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冷哦!」
這是最近溫州人常掛在嘴邊的話
這幾天的你是不是度過了
12月以來最難熬的日子
晚上睡覺的你
▼
定了起床鬧鐘的你
▼
晚上起來上廁所的你
▼
糾結要不要洗澡的你
▼
溫州人抗住!
從下周起
新一輪的反轉再反轉又來了!
12月驚現颱風?!
大風+凍雨
一出出「大戲」即將上演
太太太刺激了!!!!!
反轉劇一:
溫州將迎升溫
本周連續陰雨,體感溼冷
這種「溼冷」
會使人的體感溫度大幅低於所處環境的空氣溫度
大家都在盼望陽光的回歸
預計明天將回到多雲的天氣
周二晴到多雲
我們可以享受一下冬日暖陽~
在陽光加持下
最高氣溫也會有所回升
預計周二最高溫將升至15℃上下
你以為就這樣回暖下去嗎?
NO!!!
預警:
前方刺激的來了!
反轉劇二:
12月驚現颱風
還有「凍雨」來襲
都12月底了
竟然還有颱風??
你沒聽錯
太奇葩!
颱風年底衝業績!!!
@中央氣象臺:
18日晚11點
菲律賓南部熱帶低壓生成
20日早晨8點
其中心位於南海東南部海面
距離南沙永暑礁東偏北
約290公裡的海面上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7級(15米/秒)
預計
該低壓中心將以
每小時15公裡左右的速度移動
強度逐漸加強
於今天白天
發展為今年第23號颱風
受其和冷空氣影響,20-22日,東海南部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南海大部海域、北部灣將有6~8級大風、陣風9~10級大風,南海中部和南部的部分海域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20-21日,南海中南部、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注意!
最新預報!
大風降雨在路上了!!
據溫州氣象:
熱帶低壓西移後
南海上西南暖溼氣流開始活躍
受冷空和暖溼氣流共同影響
在下個周末
會有明顯的降水天氣
同時,受降水影響
氣溫再次下降
大寫加粗的冷!!!
本來降雨並不可怕
但當降雨遇上低溫
二者相互疊加——
凍雨!!!
溼!冷!暴!擊!
刺骨、冷入肌膚、頭皮發麻……
簡直瑟瑟發抖!!!
短期天氣預報
【溫州市區和各縣】今天陰到多雲,明天多雲,後天晴到多雲明天早晨最低溫度:3-5℃,西部山區1-3℃,有霜,高山地區-1-1℃,局部有薄冰明天白天最高溫度:11-13℃【溫州沿海海面和北麂、南麂等漁場】今天陰到多雲,明天多雲,後天晴到多雲今天和明天北到東北風7級陣風8-9級,明天夜裡到後天6-7級陣風8級【甌江口區】今天和明天北到東北風6級陣風7-8級,明天夜裡到後天5-6級陣風7級【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等級】 今天白天三級,對空氣汙染物稀釋、擴散和清除無明顯影響
看來2020年的最後
我們要在瑟瑟發抖中度過了
而能給這個冬天最明的就是過節啦!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明天就是「冬至」了
「冬至」命名的本意,
如同一個溫柔的提示,
告訴我們真正的隆冬才剛剛開始~
冬至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數九寒天」馬上就要到了!
數完「九九」,便意味著「餘寒消盡暖回初」,古人一邊數九一邊從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
為啥說冬至大過年?
為啥說過了冬至長一歲?
溫州冬至都有哪些習俗?
下面這些知識
你應該知道
▼
為何冬至大過年
冬至是中國24個節氣中的一個,和春分、夏至、秋分一起劃分一年四季。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哦~!
冬至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離太陽是最遠噠~這天是全年日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所以,冬至是預示冬季到來的一個重要節日。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在我國就產生了這句句俗語「做冬大過年」。
吃「冬至圓」為何長一歲
民間稱,在這一天吃了湯圓之後,就算長了一歲。這是為什麼呢?有人開玩笑說,過新年長了一歲,過生日長了一歲,這吃了湯圓,又長一歲,這一年要是長三歲,情何以堪啊!不過,這也讓人思考,這吃了湯圓,為何有「長一歲」之說呢?
