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浮生六記》|沈復和芸娘的愛情,願有一人陪你煙火一生

2020-12-13 江晚晚說情感

一、人送外號小紅樓夢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在暴露年齡的同時,這幾句古文也幫我們挖到了一個寶藏。他,就是沈復。

沈復生於清末蘇州書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遊幕為生。這個布衣文人唯一傳世的自傳體作品便是《浮生六記》,全書僅80餘頁,但風格雋永浪漫,更是有著"小紅樓夢"之美譽。

遊幕是介於仕和隱之間的選擇,清代遊幕之風興起於明末清初,到康熙年間極盛。是文人在未能成功通過科舉入仕後,退而求其次將遊幕作為施展政治抱負和理想以及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其主要職能是幕於官員府中,佐理政事。

該書闡述了沈復與妻子陳芸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經營了一種布衣蔬食卻又心念藝術的生活。標題「浮生」二字, 取自李白的 「而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俞平伯曾評價這部作品為「文章之妙出諸天然,現於人心。及心心相印,其流傳遂遠。」妻子陳芸浪漫多情、溫良和順的形象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被評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之一。

二、你想要的神仙愛情在這裡都得到了回應

芸娘的才情

不愛珠寶愛殘書,不愛首飾愛破卷。芸娘這個出生於封建世俗家庭的女子就是如此脫俗。試想一下,假若你穿越到清末,你會過怎樣的生活。

「芸既長,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這充分體現出家庭對陳芸的期望僅在「勤勞賢惠、供養家人」。因此,她自小未曾受過正統教育,但在學話時,聽講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

婚後的她通過《琵琶行》「挨字而識」方才認字,最終還有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絕妙詩句,她與相公沈復關於李杜詩篇的絕妙辯論「杜甫的詩錘鍊精純,李白的詩瀟灑落拓」更是讓人對她靈透聰慧的天賦讚嘆不已。

她溫婉秀麗、懂詩書,同時也愛吃臭豆腐、蝦滷瓜, 還振振有詞「貌醜而德美也」。沈復對此卻極為討厭, 調侃道:「你是要將我當作小狗打發嘛」。芸娘答道:「我做小狗的時間長了,也希望相公可以委屈一下體驗一把」。在世俗的柴米油鹽中, 他們的拌嘴都是彼此精神上的巨大享受。

如果沒有芸娘,為什麼沈復再痴情也不會被人稱讚?在芸娘的影響之下, 沈復「始惡而終好之, 理之不可解也」, 學著滷瓜拌起腐乳, 不再嫌棄;她情趣高雅、懂生活,用梅花做餐具,用活花作屏風,所居之處皆可謂儉省而雅潔。

她女扮男裝,和丈夫一起外出遊玩;她眼中無貴賤,與青樓女子憨園義結金蘭;家中無餘錢之時,她便刺繡掙錢養家,無怨無悔。同樣是柴米油鹽,她把日子過成了詩畫。

沈復的心胸

關乎沈復,他在與芸娘的愛情之中似乎已忽視了封建禮教, 突破了傳統的禁錮。他愛芸娘,恨不能與她同遊天下,他欺瞞父母帶她前去一覽太湖風光,「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是他給予芸娘內心最大的滿足。

當被朋友邀請去參加只有男子才能去的插花盛會時,他又慫恿芸娘女扮男裝一同前去,二人看著鏡子裡的芸娘狂笑不已,那少女般的率真爛漫也已不覺溢出紙張,流淌進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這是他的別樣寵愛。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沈復嘲笑沉默拘謹的她「禮多必詐」, 陳芸反唇相譏, 贏了沈復, 自此二人便將「豈敢」「得罪」當成了口頭禪。閨閣女兒轉變為了一位真性情、敢辯論、愛撒嬌的小女人, 沈復確也功不可沒。

沈復言「情之所鍾, 雖醜不嫌」,愛屋及烏便是如此了,他甘願收斂自己的厭惡去嘗試妻子最愛的臭豆腐,去真切地感受對方生活的點滴,而不是給予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

他們的結合讓兩個人性格中的不羈浪漫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尤其是沈復對陳芸的寬容誘導,漸漸在日常生活中把陳芸最深層的性格完全釋放了出來。有沈復這樣一位具有先進思想、開闊心胸、啟蒙她自由意識的丈夫,陳芸無疑是幸運的。

