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2021-02-19 執大象書院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絢麗的色彩、優美的音樂、鮮美的滋味、縱情聲色的冶遊、放蕩不羈的生活、舉世無雙的異寶都能愉悅人的各種感官,不斷刺激人的欲望膨脹。然而過度地放縱就必然導致迷心亂性、喪失自我,表現在外就是感官功能退化,再也享受不到自然生活的真趣。因而智者只求滋養身體、適當怡情,而不外求富麗堂皇、窮奢極欲。只有去除迷心亂性的根源,才能從清靜自然的心態中獲得長久的平安喜樂。

道德經是給君主領導者們看的,君王南面之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勸告君主節制自己的欲望。少私寡慾,見素抱樸,不上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等等,這都是對君主的要求,以前君主沒什麼約束的,只能勸君主自律。

半年前我個人的體會就是:過度耽溺感官,開發六根,求得的享樂只是一時的刺激(和鴉片好像),興奮過後只剩索然無味、空虛寂寞,冷靜下來一看才發現六根(感官)的感受力都下降了不少。

如今,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有了深入的觀察,忍不住將它表現出來。

1、「五色令人目盲」,表面意思是說過多種類的顏色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往深入了理解就沉重了,它說的就是現代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盲的狀態。

先拋一個中醫觀點:

《黃帝內經》靈樞篇的大惑論

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

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當我們在用心「看」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是灌注了自己的精神的,看得過多,耗散得也大。古人的生活節奏很慢,一天中半日學習,半日靜坐練功。半日的學習用了一部分精神,再利用半日把耗散的精力補回來,闔回來,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精神投入下一天的生活。

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每天「看」花花綠綠的新奇玩意,從來都是將自己的精神往外洩的,而且是通宵達旦的洩,沒日沒夜的看電視電影,玩遊戲,整個人的精神都被電子產品給吸入黑洞裡面,這玩意可怕就可怕在,它是偷偷耗散你的腎精(腎精和精、神其實就是一個東西),你看電視連續劇,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就腰酸背痛了,頸椎怎麼不舒服了?一般人會以為是空調太冷了,坐姿沒做正?其實這和視物過度導致的下焦虛(腎精虛)的關係最大。

說真的,其實看一整天的電視,比幹一天活還要累,大家發現沒有?假期綜合症多半和狂瀉精神有關係,吃喝不衛生固然有關,但「馳騁畋獵」本身更讓人心狂亂,不得安定,惹人生病。

我記得中醫老師曾經跟我們說,「現在這一代人的體質遠遠沒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體質好。」

老師此言一出,全場愕然。一個同學勇敢追問說:

「解放時期物資匱乏,大家吃得肉並沒有現代人多,營養不足,怎麼體質還比我們這代人好?」

「等以後你們跟診了就知道,你會發現一些,誒,一看15、16歲的年輕小夥怎麼一臉腎虛樣?一搭脈,脈的力度怎麼和七八十歲的一樣弱啊?原先以為是性生活過度,後來一問說一個月沒那個了,再分析才發現還是看電腦玩遊戲過度形成的腎虛。」

自那以後,我們開始控制自己的玩遊戲的時間,以往中醫班回宿舍就是泡在網吧裡面,現在有了比較大的改觀。

2、「五音令人耳聾」,是說即多種音調音階讓人聽覺失靈。

舉一個典型例子:VR眼鏡。

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設備,簡稱VR頭顯VR眼鏡,是利用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集合的產品,是藉助計算機及最新傳感器技術創造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互動手段。VR頭顯VR眼鏡是一個跨時代的產品。不僅讓每一個愛好者帶著驚奇和欣喜去體驗,更因為對它誕生與前景的未知而深深著迷。


對於VR眼鏡,我個人的體會是,在玩之前,看著就很喜歡,忍不住要玩,玩了15min以後就暈的不行了,整個人震蕩得很厲害,剛取下眼鏡那會完全是懵逼狀態,別人跟我說什麼都無法聽清楚,基本處在聽覺失靈的狀態,過了好一陣才緩過來。這種狀態和剛玩玩激動遊戲的體驗是一樣的。

第二個案例:這個案例我印象特別深刻。有天診所來了個玩搖滾樂的年輕小夥子,每天窮其朵去聽去玩。結果他失眠特別嚴重,老師說這就是消耗腎精過度的典型案例。

第三個概念:我們的大腦具備分配感知力的功能,比如當你不幸成為瞎子和啞巴時,你的聽力和觸覺將比以往靈敏很多倍。當你失去雙手時,你的雙腳也可以具備雙手的靈活度。在最強大腦裡被認為是奇蹟的諸多案例,其實只是自然現象,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其中機理要真講出來並不能被大眾的意識形態所接受。

明白了大腦的這個特點,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老人家總是說做事情不要一心兩用,不要分神。可以咱們年輕人就是不聽勸哪,總覺得玩遊戲的時候,耳朵不能閒著啊,lol等待期間那這個動漫開起來~

像圖中這樣吃飯的話,消化力恐怕很難好,再美味的食物到嘴裡也顯得不過如此。

古人「品」造字真有講究,三個口來嘗,那需要動用到當下多少的感知力呢?