史料顯示,上古的夏殷周時代,對「正月」的具體時間安排是不一樣的。夏以今農曆一月為正月,第一個節氣是立春;殷以今農曆十二月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為小寒;周則同樣以今農曆十二月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日卻是從冬至開始,因此冬至這一天,也就是當年的「元旦」。
周以後,計算二十四節氣,都從冬至開始,這樣冬至便成了「歲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經是「正月」。
冬至具備「陽氣始至」的特殊特點,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開始萌動。因此,在冬至日吃湯圓,又何嘗不是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呢?因此長了一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老溫州習俗
冬至是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經過千百年的歷史沉澱,溫州百姓也傳承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冬至民俗。明天就是冬至了,溫州的這些冬至習俗你應該知道……
吃湯圓
在冬至這一天,溫州人都有吃湯圓或麻餈的習慣。長輩會趁著「碎息兒」(溫州方言,意為「孩子」)吃湯圓時進行家教,比如「吃了湯圓就要大一歲了」,勸孩子要更聽話,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曬湯圓粉
「冬節」前,不少人家會提前幾天將糯米碾成粉,用水拌糊,然後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地擺在竹笪上曬成湯圓粉。湯圓粉曬乾後放入洋油箱,要吃時拿幾塊出來用水浸開後使用。有的人家也會一下子曬很多,「冬節」前夕分送給鄰居親戚。
賣麻餈
每當「冬節」前後,溫州老城的街巷裡就會出現一些挑著擔賣麻餈的人。這些人一般來自郊區農村,他們事先在家將湯圓粉煮熟捏成團,再帶點白糖、豆沙粉,一路叫賣,邊賣邊做。他們技術高超,一個麻餈經他雙手一轉動,就變成裡面空心、外面光滑、像桌球那樣的麻餈團,然後餡上白糖和豆沙,味道香甜。
做節
在溫州地區的部分農村,「冬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擺酒席祭拜祖先。將豬頭、雞、鴨、鵝、魚等幾樣東西用和盤盛著,向祖先祭拜,祭拜後一家人坐下吃,這叫作「做節」。
還天願
有些人家在冬至這一天還舉行「還天願」儀式。在年初所許下的一些心願如果實現了,都必須在這一天還願。所以溫州人評價一個人懶惰、幹事情有精無彩時,會用「還願」二字來諷刺,如「你這個人怎麼幹事情還願恁,一點勁也沒有」。
這「還願」也叫作「百家願」,意思就是還願時要端出「百家米」來還。百家米指的是用一百家的米來湊成,這樣才證明還了一百個心願。但這「百家米」從哪湊呢?據說,冬至這一天,討飯的乞丐最吃開,因為只有他們手中的米可當作「百家米」,所以一些人家都花高價將乞丐的米買來作祭拜還願之用。
NEWS
新聞+
冬至來咯!
鹿城125家「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送湯圓暖人心
12月20日下午,「情暖冬至,愛在鹿城」——2020年「我們的節日·冬至」主題活動在市區紅日亭舉行。
在溫州,冬至有吃湯圓或麻餈的民俗。當天一大早,紅日亭、三樂亭、復興亭等125家「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志願者們就忙碌了起來,青年志願者燒熱水,老年志願者下湯圓.....他們準備為街坊鄰裡送上暖心的湯圓和節日的問候。
鹿城區志願聯合會副會長,紅日亭負責人孫蘭香說,從一開始的零星攤位,到86家愛心驛站組建而成的愛心鹿城聯盟,再演變成如今的12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我們愛心志願者的隊伍愈發壯大,我們的公益事業大有可為。
據了解,鹿城已經連續10年推出了冬至送湯圓活動,吉祥的湯圓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股暖流。「湯圓吃在嘴裡,暖在心裡啊!」市民胡女士笑著說。
本次活動由中共鹿城區委宣傳部、鹿城區文明中心、鹿城區五馬街道黨工委、鹿城區慈善總會、鹿城區志願服務聯合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