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2020-12-23 知識酷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現在如果遇見雨水很少的年份或者季節,咱們國家很多地方依舊會出現水量短缺的情況。著名的南水北調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年,但是利用人力改變自然又是何其艱難的事。比如說東部線路每年從長江之中抽調走的水也只不過30多億立方米。這對於長江來說本身就只是九牛一毛。事實上通過人工工程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非常好的利用黃河水,但是長江恐怕一時半會兒還做不到。

我們知道,黃河的流量從上古至今實際上是很明顯的減少的。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科學的利用自然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共識。要知道,有的大河本身就會流經很多國家,所以在不同區段的利用實際上需要多個國家共同制定計劃才能實現。但是長江黃河在這一點上似乎就沒有什麼困擾。

咱們國家在黃河水的利用上已經到了比較完善的地步。可以說流進大海的黃河水有多少我們自己說了算。事實上因為河流地勢地貌的特性,從上遊開始我們就修建了龍羊峽水庫用以儲存黃河水。它的存量之大已經可以把當段的黃河水全部放進去。但是別忘了,黃河水是源源不斷的流動著的,一時裝滿不等於一世裝滿。所以說,在可以調控的範圍之內河水會繼續向大海流去。

由於地形條件不理想,所以黃河中遊、下遊都不缺少用以儲水調配的水庫。幾乎可以說黃河全境的靜止水流量是可以直接全部裝進我們的水庫之中的。這一方面說明人工工程之偉大,另一方面也說明黃河的流量其實已經不是那麼磅礴了,至少和隔壁的長江比起來差的就有點多。

作為另一條橫穿中華的大河,長江可就不像黃河那麼好控制了。在長江上有咱們國家的超級工程三峽水電站,但是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巨大電站的容水量。但是你知道嗎,這個工程所能調控的當前區段的水容量僅僅只有總量的十三分之一。如果只是看水電站對河流流域的調控強度的話,三峽在中國並不位列前茅。

而長江中下遊區段的地貌條件其實相比黃河來說更加複雜一些。利用自然條件建造人工公的難度和可行性相對來說都不高。所以幾乎可以說中下遊的長江水除了流經區域的供水和用途之外,很多都是"白白"流進大海之中的。根據統計每年從長江流進大海之中未經咱們人類利用過的水就超過了整個江水的三分之二。

