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沈復《浮生六記》——娶了從小就喜歡的那個人,卻說恩愛夫妻...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玉山

沈復《浮生六記》,記述自己二十多年婚姻生活,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縱使不是孤品,也算個異數。

沈復官場混不好,生意做不成,畫也賣不掉,就和你我一樣,實實在在的LOSER一枚。但是他到底討了個好老婆,算是過得有滋有味,雖布衣蔬食,不掩其樂也。我們看到他如何細膩地描述老婆芸娘的一顰一笑,一拈花一轉身,一句話一個神態,大抵可以感受其中柔情蜜意。

與那個時代大多數人依賴媒妁之盲婚不同,兩人是表姐表弟,青梅竹馬。十三歲那年,沈復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始,翩翩少年迎娶他從小就喜歡的那個人。

當然我們知道美好的開始一般很快都會變成一地狗血,但是這個故事是個例外——沈復這個實打實的LOSER實在乏善可陳,或者就如人所說,傻人有傻福吧,芸娘竟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子」(林語堂語)。

一、有多嬌媚:一縷情絲搖人魂魄

卷一《閨房記樂》裡記述,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沈復陳芸新婚大喜。二十四日,姐姐出嫁,作者送嫁半夜回來,已經是醜末時分——凌晨三點來鍾吧,而芸娘還沒睡,在燈下看書,「低垂粉頸」,正看得出神,原來在看《西廂記》。

「……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爾耶?』芸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

新婚燕爾,燈下讀書,真不愧是學習型人才,看得原來是那個。也不知芸娘看到那一場了,只看得「心舂乃爾」,「一縷情絲搖人魂魄」,可知當時此書妙用,或有類於今之什麼什麼。《西廂記》當然是藝術精品,也很適合小夫妻作為私房讀物,你看,「比肩調笑」,氣氛已經出來了。

作者寫自己,三個動作,「戲探其懷」,復又「俯其耳」,乃至「擁之入帳」,真是漸入佳境,樂不可支也。最妙的是最後一句「不知東方之既白」,一下就跳到天亮了,令人聯想今之影視劇,或有類似手法,或有被硬生生剪成如此模樣,觀之大可以噴飯。這個跳躍,說句俗話,叫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其實哪裡需要想像呢?「擁之入帳」四個字就已經春意盎然,春風駘蕩,春日融融了。

閨房之樂,一類於斯。

二、有多爽利:請君摸索暢懷

收拾家務,照顧家人,用心於柴米油鹽,這或許就是那個時代大多數婦人的典型生活,而芸娘另有一番風情。她於珠寶不甚愛惜,於破書殘畫反極珍視,這就準確地命中了夫君的脾胃,多少情投意合,兩相歡洽,都從這一份共同的雅趣而來。芸娘還穿上沈復的衣冠,扮作男子,和他一同遊園,賞燈,泛舟,甚至狎妓。其大方爽利,風流倜儻,不輸男兒。

有一個叫素雲的「船家女」,和沈復「有杯酒交」。沈復帶著芸娘一起找她玩。素雲聽不懂芸娘的酒令,芸娘教了半天她也不明白。

「餘曰:『鶴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先生欲反而教之,無乃勞乎?』素雲笑捶餘肩曰:『汝罵我耶!』芸出令曰:『只許動口,不許動手。違者罰大觥。』素雲量豪,滿斟一觥,一吸而盡。餘曰:『動手但準摸索,不準捶人。』芸笑挽素雲置餘懷,曰:『請君摸索暢懷。』餘笑曰:『卿非解人,摸索在有意無意間耳,擁而狂探,田舍郎之所為也。』」

看到夫君和一個「船家女」那麼好,芸娘吃醋沒有?肯定是吃醋的。但是以芸娘之風雅,豈肯煞風景,於是巧妙地喝止:「只許動口,不許動手。違者罰大觥。」——不要拿小拳拳捶我老公!而沈復亦是妙人——世上LOSER原大抵都是有些妙處的,故意曲解為「許摸不許捶」,這就給芸娘出難題了:你到底是允還是不允呢?

不料芸娘比他聰明多了,一把摟過素雲,推到沈復懷裡,說,你來摸啊!

