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雄關眾多,人們最為熟悉的應該是山海關,其實在山西省境內,也有雄關巍峨,比如說雁門關。
雁門關
雁門關,一個古老而又熟悉的地名,聽上去就充滿了歷史滄桑之感,這座雄關又稱「西陘關」,陘(xing),乃是山脈阻斷的意思,此處建關,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山西咽喉、中原鎖匙」之稱。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以北約20千米處的雁門山,代縣這個地方,可謂是山西省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屬於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名勝古蹟不計其數,代州古城久負盛名,古為邊陲重鎮,雁門關就是代縣的名勝古蹟之一。
雁門關景區,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地勢險要,自古雄關,控中原,北扼漠原,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歷朝不斷的修繕,規模龐大,是長城上的一處重要關隘,並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外三關」,「內三關」則是指河北境內的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
雁門關具有北方獨有的蒼茫古樸景象,秦代以前,關隘並不是在今天的位置,秦漢後,隨著防禦的需要,關隘移到了如今的位置,北宋時期,為了防禦遼兵侵犯,楊六郎曾經長期駐守此地。
在雁門關小北門,上有「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有對聯,乃是「三關要衝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可見古人對此關隘的評價之高,圍繞雁門關,這一帶構築了雄偉的古代防禦體系,還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主要的景點有鎮邊祠、過雁峰和雁塔、地利門、天險門、關道、觀音殿、阜戈寨民俗村、雲際泉等等。
鎮邊祠
此祠建於明朝正德六年,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戰國守關大將李牧而建,也稱之為武安君廟。清朝時期,鎮邊祠荒廢,鹹豐年間有僧人在此建廟,改名為護國鎮邊寺,成為了佛寺為主,兼祭祀李牧的複合建築,佔地3190平方米,是雁門關最具規模的建築群之一。
地利門
這是關城北側的門,主體為明代建築,城門上原有楊六郎祠,可惜後世損毀,現在為修復建築,成為了一處展示古代冷兵器的博物館。
雁門關雄關巍峨,歷史文化豐富,很多歷史大事件,都跟雁門關有關聯,喜歡懷古的朋友,不妨去遊覽一番,你去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