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說的「我執」究竟是什麼?怎樣才能斷「我執」?

2020-12-13 百家名寺錄

什麼叫「我執」?認為生命中具有永恆不變之觀念,這樣的執著,即是「我執」。「我」就是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每個人都具足,具體點說就是《六祖壇經》裡面講的:「不思善,不思惡」,真心本來就是這個狀態;「執」的本意是用手抓住,這裡指的是你佛性真心起的一種功用。

所以「我執」就是真心佛性接觸外境後,抓住外在幻境不放產生的痛苦。所以,「我執」是一個動作,並不是一件東西。我們想通過表面上的修行把「我執」去掉,這是不準確的,「我執」是個動詞,要切斷它才可以。

「我執」是障礙我們不能自在的最大障礙。時時刻刻為自己考慮的自私心理是我執;強烈的想控制某一件事或人也是我執,我執在沒有擴大出來還好,如果隨著欲望的增加,我想要、我能要、我必須要的觀念慢慢擴大,就如同魔獸一樣會吞噬掉一個人。

佛陀教育弟子,不要什麼都為自己打算,因為你的生命,在這個世間也是一種暫時的過往,過去沒有你,未來沒有你,當下的你又隨著每一秒的推移而一直變化。《唯識述記一本》曰:「煩惱障品類眾多,我執為根,生諸煩惱,若不執我無煩惱」,《俱舍論》二十九曰:「由我執力,諸煩惱生。三有輪迴,無容解脫。」《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一》曰:「惡趣顛倒我執無盡,憂苦轉多煩惱無替,根本災難相貌無定,瀑流煩惱如來永斷」。由此可見,我執是煩惱的根源,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斷除我執呢,徹底讓身心得到解脫?

說來很簡單,「我」不「執」了,就是斷除的方法,具體來說,面對一切外境,你心裡安然不動,不被外在的現象迷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上當」,就算是再好的誘餌,那也是「致命」的,內心不再做「執著」這個動作,這就叫「去掉『我執』」。

所以用你的心去關照,你會發現心「識」一念就能斷掉我執,「識」就是識別的意思,驗鈔機會識別錢幣的真偽,而我們覺悟的心,會識別內心的執著。一念能斷掉「我執」,多簡單,只不過是要常常的用功,薰習成性才行,《壇經》云:「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而不是常生我執!