不是芸娘沒心沒肺,其實是對自己的夫君有信心。叫他摸他真會摸嗎?沈復只是放達而已,又不是饑渴,哪裡就至於呢。你看,沈復自己註解道,摸麼,在有意無意之間,才有意趣;逮住了一通「上下其手」,那叫殺饞,那是鄉下人幹的事。誰還是餓壞了怎麼著,來個快餐就行啊。

這夫妻倆真真令人絕倒!坊間有句玩笑話怎麼說的?說怎樣叫死黨呢,有三個「一起」: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嫖過娼。這夫妻間都處出死黨之誼了,還真是……我勒個去。

後來又結識個歌伎叫憨園,「瓜期未破,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芸娘便努力為沈復求娶。但這並不是曲意逢迎夫君,而是芸娘覺得憨園與自己脾性投機,期待姐妹長相廝守,最便捷者,莫過於為夫君納為妾室。其灑脫豪邁,堪叫世上鬚眉汗顏。

可惜沈復終歸是個窮人 ,「後憨為有力者奪去,不果」。

你看這個芸娘,閨房之內,嬌羞脈脈,千柔百媚,令人慾仙欲死不能自已;場面上又爽利大度,謔浪笑傲,叫人俗念頓消。這樣極品的女子,世間真的存在嗎?

其實世上女子,多是倒過來的:閨房之內,隨隨便便,就像個哥們;場面上又板著死臉,不給人面子。難怪人家讀《浮生六記》會生氣:同樣是人間LOSER ,憑什麼沈復就活得那麼爽呢?

還有那些個盆滿缽滿的,天天在外面到處撒錢瞎胡混,所謂何也?他真的享受嗎?無非沒有找到他心中的那一個嘛。

但是也不必羨慕沈復。

芸娘後來死了。沈復說:「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餘者,可做前車之鑑也。」意思是說,就因為我們倆太要好了,太相愛了,最後好得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打發芸娘早早離開塵世!

