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長江水患的破壞力不大,為何現在洪災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2020-12-26 歷史文社

#每日打卡#近段時間,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洪災,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老百姓們的心。洪澇災害很早就出現了,是每個時期的領導者最頭疼的問題。據統計,自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時間裡,黃河下遊決口的次數接近1600餘次。在歷史上,長江也發生過很多洪災,但並不嚴重。黃河在近代爆發洪災的次數越來越少,為何這些年長江的水患愈演愈烈?

一、長江地區人口增多,人地矛盾尖銳。

古代長江流域的洪災之所以破壞力小,是因為自然湖泊擁有特別好的水資源自動調節能力。當降雨量增多,支流水量增大,從而導致長江水位上升時,長江水就流入各大湖泊,讓水位逐漸下降,緩解長江的壓力,以達到減少洪澇災害的目的。當雨水量不足、支流水小,長江水位下降時,湖泊中的水便回流到長江滿足各種需要。這種自然調節能力,令人類佩服。

然而,隨著經濟中心的轉移,南方人口急劇增加。而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東西,因此長江沿岸的人激增。人一多,需要耕種的土地就越多,於是人類開始「圍湖造田」,大力發展農業。人類的行為,不僅縮小了湖泊的面積,更嚴重的是破壞了湖泊與長江之間的調節,讓它們不能保持之前的平衡關係。長江水位上升時,多餘的水無法正常排出,只能流向沿岸地區,破壞沿岸的一切。

二、水土流失嚴重

南方成了經濟中心後,越來越多的人到南方定居,人地問題進一步激化。除了圍湖造田外,人類開始動用山上的土地。人們燒山開荒,導致森林植被大量被破壞。加上為了社會的發展,滿足人們的需要,大量樹木被砍伐。植被原本有著十分強大的持水能力,可以減少沙土的流失,以及減少匯入河流的水量,從而降低洪災爆發的機率。但人類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生態環境,削弱了植被的持水能力。

沒有了植被的保護,沙土裸露在外,一下雨就跟著地表流走,從山上流到山下,流入各支流,最終在長江匯集。如此一來,長江中的泥沙不斷淤積,河床變高,蓄水能力變差,加上與湖泊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洪災自然變多了。

另外,近年來降水量增多,也是洪災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綜上所述,人類應減少或者停止破壞大自然環境的行為,否則會自食惡果,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相關焦點

