTO失去領導地位後建立的貿易組織,川普時代的美國退出了TPP,後日本將TPP更名為現在的CPTPP。
中國在加入CPTPP問題上的表態系基於一定的客觀現實基礎。近年日本及其他CPTPP成員國一直有呼籲中國加入的聲音,以進一步壯大CPTPP的經濟規模和吸引力。2020年5月28日總理曾在兩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加入CPTPP持積極開放的態度。11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答CPTPP相關提問時,也做出了類似表態;11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強調:「對於不同的自貿安排,只要是順應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方向,符合透明、開放、包容的原則,有利於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中方都持積極和開放態度。」
RCEP和CPTPP兩協定,有望推動亞太自貿區從願景變為現實。數據顯示, CPTPP保留了TPP超過95%的內容,即成員國間95%的貨物實行零關稅。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RCEP可以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進一步加入CPTPP將為中國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到2030年國民收入將增加2980億美元。CPTPP已生效兩年,RCEP已籤署,中國將與各經濟體一道共同推動亞太自貿區願景實現,有望對出口產業鏈形成利好。
三、下周重要事件
四、配置建議
1、出口鏈條相關
出口需要關注供需兩端的重點影響因素:需求方面,今年出口超預期主要系海外經濟體的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增加了需求,後續需關注出口需求的持續性。雖疫苗利好消息不斷,但由於疫苗從投產到接種需要時間,疫情對海外生產的限制預計仍將持續,且今年冬季疫情下,發達國家實施經濟封鎖、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的概率較大,因此後續需觀察海外經濟體是否推出第二輪財政刺激計劃,從而使得出口需求延續。供給方面,需關注海外國家疫情下的產能恢復情況。
基本面上,美國大選基本塵埃落定,全球經濟復甦,將利好供給有優勢、海外有需求的出口優勢鏈條。政策面上,一方面中美進出口關稅若調整,將為出口鏈條帶來進一步修復機會;另一方面,RCEP協議的籤署,以及CPTPP的利好消息,有望通過貨物貿易零關稅,降低相關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有利於先進技術出口搶佔市場份額,在資金方面,投資準入相關政策的落實有助於吸引投資。重點關注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產業鏈、金融科技、物流、先進位造等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
2、政策利好的周期板塊
從本身的行業周期來看,耐用消費品本輪景氣周期從2019Q4開始,衛生事件擾動了復甦節奏但不改大勢。從消費數據來看,耐用品消費如汽車和通訊電子設備也是支撐消費復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費內生動力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若政策的支持作用和激勵效果較強,耐用品消費領域出現新一輪復甦值得期待。
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針對提振汽車、家電家具、餐飲、旅遊等大宗、重點消費作出新的部署。在家電方面,要求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鼓勵地方對淘汰舊家電家具併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在汽車方面,要求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鼓勵各地調整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要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復甦,可選消費的修復邏輯逐漸清晰,「後疫情時代,管控措施逐步放開」+「多方位政策利好,政策慣性猶存」推動可選消費復甦。
3、前期疫情受損方向
經濟修復,關注2020年受損,2021年受益的服務業方向。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投資者擁抱以醫藥等為代表的「疫情」受益的景氣方向。但對於類似金融、航空、演藝、酒店、醫療服務、醫美等疫情受損的方向,則相對有所迴避。但隨著經濟進入全面復甦,2021年經濟基本進入常態化,我們認為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2020年「受損」方向,有可能在2021年提升投資者預期,基本面出現較大改善。
政策方面,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新型消費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從融資角度來看,我們選擇了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運輸、食品飲料與菸草、軟體與服務、耐用消費品與服裝、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零售業、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Ⅱ、消費者服務Ⅱ、家庭與個人用品十個與新型消費相關的板塊,對年內的融資規模進行統計。根據萬得數據,樣本板塊總融資規模同比增長53%,具體來看,家庭與個人用品、零售業、運輸三個板塊融資總額同比增長超過200%,半導體、耐用消費品與服裝融資兩個板塊融資總額同比超過100%。映射到資本市場,新型消費領域主要涉及新零售、免稅、電子商務、醫療、養老、旅遊、線上消費等多個行業,在配套設施方面,可重點關注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線上支付等主題投資機會。
聲明:《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閱號發布的觀點和信息僅供粵開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粵開證券研究院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您並非粵開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粵開證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本訂閱號中所載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粵開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風險提示及法律申明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法律申明:本公眾訂閱號為粵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開證券」)研究院依法設立、運營的研究官方訂閱號。目前粵開證券研究院設立「粵開研究」和「粵開新三板研究院」兩個官方訂閱號,其他機構或個人在微信平臺以粵開證券研究院名義註冊的,或含有「粵開研究」,或含有與粵開研究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其他訂閱號均不是粵開研究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不是粵開證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臺,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均來自於粵開證券研究院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本訂閱號所摘錄的研究報告內容經相關流程及微信信息發布審核等環節後在本訂閱號內轉載,本訂閱號不承諾在第一時間轉載相關內容,如需了解詳細、完整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參見粵開證券研究院發布的完整報告,任何研究觀點以粵開證券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
本訂閱號旨在交流證券研究經驗。本訂閱號所載的全部內容只提供給訂閱人做參考之用,訂閱人須自行確認自己具備理解證券研究報告的專業能力,保持自身的獨立判斷,不應認為本訂閱號的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並不構成對訂閱人的投資建議,並非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粵開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發布的任何內容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訂閱號所提及的任何證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風險,訂閱人需自行承擔依據訂閱號發布的任何內容進行投資決策可能產生的一切風險。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均反映的是所摘錄的研究報告的研究觀點,粵開證券可以發布其他與本訂閱號內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結論的研究報告,亦可因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粵開證券其他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的觀點不同或者相反。粵開證券並不承擔提示本訂閱號訂閱人注意上述其他材料的責任,亦不對因訂閱人使用本訂閱號內容而導致的損失負任何責任。訂閱人如需尋求投資諮詢意見的,應諮詢其獨立投資顧問。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的版權歸粵開證券所有,粵開證券對本訂閱號保留一切法律權利。訂閱人對本訂閱號發布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複製、轉載,均需註明粵開研究的出處,且不得對本訂閱號所在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關注之餘,
歡迎點亮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