是吧,真不必羨慕人家琴瑟和諧伉儷情深,做夫妻還是別太恩愛為好。恩愛夫妻不到頭;到頭的,原不免橫眉立目。這才是人生常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中沈復與陳芸「名不副實」的傳奇愛情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不會陌生,它是出自《浮生六記》中的節選(童趣),也是我們初等教育中必須背誦的課文。後來沈復十幾歲去陳芸家拜訪時,見到這個德才兼備的妙人,便心生愛慕,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後來兩人便訂下婚約。大婚後,陳芸為婦賢良淑德,丈夫喜飲酒作詩,她便溫酒備菜,兩人琴瑟和鳴,雖家中貧寒,亦怡然自得,但在沈復筆下的恩愛,卻被如今二十一世紀的讀者看出了端倪。
  • 《浮生六記》中沈復和芸娘的愛情:風花雪月,終抵不過柴米油鹽
    《浮生六記》,就是講述一個「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故事。清朝嘉慶年間,沈復為記錄和妻子芸娘的婚姻生活,創作了一部自傳體隨筆——《浮生六記》,如今只殘存四卷,後兩卷為他人續寫。沈復和芸娘的愛情,催人淚下,至真知性。芸娘性情柔順平和,聰慧賢淑,心靈手巧,被林語堂稱讚為「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可愛的女人。」兩人的結合也可稱作兩小無猜。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
    讀《浮生六記》,一千個人大抵便有一千種感受。買下這本《浮生六記》的同時,還買了幾本明清小品文,諸如《板橋雜記》《幽夢影》《小窗幽記》,但是,最先看的是《浮生六記》。它被很多名人作家推崇,都說是一本可錯過的好書。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它曾散落坊間,如同它的作者般,一度顛沛流離。
  • 沈復《浮生六記》:餘生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誰說古代的生活就很無聊,那是因為沒有遇到有趣的人。在任何時候,只要兩顆有趣的靈魂相遇,就能碰撞出別樣的花火。像沈復和他的妻子芸娘之間,那可是有說不完的話,做不完的趣事。他們一起經歷許多難忘的瞬間,刻骨銘心,沈復將這些回憶一一記在了《浮生六記》裡面,雖然先人已逝,但他們的愛情故事,卻流傳了下來,讓人心生羨慕。
  • 《浮生六記》:沈復一個比世俗還世俗的男人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沈復的作品《浮生六記》。
  • 沈復:《浮生六記》
    二是芸嫁給沈復,未能促使沈復立業建功,反而兩情相悅,沉迷於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的「墮落」生活裡。老人們的想法,當然是不過多責怪自己兒子的,而是覺得媳婦無福而妖魅,甚或是掃把星,需要休了改運。事實上,老人的確這麼做了。如果不是沈復默默的堅持,很有可能這對夫妻是不能到頭的。
  •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竟然是個渣男!網友驚訝:真讓人意想不到
    若你初讀《浮生六記》,你會欣喜於那清新的文筆,平淡細膩的敘事中見出真摯的情感,感嘆沈復何以能夠抓住生活中那麼多的細節,尤其是那些觸動人心的細節,越讀越喜愛裡面的人物,嚮往清代人的生活——活潑、灑脫,充滿情趣的生活。
  • 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沈複寫給妻子芸娘的絕美情書。
  • 胡歌和汪涵都力推的《浮生六記》,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而這樣以公道護妻子,妻子亦知書明理,不畏清貧的愛情,無非是沈復窮極一生所著書《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創作的自傳體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卷,後兩卷已失傳。該書最令人難忘處非《閨房記樂》莫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與妻子芸自幼相識,兩情相悅。
  • 「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浮生六記》譯後感
    清人沈復在自傳體筆記《浮生六記》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以歡愉始、哀戚終,伉儷情深、生離死別的愛情婚姻悲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名噪一時,俞平伯為此書加標點並作序,林語堂也將其譯成英文,數百年來譽享海內外,後來還被改編成各類戲劇在舞臺上演出。
  • 《浮生六記》:芸芸眾生皆不如你
    引言:《浮生六記》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一個姓名叫沈復,字三白的人所做的敘事散文著作,主要記錄了他與妻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其詩、酒、遊玩經歷。此書極受後來文人雅士的珍愛,其原因不止在於沈復極具生活氣息的行文,更在於此書的靈魂人物,沈復的妻子——陳芸。
  • 《浮生六記》驚豔的10句話:餘生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所著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浮生六記速讀|是否為你的浪漫一生
    《浮生六記》是沈復的自傳體,寫於嘉慶年間,記錄與其妻的閨中趣事、遊學經歷以及家道中落等事跡,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這六記,被稱為小紅樓不僅是因為後兩記原稿丟失而後被後人重新編撰;更因為文中也記載了其家族由盛轉衰的紀實。
  • 讀《浮生六記》:浮生難得是清歡
    如果以六篇筆記來囊括你的一生,你會選擇哪六件事?起初買這本書的緣由,是在封面上的一句話「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曾過於執迷眼前之事,徒增煩惱,嚮往古時文人瀟灑不羈的心境,揮筆間洞悉人生百態。何為浮生,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清代乾隆年間,文人沈復離家漫遊,所著《浮生六記》,在遊歷期間,追思過往,記錄生活。淺顯的比喻,就像在看清代文人的朋友圈,看他夫妻舉案齊眉,插花品茗,遊歷人間。文章的基調大多是閒情逸緻,對妻子早逝的緬懷,讓人既心疼又欣慰,即便命途多舛,依然可見文人的胸襟與見地。
  • 《浮生六記》:審美觀照中的江南日常生活
    《浮生六記》,一本繾綣溫柔的個人回憶錄,四百年前誕生於江南文人沈復之手,記錄自己與夫人陳芸的愛情生活故事。《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且影響頗大的自傳體散文,在筆記體文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在當代,它的人文美學意義進一步凸顯。沈復與妻子芸娘二人的生活地域空間,集中於當今長三角一帶。書中以優美的文筆,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普通市民的江南生活圖卷,令人神往。
  • 《浮生六記》從神仙眷侶到家破人亡,他們的愛情敗給了什麼?
    看完這本《浮生六記》百感交集,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前半部分作者沈復通過情真意切的文字,描述夫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處處透露出兩人相知相愛、默契、浪漫和快樂。令人感動和嚮往。
  • 《浮生六記》:「浮生」短促如斯,卻有著自在自為的藝術美感
    在東坡「事如春夢了無痕」的感召下,才有了沈復的《浮生六記》。關於「浮生」,季羨林先生也有獨到的見解:「『浮生』,不只是說生命的短促,更是指著生命不繫於任何龐然重物。生命處於自在自為的狀態。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卻昭示了生命本質上的尊嚴。」它像極了沈復筆下的「浮生」。
  • 直道相思了無益,看一看《浮生六記》
    那頁紙很破爛,上邊胡亂寫了兩句奇怪字體的「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然後中間是正常的字體,寫了十個字:沈復太慘了,真的太慘了。我跪在書桌上笑死了。笑完又覺得不該笑,想起來這是我以前看《浮生六記》的時候,準確一點大概是芸娘去世之後,隨手在筆邊的紙片上寫下來的。
  • 《浮生六記》12句經典語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汪涵和胡歌曾推薦過一本書,叫《浮生六記》。「浮生」二字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篇駢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年間,這本書是他大半生的回憶錄。書中主要記錄了他和妻子芸娘兩人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豆瓣9.0《浮生六記》|沈復和芸娘的愛情,願有一人陪你煙火一生
    這個布衣文人唯一傳世的自傳體作品便是《浮生六記》,全書僅80餘頁,但風格雋永浪漫,更是有著"小紅樓夢"之美譽。遊幕是介於仕和隱之間的選擇,清代遊幕之風興起於明末清初,到康熙年間極盛。是文人在未能成功通過科舉入仕後,退而求其次將遊幕作為施展政治抱負和理想以及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其主要職能是幕於官員府中,佐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