3、「五味令人口爽」,說的是多種滋味讓人無法辨別。「爽」指麻木不仁。

老爸是大廚,他來自己做餐飲的時候就希望為顧客呈現自然一些的料理,高湯裡放的都是骨頭、海鮮的自然鮮味。結果很多客人嫌棄這湯不夠鮮,最後不得不選擇味精來攬住客人。現在想想,吃什麼東西都覺得味道不足,這種口味敗壞,根本原因還是腎精不足,感知力耗傷過多了。

4、「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說的是縱情狩獵作樂,會讓人心發狂。「畋獵」是指打獵, 「馳騁」指縱情,在古代,再狂也就這樣了,而現代的狂的模式花樣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現在年輕人喜歡帶著孩子一起去大型遊樂園乘坐空中飛車、海盜船、蹦極等激動遊戲、極限運動,孩子如果當下的狀態很棒偶爾去玩一次沒關係,但是經常去就不可以。做家長的要學會觀察和體會,如果一個地方家長都覺得不舒服,那神氣敏感的孩子只會更不舒服還不能表達出來,但現在問題是家長都疲憊得盲聾口爽狂了,覺得還挺舒服。那就麻煩了,就會覺得我們一起去玩的,怎麼小孩子這麼容易發燒,我們就沒事?孩子生了病還一頭霧水。

這種「警示錄」類的文章本來就不討喜,希望大家不喜勿急著噴,先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

先能「意識到」,是最要緊的,其他的,都不急。

相關焦點

  • 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二章中說: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那麼,五色五音五味,分別是指哪五色,哪五味,哪五音呢?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注釋】 (1)    五色:青、赤、黃、白、黑叫五色,此指繽紛的色彩。 (2)目盲:比喻眼花撩亂。 (3)五音:古代音樂的五個基本音階,即宮、商、角、徽、羽。這裡代指紛繁的音樂。 (4)耳聾:比喻聽覺不靈。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這是王弼通行本《道德經》裡講「五色令人目盲」的一句話。到底是「五色令人目盲」,還是「五色令人目明」,一字之差,卻是理解這句話的最關鍵,因為會得到相反的理解。目盲,即失明,看不見。五顏六色,怎麼會讓人失明呢?這著實理解不通。但根據後面的「聾」字,以及儒家思想,王弼通行本還是改成了「盲」。儒家要求,非禮勿視,或者少看五色,這樣眼睛就不會受到幹擾。非禮勿聽,或者少聽,耳朵就不會受到幹擾。
  • 道經十二(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五色令人目盲① ,五音令人耳聾② ,五味令人口爽③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④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⑤ 。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細說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五色令人目盲》
  • 五色丨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使人聽覺不靈敏,五味使人喪失口感,縱情圍獵使人心發狂,稀罕的寶物使人行為變壞。
  • 12輕鬆讀懂《道德經》第十二章:為腹不為目.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tián]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色彩絢爛,繽紛繚亂會使人眼迷,從而喪失對事物的敏銳觀察和判斷(電視、電腦、手機,正一步一步的奪去我們的眼睛和視力,我們看到了更多的虛擬的、虛假的、紛亂的色彩,而對自然的色彩卻難以辨識,視覺進一步退化。)
  • 讀書「老子」傳世之作「道德經」名句賞析「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一本好書裡特現實的句子#「老子」傳世之作「道德經」圖片來源於網絡0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五彩的花花世界讓人眼花繚亂;迷失其中;大千世界紛亂複雜的聲音圍繞,辨別不清會致自己耳聾,比喻聽不到或者聽不進去對自己有益的語言;酸甜苦辣鹹五味讓人歡愉忘記本來的味道,亦或做人亦或做事;馳騁在田間地恣意快樂容易讓人忘乎所以,寧靜致遠是清新的根本;得不到的事情和物品,激起人無限的欲望,阻礙或影響人的行為。
  • 老子《道德經》經典名言10句,建議收藏,時常細讀!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漢族,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 《道德經》「五音」令人盲是怎麼回事?老子告訴我們要把握一個度
    《道德經》第十二章第一句話是「五色令人目盲」,接著老子又講「五音令人耳聾」,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五音是什麼。我國古人把音階分成了宮、商、角(jué)、徵(zhǐ)、羽這五個音,這和《易經》的五行學說相對應,五行要配五音。宮和土,商和金,角和木,徵和火,羽和水。
  • 《老子道德經》:中國人不能打破的四大天規,越早知道越好
    所以聖人才會自覺摒棄聲色享樂的誘惑,而過著簡樸的生活,始終保持淡定自若返璞歸的生活狀態。 有時候少就是多,多就是少。一個人想要的越多,算計的越多,身心不得安寧,終日焦慮。惶惶不安,到頭來卻什麼也留不下。 有人去杭州旅遊,看到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故居豪門大宅,當年輝煌一時,如今拿鑰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張揚發狂,稀奇的寶貝,常常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所以聖人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選擇性地取捨。
  • 《老子》:一個人保持神氣內斂,心念之事,終有所成
    《道德經》,有的版本叫《老子》,只有五千文,大道至簡。 我看見很多人,常常把老子的話掛在嘴邊,出口成章,教育別人,而自身的行為,卻離道甚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讀書的最高境界,是忘掉書本,讀《道德經》更是如此。
  • 《道德經》裡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二)
    老子認為最善的人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駐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低洼、潮溼),所以水德是近於道的。針對「水德近於道」這句話,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解釋道:「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這個王夫之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