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越來越清,原因是什麼?未來泥沙含量會與長江差不多嗎?

2020-12-18 麥克斯韋妖妖靈

黃河的水近年來越來越清澈的,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之前黃河水為什麼渾濁呢?

渾濁的黃河之水

黃河起源於青海省巴彥喀拉山的北麓,是我國的母親河,數千年來哺育了黃河兩岸的炎黃子孫。其實在唐朝之前,黃河被稱作大河,是在唐朝時,才被叫做「黃河」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看起來是黃色的。

為什麼黃河看起來會是黃色的呢?這主要與黃河流經的地區相關。黃河的中遊流經了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當經過黃土高原的時候,黃河夾帶了大量的泥沙衝向下遊。隨著黃土高原的開發, 植被日益稀少,河水中的泥沙越來越多,黃河也因此越來越渾濁。

因此黃河的渾濁主要是由泥沙導致的,而不是汙染所導致的。

地上懸河

黃河每年都會攜帶16億噸的泥沙奔騰,其中會有12億噸流向大海,而剩下的泥沙則在黃河的下遊形成了衝積平原,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種植。這起來似乎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它有可能會帶來什麼危害嗎?

首先黃河的河流不斷衝積著黃土高原上的泥沙和塵土,黃河中的含沙量越大,從側面反映了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越脆弱,被人們破壞的程度越高。

黃河的泥沙堆積剛開始確實衝積成了平原,但是淤泥實在是太多了,黃河的下遊河床甚至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只能依靠人工大堤來約束它,隨著泥沙的堆積這段河床已經高出地平面7-8米了,最高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0米。

所以黃河下遊的決堤帶來的後果就異常嚴重,對華北地區人民的影響深重。通過兩岸的堤壩來約束洪水,導致泥沙堆積的速度越來越快,河床與地面的高差也越來越大。所以一遇到河水暴漲的問題,黃河地上河段的兩岸隨時都面臨著決堤的危險。

黃河水越來越清

因此,對黃河的泥沙的治理,不僅是讓黃河變清澈了這邊簡單,對下遊的生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黃河的水越來越清也是得益於現在的治理措施效果顯著。

治理黃河泥沙採用的是兩個最笨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植樹造林和建設淤地壩。

我們上面提到,黃河中遊流經了黃土高原,而黃河裡的泥沙大多流經黃土高原之後攜帶的,如果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較好的控制,那麼黃河帶走的泥沙就變少了。而最為重要的辦法就是植樹造林,這個治理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想黃河流經的毛烏素沙漠已經被治理得徹底消失了,可見社會各方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淤地壩的建設,淤地壩是在黃河的支流中建設能夠攔截淤泥的堤壩,再通過特殊的排水建築物將泥沙排出。

所以黃河治理的問題從本質來說就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速度, 並且在中上遊對泥沙就進行攔截,防止其被衝刷到下遊地區。

黃河的輸沙量會和長江一樣嗎?

長江的含沙量大約是0.14kg每立方米,而黃河的含量則是4.24kg每立方米。雖然黃河的含沙量和輸送的泥沙數量正在不斷減少,但是長江周邊的生態環境也是處於不斷改進的狀態。

而且黃河流經的地區普遍還說含沙量都是比長江多的,所以雖然現在黃河越來越清澈了,但是相與長江相提並論,怕還比不過。

小結:

眾所周知,黃河是我國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而主要原因是因為黃河中遊流經了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泥沙在下遊沉積,形成了地上河,危害著河流兩岸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所以治理黃河的泥沙,極具重要性。