  • 童潛明:從2020年長江全域洪災對中下遊防洪的戰略分析
    2020年長江全流域的洪災,雖然現在還沒有結朿,但可以肯定是三峽水庫運行後最嚴重的洪災。現在看來,洪災雖然給長江流域,特別是下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是可控的。所不同的是之前的歷史上任何一次特大洪水總是處於風口浪尖的中遊地區的荊江和洞庭湖,這一次相對下遊就沒有那麼緊張了,國人最關注的是鄱陽湖及其以下地區。 為什麼2020年長江中遊洪災被緩解而長江下遊洪災很嚴重?
  • 為何洞庭湖區容易遭洪水侵擾?
    城陵磯站水位還將持續上漲,洞庭湖防洪形勢會更為嚴峻。長江幹流經11個省級行政區,而位於長江中遊的洞庭湖為何容易遭受水患?淤積於環洞庭湖的洪水,對於整個長江遊域來講,有什麼樣的意義?為何今年洞庭湖洪水壓力要小於鄱陽湖?
  • 夏軍院士:大洪水發生的概率越來越大,應對洪災須探索治水新思路
    作者 | 張雙虎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集中,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目前,長江幹流監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陽湖和太湖水位仍處於超警狀態。
  • 長江武漢關水位到歷史第4高位,洪峰將3天內抵達武漢
    三大因素致湖北易發水患素有「洪水走廊」之稱的湖北省,古訓「自古荊楚多水患,治荊楚必先治水患」流傳至今,被認為是整個長江流域防洪最險要的省份之一。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得的一篇來自湖北省水利廳的分析報告認為,湖北省的防洪險要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共同構成。
  • 與上海、南京、武漢、重慶並稱「長江五虎」的安慶,如今為何衰落
    現在人們提起安徽,能想到徽派民居、皖南山水,可曾經發展輝煌的安慶,卻常被尷尬的忘記,這樣衰落之快、天塹之差,實在讓人覺得疑惑,安慶地處長江沿岸,坐落於如此黃金的地理位置,為何淪落至此呢?
  • 黃河水越來越清,原因是什麼?未來泥沙含量會與長江差不多嗎?
    首先黃河的河流不斷衝積著黃土高原上的泥沙和塵土,黃河中的含沙量越大,從側面反映了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越脆弱,被人們破壞的程度越高。所以黃河下遊的決堤帶來的後果就異常嚴重,對華北地區人民的影響深重。通過兩岸的堤壩來約束洪水,導致泥沙堆積的速度越來越快,河床與地面的高差也越來越大。所以一遇到河水暴漲的問題,黃河地上河段的兩岸隨時都面臨著決堤的危險。
  • 嫉妒之心若不好好處理,會變得像火箭一樣具破壞力!
    嫉妒者無處不在,如果不好好處理,嫉妒之心可能會變得像火箭一樣具破壞力。羨慕只專注於自己想得到的事物,而嫉妒卻會夾雜著其他念頭,包括認為對方有而自己沒有是不公平的,或者希望對方也沒有這些東西,嚴重的,還會想搶走別人擁有的東西。
  • 古代弓箭的殺傷力並不大,為何戰爭中一箭能夠將人射死?
    現代槍枝在開槍時子彈的移速是非常快的,在射中人體或其他物體時會出現可怕的空腔效應,也就是說受到的槍擊部位會出現一個比彈丸的直徑大數倍甚至十多倍的創道,這種創傷是古代弓箭無法比擬的
  • 肆虐的洪災,都怪網際網路太發達了?
    視頻中,一位穿著紅色上衣的女人這樣說道:「為什麼建了這麼多水壩,洪澇卻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網絡變好了。網際網路讓洪災信息源源不斷地傳到你的手機裡,造成了洪澇越發嚴重的錯覺」。別看這位主持人面容姣好,但她的心卻是「紅」的!洪水泛濫都怪網際網路太發達了?
  • 長江第一閣,700年來立於江面成「最牛釘子戶」,多次遇洪水不倒
    也稱為觀音亭,位於鄂州市,長江流經鄂州時,您會在河中間看到一座奇怪的建築,它被稱為長江上最堅固的指甲屋。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最新圖像中,隨著水位的上升,鄂州的觀音館幾乎淹沒了一半,這並不是700年來首次出現這種危險,但是每次他設法「站起來」並繼續在快速流淌的河水中站高時;像長江的主人一樣,氣勢磅,結果,「釘子屋」的聲譽變得越來越牢固,並且它已成為繼承自古代的奇蹟建築。
  • 古徐州運河水患的「親歷者」和「倖存者」,就在這裡!
    在此處遺址中還發現了一些貨船的殘骸,但是由於時間久遠、破損嚴重,已經無法修復展出了。 一位老船工在徐博看到這件鐵錨之後告訴我:從鐵錨錨爪高高翹起的形狀,可以判斷這是一隻內河貨船的船錨。從錨的大小和重量上估算,當年的這艘貨船的載重量大概有10噸。這艘大貨船和它的鐵錨為什麼會出現在地下城遺址裡呢?
  • 為什麼現在毀三觀的事情越來越多,並且越來越嚴重?
    ,並且越來越嚴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覺得,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現在信息發達,很多以往我們不能知曉的事情,人們都可以及時通過人手一部的手機和自媒體,傳播發到網上之外,還有以下四個特別重要的關鍵性原因:其一,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隨著物質條件和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社會中的人也越來越自我。
  • 英國多地水患嚴重,小鎮變「水城」
    據《鏡報》16日報導,在「丹尼斯」風暴的影響下,河流水位上升,距威爾斯首府加的夫12英裡的龐特普裡斯小鎮(Pontypridd)遭遇嚴重洪水。英媒發布的視頻記錄了風暴登陸威爾斯小鎮的情況,視頻中,眾多車輛被洪水淹沒,街道也被洪水淹沒。
  • 現代國家搞基建拉動經濟,為何古代君王一修長城和運河就被罵?
    在明清運河的整治過程中,限於當時科技條件和水平,細微地貌的差異也會導致運河行船的困難,明清運河就在這種絕對海拔大體水平、局地相對海拔較大的魯西地區經行,崗、坡、窪相間的微地貌一方面起到了對運河工程的限制,另一方面坡地的洩水、窪地的蓄水若能為人力所控制,可以為利於運河。黃河衝積平原便利了運道開挖,也帶來了嚴重的泥沙淤積。
  • 中國發布丨洪災過後易傳染A肝等疫病 感染科專家教你這樣防範
    歷史上,「大水之後需防大疫」,洪災過後應該注意防控哪些傳染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楊道鋒表示,整體而言,我國的防洪抗災水平在提升,相關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也日趨成熟,近些年我國洪災過後引發疫情的風險已經降低很多。
  • 古人是怎樣治理水患的?滔滔洪水禍亂民生,把它們變成萬頃良田!
    現在的保定水壩清代除繼續重視蘇松地區的水利事業外,在全國其他許多地方,尤其是邊疆地區也都進行了農田水利建設。明清兩代黃河水患都非常嚴重,據統計,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黃河水患就達127次圍。到了清代順治年聞(公元1644-1661年),黃河大的決口就有15次,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到十六年(公元1677年),更多達62次。每次水患發生,都要湮沒大批的良田、村莊和城鎮,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損失。黃河下遊的水患還直接威脅運河河道的安全。
  • 滾滾長江東逝水!為啥不把長江水都儲存在水庫裡,解決缺水問題?
    淡水是不可再生資源,而我們又是一個區域性缺水比較嚴重國家,尤其是北方地區,工農業用水缺口很大,地表水早就不夠用了,為此華北地區長期透支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以至於出現地表塌陷等情況。
  • 年輕人脫髮為何會如此嚴重?五個脫髮原因,值得深思,你中招了麼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自己的發量而著急,年紀不大,頭髮倒是掉了不少,髮際線越來越往後移,很多90後已經成為了脫髮的主力軍,有一些嚴重的人已經變成了「地中海」,嚴重的脫髮不僅會給人際關係帶來影響,而且還會導致自己的信心。看著自己的頭髮一天天脫落,非常的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