慧極必傷, 情深不壽」,或許是上天嫉妒了他們的煙火愛情。災難已不覺降臨到芸娘的身上。臨終前的她對丈夫吐露了心中的話:「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血疾最終將這人世間最可愛的女子帶離了煙火人間。

三、神仙的愛情大都是旗鼓相當,棋逢對手

愛情這事,往往就是從衝動開始,到婚姻結束。

「在遇見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我沒想過別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

「每當想你的時候,天上便掉下一粒沙子,於是便有了撒哈拉」,這是三毛和荷西的愛情;

孩提時的初次見面,他便向母親說:「我此生非芸不娶」這是沈復和芸娘的愛情。

母親也喜歡芸娘,脫下金戒指遞給芸娘,他們的婚事便於乾隆四十年七月十六就此訂下。

李白詩曰:「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百年時光好似一場夢,歡暢的時光又有多少。生活中一味的順從會讓人疲憊,一味的潑涼水會讓人心灰意冷。只有在精神上高山流水遇知音,才能奏出人生最完美的樂章。

在清朝那個婚姻不得自主的時代,沈復與芸娘的愛情無疑是幸運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遇見對的人再平淡的生活也會過的如詩如畫。

文學的世界在帶我們體味現實苦難的同時也為我們營造出了華麗飄逸的精神營帳。在與沉重的現實人生迥然不同的平行時空裡,我們亦可學會從一花一草中採擷生活別樣的美好,我們亦能用自己的真心將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都過出人生最大的儀式感,就像尼採說過的一句話「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最大的辜負」。