目前採用的主要是兩個辦法,第一是在黃土高原地區大規模植樹造林,成果非常顯著,連毛烏素沙漠都被消滅了;第二就是在河道中採用淤地壩來攔截泥沙。

最後,雖然黃河的泥沙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受客觀自然環境的影響,黃河的泥沙含量不可能與長江旗鼓相當。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為啥黃河都成了「地上河」了,還不把泥沙挖走呢?原因很無奈
    黃河被譽為我國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兒女上千年,經年不息。黃河全長大約為5464公裡,僅次於長江的6300公裡,是我國第二長河。因為黃河的中上遊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所以河中夾雜了大量的泥沙。為啥黃河都成了「地上河」了,還不把這些泥沙挖走呢?原因讓人很無奈。
  • 如果黃河的河水變清,對人類生活是好是壞?你知道嗎
    如果黃河的河水變清,對人類生活是好是壞?你知道嗎我們都知道黃河的水夾泥沙含量是非常高的,所以有一碗水,半碗泥的這句俗語,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黃河水變清會有什麼後果?是變好了呢,還是變壞了呢?
  • 為什麼黃河越來越清澈,而黃河的魚卻越來越少?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黃河水勢越來越輕,而黃河魚蝦越來越少,所以很多人認為黃河水的變化是中遊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黃河泥沙這裡的重點地區是黃河中遊,特別是陝西省北部,泥沙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增加綠色植被以抵抗地表水的侵蝕,二是在一些小流域修建淤地壩攔截泥沙。
  • 黃河早已成「地上河」,為何還不清理泥沙?原因有點無奈!
    黃河早已成「地上河」,為何還不清理泥沙?原因有點無奈!在上學期間想必大家都學過歷史吧,在中國存在兩個河流很多人都知道它們的名字,那就是長江黃河了。黃河在我國古代就存在了下來,當時的朝代還治理過黃河呢,今天小編的主題就是關於我們的黃河。
  •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關於懸河,也就是地上河,其實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情況,尤其是一些大河流的中下遊地區,因河流改道和地勢較低,很容易被河水帶來大量泥沙而堆積越來越高,進而成為地上河。而說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懸河,非黃河莫屬。歷史到了現在,現在解決黃河問題,夢想開花,想從源頭解決,想方設法黃河變清,手段種種,比如,種樹固沙土,小浪低水庫工程留沙走水,加速黃河水流衝走泥沙,目前效果治標不治本,總之比古代人強,起碼黃河不需要改道。
  • 渤海會不會被黃河泥沙填平,能否將黃河改道從江蘇入海?
    1942年黃河決堤,此後十年間黃河由江蘇注入黃海,到1952年才改為經山東流入渤海直至今日。那麼六十多年前的這次改道給北方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給南方又帶來了什麼樣的弊端呢?如果今天人為地將黃河改回經江蘇入海,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付出多大的成本呢?
  • 黃河水變清了,可魚的種類和數量反而減少了,這是為什麼?
    黃河水變清了,可魚的種類和數量反而減少了,這是為什麼?黃河是我們國家的母親河,和長江一起孕育出來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黃河雖然養育著中華民族,但是它的脾氣卻也並不太好,尤其是在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的古代,一旦遇到了黃河泛濫決堤,人們往往都沒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自從宋朝以來,黃河也漸漸的成為了中原地區最大的危害,讓很多的人都流離失所。
  •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現在如果遇見雨水很少的年份或者季節,咱們國家很多地方依舊會出現水量短缺的情況。著名的南水北調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年,但是利用人力改變自然又是何其艱難的事。
  • 印度網友驕傲提問:我們敢喝母親河的水,中國人敢喝黃河水嗎?
    像是中國有長江黃河這兩條重要水系,我們也把黃河稱為母親河,而印度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河流就是恆河了。不過這兩條河的待遇卻天差地別,中國人一直在想辦法看怎麼治理黃河,而印度的恆河卻孕育著無數的超級細菌。一位印度網友就看不過我們經常嘲笑印度衛生的問題,他驕傲提問:我們敢喝母親河的水,中國人敢喝黃河水嗎?
  • 黃河已成為「地上河」,國家何不清理沉積的泥沙?其實原因很無奈
    一提到黃河,我們從小就知道他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起源是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流經黃土高原。眾所周知,黃河是因為他的水很黃所以得名黃河,那麼為什麼黃河的水比一般的水要黃呢?就是因為黃河從唐古拉山山脈開始流淌,其中經過了充滿泥沙的黃土高原,河水捲走了大量的泥沙,所以黃河水就會非常的黃。