雖說善加利用是好事,能夠造福更多的人更多的城。但也有說法說在人類出現之前也許長江黃河也是在這麼流,究竟什麼叫做浪費,我們不能單單從主觀意念上來判斷。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別忘記點讚加關注,每天分享世界新鮮事兒!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滾滾長江東逝水!為啥不把長江水都儲存在水庫裡,解決缺水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 對此很多人會感到不解,眼瞅著黃河水和長江水白白流入大海,為啥不想方設法把這些水儲存起來呢 其實所謂的儲存河水就是修建水庫,而我們國家已經修建了許多水庫了。 目前在長江流域,我國已經修建書庫51643座,其中大型水庫282座,中型水庫1543座,小型水庫49818座。 而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也是位於長江幹流上,其所形成的三峽水庫是我國淡水數量最大的湖泊。
  • 淡水資源不夠用,為何不攔截長江和黃河自用,而讓它們流入大海?
    在地球上面,有七分都是水,剩下三分則是陸地。按道理來說,地球上不可能會缺少水資源,只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七分裡面有百分之九十七的水都是海水,就像李白說的,黃河的水也流向海裡,變成海水。而海水無法直接飲用。故而地球上面的淡水資源是真的不太夠用。尤其是在人口日益增長的現代社會,加上環境的汙染,淡水資源越來越稀缺了,許多的專家都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 淡水魚在海裡無法生存,黃河匯入渤海後,黃河魚能去哪裡?
    中國有許多最終會流入大海的大河,黃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問題來了。淡水魚生活在黃河,而海魚生活在海裡。那麼當淡水的黃河遇上鹹口的渤海,兩者又能產出怎樣的魚呢? 大家都知道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而當黃河水流入渤海後,黃河裡的魚可能會遷徙,也可能會逆流遊回黃河。
  • 黃河流域十大城市排名,比長江流域十大城市差距有多大?
    黃河,中國與長江齊名的第二長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隨著中國近現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黃河流域也逐漸落後於南方省份。隨著國家重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區域發展。在經濟方面,黃河又將被提至和長江的同一高度水平。
  • 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江河區別到底在哪裡?漲見識了
    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江河區別到底在哪裡?漲見識了,到目前為止,河流是各種文化的面料, 自古以來,我們就傾向於在河周圍定居, 比如,我們的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所以也被稱為母親河,其實,我國有和黃河一樣的水域, 長江,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長江叫江?
  • 長江為什麼是「江」?黃河是「河」?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70,閱讀約2分鐘世界最大水電河流,亞洲最長河流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11個省區,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裡。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中國第二長的河流黃河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都是中華民族的兩條母親河,都是水流,但為什麼有一條叫「河」呢?一個叫「江」?有什麼區別?。早在古史上,據記載,無論是河還是河,都叫水,比如夏商時期的渭水,易水,但隨著文化的進步,人們認為再大的水已經不能統稱為水了,於是就出現了「河」字。不過,當時的用法比較單一。
  •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近年來,黃河流域全年的捕撈量只有6.5萬噸左右,比30年前下降了80%,很多專業漁民也因此被集體「勸退」。從物種豐富度來看,上世紀80年代在黃河流域生活的魚類多達191種,雖然和長江的424種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但這已經算得上是黃河的「漁業巔峰」了。
  • 泰伯公仲雍公從黃河來到長江,夫差公連接了長江與黃河
    在牧野大戰之前約一百年,泰伯公辭讓王位,與二弟仲雍公一起,從黃河支流渭河流域的周國岐邑,經過漢水(一說是經過黃河中遊北岸的中條山地區),來到了長江下遊南岸,並紋身斷髮,篳路藍縷
  • 黃河水量非常小,不到長江的6%。華北非常缺水,很依賴南水北調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卻不是黃金水道,很遺憾。黃河雖然是我國第二長的河流,卻談不上第二大。黃河年徑流量才574億立方米,不到長江的6%,只相當於湖南第一大河湘江的80%。湘江的流域面積不到10萬平方公裡,只相當於黃河的12%,幹流長度817公裡,僅相當於黃河的15%。但是,湘江的航運能力,遠非黃河能比。湖南最好的城市,包括嶽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基本都在湘江沿線。非湘江流域最好的只有常德,位於湖南第二大河沅江和第四大河澧水匯入洞庭湖的口子上。兩大河流匯注,如果還發展不好,那也是天理不容了!
  • 長江「無魚可捕」,全面進入十年禁漁期,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便遭到了破壞,目前的黃河面臨正在和長江一樣的困境:「無魚可捕」。 這種結論並非聳人聽聞。
  • 都是我國的母親河,為什麼有長江經濟帶而沒有黃河經濟帶?
    河流對於人類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河流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河流不僅僅可以給人類提供水資源,提供食物來源,在古代提供安全的防衛屏障外,人類還可以利用河流進行航運開發、水能開發、旅遊開發等等。在古代人類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的時期,利用水的自然浮力進行水運,是十分高效的交通運輸方式。
  • 我國有條河水量是黃河7倍,流域面積大過長江,卻多數人不知道
    我國有條河水量是黃河7倍,流域面積大過長江,卻多數人不知道,長江、黃河是我國最有名的兩條河,也有非常長期的歷史,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發源地是「世界屋頂」青藏高原,對我國的影響源遠流長。
  •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但為何黃河被稱為「母親河」?原因很簡單
    在我們地大物博的中國不僅有著巍峨的高山,還有著破濤洶湧的河流,而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長江黃河兩條河流更是孕育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以說這兩條河流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家知道為什麼明明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卻要稱黃河是母親河嗎,其實原因是很簡單的,首先就是我們人類的活動,據悉早在十幾萬年前黃河沿岸就已經發現有人類的蹤跡了,而且我國很多的歷史文化也都因為黃河而出現,所以在這千百年的時間裡黃河與我們人類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
  • 長江和黃河鮮有人知的特點
    長江和黃和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我發現這兩條大江大河有一個大家不大關注的特點,那就是長江黃河是世界上所有大江大河中流域面積全部都在一個國家的著名河流。長江長6300多公裡,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裡;黃河長5400多公裡,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裡。兩條河流都發源於世界屋脊、中華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從東流向西,所到之處是繁花似錦、魚米之鄉。
  • 半月談丨「最早的武漢」:長江黃河文明融合的結晶
    中國幅員遼闊,長江、黃河貫穿東西,自古就是華夏大地的主脈。而在大運河被開鑿以前,漢江猶如人體的「帶脈」,溝通南北,打通中華文明的「任督二脈」。漢江蜿蜒浩蕩,從漢中一路奔騰,穿關中、越秦嶺、跨江漢平原,至大別山西側匯入長江。漢江入口,便是兩江三鎮、江漢朝宗的「大武漢」。什麼是武漢?
  • 以河長之名 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作為長江、黃河上遊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千河之省」四川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黃河兩大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任。讓每一條河流都有守護者和代言人!2017年,四川全面建立河長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長制。三年多來,四川大小河湖陸續迎來七萬多名守護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湖)長。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李後強提到,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基礎和標誌,長江和黃河組成中華文化基因的雙股結構這一觀點,既能說明中華文化區別於世界其他文化的獨特性,也能解釋中華文明的根本來源和根基,還能預見在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將繼續發揚光大長江和黃河組成的中華文化基因看得見、 摸得著推進文化自信建設更有方向性和著力點。
  • 黃河水越來越清,原因是什麼?未來泥沙含量會與長江差不多嗎?
    黃河的水近年來越來越清澈的,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之前黃河水為什麼渾濁呢?渾濁的黃河之水黃河起源於青海省巴彥喀拉山的北麓,是我國的母親河,數千年來哺育了黃河兩岸的炎黃子孫。其實在唐朝之前,黃河被稱作大河,是在唐朝時,才被叫做「黃河」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看起來是黃色的。
  • 獨家圖文報導:直擊黃河流域入河排汙口排查
    根據生態環境部的安排,要通過「高科技+笨功夫」,即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專家質量控制核查三級排查的辦法,力爭做到全黃河流域「有口皆查、應查盡查」。這是繼長江流域、渤海海域入河入海排汙口排查之後,我國又一全流域的排汙口排查。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並稱「四瀆」,這是我國古代四條擁有獨自入海口的河流,「兩條龍」長江、黃河自不必說,氣勢雄渾,一路浩蕩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濟水則比較悲催,被任性的黃河隨時擺布,濟水距離黃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經消失。淮河的境況相對好點兒,只是一度被黃河奪了入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