相關焦點

  • 我見、我執、法執簡析
    有師兄留言,針對我前面的交流中的法義剖析、正誤抉擇,判為我見、執著,這種認識,相信也會有其他朋友這樣認為,為什麼?因為有些佛教基本法義,被嚴重扭曲傳播;佛教經論束之高閣。2.我執如果加以細分的話,又可分為我執跟我所執,我執就是執著前面我見當中所認取的那個常恆不壞的真實我,然後加以執著不舍,這個就是我執;3.我所執如果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對我所有事物的那個執著,這個就是我所執。但是我們如果進一步的去加以細究的話,我見就是執取物質的色身為真實不壞的我,還有執取意識覺知心為真實不壞的我。
  • 【解惑】何為「我執」
    大安法師:這個「我執」是與生俱來的,有時候叫「俱生我執」。通常講的八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在八識裡面,這個「我執」表現在第七識——末那識。「末那識」就是執著「阿賴耶識」的見分為「我」,再執著前六識為「我」所用。「我執」的一種表現形態就是在見解上認為身體是真實的,叫「身見」。
  • 捨棄我執嗔痴
    捨棄我執嗔痴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要肩負著種種負擔,其中我執和欲望集中地代表了人生的萬般負擔。
  • 佛教問答(1):我慢的內在機理是什麼?怎樣對治我慢?
    在佛教中,我慢之心實在不易對治,因為我們從娘胎裡出來就時常帶著一個我相,可是不除「我慢」,我們又怎能認清事實,又怎能謙虛接受他人意見。所以「我慢」的人更側重於「法執」,以所謂的「法」為準則,以所謂的「法」為生命。並執著於這個「法」是我想出來的,是自己的榮耀和成就,或者情感側重上是自己的榮耀和成就。
  • 西藏花教薩迦派與「道果法」,先修善,再破我執,除一切見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中一度十分興盛的教派。因為它的主寺在後藏薩迦地方,所以就稱薩迦派,薩迦就是灰土的意思。薩迦派寺廟牆上常刷塗紅、白、藍三色條紋,俗稱花教。該派的發展與衰落與元朝政權的興亡密切相關,在歷史上曾起過獨特的作用。薩迦派大致始於公元11世紀後期,創始人是貢卻傑布。
  • 抑鬱症:每個抑鬱症的背後,都是太執著,這就是佛教講的「我執」
    我們來看佛教對我執的解釋: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指人類執著於自我的缺點。包括自大,自滿,自卑,貪婪等,放不下自己,心中梗著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執著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我執者常常表現不自覺的行為方式和說話方式,儘管外界已經提出了反對意見,但還是執著於自己的認知。我執者常常把我覺得和我認為等掛在嘴邊。思維方式和應對外界的方式僵化。不懂變通。即使其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已經嚴重威脅到自己的生活,但還是意識不到,或者不願意改變自己。
  • 阿特曼、吉瓦、我慢、我執 | 答問
    薇薇看到我發圈,興致勃勃地邀我:「空了跟我聊聊阿特曼(Ātman)、吉瓦(Jīva)、我慢(Ahaṃkāra)、我執(Asmitā)唄!」五雷轟頂。我答曰:「你這點播的都可以出論文啦!」我已經留意阿特曼和吉瓦很長時間了。呵呵呵。
  • 佛說:突破「我執」,你就能放下了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只有放棄那些空中樓閣般的幻想,我們才能做到腳踏實地;只有放棄那些難以滿足的物慾,我們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只有放棄那些徒勞無益地等待,我們才能避免虛度光陰;只有放棄那些不該堅持的錯誤,我們才能做到擁抱真理。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蘊涵的意義,放棄便成了能力的體現、智慧的證據和一種該放手時就放手的豁達和大度。
  • 破除我執,讓心靈解放,收穫自在美好人生!
    那這些現象的產生,實際上是由於生命的本體--心靈,有了我執有關。那麼什麼是我執呢?我執可以說是無明的同義語,一般以內容分類,分為:人我執、法我執;以緣起分類,又有:分別我執、俱生我執。釋家理論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指人類執著於自我的缺點。
  • 「我」在佛教中到底是怎樣的存在?聽聽佛陀是怎麼說的
    一提到「我」相信許多人的腦海裡都會蹦出來許多問題,什麼是我?或者說,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類問題一直有人回答,但又一直沒有人完全回答,相信自從人類有智力以來,就有無數的先驅和智者們不斷在追尋這個問題。在佛教裡邊的「我」有著「一」或者「全」的意思,在佛教裡面又或者是道教和其他的宗教裡面,都有唯心主義的影子,因此,佛教眾生會將自己看成是宇宙的整體,並且會把自己或者說這個宇宙來當成一個整體運行,所以說在佛教裡面「我」會有著『一』或者「全」的意思。