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 會是宇宙間最美麗的東西。縱然未來坎坷,不失人間美好,願我們都能得一良人,從此煙火一生。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中沈復和芸娘的愛情:風花雪月,終抵不過柴米油鹽
    怎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閒。我國自古多有描寫男女情愛的浪漫詩篇,風花雪月,花前李下,良辰美景,相顧訴衷腸。外國也有童話故事,王子和公主經過重重磨難,快樂的生活在一起。才子佳人、金童玉女的結合固然是好,然後呢?有了完美的開頭,不一定有如願的結局。婚姻不只是戀愛時的你儂我儂,還有柴米油鹽上的精打細算。
  • 浮生六記
    芸娘病故後,沈復用清麗典雅之筆,作《浮生六記》六卷,以慰生死隔離之相思。《浮生六記》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傳一百餘年。《浮生六記》作者簡介:沈復清代布衣文人、畫家、園藝師。字三白,號梅逸。生於蘇州書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遊幕為生。中年之後家庭頻遭變故,與愛妻芸娘顛沛流離,歷盡坎坷。
  • 沈復《浮生六記》:餘生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像沈復和他的妻子芸娘之間,那可是有說不完的話,做不完的趣事。他們一起經歷許多難忘的瞬間,刻骨銘心,沈復將這些回憶一一記在了《浮生六記》裡面,雖然先人已逝,但他們的愛情故事,卻流傳了下來,讓人心生羨慕。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若是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多活一天也是浪費,若是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一輩子也嫌不夠。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 《浮生六記》芸娘:滿足了男人的一切幻想,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記錄清代文藝青年的神仙愛情
    清末閒散文人(文藝青年)沈復為了紀念自己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寫了一本《浮生六記》的自傳,記錄自己與妻子陳芸經營的一種布衣蔬食卻又心念藝術的生活,相當於我們現在記錄田園牧歌的戀愛小本本小日記。沈復的妻子叫做芸娘,這位女子曾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魯迅說她是中國第一美人。
  • 浮生六記速讀|是否為你的浪漫一生
    《浮生六記》是沈復的自傳體,寫於嘉慶年間,記錄與其妻的閨中趣事、遊學經歷以及家道中落等事跡,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這六記,被稱為小紅樓不僅是因為後兩記原稿丟失而後被後人重新編撰;更因為文中也記載了其家族由盛轉衰的紀實。
  • 《浮生六記》:審美觀照中的江南日常生活
    《浮生六記》,一本繾綣溫柔的個人回憶錄,四百年前誕生於江南文人沈復之手,記錄自己與夫人陳芸的愛情生活故事。《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且影響頗大的自傳體散文,在筆記體文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在當代,它的人文美學意義進一步凸顯。沈復與妻子芸娘二人的生活地域空間,集中於當今長三角一帶。書中以優美的文筆,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普通市民的江南生活圖卷,令人神往。
  • 《浮生六記》12句經典語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汪涵和胡歌曾推薦過一本書,叫《浮生六記》。「浮生」二字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篇駢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年間,這本書是他大半生的回憶錄。書中主要記錄了他和妻子芸娘兩人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浮生六記》從神仙眷侶到家破人亡,他們的愛情敗給了什麼?
    看完這本《浮生六記》百感交集,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前半部分作者沈復通過情真意切的文字,描述夫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處處透露出兩人相知相愛、默契、浪漫和快樂。令人感動和嚮往。
  •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竟然是個渣男!網友驚訝:真讓人意想不到
    若你初讀《浮生六記》,你會欣喜於那清新的文筆,平淡細膩的敘事中見出真摯的情感,感嘆沈復何以能夠抓住生活中那麼多的細節,尤其是那些觸動人心的細節,越讀越喜愛裡面的人物,嚮往清代人的生活——活潑、灑脫,充滿情趣的生活。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
    讀《浮生六記》,一千個人大抵便有一千種感受。買下這本《浮生六記》的同時,還買了幾本明清小品文,諸如《板橋雜記》《幽夢影》《小窗幽記》,但是,最先看的是《浮生六記》。它被很多名人作家推崇,都說是一本可錯過的好書。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它曾散落坊間,如同它的作者般,一度顛沛流離。
  • 玉山:沈復《浮生六記》——娶了從小就喜歡的那個人,卻說恩愛夫妻...
    沈復《浮生六記》,記述自己二十多年婚姻生活,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縱使不是孤品,也算個異數。 沈復官場混不好,生意做不成,畫也賣不掉,就和你我一樣,實實在在的LOSER一枚。但是他到底討了個好老婆,算是過得有滋有味,雖布衣蔬食,不掩其樂也。我們看到他如何細膩地描述老婆芸娘的一顰一笑,一拈花一轉身,一句話一個神態,大抵可以感受其中柔情蜜意。 與那個時代大多數人依賴媒妁之盲婚不同,兩人是表姐表弟,青梅竹馬。
  • 胡歌和汪涵都力推的《浮生六記》,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而這樣以公道護妻子,妻子亦知書明理,不畏清貧的愛情,無非是沈復窮極一生所著書《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創作的自傳體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卷,後兩卷已失傳。該書最令人難忘處非《閨房記樂》莫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與妻子芸自幼相識,兩情相悅。
  • 《浮生六記》:沈復一個比世俗還世俗的男人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沈復的作品《浮生六記》。
  • 《浮生六記》:男權視域下的妻子「芸」,雖愛猶苦式愛情「悲劇」
    《浮生六記》是清嘉慶年間蘇州文人沈復所作,"浮生"出自李白《春夜宴 諸從弟桃李園序》裡的「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一語。 「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 記快、中山記歷、養身記道。與其說,這是一部抒情回憶錄,倒不如說它是一部愛情悲劇的深情演繹。
  • 《浮生六記》驚豔的10句話:餘生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所著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隨筆│作者:魚禾│浮生如詩
    浮生如詩寒冬深夜,閒來無事,想看看書,便瞥見了書架上青綠色封面的那本《浮生六記》。
  • 《浮生六記》中沈復與陳芸「名不副實」的傳奇愛情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不會陌生,它是出自《浮生六記》中的節選(童趣),也是我們初等教育中必須背誦的課文。後來沈復十幾歲去陳芸家拜訪時,見到這個德才兼備的妙人,便心生愛慕,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後來兩人便訂下婚約。大婚後,陳芸為婦賢良淑德,丈夫喜飲酒作詩,她便溫酒備菜,兩人琴瑟和鳴,雖家中貧寒,亦怡然自得,但在沈復筆下的恩愛,卻被如今二十一世紀的讀者看出了端倪。
  • 《浮生六記》:一部殘書迷倒了魯迅、陳寅恪等文化大家
    大家現在看到的六記,其中的後兩記都是後人添加的,就如同《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後人覺得可惜至於,創作出來聊慰讀者而已。作者沈復以自然、真摯、優雅的文筆,展現了自己與妻子陳芸平凡而充滿詩意、真情的動蕩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