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增長!乘用車市年底翹尾

2020-12-26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

  臨近年底,車市喜訊頻傳。11月,乘用車銷量繼續回升,產銷量增幅雙雙達到兩位數,且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高端車市場都表現出不錯的競爭力,2020年的乘用車市場有望實現「翹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峰預測,今年我國乘用車市場的銷量有望達到2000萬輛,好於年中預期。這充分展現了中國車市強大的韌性和潛力,以及中國經濟面對疫情強大的復甦和自我調節能力。

  ►乘用車市場持續向上

  數據顯示,11月,我國乘用車產銷分別達到232.9萬輛和229.7萬輛,分別環比增長11.8%和8.9%,分別同比增長7.5%和11.6%。11月,乘用車市場對整體汽車市場的增長貢獻進一步加大。其中,SUV、交叉型乘用車繼續快速增長。受近幾個月乘用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推動,1~1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達到1765.1萬輛和1779.3萬輛,分別同比下降8.1%和7.6%,降幅較1~10月繼續收窄2個和2.3個百分點。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擴大內需戰略及各項促進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成效明顯,全行業生產穩中有升、需求企穩回暖、就業繼續改善、物價總體平穩、市場預期向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的恢復態勢是推動11月車市繼續增長的重要因素。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12月,乘用車市場有望繼續保持上升的發展態勢,從而推動全年乘用車市場銷量達到2000萬輛的規模。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疫情的有效控制下,車市快速恢復,市場依靠供需調整頑強地回到了正常的軌道。這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需求旺盛和韌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對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定力。」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大眾品牌執行總監馬振山如是說。

  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在11月繼續保持了增長的態勢,雖然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總體市場佔有率較去年同期仍有所下降,但隨著市場的持續向好和中國品牌營銷節奏的加快以及品牌力的提升,未來中國品牌乘用車在市場端的表現仍值得期待。

  數據顯示,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繼續恢復,銷量達到95萬輛,同比增長17.7%;市場份額達到41.4%,上升了2.1個百分點。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670.3萬輛,同比下降10.7%;市場份額為37.7%,下降了1.3個百分點。陳士華表示,今後,中國品牌將面臨更大壓力,尤其是尾部企業甚至面臨生存危機,但只要企業重視、下決心大力做好產品,仍有生存空間,紅旗車型近兩年的表現就是很好的例證。在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五的企業集團中,長安、一汽、威馬都呈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位列第三的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到90萬輛,同比增長24%。

  隨著頭部企業市場開拓步伐的持續推進,造車新勢力也進入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五名單,成為支撐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增長的一份子。不過,在中汽協統計銷量時,蔚來汽車的銷量被納入江淮汽車銷量中,小鵬汽車的部分銷量則被納入海馬汽車的銷量中,沒有進行單獨統計。也因此,威馬汽車得以躋身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五榜單。按照企業公布的數據,如果單獨統計蔚來、小鵬的銷售數據,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五名榜單也將發生不小的變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中國品牌內部競爭的日趨激烈。

  其他系別,德系、日系和美系的市場佔有率在1~11月都有所上升,分別達到24.6%、23.3%和9.5%;韓系和法系的市場佔有率則繼續下降,分別下滑至3.5%和0.3%。

  新能源銷售突飛猛進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是當前乘用車市場的一大亮點。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9.8萬輛和2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1%和104.9%,單月產銷量第5次刷新了當月歷史紀錄。20萬輛的月銷量也一舉將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提升到全年的新高度,直逼歷史最高紀錄的22萬輛。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12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22萬輛的單月銷售最高紀錄。「受『雙積分』核算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可能會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進而推動12月產銷量的提升。」受近幾個月銷量不斷攀升等因素的推動,1~1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完成111.9萬輛,同比下降0.1%,降幅比1~10月大幅收窄9.1個百分點,銷售完成110.9萬輛,同比增長3.9%,增速較1~10月已實現由負轉正。中汽協預測,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30萬輛,高於年初預期銷量。

  令人欣喜的是,當前,私人消費成為支撐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持續提升的主要因素。在B端客戶需求萎縮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市場陷入了銷量持續下滑的困境。隨著「兩頭擠」發展道路的走通,私人消費支撐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持續攀升。許海東認為,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兩頭擠」的路線已經基本走通。在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高端新能源車型銷量不斷攀升的同時,低端市場也湧現出五菱宏光MINIEV這樣月銷量超過3萬輛的爆款車型。而這類車型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補貼對它們的影響在不斷減弱。對高端車型而言,相對於30萬元的車輛售價,有無幾千元的補貼對消費者購車影響很小;而售價僅2萬~3萬元的低端車型本來就不享受補貼,依靠較低的價格已經可以實現銷售。在這兩個細分領域,新能源乘用車正在進入真正的市場化運營階段。

