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我執嗔痴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要肩負著種種負擔,其中我執和欲望集中地代表了人生的
萬般負擔。如果任憑那些骯髒的執著和醜陋的欲望壓在自己的肩上,我們則將舉步維艱、迷失方向。
所以,佛教倡導捨棄,通過不斷地捨棄纏繞在我們身上的我執,卸掉重壓在我們雙肩的欲望,而一步步地靠近「本來無一物」的境界。
禪門中有這樣一句名言:「無一物中無盡藏。」意思是說,世間萬物,本來既無任何固定形態,也不受任何固定的框架所拘束;然而,整個自然乃至全部生活又都存在於一無所有的框架之中。只有不拘一格的胸懷坦蕩者才能感悟到這樣一個世界。
簡而言之,「無一物中無盡藏」就是說,一無所有的世界並不是「零」的世界。打一個通俗的比方,如果一隻茶碗中注滿了白水或者茶水的話,就再也容納不下其他的東西了。相反,如果是空空如也的一隻茶碗的話,則可以輕易地將茶水注入其中。換而言之,「空」與「無」的世界,理所當然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富饒世界,因為它可以容納任何事物。
眾所周知,《心經》全文雖然只有二百六十餘字,但是其中出現過七個「空」字,二十一個「無」字,藉以反反覆覆地闡述「一切皆空,一切皆無」宗旨至關重要。
將我們的日常心態保持在「一切皆空,一切皆無」的境界,在「一切皆空,一切皆無」的境界中生存,這是一個使我們的心靈永遠和諧、富饒、自由的至為理想的境界,這就是《心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