  • 常說一碗黃河水半碗是泥沙,這裡的黃河水清澈見底,知道在哪裡嗎
    自古以來住在黃河岸邊的人們就流傳這樣一句老話:九曲黃河九十九道彎,一碗河水半碗是泥沙。渾濁的黃河水還能是清澈見底嗎?我們此次行程就是去看看清澈見底的黃河水,猜猜看,是哪裡?一大早,車子從西寧出發,前往400公裡以外的果洛。果洛,全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 英國媒體:看不懂中國的黃河,以前是土黃色,現在卻漸漸接近透明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兩條非常著名的河,一條是「長江」, 一條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這一條江和一條河的流域都非常的廣泛,不少人都會慕名去看我國的長江和黃河。關於黃河,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它的顏色,黃河之所以叫黃河就是因為這條河的顏色是黃色。
  • 古代長江水患的破壞力不大,為何現在洪災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據統計,自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時間裡,黃河下遊決口的次數接近1600餘次。在歷史上,長江也發生過很多洪災,但並不嚴重。黃河在近代爆發洪災的次數越來越少,為何這些年長江的水患愈演愈烈?一、長江地區人口增多,人地矛盾尖銳。
  • 黃河之「黃」可以治嗎?在上遊築防沙牆,真能變濁水為清水?
    黃河和長江被認為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其中黃河更是被稱為「母親河」,因為許多考古情況發現中華大地上的古文明多是在黃河流域形成的。古人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此話描述的便是黃河之浩蕩和綿長。在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需要先對黃河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研究數據表明,黃河一年的產沙量在16億噸左右,有四分之三的泥沙最後會流到大海中,只有4噸左右會堆積在黃河下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堆積的泥沙就形成了衝積平原,這樣的地形是十分利於種植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黃河中的含沙量實在是太大了,要想在幾年內達成治沙的效果,恐怕很難做到。
  • 黃河河床泥沙堆積,懸河段成「地上河」,為何沒人將河床挖低呢?
    黃河經過黃土高原,帶著泥沙向大海奔跑,許多泥沙堆積在海的入口,形成了沙島,更多的泥沙沉積在河道上,河床太高,流經河岸,黃河決口改道,走出三門峽,黃河路在歷史的左右搖擺,受災者的成長也成為了歷史上難以解決的問題,黃河的泥沙堆積起來,很多河流變成了懸河,河床也超過了兩岸以外的建築物。
  • 黃河之水天上來,你想像中的黃河是什麼樣的?這裡的黃河清澈見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大詩人李白最豪邁、最著名的詩句之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青藏高原一路奔騰而下,匯入渤海。真實的黃河是什麼樣子的?水真是黃的嗎?這張照片就是黃河,水很清,也好美!
  • 黃河水變清是什麼信號,對環境來說意味著什麼?專家的答案讓人深思
    說起黃河,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對於黃河,想必大家的印象,一定是覺得黃河水是黃的,所以看上去非常渾濁,總給人一種不乾淨的感覺,而事實上,黃河水之所以是黃色的,的確是因為水沙河流,所以談不上清澈,也就不能說是乾淨衛生的水了,不過,這種生態狀況,可並不是人類造出的。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並稱「四瀆」,這是我國古代四條擁有獨自入海口的河流,「兩條龍」長江、黃河自不必說,氣勢雄渾,一路浩蕩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濟水則比較悲催,被任性的黃河隨時擺布,濟水距離黃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經消失。淮河的境況相對好點兒,只是一度被黃河奪了入海口。
  • 揭秘黃河濟南段「容顏」:38年未遇洪水 20年不曾斷流 黃河水越來越...
    近年來,濟南致力攜河北跨,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開啟了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歷史性跨越。去年,濟南更是迎來了歷史性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兩大國家戰略一起在濟交匯疊加,為濟南加快高質量發展營造出更寬廣的空間、勾勒出更壯闊的未來。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