  自成立之初就紛紛喊出「不靠補貼」賣車的造車新勢力已經成為當前新能源市場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中汽協統計顯示,11月,特斯拉(上海)的銷量已經達到21604輛,肇慶小鵬的銷量為2732輛,理想汽車的銷量則達到了4646輛,威馬汽車的銷量為3018輛,合眾汽車的銷量為2122輛。蔚來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其11月的終端交付量為5291輛;零跑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其銷售達到2031輛。這幾家新勢力11月的銷量已經超過4萬輛,成為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不容忽視的一股「新勢力」。

  與造車新勢力大舉進軍私人消費同時推進的,還有主流新能源車企在乘用車市場的發力。比亞迪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其新能源汽車銷售達到25553輛,同比大增139.4%。比亞迪力推的高端品牌漢的銷量也在11月突破萬輛大關,達到10105輛,成為新晉新能源爆款車型;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11的銷量達到3.6萬輛,爆款車型宏光MINIEV11月銷量創紀錄地突破了3萬輛,達到3.3萬輛;剛剛宣布品牌獨立的廣汽埃安,11月銷量則突破了7000輛。

  SUV仍是「關鍵先生」

  中汽協統計的數據顯示,11月,SUV的銷量再次超過轎車,繼續扮演著乘用車市場「關鍵先生」的角色。11月,SUV的銷量達到109.0萬輛,同比增幅達到15.9%;轎車的銷量則為104.萬輛,同比增長8.5%。雖然4.9萬輛在百萬輛級的總銷量中並不是一個很突出的數字,但SUV車型的強勢回歸直接了推動乘用車市場銷量持續增長。那些在SUV市場上表現亮眼的企業也因此有了不俗的銷量業績,長城汽車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長城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其銷量達到155240輛,同比大漲26%,跑贏大市的同時,旗下各子品牌也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其中,哈弗品牌的銷量突破10萬輛,達到101812輛,哈弗H6的銷量再次突破5.5萬輛,繼續佔據中國SUV月度銷量冠軍的寶座;WEY品牌的銷量為9122輛;長城皮卡的銷量達到22610輛;歐拉品牌的銷量則達到11592輛。

  長安汽車是當前乘用車市場為數不多的維持增長的企業,SUV在長安的銷量中也佔據著重要地位。數據顯示,11月,長安UNI-T在11月單月新車銷量為10061輛,連續5個月實現單月銷量破萬輛;CS75車型,單月銷量持續破三萬,11月單月銷量達到了32759輛。

  中汽協統計的1~11月前十位SUV生產企業銷量排名中,僅有位列第5位的上汽大眾和位列第9位的東風有限同期銷量下滑,其餘8家企業銷量都呈上漲趨勢,排名前四位的吉利、長城、一汽-大眾和長安銷量分別達到72.6萬輛、71.4萬輛、51.8萬輛和50.7萬輛。而在11月SUV品牌銷量前十的排名中,所有車型銷量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奇駿和RAV4的銷量增速更加明顯。

  雖然在乘用車市場有「得轎車者得天下」的說法,但面對當前消費升級的中國車市,中國消費者對車內空間更大、通過性更強、乘坐更舒適的SUV車型的偏好,也使得廠家不得不加大對這一市場的開拓,抓住消費需求,提升銷量。

  隨著企業對SUV市場的重視,這一市場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各品牌廠商也都加大了促銷力度。據不完全統計,銷量排名前5位的車型均有不同幅度的優惠,有些車型甚至給出高達萬元的價格優惠和其他各種綜合優惠措施,惠及消費者的同時,也打響了這一市場的價格戰。尤其是價格相差不多的幾款中國品牌SUV競爭激烈。相關企業在追求銷量的同時,還需要在差異化競爭方面做更多功課,方能謀求可持續發展。

  隨著更多合資品牌SUV車型的推出,中國品牌SUV將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創新求變是必由之路。

  高端車型屹立不倒

  高端車是當前乘用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11月,國內生產的高端車銷量完成30.1萬輛,同比增長31.8%。4月以來,高端車銷量一直保持較大幅度增長。高端車市場持續增長與中國車市持續推進的消費升級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居民消費受到一定衝擊,但相較於中低收入者,高端車潛在客戶的購買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傳導到市場端,高端車的銷量受到的影響也最小。

  此外,消費升級讓更多換購消費者選擇高端車型。BBA成為最大贏家的同時,也直接推動德系品牌本月市場佔有率的提升。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11月,華晨寶馬的銷量達到6.12萬輛,同比增長29.79%;1~11月,累計銷量達到55.2萬輛,同比增長11.45%。北京奔馳11月的銷量則達到了5.9萬輛,同比增長24.35%;1~11月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55.3萬輛,同比增長6.76%。

