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的一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令人過目不忘,寓意深遠。在現實物質世界浮光掠影,光怪陸離的世界裡,人們像是徜徉在早春百花爭妍的花海中,早已看花了雙眼,再也找不到心中的所屬。人們心浮氣躁,失去了自己思考和行動的主動性,人在「亂花」中容易失去方向;馬兒在「淺草」上才能踏實地前行。所以五色斑斕的「亂花」只給人視覺上的享受,低調「淺草」樸實無華的品質更為可貴。
老子在《道德經》中第十二章有一句說:「 五色令人目盲」,意思是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令人眼花繚亂,長久迷失在其中,就會失去辨別顏色的能力,如同盲人一般。老子一再講要人去掉欲望,「五色」也是欲望,那為什麼會使人「目盲」呢?我們平時說五彩繽紛的世界多好啊。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
事實上人們看了太多的美色,會使眼睛失去功能,人們也經常說「看花了眼」。老子在此打個比方,並不是說你看多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眼睛就失明了。老子講的還是人的欲望。人眼睛的欲望也是沒有滿足的時候,它是人所有欲望的埠,只有先看見,人才能勾起思想的欲望,閉著眼睛也不甘心,還在想像著心中的欲望呢。
人的眼睛就是用來看的,都想看到好的事物,看到好的就羨慕,有了攀比心,欲望也就隨之而來了。老子形象地把人的「五色」來代表欲望,眼睛是排在第一位的,看得見,看得多,欲望也就多。這裡說的「盲」,古代是指黑白不分,最基本的黑白兩色都分辨不清,那這個人就是盲人。
「五色」在古人眼裡,是青、黃、赤、白、黑,再加上其它色,變換成各種的顏色來。現在我們一般說七彩色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些色彩還能合成更多奇幻的色調,令人炫目,應接不暇,「亂花漸欲迷人眼」,慢慢連最原始的黑白都辨別不清了,忘記了最初的主要東西,這就像人們說的「閃瞎了眼睛」。
在現實中說一個人「黑白不分」,意思是說他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做出一些糊塗的錯誤的事情,這不正是老子說的「五色令人目盲」嗎?現在有很多人,在沒成功之前,都能不忘初心,黑白分明,在五色之中,也不迷失自我。可是出名之後,各種採訪,名譽接踵而來,喜歡你的粉絲也越來越多,在別人的抬舉下,你的名氣也見長,不自覺地就有了膨脹之心。為了和地位相匹配,你開始注意外在的「五色」,穿名牌,開豪車,住豪宅等,有錢有名譽了,可是內心還有還有很多的欲望,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比如沒有一個有錢的人說,我的錢夠了,把掙錢的機會讓給別人吧,人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人在情感上,也容易被「五色」所迷惑,當初夫妻倆一起創業,同甘共苦打下一片天下,可是事業穩定之後,卻不能同享其福,感情漸漸地淡了,忘了初心。有的還為了權力和財產,鬧得不可開交;還有的喜新厭舊,在花花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現在的社會,有多少人被「五色」的欲望所迷惑,要想有出淤泥而不讓的品質,必須戒掉貪慾,回到最初純樸的本質上來。所以我們不要被眼前虛無的世界,蒙蔽了雙眼。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浮光掠影中,你能分辨清楚這變幻莫測的世界嗎?要自己修煉一雙慧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看清楚五顏六色誘惑,把持住自己的內心,老子告訴我們「五色」使人目盲,我們要做個通透明白的人,別讓「亂花」迷了雙眼。
我是文學漫談,請您和我一起弘揚國學文化,傳播經典智慧,只要每天學習一點就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