  • 【阿虎故事】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當你途經我的綻放我還來不及梳整我的容裝那輕靈的足音如此臨近我該怎樣將心門為你開敞我不知道,該自由,還是約束低頭,或者仰望忐忑的情懷該怎樣迎接你快樂的目光我不知道,該言語,還是沉默快樂,還是惆悵不安的魂靈辨不清楚你足音的方向當你途經我的綻放你沒有伸手撫攬我的芬芳那漸遠的足音如此寂寞我該怎樣才能不流淚哀傷那是我季節裡短暫的青春而你恰巧途經我的綻放若你不能為我的虔誠停留讓我的落英填滿你的足跡心隨你天涯流浪【原創|扎西拉姆.多多】
  • 聖嚴法師 | 正信的佛教 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三、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是指出世聖者以解脫智所證的真實,這又分為二類:一是小乘聖者聲聞及緣覺所證的我空真實,二是大乘聖者所證一分我空的真實。 四、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是指大乘聖者正遍知覺所證的法空真實,這又分為二類:一是菩薩分證的法空真實,二是佛陀滿證的法空真實。
  • 佛教裡說的「執金剛」是什麼?原來是一種鬼……(附法師錄音)
    密法的執金剛是金剛手菩薩嗎? 師:執金剛是一切金剛神,就是大力鬼神。為什麼叫執金剛呢?因為手裡拿著鑽石武器,金剛就是鑽石。人家的武器是鑽石做的,很值錢!他們有錢,但不要認為有錢就好,有錢可以是鬼!這樣的大力鬼神都可以叫「執金剛」,這種是以所用武器立名的鬼神,不專指金剛手菩薩。
  • 用無我的智慧,斬斷我執的傲慢與偏見
    修學佛法,是要用智慧斬斷愚痴對學佛之人來說,最可怕的煩惱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愚痴。作為一位凡位佛子來說,智慧是要一點點去薰習的,雖然說眾生都具有如來的解脫分,也可以說眾生都具有佛性,但這種佛性叫做「理佛性」,可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不能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就以為自己是佛、是菩薩,本質上說沒有解脫的凡夫,沒有具備空性正見的凡夫,始終還是凡夫。本具的佛性,就如同智慧的種子,要讓智慧的種子散發力量,就要通過持戒自律的修持來喚醒本具的至善佛性。
  • 佛教:因緣妙不可言!知道這些,才能放下執著,證悟空性!
    無論怎樣去尋找,都無法找到答案。「它就是這樣產生的!還需要什麼證據嗎?」人們會這樣回答。但是,這些都是我們眼耳鼻舌的幻覺,佛告訴我們這一切叫作「因緣和合」。萬法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的眼耳鼻舌卻能感受到,佛說這叫作「如幻如夢」。我執我們流轉於世間中並不是無因無緣的,流轉就是一個因緣問題。因緣又分為內在因緣和外在因緣。
  • 放下我執,離苦得樂
    我們感受的一切痛苦,追根究底,全部來自於對「我」的執著。若能經常修菩提心,從根本上斷除我執,那麼很多痛苦就會減輕,乃至煙消雲散。  一般來說,我們病得很嚴重時,會不由自主地想:「我要是沒病多好」;沒有生活來源時,會想:「我要是有錢多好」;生意不順利時,會想:「這筆生意要是成功多好」……  在遭遇違緣時,沒有誰不希望自己馬上離苦得樂,但往往不知道怎麼想和怎麼做。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諸佛菩薩告訴我們:要想獲得快樂,必須要有產生快樂的因。快樂的因是什麼?
  • 佛說:放下「我執」的幻覺,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佛法說:「世間諸災害,怖畏及眾生,悉由我執生,留彼何所為?」又曰:「由內心執取自我,所以在家人執取五欲,出家人執取種種錯誤之見解與毫無意義之禁戒。」執取,又名執著、我執,乃是導致世人產生種種煩惱困苦的根源,然而世人往往難以遠離苦海,可見執取於人心的束縛是如此之大!
  • 圓覺經說「我」
    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支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演義:佛說:善男子,什麼是我相?我相的表現和特徵是什麼?我相就是眾生的識心所能證取的、能了知的那個能相。
  • 《極樂願文》之發願臨終斷除貪執
    己二、發願死時斷除對輪迴之貪執分二:一、對輪迴之痛苦生起厭離心;二、斷除貪執。庚一、對輪迴之痛苦生起厭離心為了在死亡之時能夠現見諸佛菩薩聖眾並接引我等隨即往生,要在活著的時候遠離對輪迴的耽執,亦即斷除往生之諸障礙。
  • 放下「我執」去做飯 | 時蔬鍋巴沙拉
    好友沒有否定,也比較尊重我,說都可以試試看。這試試看的魔力,讓我投入了十三分的熱情,每次抽準機會,就會顯擺自己做餐的才能,一邊做,一邊想著:來用餐的人肯定會更喜歡這樣的餐,這樣的餐才能讓人心生嚮往……之後未曾想,這樣的想法卻困住於我,我做的所謂的洋氣的餐,不是出現鹽和蔬味粉混淆的情況,就是出現湯品不成形的情況,甚至有一次給比較重視的兩位友人出餐,居然烤箱出現故障而不自知,最終餐品沒有烤熟,這可讓自尊心強的我內心滿是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