  據統計,奧迪A6和A4銷量分別達到17793輛和15498輛,同比增幅分別達到7.6%和13.7%;奔馳E級也實現了同比21.8%的銷量增幅。高端SUV方面,銷量前十的車型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新車型不計算此項數據),凱迪拉克XT6甚至實現205.0%的增幅,銷量達到3422輛;奧迪Q5、奔馳GLC和沃爾沃XC60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分別同比增長13.1%、14.6%和17.5%。值得關注的是,理想ONE的銷量在11月的銷量也達到了4646輛。作為一款新能源汽車能在上市一年後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足見其強大的競爭力。

  「2020年高端車市場量價齊飛讓人側目,同時也引發我們深刻思考,原來價格和銷量可以兼得。經過疫情,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部分客戶更傾向品質消費和價值消費,所以有跡象表明價值戰悄然而來,而且會加速而來。」馬振山表示,以價值換取銷量是時代賦予「以價換量」的新內涵,或將成為市場和車市新的驅動力。

  「中國今年後半段市場增速與疫情相關,後疫情時代車市依然可以延續這種強勁勢頭。」馬振山認為,第一,148輛千人保有量說明汽車消費普及仍任重道遠,經濟和社會發展決定了汽車保有量提升是必然;第二,疫情期汽車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4.4%,凸顯了其對國民經濟支柱性作用;第三,促內需等消費政策也優先圍繞汽車行業去展開,整個「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將持續發展,車市將至少達到4.4%的年增長率。

   編輯:黃蓓

 

  

相關焦點

  • 預計明年國內乘用車車市增長4%,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翻番
    12月8日,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國內狹義乘用車11月銷量為208.1萬輛,同比增長8%,連續5個月增速保持在8%左右。 1、預計明年車市增長4% 據乘聯會分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1月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為208.1萬輛,同比增長8.0%;其中轎車零售銷量100.6萬輛,同比增長8.3%;SUV零售銷量96.4萬輛,同比增長9.3%;MPV零售銷量11.2萬輛,同比下降4.1%。
  • 乘聯會: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8萬輛 同比增128.6%
    來源:金融界網站乘聯會: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10月增長24.8%。11月新能源車零售16.9萬輛,同比增量9.7萬輛,同比增速136.5%,乘用車零售市場滲透率8.0%,成為乘用車零售增長核心動力。11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7.0%,環比10月增長5.0%,保持強勢增長特徵。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依舊旺盛,德系豪車年末趨穩,特斯拉、凱迪拉克、林肯等美系豪華車表現超強。
  • 乘聯會:初步推算本月狹義乘用車零售231.5萬輛左右 同比增長約7.9%
    原標題:【乘聯會論壇】年底平穩收官,12月零售預計231.5萬輛 摘要 【乘聯會:初步推算本月狹義乘用車零售231.5萬輛左右 同比增長約7.9%】主要廠商零售第一
  • 2019年德國乘用車銷量創十年新高 達361萬輛
    根據德國機動車管理局KBA的數據,2019年12月德國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同比大幅增長19.5%至283,380輛,這使得2019年其總銷量為3,607,258輛,比2018年增長5.0%。這樣的表現不僅遠好於2019年年初各大機構的預測,而且還刷新了2010年以來德國乘用車市場的最高銷量。
  • 平安證券:預計2021年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7.2%,新能源汽車未來5年...
    1 預測2021年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7.2%我們在汽車2021年度策略《強品牌、贏未來》中判斷:乘用車已低迷三年,預測2021年乘用車同比增長7.2%,增幅較2020年提升13.5個百分點。2 乘聯會:狹義乘用車零售+7%,汽車+4%乘聯會崔東樹預計2021年國內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增速為
  • 【乘聯會:12月前兩周乘用車日均零售4.6萬輛,同比增長19%】乘聯會...
    【乘聯會:12月前兩周乘用車日均零售4.6萬輛,同比增長19%】乘聯會消息,12月第一周的乘用車日均零售是3.8萬輛,同比增長26%,環比11月第一周增長9%。12月第二周的日均零售是5.3萬輛,同比增長15%,環比11月第二周下降10%。12月前兩周零售為日均4.6萬輛,同比增長19%,同比增速較強。
  • 2020年國內汽車產銷再創新高 9月乘用車銷量超200萬輛
    乘用車方面,9月,乘用車銷量超過200萬輛,創年內新高,環比和同比增速均高於上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環比和同比均延續了上月增長勢頭,共銷售78.4萬輛,環比增長19.8%,同比增長7.5%,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7.6%,佔有率比上月提升0.3個百分點,延續了自7月以來環比增長趨勢。
  • 11月國內乘用車銷量達208.1萬輛 同比增長8%
    來源:人民網-汽車頻道人民網北京12月10日電(王紫)日前,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月度乘用車銷量數據。1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8.1萬輛,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8.0%,實現了連續5個月8%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
  • 一線城市房價年底「翹尾」
    二手房同比漲幅最大的是深圳,同比增長達14.1%,是70城中唯一漲幅超過10%的城市。12月份,二線城市新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4.0%,高出一線城市0.1%,但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8.6%,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貝殼研究院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漲幅偏大,與年末市場向改善及教育資源等換房板塊輪動有關。
  • 【乘聯會:上周乘用車零售環比增長32% 同比大降】乘聯會26日消息,2...
    2020-02-26 17:26:39來源:FX168 【乘聯會:上周乘用車零售環比增長32% 同比大降】乘聯會26日消息,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走勢極低,這也是春節後修整因素的正常影響和受到疫情影響的綜合體現。
  • 量話車市│乘用車市場銷量10月走勢分析
    [汽車之家 行業]  國內乘用車市場在2020年10月的銷量成績已經出爐。市場需求和消費市場持續穩定復甦,疊加國慶和中秋雙節效應,汽車市場需求不減,產銷形勢總體向好,同比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 11月超五成車企銷量正增長,奇瑞、長安表現亮眼 ,一汽-大眾或奪...
    據蓋世汽車整理乘聯會統計的80餘家車企11月銷量發現,拋開數家今年才進入規模化交付的造車新勢力及已停產品牌,在其餘的70多家整車廠中,51%的車企11月份銷量實現了正增長。其中自主品牌陣營,以紅旗、長安、長城、奇瑞等增長較為可觀,合資品牌方面,則以美系和日系表現比較亮眼。
  • 中汽協:乘用車累銷降幅再收窄 新能源車增速轉正
    其中,11月,乘用車產銷量均創出年內新高。具體來看,產量為232.9萬輛,環比增長11.8%,同比增長7.5%。銷量為229.7萬輛,環比增長8.9%,同比增長11.6%。1-11月,乘用車產量為1765.1萬輛,同比下降8.1%,銷量為1779.3萬輛,同比下降7.6%,產銷降幅比1-10月收窄2.0個百分點和2.3個百分點。
  • 2020年9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
    零售: 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1.0萬輛,同比去年9月增長7.3%,實現了連續3個月8%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  出口: 9月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6.2萬輛,同比增長32.8%。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5.7萬輛,同比增長134%,合資品牌出口下滑80%。  生產: 9月乘用車生產201.2萬輛,同比19年9月增長10.1%;1-9月累計生產1283.1萬輛,同比下降12.5%,產量減少183.6萬輛。
  • 江淮汽車擬轉讓乘用車工廠閒置資產 押注思皓乘用車
    江淮擬轉讓乘用車二工厂部分資產。10月13日晚,江淮發布公告,表示擬轉讓乘用車二工厂部分資產,資產評估價值7.16億元。江淮表示,資產轉讓主要是為盤活閒置產能,實現存量資產變現。近幾年,江淮乘用車板塊發展受阻,整體呈現「商強乘弱」格局。
  • 同比增長8%,11月中國市場乘用車零售銷量超200萬輛
    乘聯會披露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市場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08.1萬輛,同比增長8.0%,實現了連續5個月8%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數據來源:乘聯會具體來看,中國汽車頭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造車新勢力多個汽車品牌及多款車型創下歷史銷量紀錄。
  • ...12月第一周的乘用車日均零售是3.8萬輛,同比增長26%,環比11月第...
    2020-12-16 16:42:37來源:FX168 【乘聯會:12月前兩周乘用車日均零售4.6萬輛,同比增長19%】乘聯會消息,12月第一周的乘用車日均零售是3.8萬輛,同比增長26%,環比11月第一周增長9%。
  • 江淮汽車擬轉讓乘用車二工廠等相關資產
    [愛卡汽車行業資訊原創] 日前,愛卡汽車獲悉,江淮汽車日前發布公告稱,擬轉讓乘用車二工廠總裝車間、塗裝車間相關廠房及設備等。意圖通過資產轉讓實現存量資產變現,盤活閒置產能。據悉,江淮乘用車二工廠坐落於合肥市肥西縣桃花工業園煙墩新區,為乘用車生產基地,主要生產SUV及部分轎車車型。
  •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點梳理
    從上面我們就能看到本單元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一、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二、積的變化規律。三、常見的數量關係。一、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知識點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例題: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每小時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